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聖誕節,「洋節」遭遇空前清冷,年輕人說「中國節」更好玩

2021-01-09 市井覓食記

聖誕節最初起源於宗教,是西方最盛大的節日之一,其重要程度類似於我國的春節。每年聖誕節之際,西方的大街小巷燈火通明,街角頌歌,用白、綠、紅聖誕三色來裝飾,紅色的聖誕帽、綠色的聖誕樹、及五顏六色的彩燈、禮物遍布每個角落,人們也會準備一頓豐盛的聖誕大餐和盛大的聖誕聚會,在享受美食、美酒的狂歡中過聖誕。

不知從何時起,聖誕節在我國也變成了盛大的節日,進入12月後,年輕人們就開始期待聖誕節的到來,為聖誕節的狂歡做足準備,待節日到來之際,親朋好友之間會相互贈送聖誕果、聖誕賀卡等有明顯「中國味」的聖誕禮物來表達美好的祝願。

到了平安夜時,市區商業圈附近燈火通明、熱鬧非凡,商場通宵營業、打折促銷,大街上人山人海,比過年趕廟會還熱鬧,就連商業圈附近的路都被「封」了,除了公交車以外,其他私家車一律要繞行,「洋節」過的甚至比中國傳統節日還熱鬧,徹底變成了「購物節」、「狂歡夜」。

但這幾年,聖誕節開始突然「降溫」,今年更是空前的清冷。往年如我們本地的商場,早在半個月前就開始布置聖誕氣氛、宣傳打折促銷活動,但現在已經臨近聖誕節,商場、街頭並沒有聖誕節的氛圍,拉出來前幾年的聖誕樹草草裝飾一下了事,聖誕的促銷活動更是少之又少,超市裡也不見了「平安果」的蹤跡,年輕人們熱鬧了許多年後,終於對聖誕節這種「洋節」不再趨之若鶩,開始穿漢服、學國學,逐漸喜歡上了傳統文化。

其實這種情況也很正常,聖誕節本來在我國就沒有任何傳統文化基礎,是實實在在的「舶來品」,聖誕節的火雞改成了蘋果,聖誕樹變成了新衣服,年輕人喜歡熱鬧新鮮,商家們順勢做促銷,布置聖誕場景無非就是為了想賺錢,這些沒有「根基」的洋節日,新鮮過後,註定很難在中國的土地上持久。

中國的傳統節日大多延續上千年,無論從內涵還是形式上,都能秒殺這些「洋節」。在接軌新時代,容納大千世界,追求更多的潮流與文化的同時,這些弘揚與傳承中國優良的傳統文化顯得尤為重要。看看中國的春節、元宵節、端午節和中秋節這四大傳統節日,我們是如何度過的吧。

春節

春節是我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以除舊布新、驅邪攘災、拜神祭祖、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全國各地都會舉辦各種帶有濃鬱地方特色的慶賀新春活動,像舞獅、舞龍、廟會、祈福、踩高蹺等,形式豐富多彩,除了各種活動外,更有令人眼花繚亂的節令美味佳餚。

年貨早早的就開始籌備,整個臘月和正月都有吃不盡的美味,到了除夕夜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精心籌備一桌年夜飯,一家人歡聚一堂,共度農曆新年,雞鴨魚肉、餃子、年糕、湯圓各自都有美好的寓意,一家老小互敬互愛、共敘天倫,這才是中國人最期待的節日。

元宵節

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燈節」等,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鬧元宵」,一個「鬧」字足以說明元宵佳節之際的喜慶熱鬧程度,賞花燈、猜燈謎、放煙花等各種活動讓人應接不暇,足以堪稱是中國的「狂歡節」。

元宵佳節吃元宵,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雖同為元宵節的食俗,但是做法和食材都有所不同,元宵通常用餡料蘸水後在糯米粉中反覆滾至大小合適的圓球,而湯圓的則用糯米麵團將餡料包裹後,再揉成圓球。不管是北方的元宵還是南方的湯圓,都象徵著全家團圓、幸福,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願望。

端午節

端午節又被稱為「端陽節」、「龍舟節」等,過端午節是自古以來流傳下來的民俗習慣,各地民俗也不盡相同,賽龍舟、食粽、插艾草、放紙鳶、拜神祭祖,總之這是一個歡快祥和的節日。

中秋節

中秋時節銀盤高掛,又是一個闔家團圓的節日,民俗活動依然眾多,並有祭月、賞月、扎燈籠等一系列民俗活動,流傳至今、經久不衰。

中秋節除了吃月餅,各種時令鮮果乾果及螃蟹也是中秋夜的美味,正所謂「西風響、蟹腳癢」,每年中秋之際,螃蟹肥美,是最佳的吃蟹時機,而且蟹與「謝」同音,遊子歸來、走親訪友,表達心意,這一個「蟹」字再好不過了。

——老井說——

過「洋節」也不能一味地認為是崇洋媚外,或許只是年輕人圖個熱鬧罷了。但沒有根基的事情是不能長久的,萬聖節、聖誕節這些節日的逐漸清冷是不可避免的。而我國的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年輕人的喜愛,對傳統節日、傳統服飾等也越發重視,比如近些年來「漢服」就受到眾多年輕人的喜愛,也衍生出各種「漢服節」、「漢服走秀」等活動,身著漢服走在街頭巷尾早已不是什麼稀奇的事,這也說明我國的傳統文化正在逐漸回歸。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喜歡專注吃喝玩樂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譜和美食趣聞,關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相關焦點

  • 今年聖誕節,「洋節」遭遇空前清冷,年輕人說「中國節」更有意思
    到了平安夜時,市區商業圈附近燈火通明、熱鬧非凡,商場通宵營業、打折促銷,大街上人山人海,比過年趕廟會還熱鬧,就連商業圈附近的路都被「封」了,除了公交車以外,其他私家車一律要繞行,「洋節」過的甚至比中國傳統節日還熱鬧,徹底變成了「購物節」、「狂歡夜」。
  • 要不要過聖誕節?洋節遭遇空前清冷 年輕人說「中國節」更有意思
    要不要過聖誕節?洋節遭遇空前清冷 年輕人說「中國節」更有意思時間:2020-12-24 15:2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要不要過聖誕節?洋節遭遇空前清冷 年輕人說中國節更有意思 聖誕節最初起源於宗教,是西方最盛大的節日之一,其重要程度類似於我國的春節。
  • 「洋節」來臨,中國人該不該過聖誕?年輕人:中國節更好玩!
    在我國就有很多外國節日,比如聖誕節。聖誕節起源於宗教,是西方最盛大節日之一,重要程度類似於我國春節。每當聖誕節來臨之際,西方各國街頭燈火通明,紅色的聖誕帽、綠色聖誕樹以及五彩繽紛的彩燈,人們會準備豐盛的火雞盛宴,在歡樂中度過聖誕。不知從什麼是時候開始,聖誕節在我國成為「盛大節日」。
  • 今年的聖誕節,遭遇空前的冷清,年輕人表示還是喜歡中國傳統節日
    今年的聖誕節,遭遇空前的冷清,年輕人表示還是喜歡中國傳統節日 大家聖誕節快樂!不知道你們發現沒有今年的聖誕節,比起往年要平靜冷清了很多就連一些商場也只是簡單的小裝飾了一下。或許你會認為臨近元旦假期大家在忙著把手頭上的工作做完好過一個輕鬆的假期,但是我問了身邊的幾位小夥。他們均表示對聖誕節「不感冒」更喜歡傳統的中國節慶,一是我們的節日有完美的文化底蘊。二是中西文化的區別所以對聖誕節比較平淡,在我的周圍看一看就剩對面小學的小朋友比較熱衷了。
  • 如今年輕人流行過「洋節」 舊時長沙人怎樣過聖誕節?
    現在,這個「洋節」該是給有志於重建「中國節」的人們以啟示的時候了,我們的「冬節」到哪去了呢—— 舊時長沙人怎樣過聖誕節 直到今天,我們身邊過聖誕節的人們,一些商家趕著湊上去,想要的是「沾」洋節的「光」;年輕人湊上去,是因為它讓寒冷冬天的街道顯得溫暖溫馨,可以「湊」洋節的「熱鬧」。 只是,可惜,以前很多年間,人們把聖誕節叫做「外國冬至」,可是我們中國人自己本國的冬至節又到哪裡去了呢?我們有沒有珍惜好我們的冬至節,過好我們自己的冬至節。或者要求更低一點,我們有沒有把冬至作為一個節來過。
  • 聖誕節在我國大受歡迎,今年卻被冷落了,網友:中國人不過洋節!
    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以及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我們開始參與越來越多的西方節日,就說前後最近的聖誕節吧,它其實只是西方一個傳統的宗教性節日,但是它在我國已經傳播得非常廣泛了。但是就在今年,竟然出現了轉折,大家對聖誕節的熱情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突然被澆滅了。就說杭州最受遊客喜愛也最熱鬧的河坊街,往年聖誕的時候聖誕氣氛可是非常濃鬱的,甚至有很多商販會穿著聖誕服戴著聖誕帽來迎接這裡的遊客,但是今天聖誕卻異常平常,那些備好貨擺攤賣蘋果的商販,今年賣出的蘋果卻寥寥無幾。
  • 年輕人愛過洋節,忘記中國節日,是喜是憂
    十多天前,是西方的洋節——聖誕節,丫頭給孫子買了各種聖誕禮物:平安果,禮包。萬聖節買了面具之類的。情人節,女婿給丫頭髮288塊的紅包,朋友圈全是曬情人節禮物的。端午節,除了早上吃一個別人送的粽子,意思一下,再也沒有其他了。
  • 為什麼中國年輕人喜歡過「洋節」,老年人卻嗤之以鼻?原因很簡單
    為什麼中國年輕人喜歡過「洋節」,老年人卻嗤之以鼻?原因很簡單平安夜、聖誕節馬上就要來了,身邊的年輕人早已摩拳擦掌,約朋友、訂餐廳、定禮物、有對象的叫上對象過二人世界,沒對象的叫上一群朋友來個單身狂歡。近年來這些洋節在中國可謂是風靡一時,年輕人愛的不行,有些老年人卻嗤之以鼻,中國人的節日都過不完,為什麼外國節日這麼上心?為什麼中國年輕人這麼喜歡過洋節呢?中國傳統文化是長幼有序、長尊幼卑多年媳婦熬成婆,傳統節日講究一家人團聚,其中的規矩和氛圍就是晚輩對長輩的迎合。
  • 聖誕節前夕,平安夜蘋果翻倍漲價,中國人到底該不該為洋節買單?
    他們認為:聖誕節是慶祝耶穌誕生的西方傳統宗教節日,自己又不是西方人,中國有自己的傳統節日,為什麼非要過西方的節日呢?聖誕節,是中國人的恥辱節!1946 年, 北平「沈崇事 件」就發生在聖誕夜,這個節日記載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屈辱史。
  • 聖誕節VS中國節 要消費刺激還是精神傳承?
    小萍說,今年應該還會去購物,和朋友一起吃飯、唱歌。  早在半個月前,聖誕的氛圍已經在中國各大城市蔓延,就連二線城市太原也不例外。在太原王府井百貨大樓前面,一座聖誕主題宮殿充滿著異域風情,不時有人在前面駐足拍照。商場裡面,幾乎每個櫃檯都已打出了聖誕折扣,滿200減40、滿1000送200等活動極為誘人。
  • 今年的聖誕節,遭遇空前的冷清,年輕人表示還是喜歡中國傳統節日
    今年的聖誕節,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寒冷,年輕人說他們仍然喜歡中國的傳統節日。大家聖誕節快樂!我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今年的聖誕節比以前越來越安靜了,甚至有些購物中心也只是簡單地裝飾一下,你可能會認為,臨近新年假期,每個人都忙著完成他們的工作,會比一個放鬆的假期更好,但我問了我周圍的幾個人,他們都說自己對聖誕節不感興趣,更喜歡中國的傳統節日,首先,我們的節日有完善的文化遺產,二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所以聖誕節比較平淡,看我周圍剩下的相對小學的小朋友比較熱情。
  • 聖誕節在中國為何如此火爆?
    中式聖誕透著「中國味」一、聖誕節的過法更像是聖派屈克節或情人節很多人在這個歡樂的日子裡外出會友,而不是像西方人那樣和家人呆在一起。從2010年開始,聖誕節在中國勢頭大增。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人過聖誕節,這是中國與世界接軌的表現,山西省社科院山西人文資源開發研究中心主任馬志超認為。
  • 聖誕節在我國大受歡迎,今年卻被冷落了,網友:中國人不過洋節!
    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以及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我們開始參與越來越多的西方節日,就說前後最近的聖誕節吧,它其實只是西方一個傳統的宗教性節日,但是它在我國已經傳播得非常廣泛了。但是就在今年,竟然出現了轉折,大家對聖誕節的熱情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突然被澆滅了。就說杭州最受遊客喜愛也最熱鬧的河坊街,往年聖誕的時候聖誕氣氛可是非常濃鬱的,甚至有很多商販會穿著聖誕服戴著聖誕帽來迎接這裡的遊客,但是今天聖誕卻異常平常,那些備好貨擺攤賣蘋果的商販,今年賣出的蘋果卻寥寥無幾。
  • 今年的聖誕節,氛圍不一樣
    今年的聖誕節氛圍和兩年前截然不同。兩年前,聖誕節來臨之際,朋友圈幾乎被聖誕活動刷屏,今年卻鮮有此類活動出現。筆者是一位工廠基層管理人員,按照慣例,每年聖誕前夜都要自費購買聖誕樹,及禮品組織員工開展聖誕節日活動。
  • 聖誕節來臨,為何學校噤若寒蟬!中國人到底該不該過洋節?
    今晚就是平安夜,明天就是聖誕節。聖誕節,就是西方的春節,而平安夜則相當於除夕,雖然是一個帶有鮮明宗教特色的西方節日,但近些年在我國年輕人群體中越來越流行。今年和往年不同,與各大商場濃鬱的節日氛圍相比,學校卻顯得冷清的多。這是因為越來越多的學校禁止在校內舉辦聖誕節等的洋節活動。
  • 「洋節」這天,到底應該怎麼過?
    還有一個月就是聖誕節了,凜冽的寒風絲毫沒有減退人們過節的熱情,準備好平安果、聖誕飾品的小販早已蠢蠢欲動,許多高校學生已經開始籌劃平安夜的活動,聚會、吃大餐、購物、唱歌、送蘋果……這些年輕人對那天的到來充滿期待。 愚人節搞怪、萬聖節製作南瓜燈、聖誕節裝點聖誕樹……過「洋節」已經走進越來越多國人的生活,或為談資,或付諸行動。
  • 聖誕節前夕,平安夜蘋果翻倍漲價,中國人到底該不該為洋節買單?
    他們認為:聖誕節是慶祝耶穌誕生的西方傳統宗教節日,自己又不是西方人,中國有自己的傳統節日,為什麼非要過西方的節日呢?聖誕節,是中國人的恥辱節!1946 年, 北平「沈崇事 件」就發生在聖誕夜,這個節日記載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屈辱史。
  • 中國家長該讓孩子過「洋節」嗎?
    臨近年底節日扎堆,剛剛過完萬聖節、感恩節,馬上又將迎來聖誕節、元旦、春節…… 相比中國傳統佳節日,「洋節」雖是西方節日,在孩子中間卻一直頗受歡迎。但近幾年人們對于洋節的態度也在發生變化,今年感恩節剛過,「該不該讓孩子過洋節」再次成為網絡熱議話題,各方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洋節會不會造成「文化入侵」,影響孩子的價值觀。
  • 聖誕節要來了:可以過洋節,但請不要有洋心
    文/阿呆爸  聖誕節(12月25日)馬上就要到了。  有朋友問我:要不要給孩子過聖誕節?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現實,也很尖銳的問題。  我理解他的心情。因為聖誕節是洋節,這兩年國內總體上不提倡。
  • 聖誕節在中國為何如此火爆?
    中式聖誕透著「中國味」一、聖誕節的過法更像是聖派屈克節或情人節很多人在這個歡樂的日子裡外出會友,而不是像西方人那樣和家人呆在一起。從2010年開始,聖誕節在中國勢頭大增。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人過聖誕節,這是中國與世界接軌的表現,山西省社科院山西人文資源開發研究中心主任馬志超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