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茶園種植現狀如何?怎樣提高小產區茶園機械化水平?答案來了

2020-12-19 餘一鬥

中國是茶葉的原產國,目前有20多個省份,1000多個縣市種植茶樹。在這些茶葉種植區域內有一部分近些年逐步開發的規模化大型現代茶園,但是更多的卻是分布在山地丘陵和坡地分散種植的傳統茶園。對於現代規模化茶園來說,機械化生產加工水平很高,可以有效的節省勞動力,提高勞動效率。而對於廣大的傳統分散種植的小產區茶園,則仍然處於傳統落後的種植模式和生產水平上,基礎設施建設落後,機械應用水平不高,勞動力要求多,種植採摘生產成本高,已經很難適應現代追求經濟效益的科學發展道路。因此,推進小產區傳統分散種植茶園的機械化加工生產已經成為現代茶葉種植的必由之路。今天,止茶就和大家來聊一聊這個話題,希望給有需要的茶農朋友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一、小產區茶園的種植生產現狀

1.茶園零散分散種植

對於很多茶樹種植區域來講,由於受到地形的限制,無法從事大規模的成片茶園種植。尤其是山區,過去僅僅將茶樹作為一種副業對待,基本上不會採用良田來種植茶樹,而是選擇在荒山緩坡或者是山坡上開墾荒地種植。在這種情況下,茶園就會顯得特別分散,經常是東一塊西一塊,受地形地貌的影響特別大。可想而知,在這種零散分散種植模式下,如果採用機械方式進行管理維護和採摘的話,將會變得非常的困難。甚至有可能出現,使用機械方式管護還不如採用人工方式的成本低的情況。

2.茶園基礎設施建設落後

縱觀現代標準化規模茶園建設,一般都會配套比較完善的基礎設施,比如說道路交通網絡、排水灌溉網絡以及電力系統。只有這樣機械才能開到茶園中來,才能使用科學的現代化管理方式進行操作。而對於很多小產區,尤其是分布在山區丘陵一帶的茶園,往往基礎設施建設非常落後。如果進入茶園可能需要沿著小路,走上一個多小時。有一些相對偏僻荒廢的茶園,甚至連正經的小路都沒有,更別提排水灌溉系統和電力設施了。在這種情況下,大型農用機械根本無法上山。這也是限制很多傳統茶葉種植區域無法推進機械化種植生產的重要原因。

3.機械清潔化生產加工廠缺失

茶葉加工是一項古老的技藝,過去以傳統手工制茶為主,但是這種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因此,不管是大產區還是小產區,基本上都在推廣應用機械化加工生產模式。目前在我國很多小產區茶園加工生產過程中,主要還是使用比較簡便粗糙的加工設備,生產效率比較低,而且很多廠房衛生清潔化程度不達標。筆者所在的茶葉產區,基本上都是家庭作坊式的小茶廠,沒有多少標準化清潔化生產的規模茶廠。而加工茶葉的機械也都非常落後,有很多都是十幾年前的產品,到現在都還沒有更新,已經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

4.制茶技術人員青黃不接

目前,很多地區加工製作茶葉的技術人員都是老一輩的制茶人,年輕一輩大多脫離了茶葉生產加工,而外出打工就業。儘管老一輩的制茶人有著深厚的手工經驗,但是在遇到新式制茶機械時,卻無法很好的掌握,對於很多技術參數以及機械維護保養都缺乏有效的應對方法。總體而言,老一輩人的使用機械加工的技術能力相對來說較低,而且觀念保守,不懂得與時俱進,缺少對市場變化的積極應對。再加上年輕人一代不願意從事茶葉加工生產這樣非常勞累的體力活,導致現在很多茶葉產區的加工制茶技術人員青黃不接。

5.有茶無人採局面加重

對於很多山區茶園來說,現在面臨的最大情況就是無人採摘,很多茶園都處於荒廢狀態。因為茶葉採摘具有季節性時間短的特點,所以年輕一代農民紛紛外出打工,不願意守在家裡採茶。目前,上了年紀無法外出打工的老人,成為了很多茶葉產區採茶的重點人群。尤其是在一些分散種植的零散茶園,規模不大,如果花錢請人採摘並不划算。因為本地勞動力缺乏,而到外地非茶葉產區請人的話,沒有規模根本就請不到人。所以目前很多小產區茶葉採摘的情形是:有人就採,有茶就採,能採多少是多少。在這種情況下進一步導致茶葉的生產效率低下,茶葉的附加值和產值無法提升。

二、如何推進小產區茶葉機械化種植生產?

1.搞好茶園基礎設施建設是前提

要想推進小產區茶葉機械化種植生產水平,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在茶葉種植方面,要做好茶園周邊的道路交通網絡建設。俗話說得好,要想富先修路。如果沒有路的話,機械進不到茶園之中,也就無從談起改進機械化種植水平。同時在有條件的地區還應將茶園進行改造升級,配套電力網絡設施和排水灌溉系統。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科學種植管理才能提高種植效率,增加農民種植的收益。在茶葉加工生產方面,要做好機械設備的升級改造,淘汰過去老舊簡陋的生產設備,建造相對完善的廠房和清潔化生產設備,讓茶葉加工生產的效率和技術水平都得到有效提升。只有將這些基礎設施搞好以後,才能真正提高小產區茶葉的機械化種植管理水平。

2.學會走出去引進來

在茶葉種植加工方面,小產區茶農不應該固步自封,不應該抱殘守缺,而是應該以積極的心態,學會走出去,引進來,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一定要學習標準化規模化茶園的種植管理和加工生產的技術標準,並通過自我改造,使其適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在具體操作中,一種模式是由政府和相關的行業組織來進行推進,組織茶農和茶葉加工者外出學習先進經驗,或者邀請茶葉專家和技術人員來當地指導種植管理和茶葉加工生產。另一種模式是由茶葉種植大戶和較大規模生產者自發,或者由茶農組織專業合作社形式外出學習,並且在當地形成模範帶頭作用,從而從整體上改善茶葉種植加工生產的技術水平

3.加強人才培養和傳承

目前很多地區的茶葉種植都處於一種青黃不接的狀態,很多茶園荒廢,無人管理。很多家庭作坊是茶廠除茶季以外,根本不會對機械進行保養和維護。而且更關鍵的是,茶葉加工技術人員的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可能短期內還能夠適應和滿足市場的需求,但從長遠來看,加強人才的培養和傳承已經迫在眉睫,勢在必行。在這一方面,可以由當地的相關部門採取一些扶持和獎勵措施,吸引人才進駐。同時,要大力的提高茶葉種植的經濟價值,要體現出茶葉種植生產的未來發展遠景,只有這樣才能讓年輕人留下來,也只有這樣才能將茶葉的生產加工傳承下去。

4.加大茶葉種植生產政策傾斜和財政補貼

就目前很多零散種植的小茶園來說,要想提高機械化的生產水平,提高茶農的種植生產積極性,就必須在政策傾斜和資金補貼方面做出有效的改進。因為如果種茶不掙錢的話,農民還不如外出打工。所以,相關政府部門必須在政策和資金兩個方面下功夫。對於茶葉種植者來說,可以在茶苗和化肥等物資方面進行資金補貼,甚至可以出臺獎勵性的措施,鼓勵茶農進行規模化種植。對於茶葉加工者來說,政府可以適當提高新型機械購置的補貼力度,鼓勵生產者加快設備的更新速度。同時政府還可以與相關的茶葉專業技術單位合作,邀請技術專家指導茶樹的種植管理和加工生產。

總的來說,要想提高小產區零散分散種植茶園的機械化水平,提高茶農的生產積極性,必須由當地的政府主導,在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方面下功夫,做好茶園的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加強當地茶葉技術人員的培訓,搞好人才的培養,同時要鼓勵茶農擴大生產規模,實現規模化經營。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機械化生產水平,提高茶葉經濟價值,提高茶農的收益。

相關焦點

  • 現代標準化新茶園建設有哪些要求?選擇什麼區域新建茶園最合適?
    千百年來,廣大茶農種植茶樹,為老百姓提供茶葉消費,從而獲得經濟收益,改善家庭生活狀況。有很多農作物不同的是,茶是一種多年生經濟之物。一經種植,可以獲得二三十年以上的經濟收益,如果進行科學管理,還可以繼續延長茶葉的採摘壽命。在現代茶園種植過程中,茶農除了吸取傳統的茶葉種植經驗以外,更多地利用了先進的科學知識,為茶葉生產服務,比如說更多的茶樹良種,更高效的機械生產,更科學的栽培方式等等。
  • 【茶界-趵青茶園】開啟「茶園眾籌」擁有私家茶園不是夢!
    濟南特產——趵青茗茶【眾籌項目】:{趵青茶園-私家茶園}位屬於「天下第一泉」趵突泉的源頭山東省濟南市柳埠鎮,是我國最北邊的茶樹種植區。從1966年起,從泰安開始試種茶樹時,已經開嘗試將茶樹移植濟南南部山區的柳埠鎮。
  • 臺農在福建建茶園 成就「大陸阿里山」
    位於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鎮的櫻花和茶園。/網上圖片  大公網2月20日訊 據新華社報導 ,早春的閩西山區,空氣中依然透出陣陣寒意。  屬優質茶葉產區  1996年,臺胞謝東慶發現龍巖市永福鎮高冷、高溼、高海拔的地理氣候條件和臺灣的阿里山十分相似,屬於優質茶葉的產區,從此便紮根永福種茶。除了引進臺灣的茶葉管理方式以外,2000年開始,謝東慶在茶園裡遍植櫻花。「臺灣的烏龍茶几十年來在市場上長盛不衰,除了精細的茶園管理外,融入觀光和休閒,依靠觀光帶動人潮也是一大經驗。
  • 茶園間作套種做啥好處,不利因素有哪些?看完這篇你就懂了!
    茶樹是一種耐陰喜聞溫喜溼喜歡漫射光的植物,因此,在茶園栽培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茶園間作的方式,來提高茶樹的生態生長要求,以應對消費者越來越重視的綠色健康環保理念。對於這一點,可以說是茶園合理間作或套種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比如說我們在種植牧草,尤其是在種植一些豆科類植物時,可以直接將牧草當作綠肥來使用,而豆科植物特別是像大豆的根瘤菌,能夠吸收到空氣中的氮素,增加土壤中的肥力。當然如果是採用果樹或者是經濟林套種的話,增加土壤肥力狀況的效果並不是特別明顯,但也確實可以改善整個茶園的生態環境結構,調節小的生態環境。
  • 新建茶園位置選擇要考慮哪些因素?怎樣選址更科學?看完你就懂了
    因為只有建設在合適的地方,才能提高其經濟價值,畢竟茶樹是一種多年生植物,一經栽種之後,未來三五十年都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在現代茶園建設過程中,茶園地址選擇有什麼要求?對於這個話題,我們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來考慮。
  • 英德真正的有機茶園在哪裡?
    這片茶園隸屬於德高信茶業股份公司,該公司擁有包括三山茶園觀光基地、蜆口機械化示範基地、和順巖現代化育苗基地三個自有茶葉種植基地,還擁有35個茶樹品種,包括英紅九號、金觀音、英州一號、黃觀音、黃金桂、鴻雁12號、軟枝烏龍、青心一號等優良品種,並擁有世界上唯一自然生長不含咖啡鹼的可可茶1號和可可茶2號兩個茶樹新品種權。
  • 重慶最大單體山地生態茶園開園,萬畝茶園邀你來觀光
    4月29日-30日,「巴味渝珍」杯重慶市第三屆鬥茶大賽(決賽)暨大進鎮萬畝生態茶園採摘開園活動在開州區舉行。同時,開州區大進鎮萬畝生態茶園也正式採摘開園,萬畝茶園鬱鬱蔥蔥,茶旅融合發展將帶動村民脫貧增收。
  • 最美茶園參評丨萬生堂仙鶴觀茶園
    仙鶴觀茶園位於宜昌市夷陵區三鬥坪鎮鞦韆坪村,佔地面積1000畝,連片採摘面積500畝,茶園除茶葉種植與加工外,還囊括了茶藝研習、茶文化推廣、茶葉採摘製作體驗
  • 【茶人茶園】湖北宜昌市夷陵區仙鶴觀茶園
    仙鶴觀茶園是歷史上的名茶產區,同時也是宜昌市最大的連片茶園。仙鶴觀茶廠位於舉世矚目的三峽大壩南岸海拔800米的山頂上。這裡年平均氣溫17℃,極端最低氣溫-2.4℃,有效積溫5000℃,年降雨量1280mm,年幹茶產量10萬餘斤,名優茶產品達45%,是我國長江流域優質茶葉優勢栽培區域。好山好水出好茶,具史書考證,仙鶴觀茶園所在的山頭附近,就是扇子山,山下就是蛤蟆泉。
  • 臺灣的茶樹種植歷史悠久,現在有哪些茶園可供參觀遊玩?
    臺灣的自然環境很好,茶樹的種植也有很長的一段歷史了,因此也生出許多的茶園來。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臺灣有哪些可供觀賞遊玩的茶園。聞一多有詩《口供》:「自從鵝黃到古銅色的菊花。記著我的糧食是壺苦茶!」對於中華民族這個東方民族來說,整個文化的底蘊中,不可能不浮謹著茶的苦澀和勞香。臺灣高山縱橫,日照和雨水充足,非常適合茶樹的種植。
  • 小茶人走進採雲間萬畝茶園研學遊
    同學們親身深入茶園,聆聽茶文化知識,體驗茶葉採摘,學習制茶、泡茶,以接觸自然、親近自然的方式了解優秀的茶文化,在增長知識的同時更能陶冶情操,以茶潤心,以茶養德。在深入參觀茶園的過程中,同學們紛紛對採雲間生態茶園的有機栽培、生態種植表示好奇。有同學提出疑問:「什麼是真正的有機茶呢?」「有機茶是指栽培、種植過程中不使用任何除草劑、化學農藥農藥等。
  • 家有30畝優質茶園,怎樣才能將價值達到最大化?
    家裡有三十畝茶園,如何才能將它價值最大化?我是來自聞名全國茶鄉的旭日東升付先,有幸參與此話題。參照我茶鄉的做法採取四種方法提升茶葉的價格,使其價值達到最大化程度。第一,春季做好茶葉旅遊。藉此機會,利用美麗的茶園綠色風景,打造一個「茶園生態農家遊」、「採茶體驗遊」、「做茶體驗遊」、「大眾品茶遊」等等茶葉旅遊活動,把旅遊、茶葉、銷售、廣告、宣傳串成一體,打造茶葉旅遊品牌亮點,提升茶葉價值。第二,春茶做好高檔茶產品。春茶鮮嫩,營養豐富,品質優秀,保健功能最好的等等特點,開發春茶高端茶產品,做到精細、優質、美觀,提高茶葉自身價值。
  • 覽春記|探秘茶園,春茶搶鮮時報
    伴隨時間與節氣的輪轉,各茶葉產區已紛紛開始播報有關春茶的生長態勢及採摘時間。此時,位於北緯27°黃金產區的福鼎白茶在幾場春雨的洗禮下,也開始抖擻精神,漸漸甦醒。從一片葉子演繹成為人們口中的人間四月天,正山堂名山深入林飛應白茶福鼎產區,了解春茶一系列生長狀態及製作工序,進行實地報導,探尋一杯純淨自然好茶背後隱藏著的秘密。2月26日,出發尋找春天的痕跡,探訪了太姥山脈——福鼎嶺頭村與點頭鎮兩個標準化生態基地茶園。
  • 建設新茶園應注意什麼問題?茶園規劃怎樣才合理?
    歡迎大家走進圓圓說三農,在新茶園的建設方面,主要注意的問題有以下幾點:(1)土地應較為連片、集中,因為茶樹鮮葉要經過加工製造才能成為產品,而加工過程需要廠房和設備。茶園連片,有利於加工、統一制茶工藝和提高品質。(2)利用坡度不大於30?的山地及坡地。若坡度大於80?
  • 茶葉種植:如何種地一片好茶園?你不知道地事!
    茶葉來之不易,每一片葉子都是勞動地成果,那麼有多少人了解茶葉種植地方法呢?有有誰了解茶葉種植需要注意地事項呢?小編廢話不多說,帶大家學習一下,茶葉地種植。1、選苗。這個是不可忽視地,大家需要選擇良種壯苗。茶葉要想長得好,必須要有好苗子,那些軟柔地苗子,種了也是白種,很難成活,所以選苗子地時候,要選擇那些看著就很壯地苗子。這樣擦能長得好。
  • 茶園一旦遭遇極端嚴寒天氣,該怎麼樣進行防凍管理?早知道早受益
    由於高山茶園的海拔高度大多在600 - 1000米之間,氣溫已經低於平底河谷,再加上山風的猛烈影響,高山茶園更容易受到冬季冰雪天氣和春季寒冷的影響,導致凍害事故。今天,小編將向你簡要介紹山地茶園的防凍管理。首先,品種是山地茶園的前提,尤其是江北產區的茶園,必需要選擇抗寒耐寒的茶樹品種。這是高山茶園防凍管理的前提。
  • 一名返鄉碩士的山區「茶園夢」
    新華社長沙4月24日電題:一名返鄉碩士的山區「茶園夢」新華社記者袁汝婷、謝櫻四月,青翠的八戶山,戴著鬥笠的茶農們穿梭在茶園裡,十指翻飛,說說笑笑。忙碌的人群中,一張白淨的娃娃臉格外顯眼。
  • 雲南「愛心茶園」電商扶貧項目部分案例
    「愛心茶園」由雲南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專家統一指導種植加工,嚴格按照有機茶園標準管理茶園,推行生態留養、綠色病蟲害防治;引入良種提升茶葉品質,精細化採摘製作,提升加工水平,實現提質增效雲南省茶葉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梁名志研究員就順南村茶葉栽培及加工進行技術指導牽頭,栽培專家劉德和研究員、品種專家田豔萍副研究員、加工專家陳林波副研究員、夏麗飛副研究員等茶科所技術人員就順南村茶產業現狀進行技術培訓共4000餘人次,並對100畝中低產茶園進行試驗性改造,就順南村茶葉產量低、品種雜、加工技術落後、不成規模等問題進行培訓指導,現已逐步提高順農村茶葉加工、栽培等的技術,使其茶葉質量、經濟效益等逐步增加
  • 走進重慶、廣東 看南方丘陵山區機械化該如何破題
    資料圖  儘管我國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有了顯著提高,但是南方丘陵山區農機化水平仍然相對較低,大部分作物機械化生產還處於技術改進熟化或示範推廣階段。南方丘陵山區是我國重要的糧食、油料、蔗糖、菸葉、蔬菜瓜果、麻類作物等生產基地,在湖南、浙江、雲南等11個南方省份中,丘陵山區佔耕地比例在60%以上。
  • 現在的武夷山茶園,是什麼模樣?(第一手資料)
    我可是見識過太姥山倒春寒的厲害,不知在這場倒春寒下的巖茶們,又如何了呢?茶農分享了幾張茶園的近況,茶友們和麻花一起,先睹為快。這些圖片裡,包括兩個品種,分別是黃觀音和金牡丹。(這兩個品種,都屬於早生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