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蚊:傳播登革熱的「元兇」

2020-12-18 金臺資訊

■ 本報記者 馬珂

我國傳播登革熱的伊蚊主要是白紋伊蚊,分布在南起海南島,北至遼寧南部,西至陝西寶雞的遼闊地域。與人們的活動時間一致,日出前後和日落時分是它們叮咬的尖峰時段,可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紋伊蚊的幼蟲喜好潔淨的水,社區內的樹洞、石穴、積水輪胎,廢棄的碗、盒,存接水的瓶瓶罐罐,叢生植物的葉腋等,都是它們繁衍後代的溫床。

埃及伊蚊在我國主要分布在海南省沿海市縣及火山巖地區、廣東省雷州半島、雲南省的邊境地區和臺灣南部,儘管分布局限,但它對登革熱的傳播能力強於白紋伊蚊。埃及伊蚊除了在早晨和近黃昏有叮咬高峰外,整個白天都會活躍地吸血。與白紋伊蚊相比,埃及伊蚊與人類更為「親近」,喜歡與人類共居一室,我們家中的飲用貯水缸、水培植物、花盆託、醃菜罈等都是它們繁衍後代的溫床。

伊蚊一般出現在

哪些場所?

白紋伊蚊多棲息在孳生場所附近,在室外主要棲息在陰暗避風處,如缸、罐、壇的內壁,工地積水的基槽內壁;在室內則傾向於停留在牆上、桌椅和床下、懸掛的衣服上等。

埃及伊蚊是典型的「家蚊」,主要棲息在室內避風陰暗處,如水缸腳、碗櫃背後、臥室床底、牆角、蚊帳等處,懸掛的有汗漬的黑衣服,更受它們喜愛。

減少伊蚊孳生

我能做什麼?

伊蚊喜歡在人類家中和附近棲息,為減少孳生,我們該採用多種手段清除孳生地:

1. 翻盆倒罐,清理住家及周圍各類無用積水

2. 保持住家及周圍環境衛生整潔,清除各種衛生死角和垃圾

3. 人、畜飲用水容器或其他有用積水容器4天徹底換水一次

4. 家中減少種養水生植物,已種養的容器4天徹底換水一次

5. 住家及周圍景觀水體,可放養觀賞魚或本地種類食蚊魚

6. 輪胎整齊存於室內或避雨場所,堆室外用防雨布嚴密遮蓋,戶外廢棄輪胎打孔,難以清除積水輪胎用雙硫磷滅幼蚊

7.住家周圍外環境植被可用衛生殺蟲劑滅伊蚊成蚊

相關焦點

  • 北京確有白紋伊蚊 專家稱其尚不能傳染登革熱
    北京確有白紋伊蚊專家稱其尚不能傳染登革熱 2002年7月24日19:30  新華網   稿件來源:北京晚報  今夏北京雨多,蚊子多,咬的包也特大。
  • ...衛健委:蚊蟲叮咬頻率明顯上升,特別是傳播登革熱的白紋伊蚊
    入秋後,北京蚊蟲密度雖然比七、八月份有所降低,但蚊蟲叮咬的頻率卻明顯上升,特別是傳播登革熱的白紋伊蚊叮咬頻率增加更為明顯。請市民朋友響應北京市愛國衛生號召,積極參加社區滅蚊行動,從整治身邊環境做起,翻盆倒罐,清理積水,清理廢棄物,清除衛生死角,消滅蚊蟲孳生地。另外,要注意檢查家中的紗窗是否完好,繼續採取有效防蚊設施,科學使用滅蚊藥品,有效防止蚊蟲進入室內。
  • 花腳蚊「偷渡」入境被攔 是登革熱的傳播媒介之一
    近日,廈門東渡檢驗檢疫局對一批來自日本的進境貨櫃貨物實施衛生檢疫查驗,該批貨物為舊塑料包裝箱,起運地為日本東京,在實施預防性衛生處理後,檢驗檢疫人員在箱內發現蚊蟲蟲樣,經鑑定為白紋伊蚊。  白紋伊蚊俗稱「花腳蚊」,是登革熱的重要傳播媒介。
  • 預防登革熱驅蚊是關鍵!欖菊蚊香有效預防傳播登革熱的蚊子火遍國內外
    今年,泰國、斯裡蘭卡、新加坡、巴西、巴拉圭、哥倫比亞等東南亞和南美洲國家遭遇了嚴重的登革熱疫情,人們陷入新冠病毒和登革熱病毒的雙重威脅中。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所致的主要經埃及伊蚊及白紋伊蚊傳播的急性感染病,其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皮疹、頭痛、胃腸道功能紊亂,嚴重時患者甚至會出現全身衰竭的情況。
  • 家裡有伊蚊?該清積水了!
    不少市民都苦惱被蚊子叮咬,其中還有伊蚊的身影。近日桂城多社區陸續開展登革熱防控宣傳工作,街道衛計局提醒,進入登革熱高發季,蚊蟲叮咬是登革熱傳播的唯一途徑,市民記得及時翻盆倒罐清積水,消除蚊蟲孳生地。 社區開展登革熱宣傳 「你好,近期天氣炎熱,又到了登革熱的高發時節,請收好這份防治宣傳資料和滅蚊藥。」6月27日,尖東社區黨支部開展入戶宣傳登革熱志願活動。
  • 滅蚊大作戰:中國一田間試驗幾乎根除傳播登革病毒的白紋伊蚊
    白紋伊蚊(Aedes albopictus)是一種全球性的攻擊型蚊子,可傳播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寨卡病毒等。在7月16日的電話新聞發布會中,論文作者、中山大學-密西根州立大學熱帶病蟲媒控制聯合研究中心主任奚志勇表示,他希望未來這項技術可以作為控制登革熱的綠色環保手段在全球範圍內推廣。
  • 五個伊蚊幼蟲窩點扎堆寶安,記者走訪看看這些窩點長啥樣
    5 月 9 日,深圳市疾控中心公布 4 月 16 日 ~30 日全市伊蚊密度監測結果,顯示 5 個登革熱"元兇"伊蚊幼蟲最熱鬧窩點扎堆在寶安。5 月 11 日,深晚記者實地探訪發現,5 個高密度蚊子窩點積水汙漬較多,易吸引孳生蚊蟲。
  • 8月下半月,廣東這些地方伊蚊密度高,注意預防
    14日下午,廣東省衛生健康委通報2020年8月下半月全省登革熱、寨卡病毒病媒介伊蚊密度監測結果。全省共設置3308個監測點,控制傳播風險的有2213個,佔66.9 %;低密度有836個,佔25.27 %;中密度有211個,佔6.38 %;高密度有48個,佔1.45 %。
  • 登革熱——一隻蚊子惹的禍
    但是,一直到二戰發生,登革熱造成日本和盟軍士兵的大量傷亡之後,才由日本科學家和美國科學家從患者身上分離鑑定得到導致登革熱的真兇——一種被命名為登革病毒的病原體。與其他傳染病不同的是,登革熱不能直接從一位感染者傳染給他人,而是搭乘一種叫做埃及伊蚊的蚊子大範圍肆虐。
  • 盛夏時節蚊子多,有效預傳播登革熱的蚊子,欖菊蚊香「大顯身手」
    6月9日,新加坡國家環境局發布消息稱,今年以來新加坡登革熱感染病例已經超過一萬例,僅在上周就有872人感染登革熱。並且新加坡環境局還警告稱,由於有利於蚊子生長的溼熱氣候可能持續至10月,新加坡登革熱疫情或進一步暴發。當下我國也進入盛夏,各地蚊蟲越來越多,必須提高警惕,防範登革熱病毒的傳播。
  • 新加坡遭遇最嚴重登革熱疫情,夏季防蚊不可鬆懈!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新加坡GDP連續兩個季度下滑,如今雪上加霜的是當地又遭遇了史上最嚴重的登革熱疫情。截止目前,新加坡每周新增登革熱病例連續8周超過1000例,總確診病例22403例,死亡20例,確診總數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多,且有不斷上升的趨勢。由於登革熱主要通過伊蚊叮咬人體而傳染,因此新加坡政府從7月底開始,開展為期兩周的全國滅蚊行動。
  • 天氣越熱登革熱的「毒性」越強 建議將氣溫納入預警
    選取的對象當然是作為登革熱主要傳播媒介的白紋伊蚊。作為一種野外棲息的蚊子,白紋伊蚊最適合生存的溫度是25℃-28℃。在恆定溫度18℃、23℃、28℃和32℃以及變溫28℃-23℃-18℃條件下,實驗室人員用登革熱2型病毒和血液混合成血球,讓白紋伊蚊叮咬後感染。在感染後0、5、10、15天內,實驗室人員檢測每一隻蚊蟲的中腸、卵巢、唾液腺的感染情況,並檢測陽性組織登革2型病毒的拷貝數。
  • 泰國全力滅蚊防控登革熱
    新華社曼谷9月20日電(陳家寶)泰國公共衛生部發言人奧帕19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泰國衛生部門加緊在鄉村、民居等地進行滅蚊行動防控登革熱。今年以來,未發現有赴泰遊客死於登革熱,建議遊客做好防蚊工作,不必恐慌。
  • 泰國登革熱疫情流行,我們還能去旅行嗎?
    (dengue fever)是登革熱病毒引起,由伊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了解清楚病毒的傳播機制,做好預防措施,你依然能收穫一段安全又愉快的旅程。所以斬斷傳播中間鏈上的蚊子,是預防重點。蚊子的種類多種多樣,最容易傳播登革熱的是埃及伊蚊、白紋伊蚊,也就是俗稱的花斑蚊。
  • 醫院接診數例登革熱患者 你還要去泰國旅遊嗎
    登革熱的前世今生登革熱的病原體是和寨卡病毒、乙腦病毒同屬於黃病毒科黃病毒屬的登革病毒,其共同的特點是通過節肢動物(主要是蚊子)傳播。登革熱,英文為dengue fever,是登革病毒通過伊蚊(又稱斑紋)叮咬人體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人類最早的登革熱記錄可追溯到我國晉朝時期,當時古書中有記載其為「水毒」。
  • 海南省疾控中心發布提示:預防登革熱 滅蚊清源最有效
    準備前往有登革熱疫情地區的旅行者,可向當地疾控機構或出入境檢驗檢疫等機構了解目的地地區登革熱相關疫情信息,並做好滅蚊、防蚊等個人防護措施。  病毒蚊叮咬後3-15天發病  省疾控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傳染病,主要是通過帶有登革病毒的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叮咬人而傳播。
  • 廣州進入登革熱流行高峰期,呼籲市民防蚊滅蚊
    金羊網訊 記者符暢、通訊員穗衛計宣報導:廣州氣候炎熱,適宜登革熱傳播媒介伊蚊孳生。廣州市衛生計生委提醒,每年的9月-11月為廣州登革熱流行高峰期,今年雨水天氣較多,全市蚊媒密度持續偏高,當前已進入登革熱疫情流行高峰期,應全面加強登革熱防控工作。市衛生計生委介紹,登革熱是登革熱病毒引起、伊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
  • 病毒小百科(第2期):登革熱——一隻蚊子惹的禍
    但是,一直到二戰發生,登革熱造成日本和盟軍士兵的大量傷亡之後,才由日本科學家和美國科學家從患者身上分離鑑定得到導致登革熱的真兇——一種被命名為登革病毒的病原體。與其他傳染病不同的是,登革熱不能直接從一位感染者傳染給他人,而是搭乘一種叫做埃及伊蚊的蚊子大範圍肆虐。
  • 較真丨為什麼今年新加坡登革熱疫情格外嚴重?登革病毒也變異了?
    較真要點: 1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由伊蚊傳播。流傳文章中《新加坡遭遇史上最嚴重登革熱疫情!病毒已變異!》
  • 又到蚊子繁殖季 福州市疾控中心支招預防登革熱
    福州新聞網4月14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林晗)近期,榕城氣溫升高、雨水較多,蚊子也隨之進入繁殖期,白紋伊蚊密度逐漸升高,登革熱等蚊媒傳播疾病發生的風險也隨之增加。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需消除蚊子孽生地、殺滅成蚊和做好個人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