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好空氣……在大美都江堰,遇見一切美好~~
近日「一年看變化」天府旅遊名縣集中採訪活動走進了都江堰市。數十家中央、省級主流媒體記者感受都江堰市獲評天府旅遊名縣一年來的可喜變化,別樣精彩。
一年來,都江堰市深入貫徹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和2019年全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天府旅遊名縣建設座談會精神,以全域旅遊理念主導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做實、叫響、擦亮「天府旅遊名縣」這塊金字招牌,旅遊經濟實現快速增長,旅遊品牌價值不斷彰顯。2019年,都江堰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24.5億元、增長8%,旅遊業增加值實現91.69億元、增長13.5%、佔GDP比重達21.6%,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08.14億元、增長19.28%,連年入選「中國縣域旅遊競爭力百強縣市」。
花開滿園 全域旅遊精彩綻放
在實地採訪中,媒體記者們首先來到了新近開放的全球最大的室內滑雪場——都江堰融創文化旅遊城雪世界。該項目有效填補了都江堰體驗式娛樂項目的空白,自今年6月30日試營業以來,融創文化旅遊城的雪世界、水世界已接待遊客超過50萬人次。得益於該項目的試運營,都江堰市僅在7月就接待各地遊客達到326萬人次。
以融創文化旅遊城為代表,一年來,都江堰市在「全域旅遊」發展理念的統領下,通過深入挖掘「山、水、道、熊貓」世界級文化旅遊資源,文旅新業態和新產品不斷湧現,成為都江堰市文旅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保障。
到現在,無論是青城山、都江堰、灌縣古城,還是南橋夜啤酒長廊、虹口漂流,又或是近年來開放運營的安緹縵度假區、融創文化旅遊城,以及遍布全市的特色旅遊小鎮、川西林盤、網紅街區,日益豐富多元的旅遊產品總會深深吸引住各地遊客。
通過「農商文體旅醫養」的融合發展,都江堰市自去年以來成功引進安緹縵、悅榕莊等知名酒店品牌15家,培育「見素山居」等精品民宿38家,創建成都市A級林盤景區8個,提升打造6條主題文化街,以濱江水幕光影秀、青城·蜀秀精品演藝、融創酒吧一條街為代表的夜間消費新產品也不斷湧現。
與此同時,青城山-都江堰景區獲評「國內最佳旅遊景區」,七裡社區入選首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飛虹社區、泰安社區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公示名錄,虹口漂流入選全省唯一國家體育產業示範項目……日益完善的旅遊產品體系成為都江堰市獲評天府旅遊名縣以來的突出亮點。
項目引領 產業能級持續增強
一年來,都江堰市率先對全市文旅資源進行全面梳理,形成「2+2+2+X」普查工作模式並在全省推廣。依託文旅資源普查成果,都江堰市建立了旅遊資源信息資料庫和文旅項目地塊資源庫,分類策劃包裝涉旅項目69個,累計引進六類「500強」企業24家,2019年文旅項目完成投資88.3億元,旅遊產業的吸附力和區域競爭力持續提升,文旅產業能級持續增強。
一年來,都江堰市圍繞全域旅遊發展思路,樹立「產城一體」理念,優化調整全市三大產業功能區空間布局和產業定位,突出了「李冰文化創意旅遊產業功能區主消費、都江堰精華灌區康養旅遊產業功能區主延伸、青城山旅遊裝備產業功能區主配套」的產業格局,實現旅遊在市縣級的全要素融合、全鏈條協同、全地域覆蓋。
都江堰市堅持瞄準「高端產業、產業高端」,深化重大項目招引促建包幹推進工作責任制,立足文旅資源優勢,近三年來全力招引五糧液集團、藍城集團等知名企業入駐,落地普羅奧特萊斯購物公園、靈巖山國際禪文化旅遊區等重大文旅項目,實際總投資金額近千億元。近幾年來,都江堰市堅決貫徹落實「西控」戰略,堅持以控增綠、以控促優、以控提質,讓綠色發展成為文旅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深化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科學編制《都江堰市全域旅遊發展規劃》《都江堰市國際生態旅遊名城產業規劃》,劃定「85%的自然生態環境區、15%的生態經濟區」,從空間、形態、產業三個維度確立了1208平方公裡全域旅遊版圖。正在編制《都江堰市加快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意見》,對新引進投資在10億元及以上或特別重大文旅產業化項目、世界知名酒店品牌等企業給予一定獎勵。
項目引領 產業能級持續增強
近年來,都江堰市圍繞「一幹多支、五區協同」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天府旅遊名縣文旅發展聯盟理事長單位作用,藉助「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的品牌魅力,以水利工程、世界遺產、大熊貓等為主題紐帶積極推動跨區域深度協同合作,以成都融創文旅城、田園青城文旅綜合體、綠地國際康養特色小鎮等重大文旅項目建成投運和港中旅•國際文旅度假區、地球倉生態旅居製造基地、環球融創·青城溪村等精品旅遊項目落地建設為引擎,實現了旅遊經濟快速增長,產業規模持續擴大,「三遺」品牌價值不斷彰顯。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在旅遊層面,都江堰市與重慶南川區開展了雙城互動自駕遊活動,達成了旅遊商品互售協議,青城山—都江堰景區與重慶金佛山景區建立了精品景區合作機制,共塑成渝「雙城」極核效應。
接下來,都江堰市將繼續與重慶的區縣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在傳承巴蜀歷史文脈,培育文旅消費市場,搞好對外文化貿易,深化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協同發力,共同建好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培育一批主業突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幹文化創意企業,提升文化產業科技支撐水平,開發巴蜀文創產品,發展新文旅業態。加強5G、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等科技與文化旅遊相結合,擴大成渝兩地文旅消費市場。主動打造雲上旅遊、智慧景區、雲博物館等項目,讓廣大遊客享受高品質、個性化、科技感強的巴蜀文化旅遊新體驗,助推文化旅遊科技全產業鏈發展。要錯位發展,實現優勢互補,充分發揮成渝兩地市場機製作用,加強信息整合,做到資源共享,構建統一開放、要素集聚、競爭有序、誠信守法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為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創造良好環境。
善謀善為 構建區域發展新格局
都江堰市將落實「六穩」任務、做好「六保」工作,助力「雙循環」,圍繞「如何做實、叫響、擦亮天府旅遊名縣金字招牌」,依託旅遊業引擎功能,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以高站位、高標準、高質量為指引,在四川從旅遊大省向旅遊強省跨越中譜寫好都江堰篇章。按照規劃,到2022年,都江堰市將力爭實現接待遊客3000萬人次,其中入境遊客突破12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超過450億元,遊客人均消費突破1500元。
下一步,都江堰將堅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著力實施「四大行動」,在文化強省旅遊強省戰略中體現都江堰新作為、展示都江堰新形象。
實施國際「IP」打造行動
全力打造大熊貓、大灌區、大青城三大核心「IP」,加快大熊貓主題公園建設,深入實施川西林盤保護、自流灌溉水系修復和農耕文明展示,啟動李冰紀念館、世界水利博物館、都江堰歷史文化博物館建設,推動青城武術申報國家級非遺,打造輻射全省的非遺文化展示中心,全力創建首批國家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
實施消費場景培育行動
牢牢把握成都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重要契機,加快建設「青城山景區+奧特萊斯購物公園」「融創文旅城+熊貓之都」「灌縣古城+旅遊特色街區」三大主力商圈,開發夜遊都江堰、夜遊青城山、夜遊外江三大夜間旅遊產品。
實施城市品牌塑造行動
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四川「四向拓展、全域開放」平臺,不斷深化與國際友城、國際組織交流合作,提升海外都江堰推廣站能級,講好都江堰故事、傳播好都江堰聲音。主動擔當起「天府旅遊名縣聯盟」發起人職責,為四川全域旅遊發展貢獻「聯盟」力量。按照國際化、品牌化標準,適時舉辦成都雙遺馬拉松、世界體育舞蹈節等賽事活動,持續提升城市影響力和國際化水平。
實施旅遊環境提升行動
圍繞「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要求,著力激活生態價值、補齊城市短板、塑造城市特質。嚴格空間、資源管控和生態治理,結合「十四五」規劃,統籌編制綠道藍網總體規劃和全域旅遊規劃,科學推動生產、生態、生活空間功能融合、價值疊加,加快建設公園城市先行區、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示範區和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小編按:轉自「每日都江堰」!
主管:中共都江堰市委宣傳部
主辦:都江堰市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
主編:劉 忠
責任編輯:馬文學
值班編輯:董 柳
編輯:代 陽、龍再興、黃小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