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租正在毀掉中國農業?

2020-12-12 虎嗅APP


一、一個家庭農場的興衰


老劉當過村幹部,又是村裡公認的致富能手,正值《鄉村愛情故事》熱播,村民送其雅號劉能。


2011年我當鄉長的時候,劉能40出頭,年富力強,流轉經營著三百多畝耕地,是遠近聞名的種糧大戶。


村裡人都說他比猴子還精,而前任鄉長則用10個字評價劉能:「既吃苦耐勞,又長袖善舞」。劉能不僅和縣農委的技術骨幹都是朋友,就連省城的農業專家,他也結識了不少。2011年,在他的田裡,就有和省農科院合作試種的穀子,和農大合作試種的玉米新品種。


上任不到一周,我就登門拜訪了劉能。他家的院子,1畝見方,擺放著各種新式農機具,鐵絲網攏著的玉米棒子堆積如山,牆角下,過道邊,灌溉噴頭、水管隨處可見。


雖然和泥土打交道,但是劉能西裝革履,臉颳得乾乾淨淨。寒暄過後,他從雪白的襯衫口袋裡抽出一支芙蓉王香菸,敬給了我,自己也拿出一支,但沒有點燃,而是隨手擱在了耳朵上。


「今天張教授要來看穀子長勢,下一周李主任也要過來……」


劉能樂觀自信,出口成章。談起玉米、穀子、土豆各個新品種的生長習性,如數家珍,論述起農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頭頭是道。他告訴我:肥也不能亂施,必須得通過測土配方,定向施肥才行。


第一次交流,他就令我肅然起敬。縣農委主任評價他為農業土專家,恰如其分。我相信,在劉能的帶動下,全鄉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指日可待。


為了進一步鼓勵劉能發揮科學種田的帶頭示範作用,在已經配置了噴灌設備的基礎上,鄉裡又爭取上級投資,在一塊集中連片的200畝耕地上,為劉能免費提供了當時國內最先進的膜下滴灌設施。由於本省企業不能提供相關技術支持,最後還是聘請了新疆石河子市的技術人員前來安裝、指導、培訓。


劉能躊躇滿志,鄉裡也對其寄予厚望。從2011年到2013年,劉能順風順水,由種糧大戶發展為家庭農場,並牽頭成立了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


許多村民外出務工、經商,村裡的承包地讓親戚朋友耕種,地租給多少算多少,一般超不過200元每畝。劉能集中流轉耕地,出300元流轉金,這在當時就是財神爺才能給的天價了。


普通家庭畝產1000斤玉米,劉能通過科學種田,畝產可超過1500斤,多出來的產值遠遠超過了流轉費用!種3、4百畝玉米,一年下來,純收入20萬元穩穩噹噹。


可是好景不長。2014年,玉米收購價格由原來的1.2元/斤暴跌至0.8元。2014年底,我去拜訪劉能,看到他依舊從容淡定。


「不要怕,農產品市場化,價格起起落落很正常,將來總會漲起來的,這是市場規律。」


「就是玉米八毛錢,也比坐下強!」他的樂觀豁達深深地鼓舞了我。


一直到2020年,也沒有等來預期中的玉米價格顯著回升。然而,新的挑戰卻不期而至:糧價暴跌,地租卻逆勢暴漲!這讓劉能始料不及,家庭農場雪上加霜。


2015年,從市裡來了一家牧業公司,流轉土地種植牧草,把耕地流轉費用頂到了500元每畝。


2016年,又從北京來了一個老闆,流轉土地種植中藥材,把耕地流轉費用進一步頂到了600元每畝。


我完全能夠想像得到劉能的艱難,但是卻不知道該如何去幫助他。一種難以名狀的情感,讓我甚至沒有勇氣去拜訪他,只能經常向村支書了解劉能的農場經營近況。村支書告訴我,劉能的種植面積在逐年減少,經營的地塊也難以集中連片了,近兩年農場的僱人工錢還沒有給利落。他給劉能算了一筆帳:如果600元每畝流轉耕地種玉米,僱過人工來,種一畝賠200元還得保證風調雨順!


2020年正月初三,我去村裡部署新冠肺炎防疫工作,在村口的值班卡點碰到了劉能。看到他身穿一件皺巴巴的人造革皮夾克,頭髮稀疏,謝頂嚴重,雖然戴著口罩,但是仍然能看到臉上鬍子拉碴。我心裡一陣酸楚。


兩個人握了一下手,禮儀性笑了笑,笑得都很勉強。沉默良久,他抽出一支大豐收牌香菸,在我的面前比劃了一下,又立即收了回去。「煙太賴,不能給你抽!」他自顧自把煙點上,猛吸一口,嗆得咳嗽了兩聲。


我問他今年打算種多少畝地,他沒有正面回答,把抽到半截的香菸擲到地上,又把腳踩上去,狠狠地來回搓了幾下,「狗日的種糧大戶!」


接下來,他又恢復了往日的幽默。


「任鄉長,不,現在該改口叫任書記了……你說我是不是窮人?」


我知道他在打趣,沒有回答。


「因為你給報了個家庭農場,害得我連個貧困戶也評不上!價值20萬元的移民樓飛走了!現在村裡那些貧困戶,哪一個頂如我饑荒大!」


我們都笑了,笑得心照不宣,笑得五味雜陳。


劉能的困境,折射出一個嚴重問題,這也可能是當下中國最為沉重的話題:瘋狂的地租正在毀掉中國農業!


二、農地流轉價格上漲的邏輯


地租為什麼會無理性上漲呢?主要成因可歸納為5個方面。


1. 企業家的盲目自信:了解農業靠新聞,草率入農


薩繆爾森指出,土地供給數量是固定的,因而地租量完全取決於土地需求者的競爭。所以,一些人把地租上漲歸因於城市資本下鄉投資農業,也不無道理。


然而,在現實中,各地的農業公司,如果踏踏實實經營種植業,很少有賺錢的。抬高劉能土地流轉費用的那兩家公司,一家5年沒有見到過效益,另一家也虧損得一塌糊塗。


一些城市工商企業家,由於在原來的行業面臨發展瓶頸,轉而選擇農業。剛下鄉的時候,一個個雄心萬丈,胸有成竹,談起農業來滔滔不絕,對中央一號文件可倒背如流,分析起行業前景來既有歷史高度,又具全球視野。


一號文件讓這些新生農業企業家熱血沸騰,但是現實世界中的農業卻令其懷疑人生。一年後再見面,一個個明顯話少了很多,性格也變得內向了。三年後,許多老闆可能連人影都找不到了,留下一個爛攤子,村民索要拖欠的土地流轉費還得上訪找鄉長。


2. 農地的壟斷性


亞當·斯密認為,地租作為使用土地而支付的價格是一種壟斷價格。


有人會質疑,十八世紀的歐洲,農地高度集中於大地主,交通不發達,農民對耕地的選擇空間不大,才形成了地租的壟斷價格。而目前的中國,耕地掌握在數億農戶手中,地租價格應該接近於自由競爭,如何能形成壟斷?


以下我做一個簡要答疑。


某農業公司流轉耕地,已經流轉到190畝,再有中間的10畝就能實現200畝集中連片經營了。但是,問題出現了,前190畝每畝500元,最後這10畝,農民每畝要600元,給還是不給?如果不給,前面的努力就付之東流了。也許,就在1公裡以外的地方,有300元就能流轉到耕地,但是代替不了這10畝。這最後的10畝地就形成了壟斷生產要素!


第二年,其餘190畝也需要支付600元每畝,其他農民會說,一樣等級的耕地,為什麼張三的你給600元?


事實上,當你承包下第一塊地後,就陷入了農地的壟斷叢林,因為剩下的每一塊耕地都具有壟斷力量。道理顯而易見,規模化經營必須要求集中連片,每一塊相鄰地都是獨一無二,無法替代的。


3. 農民對地租的心理價位脫離了市場規律


由於農地流轉市場不健全,國家徵地補償標準為農戶提供了一個流轉耕地的心理參考價位。全國各地,徵地補償低則兩三萬元/畝,高則可達二三十萬元/畝。如果補償20萬元/畝,抵得上種植糧食300年的純收入。所以,有的農民擔心耕地流轉出去後,如果遇到國家徵地,可能導致與經營戶之間相互扯皮,而現實中此類糾紛確實屢見不鮮。


還有的農民高度重視農地的社會保障功能,想著把地傳給子女,以備不時之需,產權越明確,反而越不願流轉出去,寧願撂荒。


許多地方,如瀘州市、橫縣、江安縣等,紛紛出臺了禁止耕地撂荒的相關政策,充分說明我們已經陷入既存在地租瘋漲、又存在耕地撂荒的雙重困境。


4. 農地流轉協調成本太高


由於農地細碎化程度嚴重,一戶農民擁有20畝承包地,也許會分布於10個地塊。企業如果想集中連片流轉到200畝耕地,可能涉及到幾十戶甚至上百戶農戶,有的在包頭,有的在深圳,協調成本非常高。本來300元的流轉市場價,為了加快流轉進度,不得不提高到500元,還得動用大量的社會關係進行協調。


5. 一些涉農政策,推動了地租上漲


為了引導農業實現適度規模化經營,許多地方出臺了強有力的財政支持政策,如支持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支持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能力建設等。而補貼農業經營主體的錢,多數轉化成為地租。增加財政補貼能夠把地租抬高,但是停止補貼後,地租卻不能同步降下來。


由於地租具有價格粘性,財政補貼又缺乏持久性,這使得多數農業種植企業一旦失去了財政補貼就會立即虧損,無法維繼。有人指責工商資本動機不純,下鄉目的就是為了套取農業補貼,補貼到手後就馬上走人。我認為,多數公司的初心確實是踏踏實實經營農業,只是真的經營不下去了!


過去幾年,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千方百計提高農民收入,各地大力推動土地制度改革,釋放農地的金融槓桿潛能,推動農村「資產」向「資金」轉變,促使農地成為可以抵押、轉讓、出租、入股的金融資產。


激活農地的金融功能是一把雙刃劍,在增加了農民財產性收入的同時,也提高了地租,從而增加了農業的經營成本。


接下來,我再通過建立一個簡易模型來表述地租上漲的邏輯。


農業公司的地租函數:y=ax+b/c+g。其中,y為農業公司所支付的地租,a為當地農戶間小規模農地流轉的平均地租,x為非農化係數,b為企業家的自信,c為企業家對農業的了解度,g為政府支持。


在經營農業上,農民最理性。農戶之間小規模流轉耕地形成的地租a,最接近理性的市場價格。因為農民家庭經營,勞動力不計入成本,農民種田一年賺了3萬,如果付出同樣的勞動,出去打工也能獲得相近的報酬。也就是說,如果把人工算入經營成本,在地租a下,農業家庭經營利潤已經為0。


在公司規模化經營下,人工報酬需要計入成本,但是由於大型農機具的使用,新耕作技術、新水利設備的利用,在地租a下,企業存在一定的盈利空間,然而隨著地租上漲,耕地非糧化和非農化的風險會同步加大。基於晉西北農村的觀察,我得出如下結論:


  • 當1≤x<2時,企業仍然可能找到種糧盈利點;


  • 當2≤x<3時,企業種植糧食無利可圖,只能選擇露天蔬菜、藥材等非糧作物;


  • 當3≤x<4時,企業種植糧食和露天蔬菜都無利可圖了,只能選擇養殖、經營設施農業或種植花卉苗木了;


  • 當x≥4時,經營農業不可能賺錢,耕地非農化不可避免。


從企業角度考慮,該如何解讀以上模型呢?


如果農戶間小規模農地流轉的平均地租a=200,企業流轉耕地是為了種植玉米,那麼,企業盈虧平衡點的地租上限值就是400元。如果政府補貼g=0,而企業給出600元的高地租,那麼高出來的200元就是企業家的自信度和對農業了解程度的比值b/c。


三、農地流轉價格過高的消極後果


官方文件往往刻意迴避使用「地租」這個提法,但是,從「耕地承包費」,到「農地經營權流轉金」,再到近年來方興未艾的「土地入股保底分紅」,都無法改變其地租的本質。


無論是西方經濟學還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都認為地租是利潤的一部分。馬克思指出,地租是土地使用者由於使用土地而繳給土地所有者的超過平均利潤以上的那部分剩餘價值。李嘉圖定義,地租是由農業經營者從利潤中扣除並付給土地所有者的部分。


而我們許多地方,目前的地租已經顯著超過了種糧利潤,並且仍在以令人不可思議的速度上漲。


地租瘋狂上漲必然導致以下三大消極後果。


首先,挫傷了農業經營者的積極性。全國戶均二畝三分田,專業農民都或多或少需要從其他村民手裡流轉耕地。如果地租超過了農業利潤,種田賠錢,不如外出打工。


第二、耕地非糧化。以晉西北為例,如果地租超過300元每年每畝,種玉米難以回本,如果不改變農業用途,只能種植蔬菜或經濟作物。


第三、耕地非農化。還是以晉西北為例,如果地租超過800元每年每畝,基本上都在打非農化的算盤:佔地開礦,開發房地產,辦儲煤場,開馬路飯店等。


地租瘋狂上漲絕不是個別地方才有的問題。從甘肅到江西,從黑龍江到雲南,和許多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交流,各地普通存在地租不合理上漲的情況。近期,和四川省西充縣農業公司經理趙天潤、湖南農民謝光明等同志交流後,讓我進一步認識到,瘋狂的地租正在毀掉中國農業,危及國家糧食安全。


四、關於農地問題的三個討論主題


農業廢則百業廢。我們應該深入思考,開放式討論,就以下主題凝聚共識。


討論主題1:農地流轉價格是不是越高越好?


提高工商業用地成本,會削弱實體經濟競爭力,讓整個國民經濟脫實向虛。同理,提高農業用地成本,必然會增加農地的非糧化甚至非農化風險,事關國家糧食安全。


然而,每一個個體的理性,並不必然導致群體理性。如果讓全民表決,也許多數人會支持提高地租。


首先,9億農民支持提高地租。雖然半數以上農民已經脫離農業,但是把農村的二畝三分地流轉出去,如果每畝流轉費100元,僅僅收入230元,如果提高到1000元每畝,就可收入2300元,這個帳很好算。


其次,各級幹部支持提高地租。提高農地流轉金,農戶的收支測算就能上去,脫貧攻堅工作也就順利完成了。


第三,多數「三農」學者支持提高地租。支持通過盤活土地資產來提高農民收入的觀點,既可獲得高層的支持,又能得到大多數民眾的擁護。而反對提高地租,無異於反對增加農民收入,就可能犯下政治方向性錯誤。


看新聞,某縣某鄉,通過耕地流轉,農民每畝地實現增收1000元,大家一定感到報導充滿正能量。


可是,您有沒有思考過,農民增收的這1000元來源於哪裡?


農業企業,也可能是種糧大戶和家庭農場。但是,如果種糧賺不下1000元利潤來支付地租,企業要麼破產,要麼就只能非糧化或轉行非農產業。


地租價格和糧食種植面積間在玩一場蹺蹺板遊戲,此高彼必降。


廣西恭城縣,2010年全縣糧食種植面積26.48萬畝,2019年下降到了4.33萬畝。在全國範圍,又是否存在著嚴重的耕地非糧化問題?我們是否已經做好了風險應對準備?


上世紀90年代,農民負擔沉重,農業稅和「三提五統」居高不下,形成了嚴重的「三農」問題。農民負擔沉重的本質是什麼?就是地租提高了,農業不賺錢了。


我的觀點: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無論工商業還是農業,炒作土地都是飲鴆止渴。


討論主題2:誰是當代農民?


第一個問題:到農村流轉土地經營農業的城裡人,是農民嗎?


許多所謂的工商資本下鄉,規模並不大,老闆吃在農村,住在農村,參與農業生產勞動。


老常是一位國企下崗工人,到村裡承包經營了200多畝耕地,帶著老婆,住在山溝裡的幾間土窯洞裡。窯洞以前有人養過羊,條件非常艱苦。


國家出臺了種糧大戶獎勵補貼政策,我給老常也申報了,但是未能審批下來,原因是老常的身份不是農民。


一些同志根深蒂固地認為,工商資本下鄉,就是去壓榨剝削農民的。


我認為,規模大小迷惑了我們對問題本質的判斷。我們應該正視一個現實:是城裡人租地,農民出租地,所以農民才是新興地主,而下鄉的城裡人應該是當代佃戶才對。只是過去全國僅有數千個大地主,現在變成為數億個小地主,過去100個小佃戶對一個大地主,現在變成為一個大佃戶對100個小地主而已。


那麼,究竟是誰在剝削誰?


現實中,投資種植業的城市資本,由於地租太高,多數不是已經破產,就是在破產的路上。農民得了高地租,城裡人當了「楊白勞」。


第二個問題:脫離農業、農村的「農民」還是農民嗎?


接下來讓我們分析一下已經離開農村,脫離農業,但是仍然擁有農村戶口,擁有農村宅基地、承包地的這一部分農民,為了和真正務農的農民區分,我將其標識為帶引號的「農民」。


提高地租,對於真農民,可能會降低收入,因為真農民不但自己的耕地不會出租,而且還需要從外面租入耕地。


但是對於進城「農民」而言,地租就是家庭收入的一個重要源泉,他們不依賴農業經營收入,但是渴望儘可能提高耕地流轉費用。所以,進城「農民」是地租上漲的最大動力。


從全國範圍考量,進城「農民」戶均二畝三分地,即使地租每畝每年1000元,也僅能收入2300元。2300元不多,但是從長期來看,足以毀掉中國農業。


地租一旦成為了社會福利,上去容易下來難。目前這種數億小地主局面,可能會給中國農業帶來災難性後果。由於涉及利益群體太過龐大,目前和將來,學者沒有勇氣去質疑高地租的合理性,高層也難下決心去降低農業經營成本。


事實上,進城「農民」享受不到同等的城市子女教育權益,享受不到企業工人的退休待遇。我們沒能保障好進城「農民」應該享有的國民待遇,卻固化了其本該退出的農村權益。而後者,可能既降低了農地利用效率,也違背了「耕者有其田」的社會主義目標,培養出一個龐大的食利群體,拖垮了中國農業,短期內提高了「農民」收入,長期內卻砸掉了子孫的飯碗,給國家治理帶來史無前例的巨大挑戰。


我的觀點:我們應該給予進城「農民」平等的城市居民待遇,同時,也應該賦予下鄉「城裡人」平等的農民權益。


討論主題3:解決農地細碎化問題,應該靠市場力量還是行政手段?


有機構統計,全國目前戶均5.58畝耕地,分散為5.08塊!太谷縣任村鄉,累計核查出集體機動地8343.18畝,分布於3600個地塊上,其中面積在1畝以下的耕地973塊。


80年代初期,由於農村勞動力過剩,耕地細碎化不僅不是問題,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就業壓力,維護了社會穩定。


現在情況剛好相反。我曾認真觀察過農民的勞作過程:相鄰地塊間的開畔剎墒,農民從一個地塊到另一個地塊間的勞動轉換,可能會耗費三分之一的有效勞動時間。由於農地細碎化,年輕人覺得經營農業效益太低,不如外出打工,農地細碎化排斥了優質農業勞動力。


耕地細碎化,已經嚴重製約了中國農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如何才能夠實現農地適度規模化經營呢?目前學術界達成了空前的一致:依靠市場力量!


我認為,如果完全依靠市場力量來解決農地細碎化問題,可能需要5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我花費三年時間研究過農民的換地流程,結論很悲觀:即使在一個結構簡單的村莊,一戶農戶如果想把自家分布於10個地塊的20畝耕地並為一個地塊,就會涉及到全村所有農戶。


同時,由於地塊細碎化、農地承包經營權細碎化,城市資本下鄉連片經營農業,流轉耕地的協調成本太高,企業在農地壟斷叢林中步履維艱。


近期,我在思考:學術界是否嚴重低估了我們的制度優勢,把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發展成就,過多地歸因於市場經濟?農業又能否過度市場化?


歐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農業的補貼力度很大,地租也控制得非常低。各國普遍奉行農業「計劃經濟」道路,為什麼卻要把農地生產要素配置「由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理念輸出到中國呢?


家庭聯產承包改革推行初期取得的巨大成功,是否恰好是因為農村計劃經濟沒有充分放開,較好地發揮了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兩方面優勢,找準了二者的最佳平衡點?


我相信,在目前的農業生產力發展水平下,如果從政策層面允許通過行政手段來靈活調整耕地,那麼在確保不傷害農民利益的前提下,農地細碎化難題將迎刃而解……


我的觀點:大道至簡,學術研究應該回歸常理思維。農地政策必須基于田野調研,而不僅是科斯定理。如何避免陷入高深理論偽裝下的低級陷阱,可能是21世紀中國「三農」研究的最重大課題。


相關焦點

  • 地租上漲趕超糧價,危及糧食安全
    一些涉農政策,推動了地租上漲 為了引導農業實現適度規模化經營,許多地方出臺了強有力的財政支持政策。而補貼(獎勵)農業經營主體的錢,多數轉化成為地租。增加財政補貼能夠把地租抬高,但是停止補貼後,地租卻不能同步降下來。
  • Supreme,一個正在被深圳毀掉的品牌
    你可能見很多人穿Supreme,但你並不一定了解它,而且並不了解絕大部分人穿的是fake——贗品,再而且這個品牌正在被深圳,毀掉。。。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穿Fake Supreme上街的人越來越多了,更可怕的是,中國深圳新開了一家賣山寨貨的"Supreme",並且明目張胆的註冊商標,還公然與其他品牌聯名。
  • 高房價正在「毀掉」年輕人?國家首次發聲,這三大「危害」被批評
    高房價到底有沒有在「毀掉」年輕人?尤其是2016年,中國樓市集體迎來狂歡,「房價四小龍」城市更是創造多個奇蹟,無數買房人在買房投資這條路上確實嘗到了「甜頭」。不得不承認,打那以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有了投資炒作樓市「躺賺」的妄想。很多年輕人大學剛一畢業,就有買房念想,大多數人甚至「啃老」買房。體現在統計數據上也很明顯,中國年輕人買房年齡比很多國家都小至少10歲。
  • 「被奶茶毀掉的中國女孩」
    中國最知名的速食奶茶品牌就是香飄飄了。想到它耳邊就能縈繞他們的廣告臺詞:一年賣出3億多杯,杯子連起來可繞地球一圈。這哪裡是廣告詞,明顯也是一個洗腦詞。讓年輕人不知不覺間,聽到這個廣告就有買奶茶的衝動。不僅這種速食奶茶風靡全國,線下的茶飲品牌也是異軍突起,目前最火爆的就是喜茶了。8年間開遍全國,估值已經破160億。
  • 活體螢火蟲遭瘋狂買賣 中國多地螢火蟲正在消亡
    守望螢火蟲研究中心的上述調查報告顯示,這三年調查發現,4月初的螢火蟲發貨地主要是海南屯昌和雲南西雙版納,4月末至7月初時,發貨地漸漸集中到江西贛州。  這與三地的氣候條件有密切關係,海南和雲南西雙版納屬於熱帶地區,在四月初氣候已經適宜螢火蟲生長,而江西屬於亞熱帶地區,氣候在四月下旬起才適宜螢火蟲生長。
  • 社評:華盛頓正在毀掉美國和世界的好日子
    華盛頓差不多已經毀掉了合作為主的大國關係,正在把世界重新推向大國對抗。全球性的地緣政治震蕩看來已是大勢所趨,這將深刻影響整個國際關係的性質,對全球化造成深度幹擾,導致我們之前難以想像的一些後果。美國現在要把極端地緣政治手腕用到中國身上。它極力製造極端化的對華意識形態衝突,因為這是在它的盟友圈中開展動員,拉西方共同對抗中國的最廉價辦法。它支持所有與中國存在領土糾紛的國家,煽動它們採取對華強硬態度,還誹謗中國要通過開展對外合作來顛覆國際秩序,是要全面破壞中國的國際環境,打擊各國同中國開展合作的意願,在整個世界搞出一個對抗中國的「主旋律」。
  • 中國多地螢火蟲正在消亡:淘寶商家瘋狂買賣活體螢火蟲
    回想那一晚的感受,付新華一度眼眶溼潤,他心中的「中國最美的螢火蟲」從此再也不會有了。根據付新華多年的觀察,螢火蟲的飛行距離大約在百米範圍,這是一種一代一代棲息在固定地點的昆蟲,不會遷徙。所以,當一個地方的螢火蟲突然沒有了,這個地方的螢火蟲就相當於滅絕了。2007年之後,付新華再沒去過峨眉山。
  • 2斤菜花賣9分錢,印度農民氣得開拖拉機全部毀掉:我貸款種的地
    據印媒《印度電訊報》12月16日報導,在印度比哈爾邦薩馬斯蒂普爾地區,一名農民開著拖拉機,把自己辛辛苦苦種的菜花全部毀掉。一段拍攝的視頻畫面中顯示,他的菜地幾乎都被剷平。
  • 這三種「中國式禮貌」,正在慢慢毀掉孩子,很多家長在做卻不自知
    但是,「中國式禮貌」正在慢慢毀掉你的孩子,你還在為此沾沾自喜嗎?適當的謙虛禮貌可以,但如果只是虛偽的形式家長大可以拋棄,不要讓其毀了孩子。關於「中國式禮貌」最不能忽視的就是「尊老愛幼」,哪怕對方確實做錯了,到最後也總能以一句:「他還是個孩子」或是「他都這麼老了」來進行道德綁架,要求周圍的人都讓著他們。
  • 李佳琦直播間最扎心一幕:偽女權,正在毀掉多少中國女人
    很多人打著女權的口號,要維護女性的權益,可是很多人往往是偽女權,這樣的觀念不知道正在毀掉多少中國女人。 原來,偽女權正在毀掉多少中國女人。我們談女權談的究竟是什麼?
  • 朱丹「偷生」二胎背後引人深思:中國式的卑微,正在毀掉多少女人
    婚姻就是互相妥協、努力經營,然後更加努力地經營、溝通和妥協,隨後再一輪經營。1前兩天,朱丹生二胎登上了熱搜。印象中的朱丹,一直是一個很喜歡跟網友分享生活的明星。從中反應出來的不是不發朋友圈就代表不愛的問題,而是他並沒有做到為愛人遮風擋雨,只是一味地要求枕邊人為他改變、妥協。說到底周一圍太大男子主義,這種自私展現出來的不過是不夠愛罷了。
  • 投資家庭農場機會已然顯現 農業經營模式正在變革
    現在中國城鎮化的大門給農民打開了,農民可以進城從事二、三產業,而留在農村的,通過適度規模經營,也可以增收致富。現在每年有1000多萬農民轉移到城鎮,這是必然的趨勢。這番表述,其實已經很直白地說明了,在城鎮化進程中,發展家庭農場實現農業現代化是必由之路。
  • 日本來的「農民」川崎廣人:循環農業理念正在中國深入人心
    五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歷史成就,不僅為中國人民創造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也給在華的外國人帶來了更多發展機遇。他們見證、參與了中國攻堅克難、砥礪前行所走過的這段不平凡的歷程。環球資訊廣播今天繼續推出系列報導「老外說 中國這五年」。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和您一起走近在中國推廣循環農業的日本老人川崎廣人,聽他講講自己和中國的故事。
  • 地租的概念及分類
    馬克思主義認為,地租是土地使用者由於使用土地而繳給土地所有者的超過平均利潤以上的那部分剩餘價值,地租理論是土地經濟學最基礎的理論和核心部分。  馬克思按照地租產生的原因和條件的不同,將地租分為三類:級差地租、絕對地租和壟斷地租。
  • 三亞北山村:「保底地租+效益分紅」助農增收
    「以前種地缺少資金和技術,基本上都是半種半租的,現在將土地集體承包給企業,不僅有保底地租還有每年效益分紅,這讓我心裡感到踏實。」12月13日,在海棠區北山村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暨北山村經濟聯合社土地流轉籤約大會上,北山村村民羅文昌第一個拿到一年8500元的保底分紅,心裡樂開了花。
  • 北鬥導航拖拉機、手機智慧監控,一場農業變革正在中國農村爆發!
    廣袤的華北平原上,幾位來自河北城的農民,正在加緊小麥的收穫進程。今年雖然接連遭遇「暖冬旺長」、「倒春寒」等天災,但當地71家種糧合作社的農民,卻對豐收有著充足的信心。因為,今年他們已經全部用上了北鬥導航、大數據和大農機。
  • 被奶茶「毀掉」的中國女孩
    女孩子喝杯奶茶就被毀掉啦? 我們好著呢! 奶茶不會毀掉中國女孩,是中國女孩的快樂源泉! 心情不好喝奶茶,煩惱瞬間不見啦!
  • 「中國農業新聞網」中國農業:五種新型農業種植技術!
    中國農業新聞網:全國唯一一家具有中國農業新聞網合法名稱的農業專業網站。粉絲突破百萬,一片文章閱讀量突破三百三十萬的網站。每天為您推送國內外重大農業新聞。一站在手,農業我有。敬請關注!眼下,我國正在朝著現代化農業的方向發展,大棚種植類的這種都屬於常規的現代化農業了,但是我們現在又出現了很多種新型的農業種植技術。
  • 樓市「鴛鴦鍋」乍現,高房價正在毀掉年輕人?房價將會繼續上漲?
    文:子建白巖松曾指出,高房價正在摧毀無數年輕人的愛情和想像力。白巖松的表態可以說直接了高房價帶來的「惡果」。相信你也發現身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過著「不買房、不戀愛、不結婚、不生孩子」的生活。而這四個現象,經過深入研究,我們會發現「癥結」其實與高房價有關。
  • 你的這7種沉默,正在毀掉你的婚姻
    嗯,但你坦率地說,當你知道周四晚上下班回家要嘿咻,那你這整天內心深處會不會莫名躁動?非常期待?因此,如果一整天都讓這種欲望在你內心深處浮現,時不時的就會在腦海中計劃些浪漫的事情,相信這是很棒的!3.靜音滑動這是件重要的事,是有其根據的(這是有醫生和科學研究證實的),這個被稱為「電話打擾「。那這個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