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特輯:年輕人,你為什麼喜歡過「洋節」

2020-12-20 哈獸Hustle
聖誕節到啦

現在是平安夜,我和男票交換了禮物,坐在紅綠裝飾的餐廳櫥窗前,視線穿過人群,望著窗外被聖誕樹和彩燈裝點的風景。

這可能是大多數年輕情侶慶祝聖誕的形式吧。聖誕節可能是年輕人一年當中慶祝最為盛大的西方節日,除此之外,還有情人節萬聖節等。

的確,越來越多的九零後零零後喜歡在這一天消費,慶祝。除了商家的打折促銷在,這些西方節日似乎更「有味兒」一些。

所謂「抵制聖誕」

原因是多元的:首先,西方節日的符號化特點。一提到聖誕,我們會想到聖誕老人,聖誕樹和紅綠色調的經典搭配。一想到萬聖節就是南瓜燈,女巫和糖果。而我們傳統的中國佳節就缺少這種符號化特點,甚至會有年輕人混淆說在清明節吃粽子,端午節吃月餅的錯覺。

其次,西方節日歷史烙印弱而時代感強烈。雖然西方節日大多起源於宗教,但不意味著其對象只局限於宗教徒。簡單來說,無論在東西方,過聖誕節大家會聯繫到聖誕老人,但只有基督教徒會去教堂祭奠耶穌。而我國傳統節日通常習慣走歷史道路,以最傳統的方式慶祝,因而不太容易引起年輕人關注。

再者,西方節日相對新鮮,年輕人更追求他國體驗。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各國之間往來日益頻繁,新鮮事物的傳入激起了年輕人注意,因此更想要去體驗和融入他國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就像會有或多或少的外國人也會慶祝春節一樣,正常現象。

舞龍

年輕人好過洋節很正常,若想提高本國文化競爭力和民族文化自信,就應該從自身找問題,思考如何發展和進化我們的傳統節日,使其更具吸引力和傳染力。

而對於近日流傳的禁止過洋節的通知,我不禁感嘆,真是起到了欲蓋彌彰,適得其反的地步。好了,不說了,我去過平安夜了:)

「中國做法」

( 希望我國文化事業越做越好,期待著更多的本國人和外國人會慶祝我們的節日。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對吧。)

Monica

2018.12.24

圖源侵刪。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中國年輕人喜歡過「洋節」,老年人卻嗤之以鼻?原因很簡單
    為什麼中國年輕人喜歡過「洋節」,老年人卻嗤之以鼻?原因很簡單平安夜、聖誕節馬上就要來了,身邊的年輕人早已摩拳擦掌,約朋友、訂餐廳、定禮物、有對象的叫上對象過二人世界,沒對象的叫上一群朋友來個單身狂歡。近年來這些洋節在中國可謂是風靡一時,年輕人愛的不行,有些老年人卻嗤之以鼻,中國人的節日都過不完,為什麼外國節日這麼上心?為什麼中國年輕人這麼喜歡過洋節呢?中國傳統文化是長幼有序、長尊幼卑多年媳婦熬成婆,傳統節日講究一家人團聚,其中的規矩和氛圍就是晚輩對長輩的迎合。
  • 平安夜、聖誕狂歡節,中國人到底要不要過洋節?
    在網上看了一眼蘋果的價格,一個竟然能賣到20元,這……原諒我孤陋寡聞了,中國人自己的節日反而不在乎了,上周日過冬至,家裡的小孩沒有一點反應,吃餃子的時候問我「今天什麼日子,還吃上餃子了」,再對比一下今天的平安夜和明天的聖誕節才發現,如今的年輕人真的「病」得不輕。
  • 年輕人熱衷過「洋節」,真的是「崇洋媚外」嗎?
    如今一些亞洲國家的年輕一輩也開始傾向於過「洋節」,這不,最近四川一位家長反對培訓機構舉辦萬聖節活動,現在這種正能量的東西,它就是在你們身上敗掉的。年輕人為什麼熱衷於過洋節?年輕人總是樂於接受新鮮事物,喜歡追求新的花樣,新的刺激,恰恰迎合了年輕人的精神需求。
  • 「自己的節日都過不明白卻要過洋節!」聖誕到底該不該過?
    不知不覺中,大家似乎每年都要主動,或被動參與很多洋節,聖誕、情人節什麼的就不用說了,竟然連復活節、感恩節、萬聖節攙合進去了。這兩年又效仿鄰居島國,開始慶祝白色情人節。對于洋節,其實很少有人會排斥,畢竟就是一個熱鬧。
  • 過洋節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文化
    以中國政府的控制力,真要不準你過聖誕節,保證你在中國境內看不到一顆聖誕樹。你看看滿街打著聖誕旗號的商業促銷就該明白,政府壓根就沒管你過不過聖誕節。40歲以下的,在他們的成長時期已經有機會接觸到各種國外文化,一般來說對這些東西就算不喜歡,也不會過於牴觸。「洋節」這個概念本來就很不嚴謹,我覺得這個詞語不可能出現在官方文件中。聖誕節就算民間再流行,至少官方從來沒把它設為假日。
  • 今年聖誕節,「洋節」遭遇空前清冷,年輕人說「中國節」更有意思
    每年聖誕節之際,西方的大街小巷燈火通明,街角頌歌,用白、綠、紅聖誕三色來裝飾,紅色的聖誕帽、綠色的聖誕樹、及五顏六色的彩燈、禮物遍布每個角落,人們也會準備一頓豐盛的聖誕大餐和盛大的聖誕聚會,在享受美食、美酒的狂歡中過聖誕。
  • 今年聖誕節,「洋節」遭遇空前清冷,年輕人說「中國節」更好玩
    每年聖誕節之際,西方的大街小巷燈火通明,街角頌歌,用白、綠、紅聖誕三色來裝飾,紅色的聖誕帽、綠色的聖誕樹、及五顏六色的彩燈、禮物遍布每個角落,人們也會準備一頓豐盛的聖誕大餐和盛大的聖誕聚會,在享受美食、美酒的狂歡中過聖誕。
  • 「洋節」這天,到底應該怎麼過?
    還有一個月就是聖誕節了,凜冽的寒風絲毫沒有減退人們過節的熱情,準備好平安果、聖誕飾品的小販早已蠢蠢欲動,許多高校學生已經開始籌劃平安夜的活動,聚會、吃大餐、購物、唱歌、送蘋果……這些年輕人對那天的到來充滿期待。 愚人節搞怪、萬聖節製作南瓜燈、聖誕節裝點聖誕樹……過「洋節」已經走進越來越多國人的生活,或為談資,或付諸行動。
  • 聖誕節的迷思:我們該不該過「洋節」
    觀點無非是作為中國人,我們為什麼要過洋節?這不是崇洋媚外嗎?相較洋節們的鋒頭正盛,我們的傳統節日卻漸漸寡淡起來,首先是年味變淡,其次是無論什麼節日都是可過可不過。不少人嘆息不已。  因此,中國人過起洋節來是一年比一年紅火。何況,還有商家推波助瀾呢。  節日真是個好商機。譬如今天的聖誕節,各種聖誕的小玩意大賣特賣,商場門口都栽起聖誕樹掛上靴子,手機上一片紅帽子刷屏,飯館門口貼上白鬍子老頭,禮品店、首飾店活動促銷,就連水果店也熱火朝天地把一箱箱蘋果扛進去。
  • 聖誕節前夕,平安夜蘋果翻倍漲價,中國人到底該不該為洋節買單?
    對於這種現象,很多網友都在討論,中國人到底該不該為洋節買單?在中國,一邊是張燈結彩,裝扮聖誕老人歡呼雀躍過聖誕節,然而還有一邊卻在強烈譴責這種「崇洋媚外」行為。他們認為:聖誕節是慶祝耶穌誕生的西方傳統宗教節日,自己又不是西方人,中國有自己的傳統節日,為什麼非要過西方的節日呢?聖誕節,是中國人的恥辱節!1946 年, 北平「沈崇事 件」就發生在聖誕夜,這個節日記載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屈辱史。
  • 為什麼我們中國人要過洋節
    為什麼我們的年輕人喜歡過老外的節日?說白了,就是老外的節日有的玩、好玩,而且可以玩。現在的年輕人在概念裡沒有洋節國節之分,是節就過,奉節必過。可謂聖誕、元旦一樣過,元宵、端午、中秋一個都不能少。平時大家工作學習都忙忙碌碌,好不容易逮著個節日,高興還來不及呢,哪還管它是哪裡來的節?
  • 買聖誕襪,聖誕樹就是崇洋媚外了嗎?家長應該怎麼給孩子過洋節
    今天是12月24日,是聖誕前夕平安夜。明天就是聖誕節。在西方基督教國家,今天、明天是非常熱鬧的。就像是我們的春節吧!張燈結彩,載歌載舞。在這個節日裡,人們要吃一些應景的食物。如:烤火雞,聖誕蛋糕,薑餅,聖誕燻火腿,聖誕布丁等。
  • 聖誕節來了,我們要不要過洋節?其實可以這樣看!
    忙碌的日子背後 ,你找到這麼一個藉口坐下來喝杯咖啡。或者帶著孩子一起逛逛商場,在廣場上玩玩遊戲,再在相關的節日氛圍裡感受一下歡慶的氣氛。未嘗不是一件愜意的事。 這也是聖誕節能夠在中國得以生存並且得以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 平安夜被「滑鐵盧 為什麼「洋節「不再受歡迎?網友表示毫無意義
    據說我們所期待的聖誕老人只是你的家人或對象。為了實現你的願望,它並不像人們所說的那麼美。在現實生活中,在平安夜和聖誕節,街道上充滿了聖誕氣氛,可以說是非常熱鬧。不過,平安夜也出現了「滑鐵盧」的情況,雖然在街上燈火通明,其實氣氛比較冷清。
  • 一些洋節不必與文化自信掛鈎
    基本意思是你有信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的自由;你有信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那種宗教的自由……總之,合法的宗教信仰,合法的宗教活動,任何人、社會團體和政府機關不得強制和歧視,應當相互尊重和睦相處。我們國家一向強調依法治國,會取消和抵制過與宗教有關的洋節如聖誕節、受難節、感恩節……等等節日活動嗎?根本不可能!
  • 年輕人愛過洋節,忘記中國節日,是喜是憂
    十多天前,是西方的洋節——聖誕節,丫頭給孫子買了各種聖誕禮物:平安果,禮包。萬聖節買了面具之類的。情人節,女婿給丫頭髮288塊的紅包,朋友圈全是曬情人節禮物的。端午節,除了早上吃一個別人送的粽子,意思一下,再也沒有其他了。
  • 瀋陽市民忙著過「洋節」 多數市民不知聖誕節由來
    晚上18時,正是吃飯的時間,記者走訪了瀋陽市內幾家比較受年輕人喜歡的餐廳,幾乎每家餐廳都是人滿的狀態,晚到的食客需要等上十幾甚至三十多分鐘才能有位置就餐。市民蔣先生告訴記者,為了能在平安夜訂到位置,他提前幾天就預定了。「大概3天前吧,我打的訂位電話,當時服務員很痛快地就幫我訂了。今天下班之前,我打電話確認的時候,可能由於過節人多,服務員說話有點含糊。
  • 我們為什麼過聖誕:在澳門的瑣碎思緒
    我們為什麼過聖誕:在澳門的瑣碎思緒 12月25日 16:11 作者:孫洪濤     首先要說明的是,題目中的「我們」不包括「我」,我不是天主教或基督教信徒
  • 為何中國越來越多的人熱衷過西方「洋節」?背後原因令人深思!
    為何中國越來越多的人熱衷過西方「洋節」?背後原因令人深思!今天是平安夜,也就是西方「洋節」,也許很多的人都已經準備好蘋果和橘子了吧!現在要是你到超市裡面是買的話,估計一個蘋果就要七八塊錢了吧!但是就算是這麼貴,還是有不少的年起人去買,其實無論是平安夜、聖誕節以及是情節人,中國有很多的人都喜歡過,特別是年輕人,那麼為何中國越來越多的人熱衷過西方「洋節?背後的原因令人深思!
  • 「洋節」到底要不要過?
    「洋節」,顧名思義,就是歐美等西方國家的節日。近年來,在國際化大潮的影響和部分商家的炒作下,一些「洋節」被賦予了新的意義,一些「洋節」的衍生產品也吸引了很多年輕消費者。「洋節」的盛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些國外節日,如情人節、聖誕節,在國內的流行程度甚至都超過了國外,反觀中華千年歷史中所流傳下來的傳統節日,到如今似乎只變成了一個放假的理由,傳統節日氣息匱乏,多少人都在感慨,年味變得越來越淡了。「洋節」該不該被抵制,傳統節日又該何去何從?對此,人們看法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