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陸「第一經濟特區」,為什麼是她?

2020-09-07 Wanderer萬娘娘


▲ 塔什庫爾幹縣城邊的牧場,塔吉克牧民在放牧,遠處為慕士塔格峰。攝影/自貢的黃師傅


喀什,是中國最西部的地區之一。


▲ 喀什地區,中國的西大門。製圖/Paprika


雪山、高原、沙漠、綠洲,你能想像到的壯美景觀,都能在這裡找到;


新城的個性招牌,古城的彩色門窗,是極具時光交錯的賽博朋克;


多彩融合的民族風情,熱鬧的大巴扎,將喀什裝點成一個永不散場的狂歡party。


▲ 喀什老街經典維吾爾民居花式門窗。攝影/何小清


喀什,這座西域秘境,總能讓每一個來過的人都心生感慨,就像在喀什取過景的電影《追風箏的人》裡的一句臺詞:「為你,千千萬萬遍。」


01

西域秘境,有多極致?


當北京的「社畜」結束996的通勤,準備洗去疲乏入睡時,新疆喀什地區才剛剛披上落日的餘暉。


喀什,位於中國的最西端,和北京有著超過3小時的時差。


在維吾爾語中,喀什的全稱喀什噶爾,是玉石集中之地的意思。造物主對這片土地尤為偏愛,一切風景都宛若玉石,潔淨得像是人間仙境。


▲ 喀什地形圖。製圖/Paprika


對於新疆地理的初印象,是教科書上的「三山夾兩盆」,喀什地區就坐落在南疆塔裡木盆地的西側。


世界第二高的山脈喀喇崑崙山,和世界七大山系之一的天山,將喀什地區南北包裹,世界山結帕米爾高原聳立在喀什地區的西端,遙望著坐落在喀什東部的塔克拉瑪幹大沙漠。


▲ 塔克拉瑪幹沙漠胡楊。攝影/張永鋒

高原、雪山,是喀什地區的標籤。幾億年前,印度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相遇碰撞,隆起了歐亞腹心的帕米爾高原。


五條世界級的山脈——天山山脈、崑崙山脈、喀喇崑崙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和興都庫什山脈在此打結交錯,而後向外延展。


作為喀喇崑崙山的主峰,坐落在喀什地區葉城縣的K2,海拔8611米,是地球上海拔僅次於珠穆朗瑪峰的第二高峰。


雖然名氣遠不及前者,但溝壑縱橫的K2卻是攀登者心中的勇氣天堂。


▲ 中國第二高峰,也是世界第二高峰的K2。攝影/狼大溼,圖/圖蟲·創意

雪山如蓋是K2的常態,行至於群山之間,即便是在夜間,也有著如同白晝的皎潔。然而在這份純淨之下,卻是危機四伏。


這座被國際登山節公認攀登難度較大的山峰,冰崖壁立,明暗冰裂交錯縱橫,一不小心就會觸發冰崩、雪崩的開關。


冰川、雪山並非是K2獨有的風景,在喀什,此類秘境隨處可見。


所以在清宮影視劇中,香妃離開喀什去往京城時,其愛人在追隨途中因雪崩離世的情節,也並非是毫無根據的虛構。


▲ 喀什市塔縣塔合曼鄉雪山草地。攝影/張永鋒


冰川、雪山是風景,更是生命之源。


覆蓋於山體的冰雪融化後,自喀什西側的高山奔湧而出,將山體切割成一道道山谷,形成葉爾羌河、喀什噶爾河等多條河流。河流流經之地,長出紅柳、雜草等植物,於喀什這片大漠,鋪陳出一片片綠洲。


也正因這些綠洲,讓喀什這片西域秘境,與人間有了關聯。


▲ 塔裡木盆地塔克拉瑪幹沙漠綠洲。攝影/柴江輝


02

西域什麼樣?來喀什就知道了!


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說,如果生命能夠重來一次,他希望生活在中國古代的西域。西域一詞,別具風情,總有種讓人嚮往的魔力。而喀什,就是最具有西域風情的地區之一。


向左滑動

▲ 喀什老城。攝影/古宏偉


先秦典籍《穆天子傳》曾對包括喀什一帶在內的崑崙山進行描述。不過這片玉石般的綠洲被人廣泛得知,則是在西漢時期。


漢武帝時,博望侯張騫出使西域,鑿開了中央政權對於西域的空白。當時名為疏勒的喀什,公元前60年開始,這一帶為西漢設立的西域都護管轄。


▲ 塔什庫爾幹縣境內的石頭城,玄奘取經途經之地。攝影/方託馬斯


根據《漢書·西域傳》記載,當時的西域,分布著疏勒、龜茲、焉耆、樓蘭等36個古國。


然而因為戰爭兼併,或是水源斷絕等自然原因,這些西域小國時興時滅,唯獨位於喀什地區的疏勒古國綿延千年,成為後世大唐帝國赫赫有名的「安西四鎮」之一。


在深居內陸的西域,水源是永恆的主題,也是喀什千年不衰的秘密。在穿越萬裡黃沙、遠道而來的人心中,坐擁綠洲的喀什就是天堂。


也因此,位於歐亞腹心的喀什,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古絲綢之路上最璀璨的一顆明珠。


▲ 傳統和新興交匯的喀什城。圖/視覺中國


幾千年來,不同膚色的人,在喀什的大街來來往往;東西方的珍奇貨物,在喀什轉運進出。


商人、僧侶、探險家,從不同的地方走來,在喀什歇腳修整後,再次精神抖擻地啟程出發。這些熙來攘往的人流裡,就有著大唐高僧玄奘的身影。


伴隨著人來人往,中國中原文化,以及古波斯文化、古印度文化、古羅馬文化,以及中國西域的維吾爾族、塔吉克族、回族等眾多少數民族文化,在喀什交織融合,織就了上千年的繁華。


直到今天,喀什仍是中國「一帶一路」的重要樞紐之一,也是中國內陸的第一個經濟特區。


行至於今日的喀什古城,仍可一窺當年的熱鬧景象。錯落的泥牆土屋、彩色的大門、馬蹄形的雕花窗戶的建築,讓人有種時間、空間摺疊的錯覺。


甚至於,講述阿富汗少爺阿米爾救贖故事的電影《追風箏的人》,將喀什古城作為了重要的外景取景地。


▲ 喀什老城俯瞰。攝影/方託馬斯


此外,在喀什古城的街頭,不時響起的冬不拉、馬頭琴,以及擺滿瓜果的小屋前院,都漫溢著西域式的熱鬧與繁華。毫不誇張地說,你對西域的所有想像,都能在喀什找到滿意的答案。也無怪乎總有人感慨: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


03

喀什的味道,是什麼味兒?


大多時候,味道是人們認識一座城市的最直接方式。而喀什的味道,要去巴扎裡尋找,要到夜市中品嘗,要在食物裡消化。


巴扎,也就是集市,有著喀什洗盡鉛華的真實模樣。在喀什,巴扎有專業之分,不同的貨物擁有不同的巴扎,比如牲畜巴扎、布匹巴扎、乾果巴扎等。


▲ 喀什的牛羊巴扎。攝影/沈濤


高飽和度的色彩,琳琅滿目的貨物,就像當地那句老話:「巴扎裡除了父母,你什麼都可以看到。」


尤其是東門大巴扎,裡面設有5000個攤位,近萬種商品,是我國西北地區最大的國際貿易市場。


巴扎裡的喀什,豐富且多彩,而夜市裡的喀什,沸騰且鮮活。羊肉,是喀什乃至整個西北地區食物的主角。


▲ 上圖:喀什巴扎裡的乾果;下圖:酸奶疙瘩。攝影/加油偉Ontheway,圖 / 圖蟲·創意


「來嘛,來嘛,羊肉香得很,沒有結婚的羊娃子肉嫩得很!」走在街頭,熱情的老闆常常會這樣跟客人打招呼。


▲ 喀什夜市上的羊肉串,看到就流口水。攝影/方託馬斯


在喀什夜市上,翻滾著羊雜碎的大鍋隨處可見,沸騰的白沫,繞著鍋沿旋轉追逐,帶起一股羊羶味的熱浪。


旁邊的案板上,堆著羊頭、羊蹄,或是成卷的羊腸,提起來,還會蕩出顫巍巍的波浪。


羊腸切片,再舀上一勺羊湯,隨意撒些胡椒,就足以引得顧客「聞香」而來。


▲ 喀什美食羊雜鍋。攝影/劉運澤


除了羊雜碎,胡辣羊蹄同樣是喀什的夜市之光。


不同於豬蹄的肥碩,羊蹄要柴很多,緊實的羊皮把羊蹄緊緊包裹,很有嚼勁;羊皮下的脂肪,有種天然的奶油甜味,和胡椒、辣椒混合後,作用出一股濃鬱的香。


一口下去,甚至都咬不到骨頭,滿是軟糯的膠原蛋白。


▲ 喀什羊蹄。圖/圖蟲·創意


羊肉攤的一旁,往往是烤饢的灶臺。扎滿各式花紋的饢餅,在案板上排列擺放,釋放出讓人無法忽視的陣陣麥香。


▲ 喀什老城饢製作。攝影/康輝


饢包肉,是不少新疆小夥伴的夜市記憶。


連骨羊肉剁成小塊,燉煮後加入土豆、胡蘿蔔塊,煨成極具層次感的鮮味湯汁。上桌前,整個的饢,被切成小塊,鋪在盤子底部,燉肉、蘿蔔、土豆蓋澆其上。剩餘的湯汁是整道菜的精華,淋上之後,被盤底鋪陳的饢塊盡數吸收。


比起羊肉,饢的味道倒要更勝一籌。


此外,除了蛋白質和碳水的勾人濃香,喀什的味道裡,還有著酸奶的醇厚和瓜果的清香。


各種食物的氣味,複合又直接,融合成喀什的獨特味道。而這,或許就是西域的魅力密碼。


▲ 塔什庫爾幹縣,塔吉克族的「杏花村」。圖/視覺中國


文章來源於自媒體【地道風物】。本號只作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中國陸地上的「西部第一經濟特區」,憑什麼是她?
    喀什,是中國最西部的地區之一,是中國的西大門。中國內陸「第一經濟特區」,憑什麼是她?真的是靠顏值?看看她的吃你就知道了!喀什的味道,要去巴扎裡尋找,要到夜市中品嘗,要在食物裡消化。喀什特色中國陸地上的「西部第一經濟特區」,憑什麼是她?
  • 號稱「西部深圳」中國第六大經濟特區、中國內陸第一個經濟特區
    一提到經濟特區大部分都知道深圳、珠海、廈門、汕頭四個經濟特區。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百廢待興,深圳作為最早提出來的特區,四十年間經濟確定了巨大飛躍,從一個只有幾百人落後的小漁村一躍而成為擁有千萬人口特大城市,深圳經濟僅次於上海、北京位居全國第三,深圳人均GDP排名全國第一。
  • 中國一座不為人知的特區城市,它是中國內陸第一個經濟特區
    中國有六大特區城市,但是很多人只知道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大特區,也許這四個城市開放最早、知名度太高了吧。1988年海南也設立特區,成為中國第五個特區。2010年,中國又設立了一個特區,它是中國內陸第一個特區,也是面積最大的特區,你知道是哪裡嗎?
  • 中國第七個經濟特區,不在沿海卻深在內陸,當地美女非常多
    說起中國的經濟特區,那就要說起那個「在南海上劃了一個圈」的深圳了,畢竟改革開放的第一炮就是從深圳開始。後來國家又設立了一些其他的經濟特區,這些大多數都是一些沿海城市,而有一個特區卻在內陸,也是中國第一個內陸的經濟特區。
  • 內陸「第一個」經濟特區,是中國「最西端」的城市,就在新疆
    喀什古稱疏勒,自古就是西域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唐朝時期已經被中央政府管轄,當時已是安西四鎮之一,今天的喀什也是中國的第六個經濟特區,並且是內陸城市中唯一的一個經濟特區。帕米爾高原:在中國古代被稱為叢嶺,它是古絲綢之路的所在地,位於中亞東南部,中國最西端橫跨塔吉克斯坦、中國和阿富汗,「帕米爾」是塔吉克斯坦「世界屋脊」,意為海拔4000米至7700米的高原,有許多山峰,包括喜馬拉雅山、喀喇崑崙山、崑崙山和天山、興都庫什山脈五大山脈。
  • 中國的首都是北京,為什麼當初卻把經濟特區設在了遠在南方的深圳?
    不知不覺今年已經是設立深圳為經濟特區36周年了,現在的深圳可以說是富甲一方,不光房價遠高於其他地區,騰訊的總部也在深圳,北京都沒有這麼發達,當初為什麼沒有為北京留一個經濟特區的位置呢?
  • 內陸第一個經濟特區喀什,是中國最西端的城市,你來過沒有
    說到喀什,很多人都不會陌生,在二千多年前,絲綢之路就經過這裡,這裡是絲綢之路中國段的交匯點,是中國對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交通樞紐與門戶之地。如今的喀什,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欣欣向榮的城市了,並且成為內陸第一個經濟特區,發展潛力無限。
  • 中國第7個經濟特區:身處內陸卻與3國接壤,和北京時差3小時
    中國第七個經濟特區,和北京時差3小時,尷尬:旅遊回來的倒時差說到我國的經濟特區,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深圳,話說當年的改革開放就是從深圳開始的。其實除了深圳,我國陸陸續續又有了不少的其他經濟特區,而今天要說是我國內陸的一個經濟特區,他沒有深圳那麼知名,但是別具特色。其實這個地方就是喀什地區,喀什位於我國的西部邊沿,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西南部。喀什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它與三個國家相連:西部連結塔吉克斯坦、西南接壤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邊境線長388千米,總面積有111794.03平方千米。
  • 你知道為什麼選擇深圳作為經濟特區嗎
    40年前,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中國迎來了她的首個經濟特區。從那以後,深圳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漁村,逐漸發展為今天國際一線大城市,只用了40年的時間,GDP相繼超越香港和廣州,向大家展現了深圳速度。
  • 《中國經濟特區四十年工業化道路》
    全書從工業化的視角解讀中國經濟特區持續高增長之謎,結合開放型經濟下中國經濟特區的工業化實踐,提出從比較優勢到競爭優勢的工業化深化理論;同時,從對外貿易、產業升級、科技創新、金融支撐、城市群建設、海洋空間拓展等角度,對經濟特區工業化深化的階段特徵、動力機制和發展路徑進行全方位的闡述。
  • 中國「最慘」的經濟特區:發展已30多年,GDP還不如部分三線城市
    說到經濟特區,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深圳經濟特區,而且最近很受歡迎的雄安新區,其實在1980年代,中國設立了7個經濟特區,我想大家不太了解深圳、珠海、廈門、汕頭、海南、喀什、霍爾果斯經濟特區。今天說說其中的海南吧,說到海南,你能想到什麼?
  • 中國有兩個尷尬的經濟特區,一個被遺忘掉,而另一個卻名不副實
    經濟水平一直是衡量各國實力的一個重大因素,建國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的經濟水平一路高升,人民的幸福指數一直增加,國家實力也走在了世界前列,身為國人希望祖國更加強大。到目前為止,中國有七個經濟特區,時光流逝, 30多年過去了,在首批經濟特區中,汕頭是最尷尬,最被人遺忘的角落,其次是著名的但不發達的廈門,發展有些名不副實。
  • 評說深圳四十丨評論員劉遠舉:深圳經濟特區40年,從波鞋到華為的...
    為什麼這個屬於大集體的鞋廠會衰敗?這個當年很多人無法理解的問題。如今,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後,幾乎每個人都知道答案:改革。企業家需要知曉為誰生產,生產什麼,什麼時候生產,生產多少,如何生產,才能發揮企業家的才能,才能將資本、勞動、技術這些要素組織起來,最大限度去發掘市場,做出各種決策,承擔風險,參與競爭。這樣生產才能高效進行,產品才能更好,得到消費者的喜愛。
  • 中國變化最大的地區,曾是一個邊陲小鎮,如今成為我國的經濟特區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非常迅速,各城市和地區都有一定的提高,如果城市經濟水平在短期內大幅提高,就不得不提到我國的經濟特區。經濟特區是我國開放的世界自由港區的主要形式之一,無疑是經濟特區給地區經濟帶來的高度化,今天介紹小編中中國變化最大的地區,過去是個邊遠的城市,現在是我國的經濟特區。
  • 中國最西的邊陲小鎮,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處,如今成為經濟特區
    說到經濟特區,很多人都會想到深圳、珠海、汕頭、海南等沿海地區,但很多讀者卻不知道,我國西北也有經濟特區,經濟特區面臨的是開放的經濟環境,在這種情況下,許多經濟特區都在沿海城市,它位於我國大西北新疆,坐貿易城的榮譽,位於三國邊境,還有美麗的異國風情風景,它是新疆的喀什。
  • 世界第一!像盧森堡這樣內陸小國為什麼這麼有錢?
    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則以59800美元位居第六,名義GDP排在第二位的中國則以人均GDP為8827美元,略高於中等偏上收入地區的平均GDP水平,位列第72位。盧森堡這樣一個歐洲小國為什麼人均這麼有錢?
  • 河南「黑馬」城市,1條高鐵4大鐵路,曾為「內陸經濟特區」
    而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了一個這樣的「黑馬」城市,漯河市,這一個城市在省內的中間地區,曾經還是少有的「內陸經濟特區」,一般這樣的城市都是沿海城市,而且能夠成為經濟特區的城市一般都有一個相同的特點,那就是經濟發展飛快。而這裡曾經能夠擁有這樣的身份,可見我們國家對於這一個城市的期望。而這裡的資源也是豐富,足以支撐城市的發展。
  • 經濟特區成為中國新經濟制度的「拓荒者」
    中國經濟特區開放發展範式開啟經濟起飛的基本邏輯是:第一,創造經濟起飛的重要前提:制度條件;第二,開放創造市場制度運行的基本條件:市場企業;第三,經濟特區功能與使命具有時代演進性。中國經濟特區現象由不同時期的經濟特區、開發開放新區、自由貿易區等共同構成,根據設立的邏輯依據、功能與內涵,中國經濟特區經歷了快速的演化過程,出現了三代經濟特區:以深圳為代表的第一代經濟特區:在80年代同時建立的四個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在空間特徵上具有共同性,即幾乎每一個經濟特區都有明確的合作針對性:香港旁邊的深圳、毗鄰澳門的珠海、
  • 作為4個經濟特區之一,珠海為什麼一直發展不起來?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中國最早設立四個經濟特區的歷史。197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5月將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這也開創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新格局。
  • 新疆第一高樓,高達268米,建在我國第6個經濟特區上
    新疆第一高樓,高達268米,建在我國第6個經濟特區上新疆作為我國的少數民族自治區雖然發展起步時間較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晚,但在近些年的發展中也取得了諸多成就。新疆作為我國國內最大的省級行政單位在我國的西北部擁有著我國1/6的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