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機遇下都江堰全域旅遊的創新之變

2020-12-12 中國網·錦繡天府

  隨著旅遊業的蓬勃發展,旅遊業逐漸成為服務業的新支柱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日益提高,在成為重要支柱產業和新經濟增長點的同時,對於城市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優化、國際交流與合作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發展壯大旅遊產業。這為旅遊業的發展標定了方向,指明了任務重點。在進入「大眾旅遊」時代,旅遊已從少數人的奢侈品發展成為今天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內容,在新機遇下如何發展全域旅遊?就成為了擺在執政者面前的一個必答題。

 

  成都都江堰,是一座因水而興、因堰而名並擁有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的「三遺」之城。近年來,都江堰著力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和「國際生態旅遊名城」,強力突出發展全域旅遊,積極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努力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成功探索出一條將保護與發展、傳承與創新、開放與合作相結合的全域旅遊都江堰模式。

 

  激勵與責任:「天府旅遊名縣」
 

  旅遊經濟再添動力

 

  2月22日,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召開新聞通氣會,對近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開展天府旅遊名縣建設的實施意見》進行了通報並解讀。這也是四川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名義出臺的第一個關於縣域旅遊發展的文件,具有裡程碑意義。

開展「天府旅遊名縣」建設,是全省落實「一幹多支、五區協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戰略部署、推動縣域文化旅遊經濟高質量發展、整體提升四川旅遊品質的重要舉措。

 

拜水都江堰(何勃 攝影)

 

  據悉,都江堰先後榮獲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市、最佳中國魅力城市......一張張「國家級」甚至「世界級」名片的背後,是都江堰市這座城市對文化和旅遊不懈奮鬥與追求。

 

  「旅遊特色鮮明」、「產業實力雄厚「、「發展環境優良」、「服務設施完善」、「綜合效應突出」,「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知名度和美譽度」......每一項評審要求都江堰「勾選」的堅定有力。今年4月,都江堰市被評為「首批天府旅遊名縣命名縣」。

 

  從經濟角度來說,此次獲評勢必會進一步提升都江堰旅遊影響力,助推都江堰旅遊經濟大步向前發展,從而帶動全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更大利好是,都江堰不僅享受省財政給予的一次性3000萬獎勵政策,還從項目資金、公共服務建設、重點旅遊項目、貼息貸款、人才培養等方面獲得優先支持。

 

  「都江堰得益於青城山、都江堰、大熊貓等世界級旅遊資源和優越的生態環境,更受益於全省旅遊的發展帶動,既是激勵更是責任。如何用好天府旅遊名縣這個金字招牌,在四川從旅遊大省向旅遊強省跨越中精彩作答,在全省文化旅遊整合發展中爭當排頭兵,是我們當前的重要任務。」都江堰市文體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目標既定,行動路線圖同步跟進。據介紹,《都江堰市天府旅遊名縣提升行動計劃(2019-2021)》已經出爐,該行動計劃將從20個方面聚焦空間布局優化、頂級IP打造、多元場景培育、國際營銷拓展、品質服務提升,進一步提升旅遊產業發展與管理服務水平,把都江堰建成國際旅遊目的地、中國旅遊名片、四川旅遊標杆,形成都江堰的全球、全國、全省定位。

 

  5月14日,天府旅遊名縣聯盟成立暨提升建設推進會在都江堰市舉行,10個「天府旅遊名縣」和30個「天府旅遊名縣」候選縣共同組建「天府旅遊名縣文旅發展聯盟」,共同搭建區域旅遊發展一體化新平臺,協同創新文旅融合發展新模式,為四川建設全國一流世界旅遊目的地貢獻更大力量。都江堰市以此為契機,與聯盟成員加大合作力度,通過資源整合、渠道共建、市場共享,實現互利共贏。

 

  變革與創新:推進全域旅遊

 

  旅遊產業蒸蒸日上

 

  如何推進全域旅遊?要求新階段旅遊發展戰略重新定位,進行深遠變革,從景點旅遊模式走向全域旅遊模式。

 

  變革,都江堰實施旅遊管理部門職能整合調整,推動適旅化改革,推動資源要素配置、政府管理職能集中。建立旅遊綜合管理機制,組建旅遊警察隊伍、旅遊專業法庭、旅遊工商分局。推進旅遊經營市場化,制訂出臺加快促進旅遊主導產業轉型發展的政策措施、旅遊產業扶持與獎勵辦法等扶持政策14項,連續三年每年投入旅遊發展專項資金超億元,設立50億元文旅產業發展基金,全力構建「文化旅遊發展基金+全域旅遊運營平臺+重點文化旅遊項目」的文化旅遊發展金融支持體系。

 

  創新,是推動都江堰旅遊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關鍵。據都江堰市文體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省首個縣級旅遊大數據研究中心、全國首個5G智慧景區落地都江堰,推出「一部手機遊都江堰」,打造智慧零售、生態旅居等新技術新業態,讓旅遊服務24小時在線;通過成立成都市首家縣級旅遊發展委員會、旅遊警察大隊、旅遊工商、旅遊法庭,完善「1+3+N」管理機制等;通過以旅遊業為主導設立三大產業功能區,14項旅遊支持政策、連續三年過億元財政投入、50億元騰邦梧桐旅遊發展基金,讓旅遊業的潛力競相釋放。

 

都江堰寶瓶口(何勃 攝影)

 

  一個旅遊城市的產業發展前景,可以從以下三點基礎數據中尋找一些依據。年接待遊客人次,旅遊綜合收入可以有效反應其景點的人氣指數;固定資產投資額則能反應該地對旅遊產業的重視程度;招商引資成果則代表其對於大型企業的吸引力,這也是一個旅遊城市走向規模化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據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該市共接待遊客2488.74萬人次,名列全省縣級城市第一;接待入境遊客70.8萬人次,佔全省總量的21.1%;旅遊綜合收入258.33億元,居全省縣級城市前三,遊客人均消費突破千元。

據都江堰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2018年都江堰成都融創文旅城完成總工程量的80%,文旅項目實現主體封頂、完成投資62億元,全年新引進重大項目34個,總投資788億元,文旅項目達29個,北京復華等3個項目投資均超100億元,旅遊產業鏈不斷延伸。

 

  以數據結合這三點來看,都江堰旅遊發展正蒸蒸日上。 

 

  旅遊方式的轉變,可以更好促使旅遊地提高服務質量,讓遊客感覺物超所值,從而提高遊客的回頭率。遊客回頭率和旅遊質量的提高則是旅遊方式轉變的一個優勢體現。從都江堰近年各項數據的井噴來看,政策層面促使旅遊方式的轉變將成為都江堰在未來旅遊格局的一個重要突破點。

 

  而文創旅遊是全國比較「火」的一種突破方式。近年來,國內一些著名的旅遊地主動「走下神壇」,搖身一變成為了眾人皆可觸碰的網紅型旅遊打卡地,既洋氣又接地氣。在旅遊領域,文化創意產品是豐富旅遊體驗和提升旅遊檔次的主要途徑。文創與旅遊的結合,使旅遊形式得以豐富,使旅遊無形的體驗與文創有形的產品相結合,從而開拓出一片新的市場和資源。

 

  據悉,都江堰市一大批文創旅遊項目已紛紛落地並加快建設,特別是成都融創文旅城項目將於2020年建成,將吸引全國的客商到都江堰考察,提前找尋合作機會,搶佔文化交流、文創旅遊等項目先機。4月18日,在山東青島舉辦了一場以都江堰市文創旅遊為主題的親商沙龍活動。33家在國際國內文創旅遊、會議會展等產業領域有影響力的行業龍頭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話文創旅遊新風向,對都江堰文創旅遊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措施與亮點:提速國際化

 

  四川旅遊必看都江堰

 

  近年來,都江堰始終堅持開放理念,取得了豐碩成果的同時,正加速邁向國際舞臺。據都江堰市文體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都江堰旅遊經濟的發展有五大措施。

 

  構建以功能區建設發展旅遊新模式。設立李冰文化創意旅遊、都江堰精華灌區康養、四川青城山旅遊裝備製造三大產業功能區,推動三次產業向旅遊上下遊聚焦。引進成都融創文化旅遊城等36個文旅產業項目,投資總額達917億元。

 

  旅遊助推鄉村振興走在全國前列。將旅遊作為鄉村振興的核心引擎,深入實施川西林盤保護、都江堰精華灌區修復工程,成功打造七裡詩鄉、灌區映像等鄉村旅遊示範點。通過將財政補助資金作為股份量化到集體經濟中,採取土地資源入股+財政資金入股的方式與社會資本合作,引導村民通過集體經濟組織參與到玫瑰花溪谷等鄉村旅遊項目,實現全域旅遊、全民參與、共建共享。

 

  完善旅遊全行程服務體系。以滿足便捷旅行為中心,全面推進城市旅遊軌道交通、都江堰至四姑娘山旅遊軌道交通建設,實現成灌高鐵公交化運營,形成「快旅慢遊」現代交通服務體系。發起組建全國景區直通車聯盟,實現市域內、跨區域旅遊行程「點對點」無縫對接,減少了遊客交通中轉環節。建立全國首個景區異地候機室,從都江堰前往成都雙流機場乘機的遊客可以在景區直接購票、辦理值機,並享受直通車和機場快速通道服務。

 

  探索西部內陸城市國際開發的新路徑。都江堰市堅持以開放促發展,設立海外都江堰推廣站7個,加入世界歷史都市聯盟等國際組織5個,國際友城22個,位居全國縣級城市前列。同時,舉行系列旅遊文化推介會,與世界500強德國途易建立戰略合作關係,以放水節等64項節會活動為核心,打造一批國際化開放平臺,逐步成為中國主場外交新窗口。

 

  在全國率先實現智慧景區向智慧城市拓展。依託景區數位化信息網絡管理體系,在全省縣級市中率先完成涉旅全部門的數據整合,實現旅遊交通、景區景點、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等旅遊動態實時監測,形成應急指揮聯動、多平臺旅遊信息傳播、可視化旅遊應急響應、全天候旅遊在線服務管理體系。

 

  在都江堰發展全域旅遊措施的背後,呈現出許多寶貴的旅遊發展經驗和亮點。

 

  來到青城山—都江堰景區的第三衛生間裡,除了普通衛生間應該具備的設施與功能外,安全抓手、呼叫按鈕、輪椅迴轉通道、兒童坐便位、嬰兒護理臺、兒童安全座椅等一應俱全,大大方便了特殊人群,無數遊客為此點讚。

 

  青城山—都江堰景區第三衛生間的改造提升只是都江堰市在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過程當中的一個縮影。兩年多來,旅遊大假期間面向遊客開放機關食堂和停車場等一系列惠客措施,不斷提升旅遊公共服務軟硬體配套,不僅為都江堰市正在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加分」,還讓「國際生態旅遊名城」的魅力和內涵得以展現。

 

  而在都江堰古城區開通5G基站則是另一個亮點。今年上半年,都江堰市將陸續建成並開通更多5G站點,覆蓋大部分景區、城區、鄉鎮等,屆時在更多5G網絡支持下就能實現智慧旅遊應用,都江堰或將成為全國首個5G智慧旅遊城市。

 

  「未來,都江堰市將一如既往夯實生態之基塑造旅遊城市之美,立足文化之魂彰顯天府之國人文之美,把開放作為旅遊之勢做強旅遊城市國際品牌,助推城市高質量發展,形成到『四川旅遊必看都江堰』的共識」。都江堰市副市長陳麗娜在今年全國旅遊景區發展與文創產品開發座談會這樣表示。

 

  近日,都江堰發布了一組數據,向外界透露了未來發展的目標:到2021年,接待入境遊客突破120萬,「大灌區、大熊貓、大青城」三大核心旅遊IP基本形成,旅遊綜合收入突破450億元。意味著,未來3年時間,都江堰旅遊綜合收入將大幅提升,旅遊經濟將日益增長。在新時代、新機遇下都江堰已邁入發展快車道。(劉暢)

相關焦點

  • 都江堰:全域旅遊花開滿園
    以該體驗性旅遊項目為代表,一年來,都江堰市在「全域旅遊」發展理念的統領下,通過深入挖掘「山、水、道、熊貓」世界級文化旅遊資源,文旅新業態和新產品不斷湧現,文旅經濟得以快速發展。從曾經的都江堰、青城山、灌縣古城的老面孔,到如今的新地標融創文化旅遊城,特色旅遊小鎮、川西音樂林盤等,體驗遊、鄉村遊,品質遊,全域旅遊在都江堰花開滿園,精彩綻放。
  • 從「景區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 都江堰打造旅遊版「嚮往的生活」
    其所在的川西音樂林盤,是都江堰市成功打造「全域旅遊示範區」「天府青城度假區」和「天府旅遊名縣」的一個重要旅遊景點,僅上半年就接待遊客超過10萬人次,旅遊收入超500萬元。年初,農業農村部發布了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優秀帶頭人典型案例名單,「豬圈咖啡+川西音樂林盤」的創始人宋建明獲此殊榮。
  • 從「景區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 都江堰打造旅遊版「嚮往的生活...
    年初,農業農村部發布了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優秀帶頭人典型案例名單,「豬圈咖啡+川西音樂林盤」的創始人宋建明獲此殊榮。聚焦消費提能 打造全域旅遊新典範穿過都江堰市4A級景區古城區,一道厚重的城門,串聯起老灌縣的古韻和現代都江堰的風採。
  • 打造全域旅遊新典範 都江堰發布四條秋季精品線路
    更多推薦可關注 「遇見都江堰」、「古堰文體旅」和「傾城旅遊」微信公眾號。專業媒體團採風聚焦世界級綜合旅遊度假目的地走進有國內首個以川蜀文化為主題的樂園,可以感受幾十項歡樂刺激的遊樂項目和全年千餘場的互動演藝;置身全球最大的室內滑雪場,盡享專業極致的滑雪體驗;暢玩具有藏羌文化特色的室內恆溫水世界,開啟多種水上奇樂之旅。
  • 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正式公布 !都江堰市榜上有名!
    完善規劃體系 以多規融合引領,創新編制《都江堰市國際生態旅遊名城規劃》《都江堰市全域旅遊發展規劃》等旅遊產業規劃,大力推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積極探索點狀供地等新方式。
  • 思南縣創新「三變」探索全域旅遊發展新出路
    思南縣創新「三變」探索全域旅遊發展新出路 發布時間:2020-11-20 14:22:14      來源:貴州網   創新景區運營模式,「政府主導
  • 青城山—都江堰景區榮獲2020中國旅遊大獎「優選智慧景區」稱號
    本屆盛會以「鍛長板 補短板 新產業 新機遇」為主題,文旅部和各地文旅廳(局)領導、行業專家、全域旅遊重點城市代表、企業代表等600餘人齊聚,放眼國際前沿、聚焦行業趨勢、推進科技創新、整合產業資源。會上,青城山—都江堰景區榮獲「優選智慧景區」大獎。緣何能獲此殊榮?這就不得不提及景區多年來的智慧景區建設以及針對疫情防控建立的「智慧防疫」工作體系。
  • 阿壩、都江堰「全域旅遊」經驗被國家旅遊局點名表揚,它們究竟強在...
    《報告》表揚了各省市、地市及縣區的先進經驗與模式,其中,阿壩州和都江堰分別因「用全域旅遊理念重建家園」和「以創建國際旅遊名城為導向發展全域旅遊」上榜。在全域旅遊建設方面,阿壩州和都江堰都做了哪些工作,有什麼亮點和創新點呢?
  • 欣欣旅遊正式發布都江堰市官方全域旅遊運營平臺「傾城旅遊」品牌
    作為欣欣旅遊聯合都江堰文旅投資集團、成都騰邦梧桐基金共同推出的都江堰市官方全域旅遊運營平臺,「傾城旅遊」集旅遊資訊中心、遊客交易中心、同業交易中心為一體,整合都江堰經典的吃、住、行、遊、購、娛等玩樂要素及特色的旅遊資源,為本地居民及遊客提供涵蓋行前、行中和行後的一站式旅遊服務。
  • 「營城新機遇」 都江堰市公布8個招商項目投資機會清單
    由成都商報、紅星新聞主辦的「營城新機遇政企對接峰會」在今日(23日)在成都舉行。2020年以來,都江堰市緊抓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全力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不斷優化招商引資關鍵服務。近年來,都江堰市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聚焦「兩個率先」重大要求,把公園城市理念融入旅遊城市建設發展中,持續做強產業、做優功能、做高品質、做美形象,城市建設步入快車道,先後斬獲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首批天府旅遊名縣等重量級殊榮,榮登2020年「中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第12名、「中國西部百強縣市」第16名。
  • 都江堰市:天府旅遊名縣結碩果,全域旅遊發展譜新篇!
    以融創文化旅遊城為代表,一年來,都江堰市在「全域旅遊」發展理念的統領下,通過深入挖掘「山、水、道、熊貓」世界級文化旅遊資源,文旅新業態和新產品不斷湧現,成為都江堰市文旅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保障。近幾年來,都江堰市堅決貫徹落實「西控」戰略,堅持以控增綠、以控促優、以控提質,讓綠色發展成為文旅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深化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科學編制《都江堰市全域旅遊發展規劃》《都江堰市國際生態旅遊名城產業規劃》,劃定「85%的自然生態環境區、15%的生態經濟區」,從空間、形態、產業三個維度確立了1208平方公裡全域旅遊版圖。
  • 陳耀:全域旅遊背景下,鄉村旅遊創新發展
    海南省社科聯副主席、中國太平洋學會海洋旅遊專業委員會副會長陳耀圍繞《全域旅遊背景下,鄉村旅遊創新發展》發表精彩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鄉村旅遊已經發展多年,發展初期的鄉村旅遊是一種農民的副業。在鄉村旅遊快速發展期,鄉村旅遊是特色產業,其代表形式是民俗村和古村古鎮。從農家樂到民俗村再到古村古鎮,鄉村旅遊又發展了一步。
  • 新通道新生態新旅遊新天文 稻城縣全域架構性機遇來了邀您共享
    近年來,在黨中央和省州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稻城縣全面貫徹中央和省委、州委決策部署,堅持生態優先、夯實發展基礎、持續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稻城,全縣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先後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中國最美縣域首批,「天府旅遊名縣」、生態功能區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等多項榮譽。
  • 全域旅遊丨正式入選!屯溪區開啟全域旅遊新畫卷!
    黨建引領業務創新助推產業高質發展屯溪區文旅體局以「文旅體融合發展」為中心,以黨建引領為抓手,建立「屯浦紅帆」黨建聯盟,探索出了一條「黨建+全域旅遊」創新之路。、非遺文化、體育文化、康養文化等各類文旅融合項目在「旅遊+」業態下日漸紅火,眾多超億元涉旅項目持續推進。
  • 深度|以綠色產業項目撬動推進新經濟發展 都江堰市集中簽約361.2億元旅遊投資項目
    在此背景下,都江堰緊抓機遇,主動作為,不斷優化延伸高端旅遊產業鏈。12月8日下午,由都江堰市旅遊局、都江堰市投資促進局聯合主辦的「都江堰市2017年旅遊項目集中簽約儀式暨休閒旅遊高端沙龍活動」在成都市錦江賓館舉行。
  • 四川省都江堰市
    四川省都江堰市  旅遊主導國際取向—全域旅遊發展的「AAAAA+都江堰樣本」  都江堰市秉承著綠色發展理念,全面落實「西控」戰略,緊緊圍繞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全面對標、精準對標,著力推進「四化四升」,探索形成「旅遊主導、國際取向」的全域旅遊發展模式,繪就了都江堰旅遊發展由「AAAAA」景區旅遊向「AAAAA+」全域旅遊轉型的「都江堰樣本」。
  • 貴陽市烏當區全域旅遊釋放新活力
    近年來,烏當區搶抓貴州打造「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和貴陽入選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等機遇,擁現代城市、特色小鎮、富美鄉村等地利之勢,聚「大健康 溫泉」等特色產業帶來的人和之美,瞄準「山、水、林、泉、城」五大地標元素,科學統籌、精準施策,以「全空間規劃促多規齊動、全視角打造促多景靈動、全產業連結促多輪驅動、全要素供給促多元互動、全社會參與促多方聯動」的「五全」促「五多」思路,推動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
  • 都江堰市新經濟發展迎來強勢發展期!
    在「洞見——成都體驗」篇章,都江堰市邀請的日本東京大學加藤孝明教授、日本東京大學石川幹子教授、日本山梨縣YSC協會理事長山形光、芬蘭雪熊貓創新中心埃薩·沃能瑪錄製視頻參加線上「全球連線」環節,與主會場進行互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擁有得天獨厚旅遊資源的都江堰市在推進新經濟發展中,一直加速前進。
  • 都江堰 一座旅遊城市的社區發展治理路徑
    作為聞名中外的「三遺」城市,都江堰市如何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人文資源,推動文化傳承與產業更新並融,做實鄉村振興?作為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都江堰市如何立足「兩個率先」發展戰略,形成轄區群眾全民參與社區治理的強大合力,助力全域旅遊提升?三年磨一劍。都江堰市通過不斷的創新實踐,已初步探索出一條適合旅遊城市社區發展治理的有效路徑。
  • 「大灌區」文旅新名片和精華,快來認識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外的新...
    「大多數人對都江堰的認知還停留在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事實上,經都江堰流過的岷江水下遊地區,都應是都江堰的灌區,都江堰不僅僅是都江堰市……。」在都江堰,記者採訪了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省李冰研究會副會長王國平,他告訴了記者這一全新的概念——這一大片區域,統稱為「大灌區」。隨著水系的延伸,巴蜀文化也潤澤到所經之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