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皆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那下半句是什麼?道盡了人性醜陋

2020-12-17 麼麼噠歷史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相信大家並不陌生,那麼它是什麼意思呢?說的就是在茂密森林中,出現一顆格外高大的樹木,這時它必定會承受更多大風的摧殘。若是一時沒抵抗住,還會被折成多段,喪失生存的可能。其實在這句話後面,還接著另外一句話,可謂是道盡了人性的醜陋。

三國時期李康所著的《運命論》,旨在探討國家治亂與士人個人出處之間的關係問題,其中這三句話,更是精髓所在。這三句話便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上文的語句便出自此處,而小編想說的重點,是後面一句「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行高於人,眾必非之。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如果德行智慧遠遠高於眾人,那麼很容易招來他人的嫉妒。孔子自古以來,便被論為聖賢代表,秉承著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態度為人處世。如同孔子般行事之人畢竟少數,大多數人內心存在黑暗面,若是見到有人比自己更加優秀,反而會催生毀滅他的念頭。

正因為如此,我們平常行事更應小心,避免成為「冤死鬼」。那麼如何做,才能成為有效避免這種局面呢?小編認為主要有兩種辦法,不妨一起來看看吧!

一、在沒有強大能力保護自己時,隱藏實力會是不錯的選擇。就以三國司馬懿來說吧,有人評價他奸詐狡猾,也有人認為他麻木不仁。但不可否認的是,司馬懿是三國最大的贏家,其子孫更是篡奪了勝利果實。深究司馬懿成功的背後,隱藏自身本領與野心,是最為關鍵的要點。反觀三國謀士楊修,自詡聰明過人,不還是被曹操殺之而後快了嗎?

二、換個環境,尋找更為廣闊的天地。當處於苦悶境況時,不妨想一想,我們想要的究竟是什麼。陶淵明跳脫出官場的束縛,過上了怡然自得的田園生活。試想一下,若當時他仍然執著於官途,又怎會寫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優美詩句?由此可見,當長期處於滯留沒有長進的時候,換個環境,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從李康所說的三句話中,仔細斟酌其中含義,會有豁然開朗的意境。由此看來,古人還真是有挺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各位客官,你們覺得呢?

相關焦點

  • 眾人皆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那下半句是什麼?大多數都不知道
    眾人皆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那下半句是什麼?大多數都不知道小編終於又見到你們啦。今天小編來給大家講一講一句詩句給我們帶來的道理吧。大家應該聽過「大秀於林風必摧之」吧,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所以說,它對應的下一句就是「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小編又來給大家講解一下這句話吧。就是說如果一個人的才華和能力比其他人都厲害的話,他就很容易招來是非和嫉妒。雖說這不是所有人都這樣,就比如說孔子吧,他自古以來就是能人的代表,但是並沒有人說去嫉妒他,而是很尊崇他。
  •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我們都知道,它的後半句你聽過嗎?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句話大家應該都聽過,意思是樹木如果處於林子中最高的位置,必然會受到大風的摧殘。其實這句話還有後文,它的下半句,真正道盡了人性的醜陋心理。這句話的出處是三國時期李康的《運命論》,原文如下:「故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前鑑不遠,覆車繼軌。」其中有一句——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就是今天重點要講的內容。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風必助之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出自李康《運命論》,指高出森林的大樹總是要被大風先吹倒。比喻才能或品行出眾的人,容易受到嫉妒、指責。在這道辯題當中的風。 我方認為是除去和優秀的人同質化圈子之外的外部環境。我方認為,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開出以下三個論點。
  • 俗語「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下一句是啥,因說盡人性可怕不被流傳
    俗語就像這幅畫,意境深遠有一句俗語叫做「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意思就是如果一棵樹長得特別高,比周圍的同類高出一大截,一定會被大風颳到。這其實是很常見的自然現象,因為獨木難成林,木秀於林,其實就相當於這顆大樹拋開自己的小夥伴們一個人去迎接暴風雨的洗禮,一般來說,都是沒有好下場的。作為大自然裡的一棵樹,尚且不能太優秀,因為會遭到天地的嫉妒,更何況是一個人呢?人如果表現得太優秀了,就會惹來身邊人的嫉妒與非議。
  • 老話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後半句道出人性的醜陋
    古人云:「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句話就是這個意思。這句話的出自三國時期李康的《運命論》:「故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前鑑不遠,覆車繼軌。」其中有一句是這樣的:行高於人,眾必非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你的德行高於眾人,那麼必然會受到其他人的非議。孔子曰:「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俗語:「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後兩句更精髓!道出人性現實醜陋
    古人云:「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句話就是這個意思。這句話的出自三國時期李康的《運命論》:原文是「故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前鑑不遠,覆車繼軌。」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意思就是高出森林的大樹總要被大風線吹倒,比喻品行出眾的人,容易受到嫉妒和指責。告訴我們,做事不要太出風頭,不然會遭受很多人的詆毀和非議。
  • 從「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談起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這是三國時期李康的名句。
  •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做人宜藏不宜顯
    真正的聰明人一定不會耍小聰明,一定懂得「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一定懂得「得道者多助」的道理,一定知道察言觀色,在最適當的時候出擊,讓眾人皆服。
  • 木秀於林,風必助之
    開宗明義,「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出自三國時魏國文學家李康的《運命論》,原文是故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當一棵樹木高於其他樹木時,風必然會最先催到他,意思是德行高於眾人,眾人肯定會對他進行誹謗。
  • 從於丹老師的身上,我領略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人性之醜陋
    古人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說實話,我非常喜歡聽於丹老師的講座《論語心得》。一直以來,我對許多人對於丹老師的大肆攻擊、抹黑中傷是非常氣憤的。「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這句話原出自三國魏人李康的《運命論》。李康所作的《運命論》旨在探討國家治亂與士人個人出處之間的關係問題。這句話的社會寓意是指,在社會生活中,往往能力出眾,成績顯著的人,容易被嫉妒,甚至受到打擊、排斥,因此很多人往往會選擇選擇明哲保身而不願做槍頭鳥。
  • 世人只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後兩句才是精華!
    提及《易經》,它是中國文化的「源頭之書」:儒家、道家均備受其影響。它也是人的一生問題的「答案之書」:這一本包羅萬象的神書,實際上將你將會碰到的絕大部分問題,都回應了。「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就是這麼脆弱,看似牢不可破,其實不堪一擊!」儒家學說講究中庸,告知大家為人處世要學著低調。
  • 很少有人知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後面兩句,字字振聾發聵!
    人與人之 間的情分如塵土一樣輕薄,人世間的道路比崇山峻岭還要艱險。二句謂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和正直之士如履薄冰,難以做人。才乘一線憑雲去,便有愚兒仰面看語出宋代王令《紙鳶》詩。剛剛牽著一根線飛上天空,就有愚兒仰頭觀看。二句詩寫的是放風箏時的情景,諷刺愚劣之人巴結新貴的世風。
  •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其實後面還有一句,也是千古名句!
    這不禁讓小編想起了那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兩句話在職場上或者社會中,小編認為都可以作為保護自己的準則,社會險惡,人心難測,所以說我們要想在社會中好好生存,就一定要學會在不失原則的情況下將自己保護好。好了 ,說了人心,我們再來說說人情。
  •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什麼是嫉妒?牛津英語詞典把嫉妒定義為「在注視著另一個人擁有一些高於自己的優勢時產生的屈辱感」;而韋伯詞典則把嫉妒定義為「在看到別人的優秀或好命運時感到的氣惱、羞辱、不滿或不安,同時感到一定程度的厭惡,以及佔有相同優勢的渴望。」據說:女人最妒恨比她長得漂亮的女人。因此,越是漂亮的女人,越是少同性的朋友。
  •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人浮於眾,眾必毀之
    俗語云:「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人浮於眾,眾必毀之。」一個十分有名的獵手約了朋友一起到山上的樹林中打獵,這座山中有許多飛禽走獸,是打獵的好去處。獵手和朋友一邊沿著山路向上攀登,一邊尋找可以捕殺的獵物。山中的猴子看到獵手一群人後,紛紛找地方躲起來。
  • 公考面試題目:有人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公考面試題目:有人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也有人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對此,你怎麼認識?在實際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做到上接天線、中接實際、下接地氣,善於運動大書記、網際網路、雲計算等通訊技術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任務,為單位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在處理人事關係上,要懂規矩、知進退,處理好人際關係。作為初入單位的新人,單位領導、同事都是我的前輩,我要抱著謙虛謹慎、認真學習的態度,遇事謙和禮讓,多多學習。
  • 古人言:「欺山不欺水」,下半句才是經典,道盡老祖宗處世之道
    古人言:「欺山不欺水」,下半句才是經典,道盡老祖宗處世之道每個地方都有它獨特的風俗文化,當我們去旅遊的時候,除了欣賞地方的美麗風光之外,我們還要注重其當地有什麼禁忌。很多人喜歡遊山玩水,但是大家是否知道,要做到開開心心旅遊、平平安安回家也是有技巧的。
  •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老祖宗的經典名言,句句現實!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中,太過於鋒芒畢露的人往往都會成為「眾矢之的」,因為大多數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一旦看到自己身邊的人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自己好,就會情不自禁的產生一種妒忌心理。老子在《道德經》一書中寫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就是要告誡我我們這個道理,人的聰明之處就是看破不說破,凡是不可過於出類拔萃,這才是人生中為人處世的大智慧。
  • 古代勵志名篇《運命論》中的經典名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一、木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堆:土堆。湍:急衝。非:誹謗。果一棵樹比整個樹林都秀美挺拔,那麼風就一定會摧折它;如果一個土堆突出岸邊,那麼水流也一定會把它衝掉;如果一個人的品行高於常人,那麼也必定會遭到誹謗。
  •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木萎於林蟻則蝕之
    某村子的農民兄弟在電視節目中走紅後,回到村裡發現自己家被村裡人圍得是水洩不通,他們是來幹什麼的呢?他們不是來圍觀的,隨便拎一個出來都是想從這農民兄弟身上獲取利益的。人家農民兄弟日常出個門幹個農活吃個飯都有一些人在一旁圍觀起鬨,拿著手都想拍攝到一些「勁爆」畫面,然後做為自已自煤體或短視頻的賣點,為的就是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