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 | 未來3年,都江堰這樣建設國際化生態旅遊城市!

2021-02-27 遇見都江堰

遇見都江堰ID: yujiandjy

好山好水好空氣……在大美都江堰,遇見一切美好~~

1月10日,中共都江堰市委十四屆九次全體(擴大)會議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勝利召開,會上審議通過了《都江堰市率先建成國際化生態旅遊城市行動計劃(2019-2021年)》,明確了2019至2021年都江堰市旅遊產業發展目標

2019年,全面啟動國際化生態旅遊城市建設。

實現接待遊客達2600萬人次,其中入境遊客突破80萬人次,過夜遊客突破7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超過290億元,遊客人均消費達到1100元。

接待遊客目標計劃(萬)

2020年,深入推進國際化生態旅遊城市建設。

實現接待遊客達2700萬人次,其中入境遊客突破100萬人次,過夜遊客突破75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超過350億元,遊客人均消費達到1300元。

2021年,基本建成國際化生態旅遊城市。

實現接待遊客達3000萬人次,其中入境遊客突破120萬人次,過夜遊客突破800萬人次,入境遊客人均停留天數在3.5天以上,旅遊綜合收入超過450億元,遊客人均消費突破1500元。

未來三年,都江堰市將全面實施「520」行動計劃,著力提升都江堰市旅遊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力爭經過三年努力,初步建成國際化生態旅遊城市。」520「行動計劃的精髓有哪些?下面,小編給你劃重點

5大計劃20項具體行動收好啦~

開展國際生態旅遊名城規劃及李冰文化創意旅遊、四川青城山旅遊裝備、都江堰精華灌區康養等產業功能區專項規劃。

李冰文化創意旅遊產業功能區重點發展濱水娛樂、現代文創、主題樂園、康體養生、休閒度假、酒店集群等產業。

☟ 金馬河城市設計鳥瞰圖

四川青城山旅遊裝備產業功能區重點發展旅遊裝備製造、旅遊文化工藝品、旅遊休閒食品、大健康軟體等產業。

都江堰精華灌區康養產業功能區重點發展生態農業、田園康養、鄉村旅遊、精品民宿等產業。

推動成都融創文旅城、安緹縵國際旅遊度假區二期、田園青城文旅綜合體、綠地國際康養特色小鎮等重大項目加快建成投運。

☟ 融創成都文旅城項目建設現場

促進港中旅•國際文旅度假區、地中海國際旅遊目的地、藍城•文創小鎮及田園綜合體、「地球倉」生態旅居製造基地等精品旅遊項目儘快落地建設。

瞄準「六類500強」企業,高質量策劃包裝文化娛樂、康體養生、休閒度假、戶外運動、裝備製造、特醫食品等項目。

到2021年,全市招引重大項目42個以上,落地(註冊)重大項目29個,建成重大項目6個。

打造全球水文化IP。建設現代高科技治水博物館、李冰紀念館,打造「九河十八岸」水文化長廊,推動都江堰放水節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把都江堰精華灌區打造成為國家級遊學基地。

打造全球道文化IP。建設道教博物館,打造集道文化展示、體驗、度假於一體的旅遊綜合體。加快青城武術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響青城山道教發源地品牌影響。

打造全球大熊貓文化IP。建設熊貓文化雕塑地標,推進大熊貓國際生態旅遊度假區建設,支持熊貓樂園擴建,推動熊貓谷提檔升級。參與舉辦大熊貓國際文化論壇、大熊貓「一帶一路」國家行、「熊貓100」文化定向徒步賽、大熊貓野外生存科學考察等活動。開發熊貓主題產品,打造世界級大熊貓旅遊文化IP。

☟ 大熊貓野外放歸現場

按照「5A+」標準持續打造青城山—都江堰景區。推動藍光水果俠、熊貓谷、熊貓樂園創建國家AAAA級以上景區。精品化打造青城後山、安緹縵、玫瑰花溪谷等景區,實施都江堰精華灌區大景區建設,打造一批AAA級以上旅遊景區。

☟ 安緹縵旅遊度假區戶外飛索體驗

到2021年,全市AAA級以上旅遊景區總數達到8家以上,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國家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天府旅遊名縣。

推進音樂光影小鎮、華誼啟明東方•星劇場、靈巖山國際禪文化旅遊區、瀚頂國際藝術中心、「戲•水長流」戲劇文化創意產業園、嘉祥教育小鎮等項目建設,提升打造古玩書畫特色街區。

☟ 靈巖山實景

規劃建設城市博物館、城市美術館、城市音樂廳、城市劇場等地標性文化設施,打造靈巖書院國學教育基地、青峰書院孟母教子幼學基地,建成南懷瑾紀念堂,豐富張大千舊居、董壽平故居館藏。

☟ 靈巖書院實景

到2021年,打造博物館2個、遊學主題旅遊基地3個、文創小鎮1個、文創特色村5個、文創空間20個。

推進大龍池片區整體開發,引進培育高山滑雪、低空觀光、河谷漂流、山地自行車、戶外徒步、登山攀巖、度假野營等產品,建設中國西部山地運動休閒度假區。

建成城市體育公園,引進更多綜合性、專業性體育運動場館,打造區域性賽事IP;新引進萬達體育鐵人三項賽、環法自行車高地美路(Haute Route)業餘賽等國際國內高級別賽事活動。

☟ 中國首屆Haute Route比賽在都江堰舉行

到2021年,引進國際體育賽事5項,承辦全國性體育賽事5項。

加快精文國際、奧特萊斯、融創萬達等商業綜合體建設,辦好首屆中國夜間旅遊經濟發展論壇、國際民宿大會等會議,推動建設成都(都江堰)國際會議中心,引進知名會議論壇和展覽品牌。加快研發具有都江堰市特色和韻味的旅遊文創產品,做強本土旅遊商品品牌。

到2021年,建成特色商圈4個,特色街區5個,引進培育國內外知名餐飲品牌12個;承辦國際性會議(論壇)6個,全國性會議(論壇)10個;開發培育國家級特色旅遊商品2個。

引進遠程醫療、基因檢測、健康幹預等現代康養項目,加快建成力寶醫院、中鐵水映青城康養中心、錦欣中國青城抗衰老中心(清一谷),推動五糧液華西大健康產業園、東軟•健康醫療科技基地、協和都江堰醫院落地建設。

☟ 世界500強企業——力寶醫院都江堰項目效果圖

改造提升城市主幹道、灌縣古城、九河十八岸夜間燈光,推出濱江水幕光影秀等燈秀表演,青城•蜀秀精品夜間演藝項目。培育以主題餐飲、特色購物、康療養生、水上夜遊、品牌酒吧、精品咖啡、24小時書店為主的夜間消費業態

推進天府源田園綜合體、灌區映像、天府原鄉、鄉伴•天馬理想村文旅綜合體、崇義農業公園等項目建設,推進柳街七裡詩鄉國際音樂公社、問花村農業觀光園、川芎康養小鎮建設,景觀化提升黃家院子、朱家灣大院等一批川西林盤聚落,打造柳街、安龍、石羊、大觀鄉村旅遊精品示範帶。

到2021年,創建全國休閒農業最美鄉村1個,休閒農業主題公園2個,A級林盤景區10個,旅遊特色鎮2個,天府古鎮1個。

力爭與西班牙託萊多市、烏拉圭米納斯市等建立友好合作關係城市,擴大城市朋友圈,力爭加入世界遺產城市組織(OWHC)、國際大會及會議協會(ICCA)等國際交流合作組織,引入國際旅遊會議論壇落戶,承接更多高端外事活動、高級訪問團,拓展旅遊國際合作空間。

到2021年,我市國際友好交流城市達到25個以上,新加入國際組織3個,舉辦國際性旅遊節會5個,建成國際友城文化交流展廳。

參加柏林國際旅遊交流會(ITB)等國際知名旅遊交易會,在美國、英國、奧地利、芬蘭等地新設立「海外都江堰」推廣站,加強與成都國際直航目標航點城市之間的旅遊合作。

到2021年,建成「海外都江堰」推廣站10個,每年開展國際營銷宣傳活動不少於3次 。

促進與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國內發達地區的跨區域旅遊產業協作,做大中國精品景區聯盟和景區直通車聯盟,打造以都江堰市為原點的中國最美旅遊黃金走廊

到2021年,新增旅遊友好合作城市6個、精品景區聯盟成員單位10家。

推進都江堰至四姑娘山軌道交通、通用航空機場、成都三繞都江堰段等重點交通項目建設,積極開展市域快軌S9號線、天溫都快速通道建設前期工作。

推進M-TR旅遊客運專線、青城山旅遊交通樞紐、都江堰站綜合交通樞紐TOD開發等建設,優化公共運輸接駁服務,配合成灌快鐵公交化調整優化城市公交線路,開通城市觀光巴士,延伸景區直通車服務半徑。

以綠道為主軸,融入文商旅體業態,營造新消費場景,構建串聯融合景區、城區、精華灌區、產業功能區的「騎遊+步行」城市慢行系統。

☟ 錦江綠道都江堰示範段

到2021年建成旅遊集散中心,新改建遊客服務中心(點)20個,建成城鄉綠道270公裡,新建綠道驛站10個。

優化配置停車場、公廁等城市配套設施。在城市主要公共場所、旅遊行業推行旅遊標識雙語化。引進DFS環球免稅店等國際免稅購物項目,建設一批旅遊購物(離境退稅)場所和外幣兌換點。

到2021年,新改建旅遊廁所40座,新建旅遊購物(離境退稅)商店3個,增加外幣兌換點5個。

大力引進安縵、虹夕諾雅等國際著名酒店管理品牌,推動洲際英迪格、悅榕莊、阿麗拉等高端酒店開工,實現喜來登、凱悅、西街院子等酒店建成運營,招引松贊、Airbnb、花間堂、原舍、山水間等特色民宿品牌。

到2021年,高端酒店達30家,精品民宿達40家,全市住宿業床位數達4.5萬張。

開發水利工程電子沙盤、全息影像、服務機器人等浸入式體驗智慧旅遊項目,全面推廣 「一部手機遊都江堰」智慧旅遊平臺,實現全域旅遊運營平臺「傾城旅遊」上線,實施景區電子門禁系統改造,推進智慧旅遊大數據聯合實驗室、北鬥智慧景區應急指揮大數據應用平臺建設。

到2021年,建成成都旅遊大數據分中心、全域旅遊運營平臺,實現景區電子購票率達80%以上,開發智慧旅遊產品3個。

完善旅遊行業「紅黑榜」、有獎舉報、失信懲戒制度。推進旅遊行業管理服務標準化、規範化、精細化。完善全天候旅遊諮詢服務投訴受理平臺,建立投訴先行賠付機制。

增設國際服務窗口,推出多語種網站與旅遊APP,推廣多語種和個性化定製服務。提升導遊、講解員專業技能素養和專業化服務水平。 

到2021年,多語種導遊、講解員比例達30%以上。

小編按:行動計劃中提到,青山、碧水、藍天始終是都江堰市的重要名片,要在堅持生態優先的前提下,讓遊客「願意來、留得住、捨得花、還想來」。

主管:中共都江堰市委宣傳部

主辦:都江堰市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

主編: 劉  忠

責任編輯:馬文學

值班編輯:代    陽

編輯:董    柳、龍再興、黃小洋

相關焦點

  • 用好「名縣」金字招牌 加速建設國際化生態旅遊城市
    ,老牌知名旅遊目的地,如何用好「名縣」金字招牌,激發新潛能,加速建設國際化生態旅遊城市?李云:應該說,都江堰市的對外開放,是以成都市和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國際開放樞紐為依託的。都江堰市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和底蘊深厚的人文歷史,因此,文化旅遊業不僅是我們持續深化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也肩負著提升本區域國際影響力的重要任務。
  • 借腦聚智,為國際化生態旅遊名城建設獻智獻力 | 都江堰市文化體育和旅遊局開展智庫專家聘任工作
    她表示,都江堰市高度重視人才工作,作為首批受聘的文體旅智庫專家,深感責任重大,在今後的工作中,將積極為都江堰市文體旅領域發展出謀劃策,為都江堰市建設國際化生態名城作出貢獻。     近年來,都江堰市積極融入成都市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公園城市示範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德眉資同城化等重大戰略,積極推進「兩個率先」,加快建設成都旅遊消費中心和國際化生態旅遊名城,對人才工作提出了更新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
  • 新機遇下都江堰全域旅遊的創新之變
    據都江堰市文體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省首個縣級旅遊大數據研究中心、全國首個5G智慧景區落地都江堰,推出「一部手機遊都江堰」,打造智慧零售、生態旅居等新技術新業態,讓旅遊服務24小時在線;通過成立成都市首家縣級旅遊發展委員會、旅遊警察大隊、旅遊工商、旅遊法庭,完善「1+3+N」管理機制等;通過以旅遊業為主導設立三大產業功能區,14項旅遊支持政策、連續三年過億元財政投入、50億元騰邦梧桐旅遊發展基金,讓旅遊業的潛力競相釋放
  • 都江堰建設3大功能區 構建以旅遊為核心的現代產業體系
    李冰文化創意旅遊產業功能區 借力全域旅遊體系架構 做強國際化生態旅遊城市核心支撐 總投資50億元的中國大熊貓國家公園項目,成為2019都江堰重大產業化項目集中簽約活動的重磅項目。
  • 都江堰·途易國際旅遊發展大會舉行 德國都江堰海外旅遊推廣站授牌
    卜貴多說,都江堰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途易將整合內部90多個聯盟成員組織資源,將都江堰市優秀旅遊資源推廣到海外,並讓每一位來到這裡的外國遊客都感受到賓至如歸,同時途易非常願意以旅遊為橋梁,與都江堰市加強各方面的深度合作,將都江堰市建設成為更具吸引力和國際魅力的城市。
  • 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之都江堰答卷!
    2020年,都江堰市累計建設綠道26公裡,新增城市綠地33.17公頃、立體綠化6000平方米,建成3處小遊園、微綠地,完成3處老舊小區綠化改造和10條道路行道樹整治,完成園林式居住小區(單位)創建5處……2020年12月29日,錦江綠道城區段(南橋--走馬河橋)與錦江綠道都江堰段配套項目——伏龍天橋同步正式開放,則為2020年都江堰市公園城市建設成績單畫上了完美句點
  • 首批天府旅遊名縣巡禮•都江堰篇|撬動河光山色 都江堰打造旅遊版「嚮往的生活」
    一年來,都江堰市緊密圍繞「做實、叫響、擦亮」天府旅遊名縣金字招牌,從「國際化標準、全域式推進、特色化彰顯」三方面持續深化「天府旅遊名縣」建設,大幅提升旅遊產業能級、城市功能品質、旅遊品牌形象,奮力推動旅遊經濟高質量發展。一系列有力舉措讓旅遊產業成為推動都江堰市經濟社會健康、持續發展的強勁動力。
  • 都江堰市委書記李雲:都江堰將對標日本奈良、京都 提升鄉村旅遊水平
    攝影何勃   旅遊,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增長引擎、綠色引擎、開放引擎。對於都江堰來講,旅遊產業必將大有可為。  都江堰市委書記李雲在成都市委十三屆七次全會分組討論時表示,都江堰將堅持「全域旅遊+全時消費」,加快建設「青城山景區+奧特萊斯購物公園」「融創文旅城+熊貓之都」「灌縣古城+旅遊特色街區」三大主力商圈,精心培育夜遊都江堰、夜遊外江、夜遊青城山三大「月光產品」,對標日本奈良、京都提升鄉村旅遊水平,努力為做強成都旅遊極核作出都江堰貢獻。
  • 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都江堰這樣出牌
    近日,「共建成渝經濟圈·共享生態天府源 川渝新媒體走進天府旅遊名縣·都江堰」主題網絡宣傳活動拉開帷幕,川渝兩地新媒體、旅遊達人實地探訪都江堰,體驗都江堰作為首批天府旅遊名縣「領頭羊」的獨特魅力。  據悉,2020年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工作會議提出,四川文旅要加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文化旅遊合作,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競爭力的巴蜀文旅產業帶,打造世界文化旅遊目的地。
  • 共建成渝經濟圈·共享生態天府源 | 這裡是天府旅遊名縣·都江堰!
    9月10日,「共建成渝經濟圈·共享生態天府源 川渝新媒體走進天府旅遊名縣·都江堰」主題網絡宣傳活動開啟,活動為期兩天,重慶發布、華龍網、南川發布、成都發布等川渝兩地媒體齊聚都江堰,開啟一段生態、文化特色之旅,以山水為媒,共同見證成渝友誼。
  • 都江堰: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新時代表達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四川報導(譚麗莎 記者 徐民)「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繼2000年舉世聞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與道教名山青城山被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之後,2018年8月,都江堰水利工程又成功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由此,都江堰市成為全球少有的同時擁有三大世界遺產項目的城市。
  • 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成都都江堰這樣出牌
    【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成都都江堰這樣出牌】9月10日,「共建成渝經濟圈·共享生態天府源 川渝新媒體走進天府旅遊名縣·都江堰」主題網絡宣傳活動正式開啟。川渝兩地多家媒體以及眾多旅遊達人實地探訪都江堰文旅產業發展現狀。
  • 成都融創文旅城啟幕 都江堰建設成都旅遊消費中心正當時
    作為全球少有的「三遺之城」、成都平原的生態屏障,四川省都江堰市堅持生態為基、文化為魂,構建形成「全域旅遊+全時消費」「生活空間+生態價值」的集約、融合發展格局,打造以生態為本底、以山水為景觀、以文化為特質的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典範,努力在「西控」區域率先打通「兩山」轉換通道。
  • 從「景區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 都江堰打造旅遊版「嚮往的生活」
    被命名為首批全省天府旅遊名縣一年多來,都江堰市堅持以「全域旅遊」為引領,從「國際化標準、全域式推進、特色化彰顯」三方面持續深化「天府旅遊名縣」建設,大幅提升旅遊產業能級、城市功能品質、旅遊品牌形象,奮力推動旅遊經濟高質量發展。一系列有力舉措,讓旅遊產業成為推動都江堰市經濟社會健康、持續發展的強勁動力。
  • 從「景區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 都江堰打造旅遊版「嚮往的生活...
    旅遊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的背後,蘊含著都江堰市的一套營城邏輯:以旅遊為基底,激活著城市發展活力,完成一次又一次的發展嬗變。被命名為首批全省天府旅遊名縣一年多來,都江堰市堅持以「全域旅遊」為引領,從「國際化標準、全域式推進、特色化彰顯」三方面持續深化「天府旅遊名縣」建設,大幅提升旅遊產業能級、城市功能品質、旅遊品牌形象,奮力推動旅遊經濟高質量發展。
  • 都江堰•途易國際旅遊發展大會將在本月12日拉開大幕
    據活動主辦方介紹,為進一步拓展入境旅遊市場,深化旅遊國際化品牌形象,助推國際生態旅遊名城建設,本屆大會將邀請來自歐洲、美洲、大洋洲近50家旅行商的100餘名代表,涵蓋德國、英國、澳大利亞、美國、法國、西班牙、阿根廷等16個入境旅遊客源國
  • 四川省都江堰市
    、精準對標,著力推進「四化四升」,探索形成「旅遊主導、國際取向」的全域旅遊發展模式,繪就了都江堰旅遊發展由「AAAAA」景區旅遊向「AAAAA+」全域旅遊轉型的「都江堰樣本」。  《索橋煙雲》——劉筱英攝2009年4月  一、基本情況  都江堰市地處成都平原西北部,是「九寨、黃龍—成都、都江堰—樂山、峨眉」黃金旅遊線的交通樞紐,境內旅遊文化資源豐富
  • 都江堰市:天府旅遊名縣結碩果,全域旅遊發展譜新篇!
    一年來,都江堰市深入貫徹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和2019年全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天府旅遊名縣建設座談會精神,以全域旅遊理念主導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做實、叫響、擦亮「天府旅遊名縣」這塊金字招牌,旅遊經濟實現快速增長,旅遊品牌價值不斷彰顯
  • 「四川天府旅遊卡」都江堰專場招商,支付寶會員流量助力「智遊都江堰」
    並指出科技是文旅企業成長和產業升級的第一推動力,傾城旅遊通過「四川天府旅遊卡」項目藉助四川旅投集團、支付寶的巨大流量,讓都江堰的文旅產品快速觸達全國各地市場,打造目的地「智慧+旅遊」合作模式,將推動都江堰全域旅遊的智慧化發展,助力都江堰市率先建成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和國際化生態旅遊城市。
  • 都江堰市發布秋季特色旅遊線路
    據介紹,未來的融創文旅城每年將會接待遊客約1400萬人次。聚焦消費提能 打造全域旅遊新典範都江堰是世界少有、中國唯一縣級城市中擁有自然遺產、文化遺產、灌溉工程遺產的「三遺城市」。5A+」標準為要求,都江堰全域產品的開發,正在做精青城山—都江堰世界遺產生態旅遊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