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後半句道出人性的醜陋

2021-01-09 歷史國學智慧

儒家學說講究中庸,告訴我們做人要學會低調。因為低調才能走的更遠,這是古人總結出來的經驗。古人云:「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句話就是這個意思。

這句話的出自三國時期李康的《運命論》:

「故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前鑑不遠,覆車繼軌。」

其中有一句是這樣的: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行高於人,眾必非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你的德行高於眾人,那麼必然會受到其他人的非議。孔子曰:「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但這畢竟是聖人的標準。

對於大多數人,看到比自己優秀的人,第一瞬間想到的不是見賢思齊,學習對方的優點,而是誹謗他,背後詆毀他。一塊美玉,如果自己得不到,寧願將它毀壞,這就是人性的醜陋心理。

對於人性,我們無力改變,唯一能做的就是保全自己。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有些時候,你本身並無過錯,甚至各方面非常優秀,正因如此,你的優秀讓身邊多數人黯然失色,他們就會用各種方法排擠,甚至到處說你的壞話。久而久之,很難在圈子裡混下去。

這是一段很有哲理的生存博弈論,說明了為什麼很多人都把韜光養晦作為自己修身養性的必要法門。無論在怎樣的環境之下,如果你事事表現得很聰明,那麼危險也會隨之而來。一個真正聰明的人,必然會懂得這個道理。

《菜根譚》中有一句話:「聰明人宜斂藏,而反炫耀,是聰明而愚懵其病矣,如何不敗?」這句話的意思是,聰明有才華的人應該掩藏自己的才智,如果到處炫耀張揚,那麼他的言行就跟愚蠢無知的人沒有區別,他的事業哪有不失敗的道理?這是那些自以為是的聰明人一定要記住的座右銘。

蘇東坡說:」古代聖人要做一件大事,一定要先置身暗處觀察明亮處其他人的行動,自己保持靜默從而細心觀察別人的動作。這樣所有人的內外情形就都真實地展現在自己的眼前了。

把一棵樹藏在樹林裡,人們都視而不見,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它和別的樹沒有區別。把一個人藏在人群裡,讓他和周圍的人沒什麼區別。人們也將會對他視而不見,道理是一樣的。

一棵樹高出於樹林,大風必然把它吹折;一個人鶴立雞群,禍患也必然降到他的身上。這是從古至今不能改變的道理。

所以德高望重的人更應該深居簡出,謹言慎行,而才能出眾的人尤為忌諱自我張揚。這樣才可因藏住身形,遠離禍患。

李康用簡短的幾句話警示後人,要儘可能的低調。但是不要以為的低調,要看情況而定。你看這就是大智慧!人性是險惡的,你要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然後用智慧去化解。才能在職場站穩腳跟。

中國從古到今的各種格言、諺語、歷史典故在《增廣賢文》裡都有記載。《增廣賢文》,又名《古今賢文》,該書最早出現於明朝萬曆年間,為中國明代兒童啟蒙書籍。該書無明確作者,但經過歷代文人的編改增補,已經初步大成。

《增廣賢文》內容絕大多數都來自於詩詞歌賦、四書五經、格言、諺語等,書中講述的格言警句朗朗上口,蘊含著前人無盡的智慧,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所傳誦。

書中的內容題材廣泛,包含了社會人際關係、人性善惡、為人處世等,通過對前人經驗和智慧的總結,給予人借鑑和參考。

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遠水難救近火,遠親不如近鄰;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良言一句暖三冬,惡語傷人六月寒;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一句簡短話不僅有趣也是直擊人心,這也是為什麼有很多人,喜歡看格言和諺語的原因。不需要付出很多的時間,往往讀到的卻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對人生經驗的深刻總結。

《增廣賢文》認為人性本惡,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會人生,把社會諸多方面的陰暗現象高度概括,冷冰冰地陳列在讀者面前。結合儒釋道思想,闡述為人處世的道理,很有哲理性,人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

這本《增廣賢文》是精裝正版,經久耐用。全文111篇,包含原文、注釋、譯文、評析和故事,內容十分完整,值得全家老少的閱讀和學習。

閒暇的時間,下班坐車或者睡前,都可以讀一下,充分的利用好碎片化時間,還能增長見識與智慧,豈不是一舉兩得。

一本書的價格是49元,也就一頓飯錢,十分划算!能讓你終生受益!如果您想購買的話,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購買了。

相關焦點

  • 從「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談起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這是三國時期李康的名句。
  •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風必助之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出自李康《運命論》,指高出森林的大樹總是要被大風先吹倒。比喻才能或品行出眾的人,容易受到嫉妒、指責。在這道辯題當中的風。 我方認為是除去和優秀的人同質化圈子之外的外部環境。我方認為,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開出以下三個論點。
  • 俗語:「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後兩句更精髓!道出人性現實醜陋
    古人云:「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句話就是這個意思。這句話的出自三國時期李康的《運命論》:原文是「故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前鑑不遠,覆車繼軌。」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意思就是高出森林的大樹總要被大風線吹倒,比喻品行出眾的人,容易受到嫉妒和指責。告訴我們,做事不要太出風頭,不然會遭受很多人的詆毀和非議。
  • 眾人皆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那下半句是什麼?道盡了人性醜陋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相信大家並不陌生,那麼它是什麼意思呢?說的就是在茂密森林中,出現一顆格外高大的樹木,這時它必定會承受更多大風的摧殘。若是一時沒抵抗住,還會被折成多段,喪失生存的可能。其實在這句話後面,還接著另外一句話,可謂是道盡了人性的醜陋。
  • 從於丹老師的身上,我領略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人性之醜陋
    古人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說實話,我非常喜歡聽於丹老師的講座《論語心得》。一直以來,我對許多人對於丹老師的大肆攻擊、抹黑中傷是非常氣憤的。一個人一輩子默默無聞可以,一旦出了名,你的一億個毛孔也會被無限擴大,如果有一個毛孔被堵塞,馬上就成了大家攻擊或痴笑的把柄。「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這句話原出自三國魏人李康的《運命論》。李康所作的《運命論》旨在探討國家治亂與士人個人出處之間的關係問題。
  • 世人只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後兩句才是精華!
    古語云:「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句話便是這個意思。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這句話的出自三國李康的《運命論》:「故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前鑑不遠,覆車繼軌。」
  •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因此:「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再比如:你考上清華,你創業發財了買了新房,買了新車,或娶了個漂亮的媳婦,你鮮衣怒馬的榮耀與幸福,只要超過別人,生活過很比別人滋潤,多半只會引起他人的嫉妒和忌恨之心,並沒有人會替你感到高興;相反,假如你高考考砸了,或剛買的新車開出去就出事故刮碰了,或剛買的新房發生火災燒了,或做生意虧了
  • 木秀於林,風必助之
    開宗明義,「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出自三國時魏國文學家李康的《運命論》,原文是故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當一棵樹木高於其他樹木時,風必然會最先催到他,意思是德行高於眾人,眾人肯定會對他進行誹謗。
  •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我們都知道,它的後半句你聽過嗎?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句話大家應該都聽過,意思是樹木如果處於林子中最高的位置,必然會受到大風的摧殘。其實這句話還有後文,它的下半句,真正道盡了人性的醜陋心理。這句話的出處是三國時期李康的《運命論》,原文如下:「故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前鑑不遠,覆車繼軌。」其中有一句——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就是今天重點要講的內容。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人浮於眾,眾必毀之
    俗語云:「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人浮於眾,眾必毀之。」一個十分有名的獵手約了朋友一起到山上的樹林中打獵,這座山中有許多飛禽走獸,是打獵的好去處。獵手和朋友一邊沿著山路向上攀登,一邊尋找可以捕殺的獵物。山中的猴子看到獵手一群人後,紛紛找地方躲起來。
  • 公考面試題目:有人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公考面試題目:有人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也有人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對此,你怎麼認識?
  • 俗語「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下一句是啥,因說盡人性可怕不被流傳
    俗語就像這幅畫,意境深遠有一句俗語叫做「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意思就是如果一棵樹長得特別高,比周圍的同類高出一大截,一定會被大風颳到。這其實是很常見的自然現象,因為獨木難成林,木秀於林,其實就相當於這顆大樹拋開自己的小夥伴們一個人去迎接暴風雨的洗禮,一般來說,都是沒有好下場的。作為大自然裡的一棵樹,尚且不能太優秀,因為會遭到天地的嫉妒,更何況是一個人呢?人如果表現得太優秀了,就會惹來身邊人的嫉妒與非議。
  •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老祖宗的經典名言,句句現實!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中,太過於鋒芒畢露的人往往都會成為「眾矢之的」,因為大多數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一旦看到自己身邊的人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自己好,就會情不自禁的產生一種妒忌心理。老子在《道德經》一書中寫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就是要告誡我我們這個道理,人的聰明之處就是看破不說破,凡是不可過於出類拔萃,這才是人生中為人處世的大智慧。
  •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其實後面還有一句,也是千古名句!
    這不禁讓小編想起了那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兩句話在職場上或者社會中,小編認為都可以作為保護自己的準則,社會險惡,人心難測,所以說我們要想在社會中好好生存,就一定要學會在不失原則的情況下將自己保護好。好了 ,說了人心,我們再來說說人情。
  • 2019年湖北鄂州中考滿分作文: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正如古語所言:「木秀 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只要中國經濟貿易成長業績優良,貿易摩擦的壓力就註定會如影隨形,而且不一定僅僅來自歐美國家。畢竟,在經濟迅速增長的「中國奇蹟」中, 「外貿奇蹟」是最輝煌的篇章。這又焉能不令那 些合作時是「夥伴」、競爭時是「對手」的國家眼紅,乃至對你使絆?
  • 古代勵志名篇《運命論》中的經典名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一、木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堆:土堆。湍:急衝。非:誹謗。果一棵樹比整個樹林都秀美挺拔,那麼風就一定會摧折它;如果一個土堆突出岸邊,那麼水流也一定會把它衝掉;如果一個人的品行高於常人,那麼也必定會遭到誹謗。
  • 很少有人知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後面兩句,字字振聾發聵!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語出《詩·鄭風·將仲子》。意思是說別人的議論,也真叫人害怕。人無害虎心,虎有傷人意語出元代紀君祥《趙氏孤兒》雜劇楔子。人沒有傷害老虎的心思,老虎卻有傷害人的意圖。人情輕似土,世路險於山語出宋代文天祥《紀閒》詩。人與人之 間的情分如塵土一樣輕薄,人世間的道路比崇山峻岭還要艱險。二句謂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和正直之士如履薄冰,難以做人。才乘一線憑雲去,便有愚兒仰面看語出宋代王令《紙鳶》詩。
  •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論「鄧艾之死」
    若舉世皆醉而獨醒,則清醒之人,必成秀林之木,為風所摧。魏徵西將軍鄧艾,因與鍾會、衛瓘不睦,最終含冤慘死。人所共知。諷刺之處,是逆賊鍾會「家門得全」,除置留洛陽的養子(鍾毅)被戮,其兄鍾毓一系未受牽連。滅蜀之戰前三年(260),司馬昭欲進爵「晉公」,之後廢帝自立。魏帝曹髦聞訊,不願「坐受廢辱」,奮起反擊,遭太子舍人成濟弒殺。帝曰:「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自出討之。」--《漢晉春秋》成濟後臺是中護軍賈充。
  • 我是瀾,我很優秀,我被封印了8次,因為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藍色:10隱匿或10狩獵裝備選用打野:貪婪之噬、抵抗之靴、暗影戰斧(碎星錘)、宗師之力、名刀、破軍戰邊:抵抗之靴、暗影戰斧(名刀)、冰痕之握、碎星錘、不死鳥之眼、破軍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我整裝待發剛要邁出體驗村時,迎來了人生第一次挫折11月10日系統調整,我體內的力量被一層封印削減了。
  •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做人宜藏不宜顯
    如果領導誇了這個這一組的人,那麼她會在私下和領導說主意是她出的。所以,漸漸地,人們都遠離她了。太過於表現自己,其實就是自私的表現,而這種利己的行為一定程度上就是情商低。真正的聰明人一定不會耍小聰明,一定懂得「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一定懂得「得道者多助」的道理,一定知道察言觀色,在最適當的時候出擊,讓眾人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