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灌區」文旅新名片和精華,快來認識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外的新...

2020-12-11 瀟湘晨報

汛期來臨,「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都江堰水利工程正發揮著它治水護一方的作用。兩千多年來,它或是灌溉者,以涓涓細流滋養成都平原的廣袤土地;亦或是護衛者,在汛期充分發揮著洩洪的作用,守衛一方平安。

對於它,餘秋雨先生在散文《都江堰》裡表達了極高卻貼切的評價:「它的規模從表面上看遠不如長城宏大,卻註定要穩穩噹噹地造福千年,至今還在為無數民眾輸送汨汨清流。有了它,旱澇無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國,每當我們民族有了重大災難,天府之國總是沉著地提供庇護和濡養。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它永久地灌溉了中華民族。」

根據餘先生的描述,都江堰的內涵外延是不僅限於魚嘴、飛沙堰、寶瓶口這些主體工程的。那麼,如今的它,究竟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又是否具備了「水利工程」之外、更加豐富的功能與意義呢?記者將這些問題記錄在採訪本上,走進都江堰,去認識了一下它的新身份。

採訪本上的感悟

都江堰不僅僅是都江堰

8市連江成「圈」「大灌區」漸成文旅新名片

「以為它只是一個水利工程罷了」來都江堰之前,很多人可能抱著與餘秋雨先生一樣的想法。甚至對已經來過幾次的記者來說,也是如此。「大多數人對都江堰的認知還停留在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事實上,經都江堰流過的岷江水下遊地區,都應是都江堰的灌區,都江堰不僅僅是都江堰市……。」在都江堰,記者採訪了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省李冰研究會副會長王國平,他告訴了記者這一全新的概念——這一大片區域,統稱為「大灌區」。

隨著水系的延伸,巴蜀文化也潤澤到所經之域。在地理與文化的雙重作用下,經過不同時期的建設,都江堰灌區目前已成為橫跨岷、沱、涪三江流域,灌溉面積超1000萬畝,造福了成都、樂山、德陽、綿陽、遂寧、資陽、眉山、內江8個城市、37個區(市)縣。而它們也自然地聯結在了一起,組成了如今的「大灌區」。

「揚一益二,不可謂沒有都江堰的功勞。」王國平說,2000多年來,四川經濟最有活力、文化最繁盛的地區就在「大灌區」。奔騰不息的岷江水為這裡帶來了富庶,也注入了豐富的文旅資源。「基於此,我們決定成立『大灌區』文旅發展聯盟,以成都都江堰為核心,把區域內的精品旅遊景點像珠子一樣串聯起來,形成全域旅遊的新態勢,打造一張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旅新名片。」

在都江堰市、溫江區、郫都區、崇州市、彭州市、夾江縣、都江堰管理局、青衣江樂山灌區管理局的共同發起下,「大灌區」文旅發展聯盟於今年8月13日正式宣布成立。記者同時在成立儀式現場了解到,聯盟將主要依託都江堰和東風堰灌區文旅資源,以水利文化、農耕文化為核心,以灌區範圍內的自然山水、田園林盤、精品景區、美麗鄉村等為支撐,重點打造水利文化體驗、現代農業體驗、田園度假、天府文創、康體養生等五大旅遊產品。還將整合大遺址、大熊貓、大峨眉、大竹海等品牌文化旅遊資源,共同打造數條精品旅遊線路。

儀式上,還籤訂了開通「大灌區」景區直通車的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聯盟景區直通車將通達成都歡樂谷、大邑安仁古鎮、仁壽黑龍灘、大英中國死海、蒲江石象湖、安嶽圓覺洞等15個知名景區,給出行遊客提供更多更快捷的交通服務。

採訪本上的故事

有春風小鎮 也有音樂林盤

推進全域旅遊 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站在安瀾索橋上,看魚嘴扼住岷江咽喉,把江水一分為二;一側,飛沙堰「運籌帷幄」,防止淤泥沉積;另一側,寶瓶口對內江水加以「約束」,對過量江水進行阻攔,著實令人嘆為觀止。面對濤濤江水,中國先秦史學會副會長、四川省李冰研究會會長、四川大學博士生導師彭邦本感慨地說:「都江堰水利文化正是精華所在。它是生生不息的,是越用越用精彩的,是會產生很高的效益的。因此,循著聯盟的發展,它必將整個『大灌區』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誠如彭邦本所說,都江堰是「大灌區」的精華,而它的核心又集中體現在精華灌區當中。

不久前召開的成都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動員會暨「西控」工作推進會強調,要統籌編制「綠道藍網」總體規劃和全域旅遊規劃,全面啟動大地景觀再造工程、都江堰精華灌區生態建設和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程,再現岷江水潤、茂林修竹、美田彌望、蜀風雅韻的壯美秀麗景色,形成「綠道藍網、水城相融、清新明亮」的生態城市格局。作為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的鄉村表達主陣地,以及都江堰市全域旅遊的主延伸區,精華灌區在探索如何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路上,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思考與實踐。

春風拾裡小鎮、七裡詩鄉林盤、川西音樂林盤......在當下大部分景點都趨於相同、失去個性的情況下,這些既有本地特色、又結合現代人需求的景點,自然脫穎而出,被八方遊客列入「打卡地」目錄。「儘管這裡叫做都江堰精華灌區康養產業功能區,但我們的『康養』並非傳統意義的養老,而是以不同的文旅形態和文旅元素,讓各個年齡階段的人,都能到這裡,尋找到適合自己的、放鬆身心的旅行。」該產業功能區副主任向徵告訴記者。

據他介紹,該功能區成立以來,積極探索生態價值轉化的科學路徑,與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和行業領軍企業洽談合作,籤約、引進符合主導產業項目16個,開工建設國家農業公園等11個項目,總投產超過400億,目前,獨具特色的農、商、文、旅、體、養高度融合發展的綠色生態價值體系正逐步形成。

採訪本上的戰略

樹立「水潤天府、詩畫田園」形象

做強綠色引擎 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從文旅角度講,它也是成都落實省委『一幹多支』的一大抓手。」彭邦本說,都江堰蘊含的生態價值對成都「西控」、包括「大灌區」其他城市,都是可持續的、具有輻射引領作用的。但事實上,都江堰只是「大灌區」裡,最為耀眼的明珠之一。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四川的「大灌區」範圍內已經擁有世界遺產2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1個,國家A級旅遊景區133個,國家級森林公園6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4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3個。

東風堰,便是與都江堰齊名的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在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打造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中,同樣抓住了這次的機遇。它總乾渠長12公裡,灌溉7.67萬畝農田,1000多年來,它為著農業耕作,源源不斷地貢獻水源,造就了一方魚米之鄉。「大灌區聯盟,賦予東風堰積極融入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的重要使命。」東風堰管理處處長文智勇談到,下一步將按照鄉村振興規劃和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系統、紮實開展特色水情教育,打造水文化文旅產業,在傳承中創新,使灌溉工程遺產傳承得以永恆。

記者了解到,根據四川旅遊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的《大灌區文旅品牌建設方案》,到2022年,「大灌區」「水潤天府、詩畫田園」的品牌形象將基本樹立,新增國家5A級旅遊景區1個、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5個、國家森林康養示範基地2個、省級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1個,省級文旅特色小鎮5個,水利文化與天府農耕文明得到進一步傳承與弘揚,初步建成農耕文明與現代文化相融合的生態旅遊目的地。作為文旅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目前,「大灌區」文旅發展聯盟已經梳理出176個重點推進的文旅項目。

此番聯盟的成立,將是實現區域文化旅遊產業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抓手和戰略路徑,必將進一步助力四川文化強省旅遊強省建設。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時期,聯盟的成立和一系列有力舉措,也將為「大灌區」範圍乃至全省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蒲嬌 記者 繆夢羽 供圖 都江堰 編輯 李旻 校對 代立寧

【來源:成都日報錦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大灌區」文旅新名片和精華,快來認識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外的新身份
    記者將這些問題記錄在採訪本上,走進都江堰,去認識了一下它的新身份。8市連江成「圈」「大灌區」漸成文旅新名片 「以為它只是一個水利工程罷了」來都江堰之前,很多人可能抱著與餘秋雨先生一樣的想法。「基於此,我們決定成立『大灌區』文旅發展聯盟,以成都都江堰為核心,把區域內的精品旅遊景點像珠子一樣串聯起來,形成全域旅遊的新態勢,打造一張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旅新名片。」在都江堰市、溫江區、郫都區、崇州市、彭州市、夾江縣、都江堰管理局、青衣江樂山灌區管理局的共同發起下,「大灌區」文旅發展聯盟於今年8月13日正式宣布成立。
  • 大灌區:景點連一線 旅遊成一片
    其實,都江堰的內涵外延是不僅限於魚嘴、飛沙堰、寶瓶口這些主體工程的。那麼,如今的它,究竟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又是否具備了「水利工程」之外更加豐富的功能與意義呢?記者將這些問題記錄在採訪本上,走進都江堰,去認識了一下它的新身份。
  • 四川「大灌區」文旅發展聯盟在都江堰成立!
    來自省內8市文化旅遊部門代表、37個縣市區聯盟成員代表和24個文旅業界特邀嘉賓齊聚一堂「大灌區」是2019年四川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確定推動建設的「十大」文旅品牌之一。「大灌區」文旅發展聯盟主要依託都江堰和東風堰灌區文旅資源,以水利文化、農耕文化為核心,以灌區範圍內的自然山水、田園林盤、精品景區、特色城鎮等為支撐,重點打造水利文化體驗、現代農業體驗、田園度假、天府文創、康體養生等五大旅遊產品和水利科普、水上休閒、農業觀光、川西林盤、古鎮旅遊等多種旅遊業態。
  • 自然山水、田園林盤、特色城鎮……四川「大灌區」「組團出道」,邀你來耍
    8月13日,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指導的「大灌區」文旅發展聯盟成立暨項目籤約儀式在都江堰市舉行。據悉,「大灌區」是2019年四川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確定推動建設的「十大」文旅品牌之一。聯盟成立後,將重點打造水利文化體驗、現代農業體驗、田園度假、天府文創、康體養生等五大旅遊產品,以及6條跨區域精品旅遊線路,串聯起都江堰灌溉區豐富的文旅資源,推動形成全域旅遊新格局。
  • 樂山融入四川「大灌區」文旅發展聯盟
    「大灌區」文旅發展聯盟成立暨項目籤約儀式在都江堰市南橋廣場舉行。》和《「大灌區」文旅發展聯盟宣言》,審議通過輪值理事單位和特邀成員單位,發布《「大灌區」文旅品牌發展願景》和一批精品旅遊線路、一系列景區優惠政策。
  • 【三會動態】樂山融入四川「大灌區」文旅發展聯盟
    日前,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四川省水利廳、四川省農業農村廳指導,成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都江堰市人民政府承辦的「大灌區」文旅發展聯盟成立暨項目籤約儀式在都江堰市南橋廣場舉行。》和《「大灌區」文旅發展聯盟宣言》,審議通過輪值理事單位和特邀成員單位,發布《「大灌區」文旅品牌發展願景》和一批精品旅遊線路、一系列景區優惠政策。
  • 「天府旅遊名縣」「大灌區」文旅聯盟重點打造五大產品
    本報訊(記者 肖瑩佩)8月13日,四川「大灌區」文旅發展聯盟在成都都江堰市成立。該聯盟覆蓋都江堰和東風堰兩大灌區流經的全部8個市37個縣市區,區域內文旅資源豐富。「大灌區」是2019年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確定推動建設的「十大」知名文旅精品之一。
  • 37個縣市區攜手,四川「大灌區」文旅發展聯盟成立
    來源:四川經濟日報四川經濟日報訊(記者 黃曉慶 文/圖)「大灌區」是2019年四川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確定推動建設的「十大」文旅品牌之一。8月13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成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都江堰市人民政府承辦的「大灌區」文旅發展聯盟成立暨項目籤約儀式在都江堰市南橋廣場舉行。聯盟由都江堰市、溫江區、郫都區、崇州市、彭州市、夾江縣、都江堰管理局、青衣江樂山灌區管理局共同發起成立。
  • 齊聚一堂,共謀發展 | 四川「大灌區」文旅發展聯盟正式成立
    8月13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四川省水利廳、四川省農業農村廳指導,成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都江堰市人民政府承辦的「大灌區」文旅發展聯盟成立暨項目籤約儀式在都江堰市南橋廣場舉行。崇州市、彭州市、夾江縣、都江堰管理局、青衣江樂山灌區(流域)管理局共同發起成立,來自省內8市文化旅遊部門代表、37個縣市區聯盟成員代表和24個文旅業界特邀嘉賓齊聚一堂,共同謀劃推進「大灌區」文化旅遊業的高質量發展,共同致力於把「大灌區」建設成為農耕文明與現代文化相融合的生態旅遊目的地,塑造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旅品牌。
  • 新機遇下都江堰全域旅遊的創新之變
    5月14日,天府旅遊名縣聯盟成立暨提升建設推進會在都江堰市舉行,10個「天府旅遊名縣」和30個「天府旅遊名縣」候選縣共同組建「天府旅遊名縣文旅發展聯盟」,共同搭建區域旅遊發展一體化新平臺,協同創新文旅融合發展新模式,為四川建設全國一流世界旅遊目的地貢獻更大力量。都江堰市以此為契機,與聯盟成員加大合作力度,通過資源整合、渠道共建、市場共享,實現互利共贏。
  • 四川「大灌區」文旅發展聯盟成立
    8月13日,由都江堰市、溫江區、郫都區、崇州市、彭州市、夾江縣、都江堰管理局、青衣江樂山灌區管理局共同發起的四川「大灌區」文旅發展聯盟正式成立。據悉,「大灌區」是2019年四川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確定推動建設的「十大」文旅品牌之一。
  • 四川「大灌區」文旅發展聯盟正式成立 37個縣市區打造「一圈一帶兩區」發展格局
    8月13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四川省水利廳、四川省農業農村廳指導,成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都江堰市人民政府承辦的「大灌區」文旅發展聯盟成立暨項目籤約儀式在都江堰市南橋廣場舉行。聯盟由都江堰市、溫江區、郫都區、崇州市、彭州市、夾江縣、都江堰管理局、青衣江樂山灌區管理局共同發起成立,來自省內8市文化旅遊部門代表、37個縣市區聯盟成員代表和24個文旅業界特邀嘉賓齊聚一堂,共同謀劃推進「大灌區」文化旅遊業的高質量發展,共同致力於把「大灌區」建設成為農耕文明與現代文化相融合的生態旅遊目的地
  • 攜手打造新名片 川渝文旅共謀發展
    川渝兩地的世界遺產及石刻藝術將抱團發展、共建共享,全面提升巴蜀地區遺產和石窟文化旅遊走廊的品質、知名度和影響力,打造更為響亮的文旅新名片。□成博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曉鈴 薛維睿成立聯盟 川渝文旅明珠展開「大融合」巴蜀大地,世界遺產和石窟藝術如明珠灑落。
  • 都江堰水利工程「總閘門」維護面臨新難題
    這位省都江堰管理局工程科科長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今年歲修,渠首怎麼辦?渠首是指都江堰水利工程首部樞紐工程,包含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三大核心部位,在岷江分水灌區引流中發揮著核心使命作用。而衝刷,意味著河道河床沉降、堤防基礎被衝擊,威脅工程安全;淤積,意味著河水流態變化、河道原有過水能力被削弱,影響供水安全。
  • @重慶及全國各地的朋友,「天府旅遊名縣」——都江堰向你發來一封邀請信!
    快跟我們一起踏上這趟愉快的旅程點位:都江堰景區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位於四川都江堰市城西,古時屬都安縣境而名為都安堰,宋元後稱都江堰,被譽為「獨奇千古」的「鎮川之寶」。渠首主要由魚嘴分水堤、寶瓶口引水工程和飛沙堰溢洪道三大工程組成。這些偉大的工程是古人智慧的結晶,也造就了今天的天府之國。都江堰水利工程經過歷代的維修,到西漢時,灌溉面積近50萬畝,目前灌溉面積已擴展到1076萬畝。而散布在精華灌區的川西林盤既是天府文化、成都平原農耕文明和川西民居建築風格的重要載體,也是人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 都江堰市:擦亮天府旅遊名縣金字招牌 以文旅產業引領經濟社會高...
    (新華網曹鵬 攝)  文旅經濟再創新高  坐擁優勢資源、手握天府旅遊名縣的金字招牌,一年多來,都江堰市堅持以「國際生態旅遊名城」為目標,聚焦「全域旅遊」發展戰略,從空間布局優化、頂級IP打造、多元場景培育、國際營銷拓展、品質服務提升等方面入手,按照「李冰文創旅遊主消費、精華灌區康養主延伸、青城山旅遊裝備主配套」的差異化功能布局
  • 都江堰新業態搶眼 融創文旅城接待遊客累計超400萬人次
    本報訊(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靜雯)「截至目前,成都融創文旅城六大業態全面開業,累計接待遊客超400萬人次。」10月25日,首屆天府旅遊名縣文旅發展聯盟大會上,作為首屆聯盟理事長單位,都江堰市交出這份文旅新業態成績單。  成都融創文旅城是都江堰引進的冰雪經濟新業態項目。
  • 都江堰市:天府旅遊名縣結碩果,全域旅遊發展譜新篇!
    以融創文化旅遊城為代表,一年來,都江堰市在「全域旅遊」發展理念的統領下,通過深入挖掘「山、水、道、熊貓」世界級文化旅遊資源,文旅新業態和新產品不斷湧現,成為都江堰市文旅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保障。依託文旅資源普查成果,都江堰市建立了旅遊資源信息資料庫和文旅項目地塊資源庫,分類策劃包裝涉旅項目69個,累計引進六類「500強」企業24家,2019年文旅項目完成投資88.3億元,旅遊產業的吸附力和區域競爭力持續提升,文旅產業能級持續增強。
  • 這裡是都江堰!中國宜居勝地!世界遺產名城!
    都江堰最新城市形象宣傳片來襲!真誠歡迎每一個你:了解都江堰,走進都江堰,愛上都江堰。在這座中國宜居勝地、世界遺產名城,休憩、安家、置業......都江堰,期待你的到來!2200多年前,秦蜀郡守李冰在此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這座當今世界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大型生態水利工程,至今依然灌溉著成都平原、養育著天府之國。被譽為天下幽的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上善若水生萬物,一道入山潤千年。它,蘊含著道法自然的東方智慧。
  • 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是秦蜀郡太守李冰父子所建設,在中國古代起著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