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新聞截圖
這件事是真的
鯰魚是一種雜食性動物,它主要食用水生的一些昆蟲和有機的碎屑。另外,它也會進食一些同類的屍體(飢餓的情況下)和一些鼠類、小魚、小蝦等活物。
正因為鯰魚進食相對較「雜」,所以其生命力比較強,甚至可以在汙水中存活,這個環境也包括網傳文章中所說的「有豬糞等物質的汙水環境」。
其實,動物糞便本身就是一種無毒且廉價的天然肥料,糞便為水中的浮遊生物提供了大量的營養物質。正因如此,一些養魚人會刻意將一些豬糞、雞糞當作飼料餵食魚類。
但是,水產養殖不會直接將動物糞便投放到養魚池塘中。一般動物糞便中存在大量的致病菌和寄生蟲物質,直接倒入池塘會影響魚類的安全和健康,因此在投放前都會做好發酵處理,不僅能消滅其中的有害物質,還能夠使糞便當中的大分子蛋白質分解成為更容易被利用的小分子蛋白,提升利用效果。
而且,對於正規養殖場來說,是絕不允許直接倒入垃圾和廢水的。這種做法會影響到魚體本身的健康,降低產量,最後反而會得不償失。
所以
鯰魚等魚類食糞便
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只不過動物糞便在食用之前
都會經過正規的發酵處理
有些鯰魚可能生活在
比較髒的水環境中
但不能直接說明鯰魚就很髒
實際上,鯰魚本身也不喜歡惡劣的環境,況且,如果水質特別惡劣,還會影響鯰魚的正常繁殖和健康生長,甚至水體中的有害物質還會導致魚體出現中毒死亡的情況。作為雜食性動物,鯰魚本身處於食物鏈較高的位置,另外還是一種食肉性動物,體內可能會存在一些有害物質,但這個問題在所有大型動物當中都存在(食物鏈的必然結果)。
從近年來的數據報告中不難看出,絕大部分在正規水體中、正規養殖的鯰魚並不存在重金屬超標等汙染問題,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國家對水產飼料的監控和限制非常嚴格,幾乎不可能存在添加激素的情況。
鯰魚長得快本身是一件正常的事情,鯰魚的生長周期比較短,一般在南方水溫較高的地區,有些鯰魚經過4個月左右的餵養就上市售賣了。
所以,鯰魚生長快,並不是激素的原因。
1、買鯰魚要關注它的色澤和黏液。鯰魚表面的黏液,對於魚本身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當黏液處於透明或者半透明狀態時,證明魚肉比較新鮮健康;如果黏液已經發白,甚至出現了腐臭味道,那證明魚肉可能有細菌等有害物質滋生,不要選購。
2、選擇身體完整、鮮活的魚體。購買回去後建議先放清水中養幾天,讓其適當排出些雜質等物質。
☟☟☟
不同的魚,含汞差異巨大,低的只有每公斤幾微克,高的每公斤超過一千微克,這跟魚的種類、生長條件、生長期長短都有關係。即使是魚頭,在實驗中測定的汞含量為 0.36 mg / kg,也低於國家標準 0.5 mg/kg。另外,人體對汞毒有一定的自身保護和調節作用,只要不持續食用高汞食物,不會引發健康風險。魚鱗的營養價值比較高,它含有卵磷脂、不飽和脂肪酸、膠原蛋白以及鐵、鋅、鈣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有健腦、預防骨質疏鬆等作用。不過
魚鱗口感不咋樣
不能接受的人可別強迫自己
總之魚皮還是可以吃的
關鍵是選擇汙染小的魚就好啦~
來源:梅州日報(mzrbweixin)綜合自科普中國(ID:Science_China)、中國經濟網、都市現場、揚州晚報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看梅州最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