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月令人怦然心動的官橋之旅後
此次再團入南安
展開一場
「梅山鎮家風探」
主題遊
一行人隨車進入埔仔村
車上一位老師道:
你們知道門頭上「譙國傳芳」的人家姓什麼嗎
???
「姓戴」
全車人不由在街邊村落找尋戴式人家
埔仔村
埔紫祖宇
埔仔村原名埔紫
因方言諧音改名「埔仔」
埔紫祖宇
為我們此次行程重要探訪地之一
據悉祖宇始建於1557年
由埔紫始祖「小魯公」所建
歷經百年繁衍興盛家族興盛
於1996年重修新建
祖宇現為埔仔老年協會活動中心
院落內設有報刊閱覽處
閱覽室
可供娛樂的石凳堂桌
最裡處為供奉先主的祠堂
正如著名文學家林語堂筆下「宅中有園,園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樹,樹上見天,天中有月,不亦快哉!」一個庭院描繪出埔仔老年人的真生活。
一組梅山鎮老年人歡慶香港回歸暨首屆健身節影像
院落內頂部橫梁處都繪有精美花式
祠堂兩旁壁畫記錄了系列古時行孝悌的故事,以此警示後人傳承禮義家風
埔紫祖宇,屋前院後,反映出埔仔重忠孝,興鄉風的良好家風,是傳承埔仔村尊老孝親重要源頭。
距祖宇百步開外,有一口百年老井,據悉此井為村裡的第一口井,也見證了埔仔村百年的變遷。
蓉中村
芙蓉李氏家風家訓教育基地
李氏家廟是典型的閩南祠堂
原為「進士第」
是李氏祖先、明代進士李振盤的故居
南安梅山芙蓉李氏
族規倡廉重義
族內賢達輩出
湧現出李光前、李引桐、李成楓等著名僑界人物
館內由古代先賢家風事跡
芙蓉李氏族規家訓《家範錄》
近代名人家風事跡等組成
芙蓉李式家訓範錄主要分為
戒賭自律
務勤崇儉
倡廉重義
敦親睦鄰
孝親敬長等部分
並將家訓範錄翻譯成白話
便於更多人學習理解
館內二樓主要記敘了
李光前、李引桐、李成楓等著名僑界人物事跡
及李光前情景模擬體驗區
以場景再現的方式展示李光前先生
「誠實良行始於年幼」
「愛拼敢搏賺取創業金」
「傾囊辦學造福桑梓」的事跡
代表人物故事
李光前先生愛祖戀鄉,在創業過程之中歷來不遺餘力奉獻社會。早在三四十年代,就繼承陳嘉庚的事業,除了在新加坡資助華僑中學,創建圖書館、科學館,捐建光華學校、南僑女中、馬來亞大學之外,還大力支持集美中學及廈門大學的辦學經費,獨資在家鄉創辦國專小學和國光中學。
1952年之後,他兩次把自己在南益公司的大部分股份提出 ,建立李氏基金會。先後在芙蓉家鄉捐建大禮堂 、醫院、圖書館,多次拔款支持廈門大學的擴建工程。
在芙蓉四村典範版塊中,記錄了蓉中村、蓉溪村、梅峰村、競豐村部分典型人物,這些發生在村民身邊的故事,讓家風家訓更真實生動。
豐富的館藏圖書
與家風家訓館相鄰李成智公眾圖書館,為新加坡愛國僑胞李成智先生獨資捐建。在探訪燈光村時,我們了解到在這樣一個村級單位裡,也有開設「燈光村百姓書房」,拓展了鄉裡百姓的閱讀空間,打通全民閱讀「最後一公裡」。
梅山鎮兩處
家風家訓文化
隨著時代的發展熠熠生輝
特別是在孝親敬長
敦族睦鄰
倡廉重義等方面不斷指引後輩
在倡導傳承良好家風的同時
更注重知識的力量
在感知世代傳承的家族力量中不斷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