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重陽節,這些習俗你必須知道!

2020-12-23 澎湃新聞

2020年10月25日

農曆九月初九

重陽節

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我們中華傳統節日——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鬱,倍受歷代文人墨客吟詠,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1989年農曆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作為中國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民間流傳著很多傳說,今天國學君為您介紹重陽節的傳說、習俗,一起去了解一下重陽節!

(1)

重陽節的傳說

和大多數傳統節日一樣,重陽節也有古老的傳說。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

恆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

恆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

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於收留了恆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

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

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

這時恆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梁人吳均在他的《續齊諧記》一書裡曾有此記載。

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

另外,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所以後來重陽節被立為才老人節。

(2)

重陽節習俗

一、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

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二、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

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三、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

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

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

民間還把農曆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裡,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四、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

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

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

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

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

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

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五、重陽祭祖

這一天是敬老的日子,也是中國部分人的祭祖大事,也就是廣東人所說的「拜太公山」。

這一天對於家族的人來講是一年最重要的日子,所有家族成員都要回來「拜太公山」,特別是男丁。

重陽登高,與古人的祭祖活動密不可分。根據《呂氏春秋》記載,先秦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古時因耕地資源少,加上有講究的人家要看龍脈堪風水,通常墓地會選在山上,所以祭祖一般要登高。

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我們不僅僅要將重陽節的傳統文化習俗傳承下去,而且要身體力行,用實際行動來孝敬自己的祖先自己的親人,讓傳統的孝愛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

(3)

重陽詩篇

採桑子 重陽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裡霜。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裡同悲鴻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九日作

(唐)王縉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裡,不知能有菊花無。

九日

(唐)楊衡

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

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

醉花蔭

(宋)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沉醉東風 重九

(元)關漢卿

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

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

誰肯教白衣送酒。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今日重陽節,這些習俗你必須知道!》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明天就是重陽節,但你知道重陽節有哪些習俗嗎?
    明天就是重陽節,但你知道重陽節有哪些習俗嗎? 說到重陽節你會想到什麼?想必腦海中會浮現出王維詩人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他在詩中寫道:「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
  •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你知道重陽節怎麼來的嗎?都有哪些習俗?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大家知道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嗎?知道重陽節都有哪些習俗嗎?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有關於重陽節的那些事。重陽節又稱「老人節」,重陽節來歷故事源自於東漢時期,據悉在東漢時期有一個叫做恆景的人,而在當地有一個瘟魔,這個瘟魔只要一出現大家就會得瘟病,年年奪走了不少人的性命。
  • 重陽節的習俗
    《易經》將九定為最大的陽數,九月初九,月是九為陽,日又是九為陽,兩九相重為「重九」,兩陽相重為「重陽」,故而稱為重陽節。因九月菊花綻放,又稱「菊花節」。重陽時節,人們要插茱萸驅寒祛邪,有人稱「茱萸節」;民間有接已出嫁女兒回娘家的習俗,也稱「女兒節」;重陽這天人們有登高的習俗,還稱為「登高節」;「九」與「久」諧音,長久長壽,現在又稱「老人節」。
  • 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重陽節是怎麼來的你造嗎?
    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重陽節是怎麼來的你造嗎?時間:2019-10-07 16:28   來源:中國政府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重陽節是怎麼來的你造嗎? 1、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
  • 重陽節的來源與習俗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重陽節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重陽習俗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吃重陽糕。
  • 關於重陽節你不知道的5大習俗,比利時國民水杯成亮點
    關於重陽節你不知道的5大習俗,比利時國民水杯成亮點說到重陽節,你會想到什麼?菊花、菊花+1、菊花+10086……額,除了菊花你還應該知道點別的~首先,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呢?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
  • 重陽節的來歷|重陽節習俗|重陽節風俗有哪些
    重陽節主要節俗活動是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每到重陽節正是登高遠眺,舒暢胸懷的好時光。重陽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是家人團聚的佳節;也是一個紀念祖先的家人。不僅如此,在我眼中的重陽節還代表著人們各種各樣的豐富情感。漢代,過重陽節的習俗漸漸流行。相傳漢高祖劉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呂后的謀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賈氏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
  • 重陽節的演變及習俗
    重陽節重陽節是指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
  • 重陽節的起源流傳及各種習俗
    這些稱呼,均由九月九日舉行的節日活動而得名。重陽節的起源十分久遠,早在戰國時期,屈原《遠遊》詩中就有詠重陽的詩句。晉朝著名道士葛洪輯錄的《西京雜記》一書中記載:西漢初年,皇宮中就有「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的習俗。重陽節在唐朝時被朝廷確立為法定節日,官方正式宣告重陽節為「三令節」之一。
  • 九月初九重陽節,「重陽節」是怎麼由來的?重陽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重陽節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古時南北各地風俗各異,先秦時期,各地習俗尚未融合流傳,重陽節習俗活動鮮見於文字記載。現存有關重陽節俗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呂氏春秋》之《季秋紀》,有載古人在九月豐收祭饗天帝、祭祖的活動。「重陽節」之名稱記載,始見於三國時代;至魏晉時,節日氣氛漸濃,出現了賞菊、飲酒習俗的文字記載,倍受文人墨客吟詠;到了唐代被列為國家認定的節日。
  •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闢邪習俗及禁忌 重陽節吃什麼?
    重陽節的習俗與禁忌  每年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的重陽佳節,古人認為數字「九」為老陽,農曆九月初九乃是所謂「兩九相重」,因此叫做「重陽」,也叫做「重九」。  重陽節的闢邪習俗  登高望遠  為了鎮壓兇氣、戰勝兇氣,重陽節的的主要儀式活動就是登高,其他的都屬於附加活動。此風俗始於東漢。
  • 重陽節有哪些你可能不知道的習俗 描寫重陽節習俗的古詩有哪些
    重陽節,這個仿佛黃昏色調、染盡秋意菊香的節日,是祭祖節、是登高節、是敬老節、是菊花節。而這個節日都有哪些習俗活動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祭祖重陽節幾乎是處在年尾時段最後一個最為重要的傳統節日,它與除夕、清明、中元,並稱為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由此也可看出重陽節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位置。
  • 重陽節的來源及習俗!
    重陽節的習俗賞秋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
  • 重陽節,除了登高你還應該知道這些
    10月25日,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寫盡了重陽節的思鄉之情。重陽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九九」諧音「久久」,古人便在此時祭祖、推行敬老活動。飲菊花酒、吃重陽糕也都是流傳已久的習俗。
  • 九月九重陽節的習俗有哪些 重陽節由來簡介
    這周三(10月17日)就是2018今年的重陽節了,重陽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日期定為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是一個韻味十足的節日。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古代流傳下來的民間習俗被大家淡忘,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關重陽節習俗以及由來介紹,節日到來之際,來文中長知識吧。
  • 重陽節的6大習俗
    在這個傳統節日裡有哪些習俗呢?讓小編來介紹一下吧。 【賞菊】 菊花,又叫黃花。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讚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徵,所以人們愛它、贊它。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習俗的組成部分。宋代《東京夢華錄》卷八:「九月重陽,都下賞菊,有數種。
  • 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九月初九重陽節由來介紹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重陽節最新資訊 > 正文 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九月初九重陽節由來介紹
  • 重陽節的來源與習俗,你都知道嗎?這天一定要回家把愛送給父母!
    你們知道嗎?重陽節快要來了!所以,嚴選百分百這次,準備在會員日這天,普及有關重陽節的習俗和來源,順便帶來會員日特惠單品和重陽節99專場活動,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為什麼重陽節要定在九月九日呢?你真的知道嗎?
    為什麼重陽節要定在九月九日呢?你真的知道嗎?「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今天又是陰曆九月九日了,不知道大家都進行了什麼樣的活動呢?最近幾年國家對於我們傳統文化的推廣在不斷加大力度。越來越多人知道重陽節就是用來敬老的,但是為什么九月九日要用來敬老呢?從我國可考的歷史中國可以得知,重陽節的核心習俗之一就是敬老求壽。在東漢的崔寔所作的《四月民令》中有寫到「九月九日可採菊花」,是我國有記錄的關於重陽節的最早文字記載。另外,在漢朝末年也有著在九月九日朝廷賜宴公卿近臣的行為。由此可見,在當時的九月九日就是一個非常顯著的節日。
  • 日本過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今天是重陽節,小編想談一談日本的重陽節習俗。重陽節在日本被稱為「重陽の節句(ちょうようのせっく)」。,甚至有好多日本人現在都不知道重陽節。《經國集》中有嵯峨天皇所作的《重陽節菊花賦》,其中就描述了賞菊的場面:於是日當重陽 高宴華堂正開玳蓆 傍引賢良陽隨桓景而訪古 就陶潛以命觴摛賞心於翰墨 聴絲竹之清商菊著綿另外,在平安時代,貴族和女官之間還流行著一種獨特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