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頤
「持器和愛物的意義相同,如果不愛就不會擁有」。柳宗悅這位東瀛美學家認為,工藝本身帶有「愛」的性質,併兼有欣賞的情趣,應當倡導器物的實用之美。
《生活工藝時代》,集結了以三谷龍二、廣瀨一郎、安藤雅信為代表的十幾位日本當代藝術家有關「生活工藝」的隨筆,他們在不同時刻、不同場合,不約而同使用了「生活工藝」這個名詞,圍繞它展開自己的論述,可見「生活工藝」之深入人心,柳宗悅先生當慰矣!
三谷龍二的《就在身邊的特別之所》,清點亞麻床單、竹製蒼蠅拍、笤帚、風車、酒器盆、紙巾盒子等日常之物讓人愉悅的理由。這些器物構成了家庭生活的部分,它們都有著優良的質地、合適的形態、淡雅的色彩等柳宗悅曾經強調過的必須確保的美的要素,它們會讓主人在使用的過程中感受溫馨,這是「美」和「用」之間的交互。這是對柳宗悅美學的繼承。
廣瀨一郎認為,民藝運動並不一定要強調實用之美,「在日用食器領域裡表現獨特性與個性力量的創作者,應該也是存在的」。這與安藤雅信的觀點不謀而合。安藤先生說,「用之美」這個概念不要被語言束縛,「因為美並不只是功能上的美」。小林和人站在傳播者的立場,強調生活工藝「應該將不以功能為前提、抽象度較高的造型物也納入大家的視野」。百家爭鳴的態度,正是民藝運動蓬勃之力量。生活是多樣化的,對美的評斷也當多樣。
鞍田崇在藝術範疇之外,擴大了視域,呈現時代的氣息與價值觀的改變,很重要的一點,即「物之美」始終存在於人與環境的調和之中,機械時代對人與物的和諧關係造成了損害,民藝追求回歸自然,要求重新協調放置物品的環境。
日本民藝運動的興起與發展,根源於東瀛民族獨特的美學理念。黑川雅之曾經歸納「日本的八個審美意識」,分別為:微、並、氣、間、秘、素、假、破。「細微處有神靈」,要以「一期一會」的珍重心情,認真對待產品的每個細節,考慮光線的調和、力學的空間,尤其要將「簡素」的準則用以表現形式和表現技巧的單純化。越是要表現深刻的精神,就越是要極力抑制表現並使之簡素化,而且越是抑制表現而簡素,其內在精神也就越是深化、高揚和有張力。
《生活工藝時代》
[日] 三谷龍二 等著
臺海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