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計委:基層全科醫生職稱不再唯英文和論文為評審標準

2020-12-19 中國日報網

中國網1月25日訊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曾益新指出,目前最突出的問題是全科醫生崗位的吸引力不足,《意見》將著眼於解決這一問題。

改革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政策

曾益新表示,按照「兩個允許」的要求來核定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績效工資總量,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的工資水平,使全科醫生的工資水平和當地縣區級綜合醫院同等條件臨床醫生工資水平相銜接。

此外,這一系列措施還包括把家庭醫生籤約服務費作為全科醫生的收入來源,鼓勵地方政府實施全科醫生特崗計劃等。「這樣收入來源擴大了,全科醫生的薪酬水平能夠提高,就會有比較好的吸引力。」曾益新說。

讓全科醫生在基層工作有職業發展空間

《意見》指出,為讓全科醫生有更好的發展,今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合格的本科生可享受碩士研究生待遇,可以直接考中級職稱,招聘的方式也可以簡化,流程也可以簡化,而且可以實施「縣管鄉用」等。

今後,工作質量成為評價全科醫生的主要依據。「比如基層全科醫生的職稱評審,我們過去比較看重的是英語和論文,這次文件規定,對基層的全科醫生主要看工作能力和工作績效是不是能夠得到老百姓的信任。」曾益新表示。

他強調,還有一條措施也非常有力度,即鼓勵二級以上的醫院、三級醫院其他專科醫生,如內科、外科醫生,經過轉崗培訓合格後,可以增加全科醫學專業執業範圍。比如原本是心內科醫生,經過轉崗培訓合格以後,可以加注全科醫學專業執業範圍,這樣一來就進一步擴大了全科醫生的來源。

相關焦點

  • 評職稱不再必考外語 論文不再是硬槓槓
    確實需要評價外語和計算機水平的,由用人單位或評審機構自主確定評審條件。同時,對在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以及對外語和計算機水平要求不高的職稱系列和崗位,不作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要求。也就是說,以後對外語和計算機要求不高的崗位,可以不用再考外語和計算機了。這著實給一大批人進行了「鬆綁」,將節省不少的時間、精力和金錢。
  • 全科醫生單獨評價,不唯「手術」論英雄!深圳發布國內首部全科醫生...
    近日,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印發了《深圳市全科醫師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為全科醫生劃定了自己的職業「跑道」,執業管理、繼續教育、能力考核、職稱評審等都有獨立的體系,成為國內的首創。
  • 深圳發布國內首部全科醫生管理辦法:全科醫生單獨評價
    近年來,各地出臺不少措施,完善全科醫師政策體系和管理制度。在深化醫改的過程中,深圳也出臺了一系列幫助全科醫學人才發展的政策措施,比如開展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對新聘用到社康機構工作的規培畢業生安排生活補貼,打破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師聘用高級職稱的職數限制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依舊存在不足。「比如,我們尚未建立以能力建設為核心的全科醫生繼續教育和專業技術能力評價制度。
  • 深圳發布國內首部全科醫生管理辦法,全科醫生有了獨立評價體系
    近日,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印發了《深圳市全科醫師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為全科醫生劃定了自己的職業「跑道」,執業管理、繼續教育、能力考核、職稱評審等都有獨立的體系,成為國內首部全科醫師管理辦法。
  • 總書記關心的百姓身邊事|全科醫生:當好基層健康「守門人」
    為加強基層醫療服務,黨的十九大報告特別提出,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近年來,各地全面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採取多種措施確保全科醫生能夠培養好、留得住、下得去。全科醫生骨幹帶動作用不斷增強,全面提升了基層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能力,全科醫生基層健康「守門人」的角色愈發凸顯。
  • 職稱評審=論文?職稱評審=課題?
    職稱評審,就需要各種論文、課題。這裡不談教師的職稱評定,只說其他事業編的職稱評定。我們單位,一個52歲的大姐,現在是中級崗位,需要評副高。前些年,因為評高工需要英語考試,她考不過,一直耽誤了很多年。後來,大概是16年還是17年的,不需要考英語了,她就開始評審報名。高工需要至少核心期刊的一篇論文、自己主持的一個課題。
  • 「唯論文」難倒「英雄漢」,如何「破而後立」?
    包括不得將SSCI、CSSCI等論文收錄數作為導師崗位選聘、人才計劃申報評審的唯一指標以及教師招聘、職務(職稱)評聘、人才引進的前置條件和直接依據等。記者採訪發現,以論文作為學術評價指標在科研活動中盛行,一直在高校和科研界飽受詬病,導致科研學術界急功近利、學術不端等亂象。教育部出臺政策意見做出規範與引導,但「唯論文」如何「破而後立」,值得進一步思考。
  • 居民健康的「守門人」 ——全科醫生養成記
    第三個就是對長期紮根基層的全科醫生破格晉升職稱。職稱晉升政策向貧困地區進一步傾斜,對長期紮根貧困縣農村基層工作的全科醫生,可突破學歷等限制,破格晉升職稱。全科專業住培合格、取得中級職稱後在貧困縣農村基層連續工作滿10年的,可經認定直接取得副高級職稱,取得副高級職稱原則上應限定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聘任,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向上級流動時,應取得全省(區、市)統一的高級職稱。
  • 黑龍江省出臺中職教師職稱改革方案 論文論著不再作為硬指標
    貢獻為導向,論文論著不再作為硬指標,切實注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教師傾斜。將原中專教師職稱系列和職業高中教師職稱(原設置在中小學教師職稱系列)統一併入改革後新設置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系列,並明確了改革前後職稱及崗位的對應關係。 完善了評價標準。對國家規定的學歷、資歷等基本條件保持不變,根據職業教育教師崗位類型和崗位特徵,區別不同崗位教師實行分類評價。以實績、貢獻為導向,切實改變過分強調論文、課題、項目等傾向,注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教師予以傾斜。
  • 要給他們漲工資、提職稱!
    我國有近14億人口,全科醫生只有20.9萬。每萬人口擁有全科醫生1.5人。    全科醫生在基層承擔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和轉診、預防保健、病人康復和慢性病管理等一體化服務,被稱為群眾健康的「守門人」。    專家表示,我國全科醫生佔醫生隊伍比例約為6.6%,歐美發達國家這一數字為30%至40%。
  • 文物博物專業人員可評「教授」級職稱 代表作是關鍵
    今天(8月6日),人社部和國家文物局向社會公開文物博物專業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相關文件,披露相關信息,明確文博專業人員職稱評級將破除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唯獎項傾向,豐富評價方式。■文博專業職稱如何設置?
  • 我省推行基層人才職稱評審「地方糧票」 切實加大貧困地區人才引育...
    11月12日,記者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獲悉,為切實加大貧困地區人才引育激勵力度,讓基層人才發展有空間、晉升有通道,我省緊盯深度貧困地區、艱苦邊遠地區人才缺口,推行基層職稱評審「地方糧票」,建立「定向評價、定向使用」評聘機制,實現了職稱評聘「雙軌制」運行。
  • 直面教師「晉升之痛」,高校職稱評審如何「破」與「立」?
    之所以會出臺「改革方案」是因為長期以來,高校教師評價中出現了「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的「五唯」問題,這也成為很多高校教師職稱評審中的「晉升之痛」。近幾年,上百所高校進行了職稱評審改革的探索,試圖改變這一局面,那麼效果和現狀如何?困擾高校和教師的問題又有哪些?
  • 汽車專技人員能力評價有標準了!省級職稱評審委員會落地寧波
    在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行業內的大批專技人員卻不得不面臨這樣一個業務能力評價上的尷尬:從事車輛設計、車輛製造、車輛檢測和維修的,要去省機械工業聯合會的機電製造工程高評委評職稱;從事車輛自動駕駛技術研發的,須到省軟體行業協會的信息技術工程高評委評審;在寧波市域內從事車飾材料研發的,則要找寧波市人社局的寧波市工程高評委評審。
  • 如何破除「唯論文」?_中國婦女報<20201218期>第4版:視點
    包括不得將SSCI、CSSCI等論文收錄數作為導師崗位選聘、人才計劃申報評審的唯一指標以及教師招聘、職務(職稱)評聘、人才引進的前置條件和直接依據等。記者採訪發現,以論文作為學術評價指標在科研活動中盛行,一直在高校和科研界飽受詬病,導致科研學術界急功近利、學術不端等亂象。教育部出臺政策意見做出規範與引導,但「唯論文」如何「破而後立」,值得進一步思考。
  • 農村教師、基層事業單位的春天到了,職稱評審政策不斷傾斜!
    以往各地鄉鎮教師、基層事業單位人員待遇一直很低,在艱苦的環境下默默奉獻一輩子,到頭來換的一個基層服務30年的獎狀或證書,這樣的情況越來越難以讓新的一代人接受。也是為什麼基層留不住人才的重要原因。為破解基層引進人才、留住人才難問題,各地不斷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出臺新政策。2018年8月山東出臺《推進鄉村人才振興若干措施》,針對長期在一線工作的基層人才專門建立「直評直聘」綠色通道,規定鄉鎮專業技術人才在基層工作10年、20年、30年以上的,符合條件的可直接申報中級、副高級、正高級職稱,不受單位崗位結構比例限制,評審通過即可聘用。「這是職稱制度的一個重要創新和突破。
  • 教育部出招整治「唯論文」亂象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5日電 拿學位要先發論文、招聘晉升評職稱要看論文數、學術高低評價要看SSCI收錄數……這樣的「唯論文」亂象你是否也遭遇過?日前,教育部出招整治高校哲學社科研究評價中「唯論文」現象,為學術研究評價劃出「十不得」底線,並要求各地各高校組織「唯論文」問題專項整治。
  • 提升社區全科醫生公共衛生能力
    從我國醫學院校臨床醫學專業的課程體系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大多數未被納入專業核心課程,專業實習中缺乏疾病預防控制和公共衛生管理環節,即使有基層醫院的實習,但時間短、要求低、標準不統一。全科醫生規範化培訓基地一般設在二級以上綜合醫院,他們常常側重於培養臨床實踐能力而放鬆了公共衛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 西藏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用好人才評價「指揮棒」
    破除「四唯論」 校準量才的「尺子」 量體裁衣靠尺子,評價人才看標準。標準是人才評價的核心,也是專業技術人才最為關注的問題。 「學術水平再高,沒有論文就評不上高一級;明明工作跟外語不沾邊,過不了外語考試就評不上職稱。」
  • 空格職稱:評職稱必看!工程師職稱評審全過程分享!
    工程師職稱評審全過程1、職稱評審的途徑一般有三種途徑,一個是單位統一組織申報,這樣就比較省心省力,單位會給你找合適的機構,給需要評職稱的人一些幫助,但是有些單位,不管這個事,那就有了下面這兩種途徑:自己申報和找機構代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