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聶凡鼎
中國IP商學院 院長
「中國城市1號IP計劃」
第86城
《 都 江 堰 1 號 IP 提 案 》
註:「中國城市1號IP計劃」簡稱CIPP,類似熊本熊之於熊本縣,將本地最核心的文化資源設計成獨一無二的IP形象,並與當地產業充分連結賦能,以此驅動區域經濟的指數化升級。
「中國城市1號IP計劃」已提案城市:
永州、蓬萊、漳州、贛州、南昌、鄭州、麗江古城、韓城、宜興、新絳、山海關、瑞金、吐魯番、海口、常州、濟南、瀘州、鄒城、佛山、庫車、樂山、自貢、鍾祥、湖州、濮陽、惠州、溫州、同仁、武漢、大名、長春、太原、鎮江、南陽、張掖、安慶、福州、歙縣、無錫、武威、寧波、上海、榆林、徐州、臨淄、蔚縣、安陽、聊城、常山、壽縣、保定、天津、拉薩、北京、桂林、大理、昆明、遵義、廣州、重慶、成都、西安、長沙、荊州、杭州、承德、延安、開封、邯鄲、揚州、泉州、蘇州、南京、大同、瀋陽、景德鎮、洛陽、紹興、漢中、呼和浩特、正定、武當山...
全國共計135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Hi all 我是鼎叔,上期是坐擁泰山的泰安,這期拜水都江堰!
當年,大歷史散文網紅餘秋雨在《文化苦旅》這個爆款中寫到了《都江堰》,原文是這樣:我以為,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長城的數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經完成了一個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規模從表面上看遠不如長城宏大,卻註定要穩穩噹噹地造福千年。如果說,長城佔據了遼闊的空間,那麼,它卻實實在在地佔據了邈遠的時間。長城的社會功用早已廢弛,而它還在為無數民眾輸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澇無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國,每當我們民族有了重大災難,天府之國總是沉著地提供庇護和濡養。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華民族。有了它,才有諸葛亮、劉備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陸遊的川行華章。說得近一點,有了它,抗日戰爭中的中國才有一個比較安定的後方。它的水流不像萬裡長城那樣突兀在外,而是細細浸潤、節節延伸,延伸的距離並不比長城短。長城的文明是一種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種靈動的生活。長城擺出一副老資格等待人們的修繕,它卻卑處一隅,像一位絕不炫耀、毫無所求的鄉間母親,只知貢獻。一查履歷,長城還只是它的後輩。它,就是都江堰。
今天我們看到的所有水利工程基本上走得都是造大壩建水庫截流洩洪的路子,從生態角度講都值得商榷,但都江堰截然不同,它與山形水勢是高度融合的,高級的不要不要的,如果不指給你,你可能壓根感覺不到它的存在。
舉個,抗戰期間,國民政府撤到重慶,日本人為了打擊四川的農業生產,好幾次派飛機要炸毀都江堰,結果日軍飛行員繞著都江堰轉了好幾圈楞沒找到投彈目標,不知道該炸哪兒,最終只好往江裡投了幾顆炸彈了事...
都江堰
都江堰
當然,今天鼎叔講的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都江堰市,並不只有都江堰,還有著名的青城山。青城山作為中國道家發祥地,天師道的祖庭,風景也非常優美,有「幽甲天下」的美譽。可以說都江堰和青城山是都江堰市最重要的兩張旅遊名片,事實上都江堰市打出的旅遊口號就是——「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所以,今天講都江堰市,就從這一山一水講起。
青城山
二王廟
這塊要從幾個大神講起,第一個就是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李冰。當時是秦國派到四川的蜀郡太守,那個時代水利界一等一的扛把子,不僅修築了都江堰,窮其一生都在研究水利建設,最後也是死在工作崗位上。
李冰
今天去都江堰旅遊,有一個必去景點叫二王廟,就是祭祀李冰父子的,這裡有個知識點很猛:看上去李冰名氣比兒子大的多,但真實非也,李冰的兒子就是二郎神的原型,叫李二郎。
二郎神
怎麼回事兒呢?
大體上來看,從李冰修建都江堰之後,在當地就一直有很多關於李冰父子的傳說,其中一個重要的傳說就是關於灌口二郎為除水患斬殺妖龍的故事(都江堰古稱灌口)。故事一直流傳到的宋朝,李二郎的事跡就開始出現在一些史料文獻之中,到了元朝,隨著元雜居的發展,故事內容就更豐富了,出現了不同版本的演繹,李二郎就變成了二郎神,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個二郎神其實和我們看《西遊記》或者《封神演義》裡那個二郎神還是點不同,因為那個二郎神叫楊戩,人家姓楊不姓李,這又是怎麼回事兒呢?關於這個演變過程就有點複雜了,簡單說就是今天我們熟悉的二郎神的形象主要來自於小說《西遊記》,它最早的原型確實是「斬蛟治水」造福人民的蜀郡太守李冰兒子灌口二郎——也就是李二郎,到了元朝,隨著道教的發展,二郎神就變成了「清源妙道真君」的一個化身,據說這位真君還有其他化身,比如也曾幹過「斬蛟治水」這件事兒的嘉州太守趙昱,之後呢又在元明時期一些戲劇中出現了「劈山救母」的沉香太子或「楊君之子」二郎神的影子。
總之,最後吳承恩在寫《西遊記》的時候,把歷史上所有二郎神的故事原型做了一個IP化的整合,於是就產生了今天的二郎神形象。
關於二郎神形象的流變,對於IP打造來說是有重要啟發的,城市文旅IP開發秉持的路子就應該是文化原型+故事化演繹的路子,和吳承恩的思路是差不多的,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總強調核心文化元素對於IP的重要性。
說完李冰爺倆兒,再來說一下青城山道教教主張天師,也就是張道陵,張道陵在歷史上也是真有其人的,它是東漢人士,出生在徐州豐縣,據說是張良的後代,和劉邦是老鄉。張天師一生雲遊各大名山修道講學,但創立天師道也就是正一道,是在四川,先由鶴鳴山後到青城山。正一道也叫五鬥米道,就是入道教徒需要繳納五鬥米因此得名。值得注意的是,張天師的五鬥米道是子孫世襲相傳道,而且每一代天師都有當朝皇帝的詔書作為認定,中國歷史上另一個享受這個待遇的家族應該說只有曲阜但孔氏家族了。1949年蔣介石逃離大陸,做的一件最重要的事兒就是把第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天師帶到臺灣,可見張天師家族對於中國傳統社會的影響力之深。
張天師
前戲說完,按照老套路,簡單百科下都江堰:
都江堰簡稱「灌」,成都市代管,坐擁青城山—都江堰、大熊貓棲息地兩處世界文化、自然遺產、灌溉工程遺產,是國家首批優秀旅遊城市和少有的「三遺」城市,擁有國家AAAAA級景區。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主要景區除了都江堰、青城山還有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灌縣古城等。
現在進入正題:確定1號核心文化元素。
「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這一山一水一儒一道,其實就是這座城市最重要的文化資源。這塊我解釋一下,青城山作為道家祖庭肯定沒有問題,關於李冰呢,其身上體現出來的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為百姓福祉鞠躬盡瘁可以理解成儒家精神。
但是,具體的說,都江堰與青城山都是自然景觀,我們還是需要兩個更加具體的形象來進行IP化的設計,於是用張天師與李冰這兩個大的文化資源就可以了,只不過需要抽象化和當下化的人物設定,所以都江堰的IP可以是一對CP,比如小天師與李太守,這樣的處理與都江堰本身的文化基因是高度契合的,也有助於故事化和一系列內容的安排與輸出。
巴布熊貓
事實上,都江堰做了一款IP形象叫巴布熊貓。客觀講做的不錯,2019年與「唐妞」、「南孔爺爺」等一起榮獲了「最具影響力城市IP」的殊榮。不過巴布熊貓本質上是要代言整個四川的,所以我們看它的內容輸出與整體的運營策略是圍繞著整體四川的文旅產業咱開的。當然,都江堰市藉助這個大IP來整合與賦能本地的旅遊產業也是可行的,畢竟巴布已經有了一定的勢能,只不過在我看來都江堰的城市旅遊IP其實是可以更具在地性與獨特性的。還有另外一個可能就是把這個熊貓作為本體,COS一個天師,COS一個李冰,這種混搭也是一個方向。
OK,今天關於都江堰1號IP探討就到這裡,下一期到湖南,講一個美美的湘西古城,猜猜是哪兒?另外,所有關於中國城市1號IP計劃和相關文旅諮詢請統一發郵件lm@cama.cc 與我交流。
下周五晚9點,我們另一座城再見!
- E N D -
系統學習
新文旅IP
可申請我的「IP雲私塾」
即 IP 問 鼎 者 | 終 身 小 灶 群
碼 上 問 「鼎」
著名IP策劃人:聶凡鼎
中國IP商學院 院長&首席文化官
國家文旅部中傳集團 首席文旅專家
中國人民大學文產院 首席IP專家
九麥諮詢 董事長;藝窩瘋 CEO
CIPP中國文旅同盟 輪值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