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哥倫比亞詩人李戈:詩歌是光明,是靈丹妙藥

2020-12-12 四川在線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 攝影 向宇

12月10日上午,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重要活動之一——「我們共同的星球 見證詩歌的溫暖力量」主題訪談活動舉行。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詩人吉狄馬加,四川省作協副主席、詩人梁平,魯獎獲得者、詩人閆安,《中國藝術報》總編、詩人康偉,《詩歌月刊》主編、詩人李雲,《詩潮》主編、詩人劉川,《上海文學》副社長、詩人張予佳,《花城》編輯、詩人安然,詩人邰筐、木布木泰、施施然、包苞、以及俄羅斯詩人魯登科·瓦列裡、伊琳娜·丘特諾娃、哥倫比亞詩人李戈,美國詩人小易,斯洛伐克詩人馬裡昂·馬霍等暢談在這個「冬天」,詩歌給予人類的希望與光亮。

哥倫比亞詩人李戈以《詩歌不能被隔離》為主題,將自己所經歷地一起以詩意的語言與眾人分享。他說:「在這幾個月的隔離中,我們已經看到了詩句如何從行星的各個角落大喊大叫,詩人之所以出現,是因為無論多少字句被掩蓋,都無法將其鎖定,詩篇將會通過縫隙傳遞出去。」他提到加繆的作品《瘟疫》,何塞·薩拉瑪戈的作品《盲目隨筆》,李戈認為:「在一個複雜的時期(例如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的時期),自私和恐懼會比病毒感染本身最嚴重。這就是電影,小說和詩歌中的文學向我們講述的強制性禁閉的深層心理恐怖,文學就是那種光明,是在二十一世紀當今存在著的無知和痛苦中指引著我們的靈丹妙藥。」

詩歌不能被隔離。

坐看當下,有人可能認為世界已經停止,有人可能覺得時光流逝太慢,以至於他們可以凝望到空氣中的秒數。

對於世界的無形創造者,對於藝術家來說,這只是一個契機:莎士比亞在疫情隔離期間寫出了麥克白和李爾王。注意片刻再聽一遍,城市的喧鬧聲掩蓋了鳥兒的鳴叫。停下來深呼吸,再次看到我們是被自然所遺忘的一部分。詩人將恐懼變成了鼓勵的詩句,世界各地的人們一生都沉浸和享受於他人的創造。危機時期,藝術和文化成為應對絕望的有效手段。切斯特頓曾經說過古代與現代戰爭之間的區別:在古代這是第一次與龍作戰,而現在,我們與微生物作戰。

在這幾個月的隔離中,我們已經看到了詩句如何從行星的各個角落大喊大叫,詩人之所以出現,是因為無論多少字句被掩蓋,都無法將其鎖定,詩篇將會通過縫隙傳遞出去。

新科技使世界相互交流成為可能。這是一個歷史性時刻,每個人都有發言權,儘管距離遙遠,我們仍然可以見面。我們還可以看到邊界是如何封閉的,民族主義是如何被推向崇高的,並且責怪他人是負責任的。恐懼是一種可能擾亂人民團結和道路統一的情感,所以當下,是藝術和詩歌必須介入以建立兄弟情誼的時候。

自從遠古時代開始,人們就努力團結,秦始皇在統一書面文字中看到了一種工具,這種工具團結了前所未有的廣闊領土。直到今天,它已經超越了當代邊界。顧登伯格(Gutenberg)受到該地區古代居民精通的印刷術啟發,在世界範圍內傳播了人類的思想,譯者開始充當擴大人們世界觀的角色。

我一直聽到人們說:英語是為了商務談判,德語是理性哲學,義大利語是唱歌,法語是談情說愛,西班牙語是與上帝交談。現在,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中,與漢語普通話和睦相處之後,我敢說漢語是詩歌。不同的語言乍一看似乎使我們分裂,但事實並非如此:它們只是拓寬了我們的視野並使我們能夠理解宇宙中的共存。在這個時候,人類面臨著一個挑戰,必須迫使我們彼此和睦相處,並且要擁有比詩歌更有效的工具。

有人說詩歌不能翻譯,但我相信詩歌自身並不了解或不承認國界,不需要護照或籤證。儘管它需要人類,但仍提供交換。當然,翻譯工作者會儘自己的全力,翻譯是傳播創作者思想的建築師,這些思想再創造者反過來又自主創作。例如,「 Das Lied von der Erde」(大地之歌)經過廣泛的發展而發展,以我們今天所知的古斯塔夫·馬勒的交響曲結束。李白的原始詩由朱迪思·高鐵耶(Judith Gautier)和勒侯爵(Le Marquis D』Hervey-Saint-Denys)譯成法語,漢斯·海爾曼(Hans Heilman)又將它們從法語翻譯成德語。之後,漢斯·貝奇(Hans Bethge)自由地「模仿」海爾曼的譯本,以創作他的選集。從德國Bethge的收藏中,「 Die chinesischeFlöte-Nachdichtungen chinesischer Lyrik」(唐詩七首),馬勒(Mahler)選擇了當時比較合適的七首,作為Das Lied von der Erde的創作背景,Das Lied von der Erde進行了進一步的修改以使文字適應他的偉大交響曲。在此過程中,我們欣賞到了原始作品如何影響其他作品的創作。例子無數,東方崇拜者奧克塔維奧·帕茲(Octavio Paz)也從多個角度受共同世界觀的影響。

某些宇宙仍在等待誕生,僅在哥倫比亞就有65種仍然活著的土著語言,12種語系。想像一下:如果幾個世紀前它們被歐洲中心主義的力量所掩蓋和凍結將會是怎樣。世界各地的翻譯人員必須精於此道,並通過那些低吟的耳語與世界建立聯繫。 Nezahualcoyotl被稱為國王兼詩人,吟誦著「花朵將無法完成」的故事。

通過我們大家都理解的感情來鞏固這條詩歌的道路,這將使人類尋求並走向和平,現在是促進團結並了解我們能不能成為真我的正確時機。

詩歌是一種構架,它使我們擁有和世界和諧相處所需的力量,左翼和右翼僅當平衡時才能飛行。如果把鳥的身體比作人類,那翅膀就是詩歌,文學以及藝術。

叔本華寫過:當我們看著無限的空間時,當我們思考無盡的時間時,我們意識到自己的微不足道,我們理解了我們可怕的無知,但即使是在時間嘆息,使我們目睹並參與其中的過程中,就整體而言它也始終站在無限的空間前,這就是我們對於崇高的表達。試圖填補這一空白的唯一辦法就是能夠將我們的思想凝聚成字句。在我們處理繁瑣事物的同時,那些書面的線條幫助我們謙卑地接受了我們的本性。

我們處在這樣一個世界裡:它每次都想變得更直接,更快,更加速,而我們將記憶留在手機上,似乎是希望將自己的靈魂放在一旁,像一個樂隊無阻地穿越機場,從而避免疲勞地使用我們的肌肉。儘管一無所有,詩歌仍在繼續,詩人心無旁騖繼續往前走,但這種力量仍然是保持平衡所尋求的力量。

允許思想數位化的技術革命使我們沉迷於屏幕前,詩人也發現了這個虛擬的煩惱:他們發現大眾多次被計算機所挑戰,被虛假新聞,錯誤信息和社交媒體所蒙蔽。人們聚集在一起的活動無奈被取消,但各地的詩歌節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人性化的社交網絡滲透了那個迷宮。

受到大流行病考驗的詩歌,知道如何發揮自身的優勢,從個人和集體的叛逆中找到力量,從而將人類語言提升到最高的復原力,反過來去尋求團結和希望,將社會和文化從恐懼,痛苦,不確定性以及明顯的經濟危機和隨之而來的貧困增長所引起的癱瘓中擺脫出來。各國必須了解,在危機時期保護文化勢在必行,因為這是唯一使我們能夠渡過難關的辦法。

加繆(Camus)在他的作品《瘟疫》中和何塞·薩拉瑪戈(JoséSaramago)在他的《盲目隨筆》中都告訴我們,在一個複雜的時期(例如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的時期),自私和恐懼會比病毒感染本身最嚴重。這就是電影,小說和詩歌中的文學向我們講述的強制性禁閉的深層心理恐怖,文學就是那種光明,是在二十一世紀當今存在著的無知和痛苦中指引著我們的靈丹妙藥。

讓這封信像病毒一樣在世界範圍內傳播,直至感染到最後一個膽怯的人,讓他們進入恐懼和未知的洞穴,從此每個人都會被愛和生命感染。詩歌也許會繼續實現其職責,儘管一切都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

相關焦點

  • 哥倫比亞詩人李戈:詩歌不能被隔離
    封面新聞記者 閆雯雯12月10日,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在成都繼續舉行。詩人們分為兩個會場,分別以「我們共同的星球 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和「成渝詩歌沙龍」為主題,展開研討和交流。哥倫比亞詩人李戈認為在當下這個時期,詩歌非常重要,而且很多人突然有了時間來思考新的問題,看看新的角度。對於藝術家來說,這只是一個契機:莎士比亞在疫情隔離期間寫出了麥克白和李爾王。危機時期,藝術和文化成為應對絕望的有效手段。
  • 詩歌讓我們緊緊相擁:中外詩人齊聚2020成都國際詩歌周
    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開幕式現場,四川清音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任平(中)和小朋友們表演曲目《錦繡天府》銀杏金黃,翠竹掩映,茉莉花茶的香氣似有還無,伴隨著小提琴的樂聲,中外詩人輪番登上舞臺,在杜甫像前,用中文、俄文、斯洛伐克語深情朗誦著動人的詩章。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論壇|詩人千野:詩人擔負著用詩的方式對...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12月10日上午,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重要活動之一——「我們共同的星球 見證詩歌的溫暖力量」主題論壇活動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詩人吉狄馬加,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成都市文聯主席、詩人梁平,魯獎獲得者、陝西省作協副主席、詩人閻安,魯獎獲得者、詩人林雪,《中國藝術報》總編輯、詩人康偉,安徽省作協秘書長、《詩歌月刊》主編、詩人李雲,《詩潮》主編、詩人劉川,《上海文學》副社長、詩人張予佳,中國檢察官文聯文學分會副會長、詩人老房子,詩人邰筐、布木布泰、施施然、安然、千野、包苞,以及俄羅斯詩人魯登科·瓦列裡、伊琳娜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丨世界同吟一首詩!中外詩人在杜甫草堂集結朗誦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 攝影 楊瑞青12月10日下午,在詩人張華裡飽滿渾厚的俄語朗誦中,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詩歌朗誦在杜甫草堂拉開帷幕。作為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重要一站,此次詩歌朗誦會以「世界同吟一首詩」為主題,延續詩歌周「我們共同的星球·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的主旋律,同時,向廣大市民展示了成都獨特的文化魅力和生活美學。本次詩歌朗誦會群星匯集,國內外的詩歌大家在杜甫草堂集結,一起追溯千年前「詩聖」杜甫的足跡,開啟一場穿越時間與空間的詩歌對話。
  • 世界同吟一首詩 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活動圓滿落幕
    今日下午,60餘位中外詩人來到「季冬樹木蒼」的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在詩聖雕像前,高聲吟誦詩歌。在各國語言的吟誦聲中,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活動圓滿落幕。一場朗誦會 展示成都生活美學金色銀杏下,蓋碗茶氤氳繚繞。此次詩歌朗誦會以「世界同吟一首詩」為主題。作為詩歌周的重要活動,朗誦會貫穿了「我們共同的星球·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的主旋律,同時,向中外詩人、遊客、廣大市民展示了成都獨特的文化魅力和生活美學。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論壇丨晴朗李寒:我堅信詩歌的溫暖和力量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 攝影 向宇 楊瑞青12月10日上午,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重要活動之一——「我們共同的星球 見證詩歌的溫暖力量」主題訪談活動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詩人吉狄馬加,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成都市文聯主席、詩人梁平,魯獎獲得者、陝西省作協副主席、詩人閻安,魯獎獲得者、詩人林雪,《中國藝術報》總編輯、詩人康偉,安徽省作協秘書長、《詩歌月刊》主編、詩人李雲,《詩潮》主編、詩人劉川,《上海文學》副社長、詩人張予佳,中國檢察官文聯文學分會副會長、詩人老房子,詩人邰筐、木布木泰、施施然、安然、包苞,以及俄羅斯詩人魯登科·瓦列裡、伊琳娜·
  • 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開幕
    為迎接美好明天打開詩意的大門「在2021年即將到來之際,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召開為我們共同抗擊疫情點亮了詩歌的燈盞,為我們共同迎接美好的明天打開了詩意的大門,為我們共同書寫時代的詩篇提供了交流的平臺。」
  • 吉狄馬加: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為我們共同抗擊疫情點亮了詩歌的燈盞
    吉狄馬加今天,我們齊聚天府之都、錦繡之城的成都,共襄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共舉偉大詩神繆斯的燈盞,共享詩歌精神的盛宴。此次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導,圍繞「全球抗疫彰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世界意義」進行深度討論。全球合作抗疫,人類命運與共。我們必須深刻地認識到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偉大的詩歌同時體是相通的,詩人的使命感也越來越緊迫,而偉大的詩人一定是具備人類總體意識和精神高度的寫作者、發現者、創設者和命名者。
  • 吉狄馬加點讚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它為抗疫點亮了詩歌的燈盞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文 向宇/圖從第一屆到第四屆,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吉狄馬加一直關注著成都國際詩歌周的成長。12月9日晚,吉狄馬加在開幕式上致辭,點讚:「在2021年即將到來之際,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召開為我們共同抗擊疫情點亮了詩歌的燈盞,為我們共同迎接美好的明天打開了詩意的大門,為我們共同抒寫時代的詩篇提供了交流的平臺。」吉狄馬加表示,當下肆虐全球並還在蔓延的新冠病毒已經從整體上改變了世界。
  • 成都國際詩歌周丨晴朗李寒:面對疫情,人們藉助詩歌找到共鳴
    12月10日上午,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分活動「疫情以來的人類世界與詩歌表達」主題討論活動在成都新華賓館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吉狄馬加,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成都市文聯主席梁平,《中國藝術報》總編輯康偉,魯獎獲得者閻安、林雪,以及哥倫比亞詩人李戈、美國詩人小易等國內外傑出詩人參與了交流。翻譯家晴朗李寒在會上表示,一場席捲全球的疫情打亂了人們正常的生活秩序,人們一時手足無措。大疫之年,詩人何為?沉哀時刻,詩歌安在?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科爾沁文聯主席布木布泰:四川是中國詩歌的...
    鄧涵予 四川在線記者 邊鈺 攝影 向宇12月9日下午,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在新華賓館舉行首場詩歌朗誦會。來自內蒙古科爾沁的女詩人、科爾沁文聯主席布木布泰輾轉12個小時,終於在詩歌周開幕的前一晚23:00抵達成都,《成都,為什麼我的祝福先於我的腳步抵達》這是布木布泰在北京大興機場等待延誤了3個小時的飛機時為此次詩歌周特別創作的詩作。此行是布木布泰第一次來到成都,她對這裡的初印象來自趙雷的那首《成都》。
  • 斯洛伐克詩人馬裡昂·馬霍:詩歌中人與自然的和諧讓人驚嘆
    封面新聞記者 閆雯雯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朗誦會上,哥倫比亞詩人李戈用西班牙語激情朗誦了一首詩歌《過去那不間斷的裂變》。馬裡昂·馬霍參加論壇來自斯洛伐克的詩人馬裡昂·馬霍雖然沒有進行朗誦,但在朗誦會結束之後,他接受了記者的採訪。這已經是馬霍第三次來成都了,成都的景色和食物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很喜歡這個城市,每一次來都很高興。」
  • 五糧液攜手「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 傳遞美好生活願景
    12月9日晚,「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以下簡稱「成都國際詩歌周」)在成都開幕。作為主辦單位之一,五糧液集團積極支持並深度參與詩歌周各項活動,以酒為媒、詩酒交融,大力弘揚詩酒文化和中華傳統文化,助力詩酒文化傳播,傳遞新時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生活願景。
  • 成都國際詩歌周丨追溯千百年詩歌足跡,詩人們在杜甫草堂吟詩唱和
    「世界同吟一首詩」2020·成都國際詩歌周朗誦會,12月10日在成都杜甫草堂舉行。本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由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等指導,四川省作協、四川省文聯、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等支持,成都市文聯、成都市文廣旅局、五糧液集團公司主辦,成都市文聯《草堂》詩刊社、成都商報社等承辦。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丨凸凹:詩歌能幫助人們平靜從容,少些無濟於...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攝影報導川渝詩歌群佔據中國詩歌版圖的半壁江山。一個詩人應該如何有效表達時代,保持創作力?由四川省作協、四川省文聯、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等支持,成都市文聯、成都市文廣旅局、五糧液集團公司主辦,成都市文聯《草堂》詩刊社等承辦的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12月9日上午迎來了詩歌周的重要活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詩歌表達」主題對談活動。
  • 成都國際詩歌周|施施然:我把春天寫的詩 送往夏天的埃及
    12月10日上午,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之「疫情以來的人類世界與詩歌表達」主題討論活動在成都新華賓館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吉狄馬加,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成都市文聯主席梁平,《中國藝術報》總編輯康偉、魯獎獲得者閻安、魯獎獲得者林雪,以及哥倫比亞詩人李戈、美國詩人小易等國內外傑出詩人參與了交流。
  • 成都國際詩歌周論壇觀點②丨西部詩人更能代表中國詩歌的特徵
    封面新聞記者 吳德玉2020年成都國際詩歌周邀請到6位在中國教書或學習的外國詩人參加。對於本次活動,外國詩人一致予以高度評價,認為成都是一座詩意之城,成都國際詩歌周對於促進中外詩歌交流發揮了積極作用。俄羅斯詩人伊琳娜·丘特諾娃認為,從詩歌角度來講,在對現代中國詩歌有興趣的俄羅斯人眼中,中國西部詩人的看法更開放,更代表中國的詩歌,都覺得西部的詩人都非常表達自己的心,也許更接近於俄羅斯人。「西部有許多詩人,像狄吉馬加,是中國非常大的詩人。西部詩人的作品最能代表中國詩歌的特徵,也能表達中國西部的特徵。」
  • 成都國際詩歌周丨康偉:抗疫詩形成了獨特的文學景觀
    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以「我們共同的星球·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為主題,今日(12月10日)上午,成都國際詩歌周分活動「疫情以來的人類世界與詩歌表達」主題討論活動在成都新華賓館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吉狄馬加,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成都市文聯主席梁平,《中國藝術報》總編輯康偉,魯獎獲得者閻安、林雪,以及哥倫比亞詩人李戈、美國詩人小易等國內外傑出詩人參與了交流。康偉作為本次主題討論活動的主持人,康偉率先表達了自己對於這一主題的看法。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呂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詩歌表達」核心...
    鄧涵予 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12月10日上午,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兩場詩歌沙龍同時在新華賓館舉行,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詩歌表達」沙龍上,來自川渝地區的熊焱、李海洲、凸凹、何房子、呂歷、阿庫烏霧、李龍炳、唐力、餘真、宋尾、華子、王志國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丨最年輕的參會詩人餘真——98年的重慶女孩...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攝影報導由四川省作協、四川省文聯、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等支持,成都市文聯、成都市文廣旅局、五糧液集團公司主辦,成都市文聯《草堂》詩刊社等承辦的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12月9日下午迎來了本屆詩歌周的重要活動——詩歌朗誦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