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美食特色,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武科大文化才藝秀

2020-12-23 藝飛說

「向上向美,力行力新」是武漢科技大學沁湖文化的八字內涵,昨日,武科大於南苑食堂舉行的沁湖魚宴更是將這一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為展現美食特色,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武科大學子特意帶來文化才藝秀,為魚宴增「香」。

民樂文化秀、茶藝文化秀、剪紙秀……多種文化秀在逸夫樓下形成了一道別樣的風景線,身著漢服的表演者帶同學們走進了漢文化的世界。

武漢科技大學大藝團器樂隊帶來的一曲竹笛獨奏《揚鞭催馬運糧忙》,吸引了眾多同學駐足欣賞。器樂隊成員張傲楠介紹,這首民樂描述了豐收以後農民駕著滿載糧食的大車,喜氣洋洋地向國家交售公糧的場景。她表示,歡快的曲調與大家捕魚時共同勞動的景象互相映襯,傳達出同學們滿載而歸的喜悅之情。

此外,他們還聯合笛簫社帶來了二胡、古箏、簫等眾多傳統樂器,通過演奏《青鳥》《一生所愛》等典型的民族音樂,為沁湖魚宴增添了古典文化氣息。談及參加魚宴的感受時,張傲楠感慨道:「十分榮幸能夠參加此次魚宴文化秀,希望可以藉此弘揚傳統民樂文化。」

「希望同學們今天既能品嘗到魚的鮮美,也能感受到茶的清甜。」懿行國學社在魚宴這天給大家帶來了大紅袍和烏龍茶,向大家普及了一些茶藝知識。「酒壯英雄膽,茶助文人思。」社員李曉巖介紹到,飲茶是文人雅士、田間布衣的共同愛好,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之一。

與此同時,書畫藝術協會以魚為主體,通過剪紙、書畫等形式展現了「魚」字的演變過程。厲行節約秀帳篷處,三位同學扮成玩偶,為路過的師生派發勤儉節約宣傳單,深化武漢科技大學「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消費文化。

武漢科技大學沁湖魚宴每年推陳出新

傳統文化秀即為今年的一大特色。「此次文化秀讓我更加了解了茶道、剪紙等傳統藝術,希望它可以在今後的魚宴活動中一直延續下去。」武科大學子劉春琴分享了她在觀看完傳統文化秀後的感悟。

在此非常時刻,用真實的記錄,筆者要為那些平凡和不凡發聲!處於這樣的定會被歷史銘記的特殊時刻。我們相信,真實人物故事,更具說服力,更感動人心。

武漢加油! 中國加油!

想讓你的言語表達更有魅力嗎?關注並私信我,私信發送文字「表達」即可獲得《別輸在不會表達上》學習書籍~

相關焦點

  • 品美食 賞文化秀 點讚傳統
    「向上向美,力行力新」是武漢科技大學沁湖文化的八字內涵,12月20日,武科大於南苑食堂舉行的沁湖魚宴更是將這一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為展現美食特色,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武科大學子特意帶來文化才藝秀,為魚宴增「香」。
  • 展才藝秀風採!來看看這個校園文化藝術節
    展才藝秀風採!>匯演在漢服走秀中拉開序幕,學生們身著傳統漢服,組成漢服方陣集中走秀,展現漢服華裳的絕美風採,雲裳羽衣間散發著滿滿的中國韻味,讓觀眾深深感受中華民族服飾的藝術魅力和傳統特色,呈現了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的服飾禮儀文化
  • 傳承弘揚傳統文化 宜賓江安舉辦風箏節
    傳承弘揚傳統文化 宜賓江安舉辦風箏節   華西城市讀本訊(王磊 記者伍雪梅)「參加風箏節和學校科技節活動有意義,強身健體,啟迪智慧;同時,更加深入了解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 嵐山一中|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傳統文化
    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傳統文化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為認真落實《教育部關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及《中共教育部黨組共青團中央,關於在各級各類學校推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長效機制建設的意見》,圍繞我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團委特組織此次「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傳統文化」暨元旦假期文化自信主題教育活動。01堅定文化自信,拒絕「洋節」倡議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
  •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當今世界,民族文化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資源,更成為一個國家、城市或地區發展的內驅力。滿族作為我國東北古老的民族之一,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滿族文化。作為一所民族小學,學校緊緊圍繞「創辦具有滿族特色的現代化學校」的辦學目標,積極傳承滿族文化和傳統習俗,將學校教育工作與民族特色教育相結合,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和民族文化繁榮發展,推動了學校的持續創新發展。
  • 海南人如何看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
    他認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復興,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應有之義,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動力和精神支撐。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審美風範,應該從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和國家發展的偉大成就中汲取精神力量,更加自覺地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海南省老子文化研究會秘書長、書光文化藝術館館長李書光發言對此,海南省老子文化研究會秘書長、書光文化藝術館館長李書光表示,傳統文化博大精深。
  • 中國歌劇舞劇院: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打造「中國的文化名片」
    從民族舞劇《孔子》《昭君出塞》《趙氏孤兒》《李白》,到民族歌劇《劉三姐》《林徽因》《玉堂春》,再到民族音樂會《國之瑰寶》《國韻流芳》,中國歌劇舞劇院近年來聚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探索以歌劇、舞劇藝術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傳遞中華美德。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挖掘儒釋道文化內涵
    圖為大會會場    海外網12月21日電 儒釋道三教文化已成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15年12月18日齊雲山道教文化論壇在安徽黃山國際大酒店舉行安徽省有關領導,黃山市及休寧縣政府領導和宗教界人士在論壇大會上講話,一致認為,儒釋道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許多領域都有血肉相連的密切關係,是我國整個思想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道教又是中國唯一的土生土長的本土文化,表示願與中外人士一道,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宗教對中國文化的深刻影響,和在中外文化交流互鑑中發揮積極作用的重要論述,共圓中華復興之夢,為發展中國區域經濟文化做貢獻。
  • 海南舉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研討會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為主流組成,為國人提供了立身處世的行為規範,以及最終的精神歸宿。海南傳統文化大講堂舉辦了多場講座,收穫了大量的「文化粉絲」。2020年12月6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研討會在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海南海世界貝殼文化博物館舉行。
  • 傳統節日設為法定假日是弘揚民族文化
    、清明、端午、中秋四大傳統節日,將要被增設為法定假日,這是弘揚民族文化,傳承民族傳統,發揚民族精神的有益構想,是國家對國人的人文關懷的體現,是改善民生、惠及百姓福祉、社會文明和諧奔向小康的體現。現在,又計劃將民族傳統節日設為法定假日,不但是國家文明發達國力強大的標誌,而且順民心、應民意。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不但有其深邃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且它是先進民族文化的大眾表現形式和有機載體。流行多年的「黃金周」不能與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相比,「黃金周」本身體現不了中國特色的民族文化。  傳統的東西往往是精髓,民族的東西才是世界的瑰寶。
  • 長集中學:關注傳統節日弘揚民族文化
    為傳承民族文化,關注傳統節日,杜絕盲目跟風過洋節的不理智行為,12月21日清晨,長集中學開展了"關注傳統節日, 弘揚民族文化"為主題的升旗儀式。本次升旗儀式的承辦班級為高一(1)班,在雄壯的國歌聲中,五星紅旗在晨暮中冉冉升起,同學們莊嚴而立,向我們偉大的祖國致敬。
  • 展現傳統文化魅力,過更有意義元宵節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形式怎麼變化,元宵節的文化內涵、精神實質不會變,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文化財富應該得到傳承和發展。在明月高懸的元宵節夜晚,表面上是人們觀花燈、猜燈謎、吃元宵,闔家歡樂,其樂融融,而實質上,卻是中國民間世代相傳的民俗體現出的文化價值。中國傳統節日習俗適應了中國社會廣大民眾在物質、精神、倫理和審美等方面的綜合需要。
  • 壽光市臺頭鎮舉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宣講大會
    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11月22日上午,壽光市政協原主席、市關工委主任、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領導小組副組長王茂興圍繞「學習優秀傳統文化 做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表率」為臺頭鎮作專題授課。
  • 北京通州:走進民間藝術 弘揚傳統文化
    文化之魅力在弘揚,文化之脈絡在民間。中國民間文化集民族特色和地域風情於一身,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活動的蓬勃開展,民間文化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為此通州積極開展「走進民間藝術 弘揚傳統文化」主題活動,豐富通州底蘊,鑄造城市內涵。  特色高蹺表演   傳承民間藝術文化
  • 弘揚村域文化,一場美食與文化交融的國慶之旅——臥龍區將舉辦達士營首屆美食文化節
    據了解,此次2020達士營首屆美食文化節以「美麗臥龍從達士營出發·多彩中秋由古兵寨點燃」為主題,確立了「一個核心(即美食節)六大輔助活動」策劃思路,弘揚美食文化 , 宣傳特色小鎮 , 引領假日經濟、地攤經濟和夜市經濟。
  • 弘揚歷史悠久的中華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前言我們中國擁有著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大國。各種傳統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使我們文化自信的出處。弘揚傳統文化,就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運用於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之中,中共中央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反覆強調大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民族道德素養,更好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傳統文化的定義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是各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
  • 文化大餐迎雙節 成都多地舉行傳統節日特色民俗文化活動
    據悉,此次活動圍繞「千年蜀都 文博青羊 盛世歡歌 逐夢蘇坡」主題,以漢服文化為主線,圍繞蘇坡傳統歷史文化、蘇坡集市文化等展開。現場設置了漢文化拜師禮、漢服文化歌舞「秀」、東坡燈謎挑戰「薈」、東坡詩詞「秀」、書法大師「秀」、手工塗鴉(剪紙)、金錢板「秀」等傳統節日特色民俗場景。
  • 弘揚傳統文化,壹鑑寶欄目開播儀式圓滿舉行
    本次活動由齊魯晚報齊魯壹點主辦,山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趙光星,書法家、中國國際文化產業促進會書畫委副會長張殷實,書法家李浩,泰安文化協會副主席呂大明、壹鑑寶欄目總監楊芬等嘉賓出席本次活動。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創新發展,從而更好地融入當今時代、服務當代社會,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基於拍藏頻道推出《壹鑑寶》欄目。
  • 弘揚並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我們也都知道,習總書記在2013年11月26日參觀了曲阜之後有一個重要的講話,在這次講話中,他也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所有的這些論述,都告訴我們,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首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偉大民族精神的復興。
  • 成都多地舉行傳統節日特色民俗文化等活動
    現場設置了漢文化拜師禮、漢服文化歌舞「秀」、東坡燈謎挑戰「薈」、東坡詩詞「秀」、書法大師「秀」、手工塗鴉(剪紙)、金錢板「秀」等傳統節日特色民俗場景。 記者注意到,活動現場被劃分為互動區、集市區、表演區、燈謎區、兌獎券等區域,市民不僅可以觀看具有傳統節日文化特色的文藝演出,還可以參與活動並領取相應禮品,群眾更有參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