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日前出臺政策,宗教場所收留的棄嬰也可落戶了
昨天下午5點,同安銅缽巖寺的敲板聲響起,僧侶們進入大殿上晚課,一歲多的崇盛聽到打板聲,從義工徐大姐懷裡掙脫下來,蹣跚跟進大殿,在拜佛墊上高興地玩耍起來。孩子的笑臉透露出,他喜歡這裡的環境。
僧侶們在大殿上晚課,崇盛在義工的看護下在一旁玩耍。
崇盛是一名棄嬰,去年夏天遭父母遺棄後,銅缽巖寺的僧人們將其收養。事實上,銅缽巖寺還收養了和崇盛同樣命運的亮亮,兩個孩子在寺裡一天天長大。9月9日,福建省政府辦公廳出臺《關於規範宗教活動場所收留撫養棄嬰工作的通知》,表示將為宗教場所收留的棄嬰辦理落戶手續,他們將有戶口了。
A兩個孩子被送到寺廟 媽媽都是未婚先孕
崇盛比亮亮小半歲多,他們身體健全,都是去年來到銅缽巖寺的,他們有著驚人相似的經歷。寺裡的僧人介紹,亮亮去年年初被遺棄,他的生母是個大學生,也是一名未婚媽媽。一天中午,他的媽媽來到寺裡,請求寺院收留下孩子。這名未婚媽媽透露,她還沒有參加工作,孩子的生父不聞不問,她一人無力撫養,孩子斷奶後就被她送到了寺裡。
時隔半年,一名年輕的女大學生挺著大肚子,找到銅缽巖寺,希望孩子出生後,能夠送到寺院撫養。不久,孩子出生了,僅10多天就送到了銅缽巖寺,這個孩子就是崇盛。他的媽媽同樣是未婚先孕。
「兩個孩子都是無辜的,出家人慈悲為懷,便將其收養。」銅缽巖寺住持鏡悟法師說,這實屬無奈之舉,畢竟,不能眼睜睜看著孩子受苦受累。兩個孩子太小了,義工們視如己出,照料得很用心。
B孩子有義工專人照料 信眾還買來奶粉衣服
昨天,記者在銅缽巖寺見到了崇盛和亮亮,兩個孩子很活潑。崇盛是義工徐大姐拉扯大的,平時就住在寺廟半山的木屋裡,每天都要到大殿廣場上玩耍。崇盛圓乎乎的臉上,一直掛著笑容。「每次帶他去同安城裡打疫苗,連醫生都誇,這個孩子在寺裡被照顧得很好,長得很壯實。」徐大姐說,孩子很討人喜歡。
崇盛被送到寺裡那天,剛好是菩薩聖誕,很多義工和香客都看到了,喜歡得很。「見孩子年幼,有的善男信女買奶粉,有的買尿布,有的買衣服。」僧人說,孩子有義工專人照料,同時,在眾多善男信女的愛心哺育下,孩子的生活條件有保障,兩個孩子健康地成長。
兩個孩子和僧人一樣吃素,儘管如此,他們都長得很壯實。僧人們有空時,也陪孩子一起玩,有香客的孩子到寺裡,也成為他們的玩伴。多名義工說,孩子以寺為家,他們雖小,但對寺廟這個特殊的家,已經有很深的感情。
記者看到,崇盛還不大會走路,他扶著寺廟的牆壁,緩緩地移動著,一看到僧人,就特別親切,聽到佛教音樂,立馬聚精會神。而稍大一點的亮亮,會跑會跳了,也是樂呵呵的。
C寺廟收養棄嬰是傳統 同樣需要幫扶
據同安民宗部門摸排,同安的寺廟現有收養棄嬰2人。上個世紀90年代前後,梅山寺也收養過一名女嬰,後來,在人口普查時候,孩子上了戶口。目前,她已經長大成人,畢業後在島內工作,還時常回寺裡幫忙。
銅缽巖寺住持鏡悟法師表示,收養棄嬰是很多寺廟的傳統,不少棄嬰在寺裡健康成長,成為社會的有用人才。他說,不過,寺廟的力量畢竟有限,也希望能得到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幫扶。比如,孩子沒有戶口,就關係到今後孩子上學等重要事情。新規出臺後,希望給兩個孩子儘快辦理落戶。
同安區民政部門相關負責人郭先生說,寺廟收養棄嬰的行為,從情理上來說,可以理解,不過,從法律上來說,寺院作為收養的主體,不太合適,孩子最好能進入社會福利院。據了解,在建的同安區社會福利中心今年就能竣工,明年可以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