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因
查理大帝的三個孫子,即洛泰爾一世、查理和日耳曼人路易,在843年的《凡爾登條約》裡三分帝國,法蘭克帝國結束。
961年,教皇約翰十二世請求奧託一世進入義大利稱王。
此舉猶如公元773年,應羅馬教皇請求,查理大帝出兵義大利,最終查理大帝在義大利稱王。這一次,三方關係是奧託一世、羅馬教皇約翰十二世,以及義大利國王貝倫加爾二世。
這裡的主要恩怨還是在貝倫加爾二世和奧託一世。
最初兩人是合作的關係。
自倫巴第人的倫巴第王國被查理大帝擊潰後,加之薩利克繼承法中關於女性繼承權的表述,令查理的子孫在之後的百年間爭鬥不斷,義大利國王的名號也在查理大帝的子孫間流轉。
《凡爾登條約》後的歐洲陸地
貝倫加爾二世在923年繼承了父親的爵位成為伊夫雷亞藩侯。按照中國人的習慣思路,可以認為他是義大利王國的邊疆官吏,如周王室的春秋時期的燕、晉,戰國時的秦、趙。如果追溯的話,他和《凡爾登條約》後,東法蘭克首任國王日耳曼人路易有著直接親屬關係。
此時的義大利國王是義大利的雨果(Hugh of Italy,也有翻譯為休)。這個人在統治期間的政策損害了諸如貝倫加爾二世等義大利貴族的利益,反而令雨果的親戚受益。故此,貝倫加爾二世率領義大利貴族在公元940年時發起反抗。起初兵敗,貝倫加爾二世逃亡了奧託一世那邊。之後在奧託一世的支持下,945年反攻義大利並成功擊潰了義大利的雨果。
義大利的雨果逃回了之前的封地普羅旺斯,他的兒子洛泰爾二世留在了義大利,名義上繼承了王位,但實權在貝倫加爾二世手中。直到950年洛泰爾二世去世,貝倫加爾二世成為義大利國王。
這裡有人就問了,為何奧託一世會支持貝倫加爾二世呢?
因為義大利的雨果在經過一場婚姻後,威脅到了奧託一世的利益。
在雨果成為義大利國王前,勃艮地公爵魯道夫二世是義大利國王,魯道夫二世用卑劣的手段殺害了貝倫加爾二世的外祖父貝倫加爾一世,導致很多人都不服他。於是雨果被邀請進入義大利,並在926年擊敗了魯道夫二世。後來經過調停,雙方幹戈化玉帛,雨果放棄了原封地普羅旺斯給魯道夫二世,而自己成為義大利的國王。魯道夫二世則建立了擁有普羅旺斯和勃艮地的完整的勃艮地王國(也稱阿爾勒王國)。
查看完整族譜
貝倫加爾一世的族譜
魯道夫二世死後,雨果娶了魯道夫二世的遺孀貝爾塔,並讓自己的兒子洛泰爾二世迎娶魯道夫二世與貝爾塔的女兒阿德萊德。這就意味著而,奧託一世的東法蘭克王國身邊,忽然出現了另一個強權——擁有勃艮地王國和義大利王國的雨果。故此,奧託一世支持貝倫加爾二世。
阿爾勒王國的位置。圖為11世紀初的阿爾勒王國
950年成為義大利國王的貝倫加爾二世,為了自己的合法性,強迫阿德萊德——義大利之前三位國王的女兒,兒媳和媳婦——嫁給自己的兒子阿達爾伯特。由於阿德萊德死活不願意,她被關在了城堡中,據稱還遭受到貝倫加爾二世妻子維拉的虐待。不過藉助他人的幫助,她從城堡逃到了奧託一世那邊。
奧託一世一直就有征服義大利的想法,雖說貝倫加爾二世也是他扶植的,但很明顯,奧託一世更希望自己的親屬成為義大利的主人。故藉此於951年出兵義大利。當然,也有人說奧託一世此時剛剛喪妻,看上了阿德萊德以及她在義大利的身份。
結果是皆大歡喜,義大利貴族的叛變了貝倫加爾二世,並歡迎奧託一世入主義大利。奧託一世於是成為義大利國王,並迎娶了阿德萊德。
只不過,這並非故事的結束。奧託一世在952年回東法蘭克王國,並留下了自己的女婿紅色康拉德攝政,保留了貝倫加爾二世義大利國王的頭銜,並割讓東北部義大利領土。
關鍵就是這部分領土,即維羅納邊境領。本要封給徵服義大利出力最大的女婿紅色康拉德,結果奧託一世將領地封給了自己的弟弟亨利。這導致東法蘭克王國內部又一輪的內亂。貝倫加爾二世則藉機再次叛亂,並在公元960年開始進攻教皇國。
只能說,奧託一世在當時是戰無不勝的。他迅速平叛內亂,在961年接收到教皇的請求後再次出兵義大利。這一次,貝倫加爾二世再次遭到了叛變,於是只能一路逃竄,最終在964年徹底向奧託一世投降。
而奧託一世這一次決定親自稱帝,模仿祖先查理大帝,於962年2月2日,被約翰十二世加冕,稱頌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這也是神聖羅馬帝國的開始。
後果
義大利半島的北部從此於東法蘭克王國,也就是德意志王國密切相連,而奧託一世也開創了一個傳統:每個有作為的德意志國王都要進軍義大利,並在義大利加冕為神羅皇帝。
結論:從此,北部的義大利就被納入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版圖,神羅皇帝一般都兼任義大利國王。
(素材源於:www.allhistory.com/article/5f5edefd85139100018a1fec;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