明朝太守妄圖染指仙人居所,發動人民建造雲梯,竟發生了這種事情

2020-12-20 小魚仔仔說歷史

說到武夷山相信大家一定不會感到陌生,作為我國的一個5A級景區。位於江西和福建交界處的武夷山脈,自古以來就是三教的名山之一。不管是儒家還是道家佛家,都說自己家的神仙聖人佛祖在武夷山上面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武夷山更是同緯度裡物種最豐富的一片環境。今天我們要講的故事,就是和武夷山有很大的關係,這一篇故事出自於聊齋先生蒲松齡所著作的《聊齋志異》,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一篇有關武夷山的故事吧。

眾所周知,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這些聖地都是仙人所居住休憩遊玩的地方。道士們認為那些能夠通天的境界,都是有祥瑞之氣聚集其中,人在其中修行能夠增加自身的福壽。那些道士們都喜歡挑選一些山野清幽之所,僻靜無人之地修行。如果是那些傳說中有神仙遺蹟的地方的話,更是讓道士們取之若鶩,在上面修建道觀,期待著能讓自己早日飛升,這樣的居所,就是所謂的洞天福地。武夷山水簾洞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武夷山上有武夷宮,是歷代天子祭祀武夷君所在,在宋時就是五大名觀之一。據說是大唐天玄宗在位時候所修建。

在武夷山上,有一個懸崖峭壁,足足有一千丈高。遊人常常能夠在峭壁之下拾取一些沉香玉塊。有一位太守聽說了這件事情,發動了數百人不分晝夜的趕造雲梯,想要到山頂上面看一看上面究竟有什麼東西。這個雲梯建造就用了整整三年。雲梯建造完好之後,太守沿著梯子向上面攀爬,就快要爬到山頂的時候,突然上面伸下來一隻很大的腳,那腳的拇指比婦人洗衣服用的錘衣棒還要粗壯,只聽上面一陣雷霆怒吼傳下來:「再不下去,就把你給踢下去!」太守聽了非常的震驚,趕緊飛快的往下爬,腳剛剛的觸碰到地面,那根雲梯就像是那些腐爛的樹木一樣噶吱嘎吱的節節寸斷,然後咔嚓一聲向四周崩裂開來,一點蹤跡都沒有了。

《聖經》裡面曾經記載過,上帝發下大洪水之後,天上出現了第一道彩虹。上帝和地上的人用彩虹約定不在用洪水毀滅人類。當時的人們說一樣的語言,有人擔心上帝不守信用,所以人們齊心協力開始修建著名的巴別塔。結果上帝對此很生氣,擔心人類這樣下去可能會威脅到自己,所以化妝成人類,讓人們不再說同一種語言,讓巴別塔項目夭折了。可見,不管是神仙還是上帝,對人類踏足自己的領域,都是不會歡迎的。

相關焦點

  • 古代的攻城機器穿雲梯,令墨子都聞風喪膽的雲梯是什麼來歷
    古時,各個國家之間常常為了搶奪城池,搶奪政權而發動戰爭。國家為了保護自己的都城以及百姓,他們會在邊界或者是城池的外邊樹立起高高的城牆。歷朝歷代的城牆高度和厚度受建造工藝以及地區地形的影響都是不太一樣的。唐朝時期的城牆高度在5米左右,明朝時期的城牆高度已經達到了14米。
  • 羅浮山下這塊巖石,與這位明朝太守有關
    2016年5月9日,一部名為《清忠正直,淇竹家風》專題片中,提及明朝廉吏衛承芳的家規家風,中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給予點讚:「被譽為三朝元老一代醇儒,他的傳家密碼和竹子有關」。「衛承芳」、「淇竹」,好熟悉的名字,不都是甌北羅浮山「硯臺巖」摩崖石刻上的關鍵詞嗎?
  • 北方以漢族為主的人民發動了廣泛的鬥爭,來反抗外族的侵凌!
    唯有農民群眾,他們心懷故國,還奉著明朝年號,成為抗清鬥爭中的主力,雖然在清軍強化其反動統治的艱苦情形下,仍然英勇不屈的堅持了鬥爭。早在1644年(崇禎17年)的5月中旬,清兵剛剛入關,圈佔了河北大批田地;擄掠了大批人口,充當勞役。京東各地,首當其衝,受害更甚,因之三河縣農民就發動了抗清的鬥爭。
  • 雲梯:從古代戰爭必不可少的攻城利器,到現代消防救援能手
    然而古代戰爭中真正的雲梯可不只有一個普通的木質梯子那麼簡單,它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使用率極高的攻城利器。隨著城牆越築越高,守城武器不斷的進化,這種簡易的雲梯已經逐漸不適合戰爭的需求了,在唐宋時期,雲梯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唐代雲梯唐代的雲梯將整個梯身一分為二,有主梯和副梯之分,主梯固定,副梯可以活動,在接近城牆之後直接架上城牆,減少了雲梯架設的時間,能有效避免在架梯時被守軍破壞。
  • 在幕後煽動反課綱微調運動 民進黨染指高中生被批
    原標題:在幕後煽動反課綱微調運動 民進黨染指高中生被批   一場「太陽花學運」,讓人發現原本看起來患有「政治冷漠症」的臺灣大學生,對政治竟如此狂熱;一場「反課綱微調運動」,則讓人看到本應單純的臺灣高中生,也有玩政治的「潛質」。
  • 600年前的「越南戰爭」,明朝打下了越南卻為何守不住?
    1403年,朱棣把皇位從侄子朱允炆手裡搶了過來,正式成功中華帝國(明王朝)的新一任帝王,他雄才大略,妄圖重塑在元朝被嚴重破壞的「宗藩體系」,重塑「天朝上國」威信,然而這個時候,南方的越南(安南)卻引起了 ,一些不愉快。
  • 毌丘興:亂世太守,尤其難為
    毌丘興是毌丘儉之父,關於他的記載也是零零碎碎的,建安十九年(214年)他在史書中初次出場就已經是安定太守了。在毌丘興即將前去赴任時,曹操還特地告誡他「如果羌、胡想要與中原往來,就會派人來,不要主動派人出使。如果主動教化羌胡,在他們提出僅僅有利於自己的請求時,不答應就失了民心,答應也沒有益處。」
  • 東漢太守陸績
    他在廣西鬱林任太守時,清廉正直,深得當地百姓稱讚。等到因病辭官回歸故裡時,除了簡單的行裝和好幾箱書籍之外,竟然沒有其他東西可帶,以至於因為船太輕壓不住風浪,難以入海航行。不得已,陸績只好讓人隨意搬取一塊石頭鎮壓於船上,這才得以起航,平安渡江。
  • 帶你走入雲梯古關與響水口古街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12月4日)起,黃河奪泗、淮河經雲梯關入海第四次改道的七百餘年,黃河均奪淮入海,南宋紹熙五年(1194年)黃河從山東斷流,大量泥沙湧入淮河,堆積河口,使大運河經常堵塞,漕運北上貨船不得不重又經雲梯關出海北上。控河面海的雲梯古關,曾是歷朝歷代的國門之一,被稱為「江淮平原第一關」。明朝洪武年間設立「大河衛」駐軍守防國門,數次演繹軍民成功抗倭及守將楊茂英勇壯舉。
  • 有三千戰艦的明朝海軍,擊敗了葡萄牙、荷蘭等強國,為何還落後了
    ,但明朝始終堅決維護國家安全與區域秩序。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十分關注倭患,洪武二年(1369年),他在詔諭「日本國王」(指日本徵西將軍懷良)時嚴正指出:「君臣非道,四擾鄰邦。」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又兩次以禮部名義給予日本文書,他詰問道:「妄自尊大,肆侮鄰邦,縱民為盜」,「如彼日本邊民,曾被中國人民為盜而擾之乎?」
  • 明朝為什麼要建造「天安門」,天安門最初叫什麼
    但是大家往往是拍照到此一遊,卻很少有人知道天安門的建造的始末。天安門始建於明朝。有很多人誤會天安門是和故宮一起建造的,所以認為是從元朝開始就有了的,其實並不是這樣。元朝只是在首都建立起了一座皇城,真正的故宮的整體以及天安門直到永樂年間才開始修建。
  • 古代雲梯攻城,守城士兵寧費力扔石頭卻不推雲梯,這是傻嗎?
    古代雲梯攻城,守城士兵寧費力扔石頭卻不推雲梯,這是傻嗎?中國可是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每個朝代都會經過無數次的戰爭錘鍊,就算建立自己的朝代,也要面臨各種不同的戰爭。害怕有內部有不穩定因素,也害怕外敵入侵引發各種戰爭。
  • 明朝為什麼把故宮建在北京?
    北京,袁明清三個朝代的都城,他在元朝時,為元大都,清朝時是紫禁城,而明朝將其作為都城,還得從明成祖朱棣說起。當時明朝的首都其實是在今天的南京,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朱棣遷都於北京呢?下面我們就來簡單探討一下。
  • 明朝歷史:葡萄牙賴在澳門
    原創 文史君 浩然文史 收錄於話題#明朝歷史27#中國古代史79葡萄牙艦隊16世紀的某個葡萄牙殖民者在與葡萄牙國王的通信中,曾經傲慢地將中國稱作是一個富饒繁榮但卻懦弱無能的國家。正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葡萄牙人發動了對中國沿海地區的侵略。
  • 白銀的戰爭,大明朝和日本國的不同走向
    7世紀,大化改新之後,日本建立了統一的國家,這種統一併沒有堅持多久。到明朝時,日本進入了群雄割據的戰國時代。明朝時,中國白銀的來源之一正是日本。日本銀礦豐富,號稱銀島,有人記載「日本夷商唯以銀易貨,非若西蕃之載貨交易也」,這部分流入雖然比不上其他途徑,但測算下來也相當可觀。有日本學者指出德川幕府統治確立後,向中國出口白銀接近200萬公斤,約3000萬兩。
  • 任正非:讓老百姓去救華為,絕對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
    任正非:讓老百姓去救華為,絕對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大家都知道,華為作為我國第一科技產品,在銷售量上僅次於蘋果,而這一點也被美國所發覺,他們便開始進行圍剿華為的模式。從這次採訪當中,我們可以看出任正非是站在人民的角度上看待問題的,這是種難得可貴的精神,他並不想犧牲老百姓來換取華為的安全,華為能有今天,都是人民對他們的支持。相信用不了多久,華為就能夠衝出美國的封鎖,到時候就會成為世界頂尖的科技公司。
  • 竟意外幫明朝解除兩百多年外患
    此後,到明朝中期,蒙古達延汗統一了漠南蒙古,更是開始頻繁侵擾大明,大明邊患不斷。搶劫除了是遊牧民族的本性之外,還有不得已,因為草原放牧在行,但是很多生活物品根本沒辦法生產。而長期的打仗,使得明朝嚴禁雙邊貿易,因此,買不到那就只能搶了。明朝被迫開放宣府、大同等地與蒙古進行馬匹交易。
  • 明朝時期唯一被朱元璋所放棄的領土,如今已成東方夏威夷了!
    而明朝也不少!早在朱元璋、朱棣時代,明朝的疆土就打倒了上千萬平方公裡。而到了崇禎帝時期,很多領土已經無法控制了,李自成,張獻忠以及後金的四處威脅和侵犯,讓明朝的國土幾乎縮小了一半!直到南明時期,大明的江山只剩下江南一半了。
  • 寧國雲梯畲族鄉的歷史變遷(上)
    寧國雲梯、仙霞緊鄰浙江臨安、於潛、昌化,地處西天目腹地,層巒疊嶂,山勢雄偉,森林茂密,動植物種類繁多,氣候溫潤,適宜生存,加之人煙稀少,田地山場頗多,因而成為喜歡種山的畲民們的理想遷居之所。艱難的遷徙之路:遷徙的過程有著說不盡的艱難險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