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物之美

2021-01-12 大眾數字報

□ 林頤
  「持器和愛物的意義相同,如果不愛就不會擁有」。柳宗悅這位東瀛美學家認為,工藝本身帶有「愛」的性質,併兼有欣賞的情趣,應當倡導器物的實用之美。
  《生活工藝時代》,集結了以三谷龍二、廣瀨一郎、安藤雅信為代表的十幾位日本當代藝術家有關「生活工藝」的隨筆,他們在不同時刻、不同場合,不約而同使用了「生活工藝」這個名詞,圍繞它展開自己的論述,可見「生活工藝」之深入人心,柳宗悅先生當慰矣!
  三谷龍二的《就在身邊的特別之所》,清點亞麻床單、竹製蒼蠅拍、笤帚、風車、酒器盆、紙巾盒子等日常之物讓人愉悅的理由。這些器物構成了家庭生活的部分,它們都有著優良的質地、合適的形態、淡雅的色彩等柳宗悅曾經強調過的必須確保的美的要素,它們會讓主人在使用的過程中感受溫馨,這是「美」和「用」之間的交互。這是對柳宗悅美學的繼承。
  廣瀨一郎認為,民藝運動並不一定要強調實用之美,「在日用食器領域裡表現獨特性與個性力量的創作者,應該也是存在的」。這與安藤雅信的觀點不謀而合。安藤先生說,「用之美」這個概念不要被語言束縛,「因為美並不只是功能上的美」。小林和人站在傳播者的立場,強調生活工藝「應該將不以功能為前提、抽象度較高的造型物也納入大家的視野」。百家爭鳴的態度,正是民藝運動蓬勃之力量。生活是多樣化的,對美的評斷也當多樣。
  鞍田崇在藝術範疇之外,擴大了視域,呈現時代的氣息與價值觀的改變,很重要的一點,即「物之美」始終存在於人與環境的調和之中,機械時代對人與物的和諧關係造成了損害,民藝追求回歸自然,要求重新協調放置物品的環境。
  日本民藝運動的興起與發展,根源於東瀛民族獨特的美學理念。黑川雅之曾經歸納「日本的八個審美意識」,分別為:微、並、氣、間、秘、素、假、破。「細微處有神靈」,要以「一期一會」的珍重心情,認真對待產品的每個細節,考慮光線的調和、力學的空間,尤其要將「簡素」的準則用以表現形式和表現技巧的單純化。越是要表現深刻的精神,就越是要極力抑制表現並使之簡素化,而且越是抑制表現而簡素,其內在精神也就越是深化、高揚和有張力。
  《生活工藝時代》
  [日] 三谷龍二 等著
  臺海出版社

相關焦點

  • 器物之魅與辭賦之美
    原標題:器物之魅與辭賦之美   器物是日用之物的總稱,與生活息息相關。人們一方面極為關注器物的製造與享用,追求便利與精工;另一方面又思考附著於器物之上的欲望與社會道德之間的關係。
  • 中國的考古與器物之美
    中國的考古與器物之美人類考古學上的奇蹟,猶如滿天星鬥,而十九世紀首尾兩端的兩個故事卻最為精彩:一是德國人海因裡希·施裡曼(Heinrich Schiemann)通過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在伊斯坦堡以南找到了特洛伊古城,後來,又在希臘發現了阿伽門農面具和邁錫尼,希臘古文明遂呈現於世;二是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有中原估客
  • 器物之美,終歸於心
    《易經》書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中國古代祖先智慧地將人類主觀認知的事物,劃分為抽象與具象。器為事物的最具象表現,空間便成了一個器物基本屬性,所以,有了空間屬性的器物如人的心靈,可包羅萬象。微觀上,器物承載著我們生活中的細枝末節:柴米油鹽醬醋茶。宏觀上,器物反應著一個時代的特徵:藝術文化、朝代文明等等。
  • 美克馬丁生活中的器物之美
    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黑格爾《美學》美是積極的、固有的、客觀化的價值——桑塔耶納《美感》美是生活——《藝術與現實的審美關係》器物因人而生,美的器物,不僅在於外形、裝飾的美麗與製作的精巧,而更多的在於器物本身所體現的精神氣度、審美文化內涵、使用屬性帶給我們的怡然
  • 手作器物與日用之美
    相對的,匠人創造每一件器物,專心一志,將他的感情、理念、技藝所打造出的作品是有生命的,像孕育一個孩子一般每一個都是獨特的唯一,充滿溫度及手感。 日常器物日用之美,是我想與大家分享的。日本民藝大師柳宗悅曾說:「器物因被使用而美,美則惹人喜愛,人因喜愛而更頻繁使用,彼此溫暖、彼此相愛, 一起共度每一天。」
  • 柴燒器物|五行之美,自然天成
    柴燒器物之美亦是偶然五行之美,自然天成,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金克木,水克火。陳朝超柴燒古人自遵循陰陽五行之規律得天地之道得以行運,對於柴燒器物來說,五行之律也蘊藏其中,缺一不可,柴燒器物土也,金蘊其中,以水潤之,火燒成器,唯有以木投之,方能五行其善。
  • 現代器物之美,挑逗你的感官
    自古以來,人們就對器物之美有著謎之熱衷。事實證明,好看的器物比枸杞更養生。美好的器物總是用一種寧靜平和的姿態,予你溫暖的陪伴。良器能純化周圍的一切,人們的心慌意亂,也能因此而心平氣和。先來看一組盤子玉盤珍羞直萬錢再來一組黑色系原始風格的碗盤以原木造型杯子結尾器物之美
  • 器質生活 器物之美
    看著這些器物的時候,這句話在我的腦海中突然浮現出來。像在某個房間裡凝視器物之時,很多時候,你遇見的,除了器物本身,還有更多的空間、更多的言外之意——桌面上的稿紙、匠人的手、出窯時的快樂與失落、以及安靜工作室裡,獨自一人漫長的勞作。 就像這些器物表現的也並不僅僅是那些線條、色彩或紋理,這些看似簡樸的物件,飽含著一個人自身的情感體驗、一個人對這個世界的思考與觀看。
  • 《美的覺知》:大巧若拙的器物之美,大拙至美的質樸之心
    我們平時吃飯用的碗、小酒盅、各種器物、做飯用的陶瓷刀,出口到國外的各種精美工藝品,再到現代不少的古窯遺址,陶瓷已經成為了我們文化發展的寶貴遺產。日本的陶瓷發展也受到了我們中國的間接影響,其中一位叫安藤雅信的日本陶藝大師,他通過陶瓷藝術來不斷追尋生活的美,用最質樸的器物與材質,賦予陶瓷不同的質感與非凡的東方之美。
  • 無與倫比的柴燒之美,每件器物都是獨一無二的
    無與倫比的柴燒之美   文/厲亦平   5月24日,在杭州青藤茶館千杯齋內,正在上演著「柴燒之美」器物展。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器皿靜靜地端坐著,仿佛是一次無聲的對話,又似等待一場肅穆的檢閱。
  • 《日本手工藝》: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對器物之美的追尋
    而一件器物,就是創作者把自己心目中看不見、摸不著的美具象化,把它完完全全地呈現出來。日常生活是美的中心,它蘊含著文化的源泉。人類的真正價值,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才體現得最為真實。若想生活得有內涵,必須將之與美結合。
  • 發現器物之美,新作《家珍:古器物意象通論》出版,朱紀分享三十多年...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潘魯生教授為本書作《序》中評價,「這部作品在跨越時空的維度中,尋找到了先民成器之道的意涵與匠心」;中國美術學院設計學博士生導師鄭巨欣教授則稱,作品在關注器物象徵雅致生活美學追求的同時,「又能適時從閒情偶寄中引發新知」。11月21日,朱紀接受記者專訪,分享了三十多年在器物方面的研究和關於這部作品的創作心得。
  • 《日用之道》:審視中國器物之美 思考國人生活哲學
    「傳統文化之於我們,猶如光亮的漆器。朝代更迭、文化交融所留下的精粹,像層層裹住漆胎的漆。我們看到的是經年而成的光亮的外表,如若想深入了解,必將漆膜逐層剝開,以窺全貌,取其精華。」 「傳統不意味著落後。傳統一定是在某個文化鼎盛時期留下來的產物。老器物,新生命。從平凡的生活用品中發掘出了獨特的生活美,這種美才能真正喚起我們的美好回憶。」
  • 顯與隱:器物環境的日常生活之美
    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以物養性的愉悅之道,都轉變成了閒暇之趣,雕刻出中國人的生活美學。人們相信,人與物的接觸能夠改變器物的屬性,物或是作為明確歷史發展過程的佐證與依據,或是在空間場域中用來描繪社會生活的軌跡。人跟器物之間有一種「物我相容」的關係,這是中國特別的智慧,如果我們平等對待周遭所有東西,它們會被賦予極大能量。
  • 器物文化與器物美學研究新趨勢
    而器物是生活的載體,也是藝術創新的媒介,器物審美是日常生活審美化的表徵,器物文化與器物美學研究是優化生活的必然要求。因此,生活美學的興起必然伴隨器物美學的勃興。當代器物文化與器物美學研究也呈現出新的趨勢。關注傳世器物再解讀與古典文獻再闡釋近現代以來,傳世器物大多保存、收藏在各類博物館中。
  • 器物之美 , 古代盛器知多少
    美食還需美器配,如果空有「美酒」而無「金樽」,空有「珍饈」而無「玉盤」,定然會遜色不少。中國人向來注重器物,不僅美食要有美器,其他方面亦是如此。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古代有哪些常見的盛器。1.瓢多用剖開的匏瓜做成,一般用來舀水、酒等。韋應物《簡盧陟》:「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
  • 品工賞藝,感受木雕茶盤的器物之美!
    木雕茶盤的器物之美,就美在自然的饋贈,與木雕工藝賦予的傳世神韻之美。 在茶道中,木雕茶盤不與其它茶具一爭高下,只做默默無聞的承載者。 但是茶盤從質、型、藝、色等方面,卻能夠讓人們品工賞藝,感受大自然的造物。
  • 漆塗師物語:別讓美與生活脫離,器物應當喚起人們的眷戀之情
    2.器物之美「自然的漆本身擁有的光澤,淡淡的、寧靜的,只想要這樣的感覺……」這是赤木明登在做出嶄新的木碗之後,與同年齡的桐木先生的一段對話。漆器到底是有點漂亮的光澤才好,還是沒有光澤的漆器給人的感覺更好呢?
  • 器物存情
    《手藝與禪心:尋訪中國匠人之旅》寫下的手藝活兒中,凝聚著健康的生活之美、親切的故土之愛。如作者淺草所言,在「不小心讀到」日人著作之後,「不僅發現了中國也有最好的匠人和手作,也是我體驗過的最好的遊走中國的方式」。在江南與西南的足下遊走,帶動起《手藝與禪心》的創作意欲。
  • 日式一條實木茶盤,帶你領略飲茶和器物之美
    所以今天 小悅就要給大家推薦一款美觀大方的日式簡約風茶具,帶你領略飲茶和器物之美。|||— —|||一站購齊,擁有飲茶幸福感喝茶是一種心情,品茶卻是一種心境。擁有好茶者得配好茶具,才可泡出味道醇厚甘甜的好茶。好的茶具,不僅是一套茶具,還是一件家具。在品嘗清香功夫茶的同時,還能體會茶藝的精髓,給你的家增添一抹中國風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