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年輕人喜歡過「洋節」,老年人卻嗤之以鼻?原因很簡單

2020-12-13 生活奇聞見識錄

為什麼中國年輕人喜歡過「洋節」,老年人卻嗤之以鼻?原因很簡單

平安夜、聖誕節馬上就要來了,身邊的年輕人早已摩拳擦掌,約朋友、訂餐廳、定禮物、有對象的叫上對象過二人世界,沒對象的叫上一群朋友來個單身狂歡。近年來這些洋節在中國可謂是風靡一時,年輕人愛的不行,有些老年人卻嗤之以鼻,中國人的節日都過不完,為什麼外國節日這麼上心?為什麼中國年輕人這麼喜歡過洋節呢?

中國傳統文化是長幼有序、長尊幼卑多年媳婦熬成婆,傳統節日講究一家人團聚,其中的規矩和氛圍就是晚輩對長輩的迎合。傳統節日通常是真的當成較為嚴肅的節日過的,單位會放假,自己會安排回家或者計劃聚會、遊玩等等;而洋節日更多的是多一個娛樂的理由,在平時緊張的生活中找個藉口放鬆自己;對于洋節日,有時間就過了,約朋友一起玩玩;沒時間就不過,也沒什麼。

春節、元旦、清明、端午、重陽、七夕、中元。除去以團聚、紀念為主題的還能剩下幾個?洋節不論是情人節、聖誕節、萬聖節還是什麼其他的東西,根本沒幾個人在乎它們的主題是什麼,到底該怎麼過,在年輕人眼裡都是秀恩愛、出去嗨的日子。這是中國節日所欠缺的,清明中元大家都祭祖你能找朋友出去玩?重陽端午春節元旦大家都在陪家人你能找朋友出去玩?過洋節只不過是找個由頭出去玩一下,至於那些洋節的內涵,正確的過節方式,誰在乎?

傳統節日的興衰在老年人看來屬於東西方意識形態之爭,關聯著中國人的文化自信,想發揚傳統文化是正確的,也是必須的,但是與時俱進也是必須的。比如傳統的死個人辦喪事要守靈49天,守孝三年,現在就沒人這麼幹了。哪個單位也不會批這麼長的喪假。

大多數人沒注意到所謂的洋節是哪些人推動的。當然是商人,市場經濟下,是不是得有些可以增加銷售業績的噱頭以及理由。一切與愛情有關的節日,一切可以讓花錢的節日,都是商家推進的重點,沒有都要創造出來,與洋節或本土的節日什麼的無關。比如七夕可以牽強附會地說這是中國人的情人節。雙十一雙十二是不是憑空搞出來的。現在搞實體零售和服務業的巴不得一個月可以來幾個。所以任何節日的推廣,沒有商人的參與都不怎麼熱鬧。

雖然傳統節日價值變低,但是千年變化賦予了傳統節日更多的是文化意義。這些文化更多是面向家庭。合家歡啊,團聚,祭祀祖先的,團結合作。過節的主體只要是老年人。那麼這些沒有結婚的單身或非單身青年們,他們怎麼辦?他們基數龐大,消費實力強勁。所以商家們是有節日幫助他們過,沒節日也要創造節日幫助他們過。所以洋節火爆,雙十一業績年年增長。說到這裡,問題顯而易見,中國年輕人為什麼喜歡過洋節,這不是道德問題,這是經濟問題。

相關焦點

  • 年輕人熱衷過「洋節」,真的是「崇洋媚外」嗎?
    如今一些亞洲國家的年輕一輩也開始傾向於過「洋節」,這不,最近四川一位家長反對培訓機構舉辦萬聖節活動,現在這種正能量的東西,它就是在你們身上敗掉的。年輕人為什麼熱衷於過洋節?年輕人總是樂於接受新鮮事物,喜歡追求新的花樣,新的刺激,恰恰迎合了年輕人的精神需求。
  • 為何中國越來越多的人熱衷過西方「洋節」?背後原因令人深思!
    為何中國越來越多的人熱衷過西方「洋節」?背後原因令人深思!今天是平安夜,也就是西方「洋節」,也許很多的人都已經準備好蘋果和橘子了吧!現在要是你到超市裡面是買的話,估計一個蘋果就要七八塊錢了吧!但是就算是這麼貴,還是有不少的年起人去買,其實無論是平安夜、聖誕節以及是情節人,中國有很多的人都喜歡過,特別是年輕人,那麼為何中國越來越多的人熱衷過西方「洋節?背後的原因令人深思!
  • 年輕人不喜歡的「跟團遊」,為何老年人卻非常喜愛,原因很簡單
    但是現在的很多年輕人並不喜歡跟團遊,因為他們認為跟團遊的話自由可能會被受到限制,吃的和住的都非常差,但為何老年人就非常喜歡跟團呢?其實原因非常簡單。年輕人不喜歡的「跟團遊」,為何老年人卻非常喜愛,原因很簡單!還有就是跟團遊相對來說是非常便宜的,也更是有一些旅行社她們為了吸引老人,就會推出一些低價的跟團遊產品。因為大部分的老年人都是有著低消費的觀念問題,所以絕大部分的老年人還是會被吸引的,儘管是吃的不好、住的不好,他們也就忍了,這些問題他們也是可以克服的,畢竟想到了價格便宜,就不會那麼在意環境是好是壞了。
  • 聖誕特輯:年輕人,你為什麼喜歡過「洋節」
    聖誕節可能是年輕人一年當中慶祝最為盛大的西方節日,除此之外,還有情人節萬聖節等。的確,越來越多的九零後零零後喜歡在這一天消費,慶祝。除了商家的打折促銷在,這些西方節日似乎更「有味兒」一些。而我們傳統的中國佳節就缺少這種符號化特點,甚至會有年輕人混淆說在清明節吃粽子,端午節吃月餅的錯覺。其次,西方節日歷史烙印弱而時代感強烈。雖然西方節日大多起源於宗教,但不意味著其對象只局限於宗教徒。
  • 中國家長該讓孩子過「洋節」嗎?
    臨近年底節日扎堆,剛剛過完萬聖節、感恩節,馬上又將迎來聖誕節、元旦、春節…… 相比中國傳統佳節日,「洋節」雖是西方節日,在孩子中間卻一直頗受歡迎。但近幾年人們對于洋節的態度也在發生變化,今年感恩節剛過,「該不該讓孩子過洋節」再次成為網絡熱議話題,各方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洋節會不會造成「文化入侵」,影響孩子的價值觀。
  • 「洋節」這天,到底應該怎麼過?
    來源:微信公眾號「青春山東」(ID:sdgqt2014)綜合整理自人民日報(《過洋節帶給我們的思考》作者:鄭海鷗、《為傳統節日賦予當代表達》作者:劉陽)、中國教育報(《「贊」或「踩」:大學生過「洋節」該有個反思》作者:藍靜 羅袁璐 吳田芳、《熱衷過「洋節」別丟了自己的「傳家寶」》作者:陳紅梅)、中國社會科學網等。
  • 為什麼老年人比年輕人更喜歡跟團旅遊?答案很現實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以娛樂來豐富自己的日常生活了,大部分的人都喜歡旅遊這種即能放鬆心情又能讓人見多識廣的方式。而大家選擇旅遊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一般年輕人都喜歡自駕遊或者是結伴自行旅遊,而老年人則喜歡報旅遊團跟團旅遊,那這是為什麼呢?
  • 「洋節」到底要不要過?
    「洋節」,顧名思義,就是歐美等西方國家的節日。近年來,在國際化大潮的影響和部分商家的炒作下,一些「洋節」被賦予了新的意義,一些「洋節」的衍生產品也吸引了很多年輕消費者。「洋節」的盛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些國外節日,如情人節、聖誕節,在國內的流行程度甚至都超過了國外,反觀中華千年歷史中所流傳下來的傳統節日,到如今似乎只變成了一個放假的理由,傳統節日氣息匱乏,多少人都在感慨,年味變得越來越淡了。「洋節」該不該被抵制,傳統節日又該何去何從?對此,人們看法不一。
  • 馬達:中國人能不能過「洋節」
    對待眼前的聖誕節也是這樣,有的說中國人不能過,理由是耶穌是西方的老頭,沒有給中國人帶來過多少好處,相反西方人給中國帶來過無盡的災難。有人說中國人可以過,理由是聖誕節其實來源於中國,是為紀念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設立的節日。有的說過洋節是賣國崇洋的行為,有的說過洋節是改革開放的象徵,有的說中國人要過就來紀念給國人帶來幸福的毛澤東,而不要去紀念什麼耶穌。不一而足。我看,節日就是節日,是寄託世界各國人民祈求幸福,盼望和平的日子,儘量不要給它貼上一個政治標籤,打上階級派別的烙印。
  • 過洋節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文化
    過不過聖誕節,從來都是個人喜好,中國政府其實從來沒有禁止群眾過這個「洋節」,當然也不可能去倡導。那些說什麼官方不讓過洋節的都是胡說八道,官方什麼時候明確說過這話了?既不簡單拿來,也不盲目排外,吸收借鑑國外優秀文明成果,積極參與世界文化的對話交流,不斷豐富和發展中華文化。"看到了吧,這才是真相。在中國,真正抵制聖誕節的並不是官方,而是民間部分對「西方文化」反感的人,當然主要是40歲以上的人。
  • 年輕人討厭的「跟團遊」,為什麼深受老年人喜歡?看完就明白了
    大家都喜歡在小長假的時候出去看一看別的城市的風景,換個城市換個心情,而且現在的交通都十分的發達,去哪裡都是很方便的,完全落實了說走就走的旅行。因為喜歡旅行的人越來越多,旅遊業也隨之火爆了起來,不僅年輕人喜歡上了旅行,老年人也必須時尚一把。
  • 中國人不過洋節,我們只過中國傳統節日
    對於這個學校的做法我是贊成的,因為我們發現現在年輕人過於西方化,有崇洋媚外的心態,這對我們樹立文化自信、制度自信是不利的。我們還是要回歸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國的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也是最偉大的文明。一、聖誕節只是基督教徒紀念其創始人耶穌誕辰的一個節日。
  • 中國的旅行團,為什麼以「老年人」居多,很少會看到「年輕人」?
    那我們就可以發現一個問題,實際上在中國的旅行團中,是以老年人為主的,很少會看見幾個年輕人跟著旅行團旅行,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1、集合時間過早很多的旅行團的都會有一個集合時間,而這個集合時間普遍都是比較早的,現在的年輕人在休息時間都想多睡一會,如果是報了這個旅行團的話,豈不是自己給自己找罪受,一般年輕人是不太願意的。而老年人的作息時間都是比較規律的,早起對於他們來說根本就不是事,所以也就無所謂啦。
  • 洋人過中國春節和中國人過洋節?
    洋人過中國春節和中國人過洋節? 這是世界獨一無二,其實對於任何國家和民族的節日,都是有人喜歡,在我們批中國人過洋節的時候,其實有很多洋人也在過中國的節日,而春節是洋人最喜歡過的中國節日,因為在這個節日裡,洋人也感覺家人的溫暖和家庭的溫馨,這種氣氛,不僅只是中國人喜歡,而對很多洋人也是喜歡的!
  • 為什麼日本韓國老年人這麼喜歡戴帽子,而中國老年人卻恰恰相反?
    除了細微的長相差異,生活習慣造成的外表特色可能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而在夏日防曬上面,「打傘的中國人,戴帽的日本人,又打傘又戴帽還抹防曬霜的是韓國人」,這句可能就是三個鄰國最形象的描述。所以大家可以看看,下面三張各國老年人的圖,分別對應中國、日本、韓國哪一個國家呢?
  • 為什麼跟團遊,老年人要比年輕人多?網友:原因很現實!
    為什麼跟團遊,老年人要比年輕人多?網友:原因很現實!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所以現在一到節假日大部分人都在討論去哪裡玩,而且出門旅遊也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當我們去各個景區遊玩的時候也經常會碰到一些跟團的老年人,而選擇自由行的老年人卻是非常少,那這是為什麼呢?網友:原因很現實!其中第一個原因還是由於各種消費觀念的不同,老年人的消費觀念和我們是不一樣的,跟團遊他們的花費會比自由行更少,並且現在不少的跟團遊都是低價的,光幾百塊錢就可以在外邊玩好幾天。
  • 今年聖誕節,「洋節」遭遇空前清冷,年輕人說「中國節」更有意思
    到了平安夜時,市區商業圈附近燈火通明、熱鬧非凡,商場通宵營業、打折促銷,大街上人山人海,比過年趕廟會還熱鬧,就連商業圈附近的路都被「封」了,除了公交車以外,其他私家車一律要繞行,「洋節」過的甚至比中國傳統節日還熱鬧,徹底變成了「購物節」、「狂歡夜」。
  • 今年聖誕節,「洋節」遭遇空前清冷,年輕人說「中國節」更好玩
    到了平安夜時,市區商業圈附近燈火通明、熱鬧非凡,商場通宵營業、打折促銷,大街上人山人海,比過年趕廟會還熱鬧,就連商業圈附近的路都被「封」了,除了公交車以外,其他私家車一律要繞行,「洋節」過的甚至比中國傳統節日還熱鬧,徹底變成了「購物節」、「狂歡夜」。但這幾年,聖誕節開始突然「降溫」,今年更是空前的清冷。
  • 「洋節」只是一個中國人的英文名字
    可以說,我們傳統節日的弊端就在於缺少減輕壓力的習俗,很多節日的初衷都有著很強的儀式感,讓人不得不充滿敬畏,甚至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壓力,所以一眾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會把解放自我的希望寄托在六一兒童節。二、「洋節」無法撼動傳統文化的根基外國人學習中文的,基本都要了解中國文化。
  • 如今年輕人流行過「洋節」 舊時長沙人怎樣過聖誕節?
    一些人批判過,反對過,追捧過,熱戀過,惟獨沒有徹底反思過。現在,這個「洋節」該是給有志於重建「中國節」的人們以啟示的時候了,我們的「冬節」到哪去了呢—— 舊時長沙人怎樣過聖誕節 從晚清到民國,那時聖誕節進入中國七十餘年,在中國內地的長沙也混了許多年。最終,人們認為它只是一種與中國不同的「冬至節」,代表一種洋化的生活方式,一種過節的時尚和氣氛而已。 直到今天,我們身邊過聖誕節的人們,一些商家趕著湊上去,想要的是「沾」洋節的「光」;年輕人湊上去,是因為它讓寒冷冬天的街道顯得溫暖溫馨,可以「湊」洋節的「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