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解除「美臺關係」中自我限制 專家:對臺採取怎樣措施由大陸...

2021-01-11 手機鳳凰網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郭媛丹 徐可越 楊升】 當地時間9日,美國國務院宣布「解除『美臺關係』中的自我限制」, 擔任歐巴馬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高級主管的埃文·梅代羅斯將此決定描述為「最重要的公關噱頭」。中方專家認為,中方反對任何形式的美臺官方往來,中方一定是要堅決維護國家主權,進行針鋒相對的回應。大陸對臺灣可以採取的措施有很多,至於什麼時候採取,採取什麼是由大陸自行決定,當前這個關鍵時間點內應以外交手段為主,軍事手段為輔。

歐巴馬時期官員:「最重要的公關噱頭」會激怒北京

當地時間9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表聲明說,「我今天宣布取消所有這些自我限制。行政機構部門應該認為國務院之前根據國務卿授權發布的『對臺關係』的『接觸指南』是無效和作廢的。此外,授權或聲稱管理行政部門通過美國在臺協會以外的任何實體與臺灣進行接觸的『外交事務指南』或『外交事務手冊』的任何和所有章節也因此作廢。根據「臺灣關係法」的規定,行政部門的『對臺關係』要通過非營利的美國在臺協會處理。」

蓬佩奧(資料圖)

臺灣「中央社」引熟悉『美臺關係』的『外交人士』的話表示,這是近年來美國對「美臺關係」往來準則「最大範圍的調整」。臺「總統府」發言人回應稱,這項聲明充分反映臺美「堅實的夥伴關係」,未來也會以相同態度,在既有的堅實基礎上,持續爭取美國跨黨派合作,深化「臺美合作夥伴關係」。

擔任歐巴馬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高級主管的埃文·梅代羅斯將此決定描述為「最重要的公關噱頭」,並認為此舉會激怒北京,損害與臺灣的關係。「如果蓬佩奧感覺如此強烈,為什麼一年前不這麼做,自己處理後果?」 「在(拜登)就職前兩周,他什麼也沒做,只是把臺灣問題政治化——這對臺灣不利。」

在美國政權交接不到兩周的時間內,美國川普政府頻打「臺灣牌」,在最後時刻將中美關係中的涉臺議題炒到前所未有的熱度。7日上午,美國和臺灣民進黨當局通過視頻進行政治軍事對話;9日,蓬佩奧宣布解除「美臺關係」中的自我限制;13日至15日,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將率團訪問臺灣。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認為,蓬佩奧希望利用擔任國務卿最後幾天時間內在中美關係之間製造巨大的噪音,從而讓其能夠在未來政治仕途中把中國問題作為最大的資本,為自己增值。

拜登政府未來可能採取怎樣的態度?

多位專家都表示,美國此舉非常卑劣,一方面進一步惡化中美關係,給拜登政府緩和中美關係設置障礙;另一方面慫恿臺灣民進黨當局策應美國做出損害兩岸關係的事情。於20日接任美國總統的拜登如何對待蓬佩奧的最新聲明,將成為蓬佩奧此舉對中美關係造成何種影響的重要衡量指標。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朱松嶺10日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蓬佩奧的聲明意味著未來美國未來在處理「美臺關係」操作上會有所變化,影響非常大。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對《環球時報》表示,蓬佩奧此舉有強烈的象徵意義,同時,在不同的背景下也有非常大的實質意義。「主要看兩個因素,一方面是在美國政權交接這10天時間內美國是否會進一步採取動作,另一方面看未來拜登政府對此政策如何執行。」

宋國友表示,美國一旦解除「美臺關係」中的自我限制,就意味著不再履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中相關條款,可以對臺灣進行高層級官員訪問,一旦進入實操階段就直接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利益。拜登上臺後,可以繼續或推翻、取消川普政府及美國國務院所推出的政策,所以「美臺關係」發展目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拜登上臺後如何從中美利益角度來處理「美臺關係」還需要觀察。

《金融時報》報導,拜登過渡委員會的一名官員對此表示,在競選活動中拜登明確表示將致力於1979年制定的「臺灣關係法」並堅持一個中國政策。這位官員表示,「一旦上任,他將繼續支持兩岸問題的和平解決,這符合臺灣人民的願望和最大利益。」「他一直表示,美國對臺灣的支持必須保持強勁、有原則的支持。」

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對《環球時報》表示,從拜登團隊的回應來看,拜登團隊對華政策涉臺議題具有非常強的可預期性,穩定性,具有回歸40多年來美對華政策涉臺議題以往共識的特點。因此可以判斷拜登政府上臺後,對華政策尤其是涉臺議題會很謹慎。但值得注意的是,拜登團隊提及「臺灣關係法」,一個中國政策,卻沒有提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也反映出拜登未來對涉臺議題中有所偏向的行事風格。「不排除拜登政府可能會在某些議題上耍花招,比如如何界定 『一個中國』。」

李海東認為,蓬佩奧試圖將臺灣議題框定為拜登政府上任後優先處理議題,但實際上,拜登上臺後優先處理的是美國國內問題,而臺灣問題屬於非常靠後的議題,這是兩者最大的分歧。

不過,另外兩位學者態度並不樂觀,朱松嶺認為,當下不能對拜登政府寄太多希望,現在美國國內無論是政府,兩黨,民間都對華有不滿情緒,拜登上臺後一攬子推翻川普時期政策的可能性不大。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刁大明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蓬佩奧此舉是懸利劍在頭,拜登政府恐難修復不斷被衝擊底線的中美關係,如果此舉被川普批准,無疑是覆水難收。拜登上臺後,也可能會把「取消限制」擱置,更傾向於在意識形態領域強化臺灣的政治樣板。

不排除川普政府仍會有「最後瘋狂」 專家建議中國應對以外交為主、軍事為輔

目前美國正面臨政權交接,還有10天的時間,拜登將正式上任。對於在未來10天的時間內川普是否會有更瘋狂的動作來來衝擊破壞中美關係,進一步挑戰中方底線,宋國友認為要高度關注,不排除川普會有「最後的瘋狂」。

刁大明表示,蓬佩奧此舉是將美臺交往機制化,因此在川普政府最後的時間裡還有可能繼續打「臺灣牌」,更高級別官員訪臺的可能性存在。

無論如何,於13日訪臺的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成為蓬佩奧宣布廢除「美臺關係」中自我限制後的第一個事例,宋國友認為這種極具對抗性,衝突性的舉措,極大挑戰了中方底線,損害中方利益,中方會進行應對。宋國友認為,中方一定是要堅決維護國家主權,進行針鋒相對的回應, 採取相應手段,比如對美相關官員進行相應制裁等嚴厲措施,也藉此對拜登政府表明中方底線,防止拜登政府採取進一步惡化中美關係的措施。

李海東認為,大陸對臺灣可以採取的措施有很多,至於什麼時候採取,採取什麼是由大陸自行決定,不會跟著美國起舞,而是按照自己的節奏來應對。「當前這個關鍵時間點內應會以外交手段為主,軍事手段為輔。比如在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訪臺之際,以及在訪臺期間有極為惡劣的挑釁性發聲,我們在給予嚴厲警告同時,應不排除會進行軍事演習,以及派遣軍機巡航臺灣上空等舉措,這是我們領空的一部分,我們完全有理由這樣做。」

相關焦點

  • 蓬佩奧稱解除「美臺關係」自我限制 專家:對臺採取怎樣措施由大陸...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郭媛丹 徐可越 楊升】 當地時間9日,美國國務院宣布「解除『美臺關係』中的自我限制」, 擔任歐巴馬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高級主管的埃文·梅代羅斯將此決定描述為「最重要的公關噱頭」。中方專家認為,中方反對任何形式的美臺官方往來,中方一定是要堅決維護國家主權,進行針鋒相對的回應。
  • 俄媒評美對臺軍售:難改兩岸軍力對比,專家稱大陸應強硬對臺施壓
    在12月7日美國川普政府宣布新一輪對臺軍售後,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發表了專欄作家弗拉基米爾 費奧多羅夫的署名文章,文章引述多位專家的話評論此次美國對臺軍售。他們強調,沒有任何美國軍事裝備能夠改變臺灣海峽有利於中國大陸的力量平衡,稱大陸有能力應對臺灣的「軍事化」問題。
  • 美臺軍事互動頻繁,大陸專家出四招堅決反制,措施內容豐富
    近日,「美國海軍陸戰隊派人來臺,教授臺軍課程」一事,引發兩岸輿論關注。有大陸專家在《環球時報》上撰文稱,美國與臺灣當局試圖形成一種「隱形軍事同盟」,大陸可以至少四項反制措施予以堅決反制,不讓美國得逞。
  • 美臺「取消交往限制」,我們怎麼看?
    離下臺只有十天的川普政府再發最後的瘋狂,在日前宣布下周13日至15日美駐聯合國代表訪臺之後不到三天,國務卿蓬佩奧再次加碼,發表聲明稱美將停止官方在與臺灣接觸上的限制。
  • 美售臺66架F-16臺當局「興奮」 中方將採取必要措施
    臺當局19日又開始吹噓這是臺美關係的「紅利」,但有輿論表示,這不過是川普為了競選連任以及對抗大陸的手段而已。外交部發言人耿爽19日在記者會上稱,美國對臺軍售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嚴重幹涉中國內政,損害中國主權和安全利益,中方對此表示堅決反對。他表示將根據形勢的發展,採取必要的措施。
  • 「美臺」花招百出又怎樣,大陸穩握主導權
    導讀:11月22日,美國一架行政專機在臺北降落,「臺美」之間又搞出了新的小動作。對此,民進黨當局矢口否認臺媒炒作的美中情局局長「訪臺」消息。另外,臺灣宣布,12月,美國環保署署長將「訪臺」,而這,是今年8月以來美國第三次派高官「訪臺」。
  • 臺「觀光局」稱:要求大陸赴臺旅行團遊客1月底前離臺
    中新社臺北1月25日電 臺灣當局交通事務主管部門「觀光局」官員劉士銘25日稱,目前大陸赴臺旅行團約有359團、6511名遊客在臺;當局要求旅行團遊客於1月底前離臺。因應新型肺炎疫情,莊人祥說,日前提升武漢的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三級警告(Warning),現在擴大提升湖北全省的旅遊疫情至第三級警告,請民眾非必要應避免前往,大陸其他各省市旅遊疫情提升至第二級警示(Alert),前往當地應採取加強防疫措施。
  • 蓬佩奧「鬆綁」對臺交往 美專家:大陸幾乎肯定會做出憤怒反應
    參考消息網1月12日報導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月11日發表了題為《美國務卿宣布放寬美臺官員往來限制》的報導稱,隨著川普政府尋求在其任期的最後幾天裡鎖定針對北京的更強硬立場,美國當地時間周六表示,將放鬆對美臺官員互動的限制。
  • 美專家稱美大選對臺灣可能是危險 選舉周為大陸攻打臺良機
    美《國會山莊》報刊登分析臺海戰事可能的文章 中評社華盛頓9月18日電(記者 餘東暉)美國軍事專家認為,美國大選中黨派對立強烈,可能令美國陷入持續的危機
  • 臺當局進一步限制大陸人赴臺?此舉不得人心
    據《環球時報》27日報導臺灣內務部門公布最新修正的「大陸人民入臺許可辦法」,進一步限制大陸人赴臺,曾任大陸公職者更可被直接拒絕入境。與此同時,島內親「獨」勢力也想方設法阻撓臺灣人領取大陸居住證,已正式提案要求剝奪申領者的臺籍身份和權利。《聯合晚報》26日評論稱,在大陸不斷祭出惠臺措施之際,臺方卻對兩岸交流者嚴審、限縮,「一來一往間,高下不難評判」。  臺灣「聯合新聞網」26日報導稱,發現臺內務部門本月6日公告的最新「大陸地區人民進入臺灣地區許可辦法」,對申請者資格進行嚴格限制。
  • 大陸會因美臺交往限制解禁而動手?臺灣學者揭關鍵「3條紅線」
    據臺媒報導 在美國總統川普的政權交接前夕,送給臺灣一份"大禮",由美國國務院近日宣布解除美臺交往限制,然而此舉引發大陸方面的不滿,直言是"最後的瘋狂",引發外界議論大陸是否可能因此對臺動武?對此,淡江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嶽分析指出,要看臺美外事關係、軍事合作以及獨立作為3條"紅線",是否被挑戰。張五嶽表示,大陸是否會對臺灣使用武力,得看臺美之間的外事關係是否有重大突破,例如蔡英文是否有正式訪問美國。但張五嶽認為,此次駐聯大使克拉芙特訪臺,並不算在其中。
  • 專家:美為何不顧大陸反對 時隔4年再對臺軍售
    就在美方宣布對臺軍售消息當天,我國外交部副部長鄭澤光奉命召見美國駐華使館臨時代辦李凱安,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並表示,為了維護國家利益,中方決定採取必要措施,包括對參與此次美方向臺灣出售武器的企業實施制裁。為何美國不顧中方反對,時隔4年再次對臺軍售?面對即將到來的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此次軍售背後隱藏著美國怎樣的圖謀?
  • 臺媒體:大陸返臺人士隔離政策可望本周解除
    中新網6月30日電 中國內地已從SARS病例疫區除名,不過大陸返臺人士解除居家隔離卻遲遲沒有定論,臺當局相關部門今天(30日)將討論及確認大陸返臺居家隔離何時解除,據了解,自大陸入境的居家隔離規定,可望在臺灣從SARS疫區除名之前先解禁。
  • 7月4日起臺灣正式解除自大陸赴臺人士隔離措施
    2003-07-05 09:48:50 | 來源:新華網   從7月4日零時起,臺灣正式解除對自大陸赴臺人士施行居家隔離的管制措施
  • 從惠臺「26條措施」看大陸對臺政策的方向
    2019年兩岸關係經歷頗多起伏變化,從年初遭到民進黨抹黑、抵制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到被蔡英文頻頻利用的香港「反修例」事件,再加上美國不斷提升與臺灣的關係,大陸官方定調這一年的兩岸關係「嚴峻複雜」。臨近歲末,大陸重磅推出「惠臺26條」措施,可從中一窺在當前兩岸關係背景下,大陸對臺政策的方向。
  • 美智庫:大陸剔除和平統一,美國對臺政策破產,儘快與臺脫離
    中國大陸推動統一的態度顯然更堅決了。與此同時,過去4年裡,華盛頓保衛臺灣的含糊承諾已轉變為功能上的「軍事同盟」。這些變化很可能使中美走向衝突,引發可怕後果。在中國大陸對臺灣的表述中,「和平統一」一詞已銷聲匿跡。文章稱,這一變化表明了一種「不祥」的政策轉變。
  • 美助理國務卿、駐荷蘭大使分別見臺北「代表」,專家:不能上美國的...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程東 環球時報記者 李司坤】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剛宣布取消美臺交往限制,美國駐荷蘭大使胡克斯特拉就邀請臺北駐荷蘭代表陳欣新前往大使館會面。有專家12日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美上述挑釁「形式大於實質」,中國應堅持在臺灣問題上的戰略定力,不被帶節奏。
  • 蓬佩奧猛打「臺灣牌」 美國務院忙發聲:他本周不會訪臺
    來源:海外網蓬佩奧(法新社)海外網1月11日電繼7日放風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本周將訪臺後,當地時間9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宣布取消美國與臺當局官員交往的所有自我限制。蓬佩奧屢屢操弄涉臺問題,外界擔憂,他是否會在美國政府交接前為了急切撈取政治油水而突訪臺灣。
  • 臺防務報告書稱大陸仍灌輸「臺海必有一戰」思維
    環球網記者高琿報導,臺灣「國防部」20日公布2009年「防務報告書」,強調大陸軍事威脅不會隨兩岸關係和緩而解除。但將以穩健、務實,循序漸進推動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報告書共分八章。第一章「安全情勢」、第二章「大陸軍事」、第三章「國防政策」、第四章「國防組織」、第五章「兵役制度」、第六章「國防資源」、第七章「堅實戰力」、第八章「開創和平」。臺灣「國防部長」高華柱為報告書寫序言指出,大陸對臺軍事威脅尚未解除,臺軍仍須保持警覺,持續強化建軍工作。「國防部」將遵照臺當局「固若磐石」的安全指導,建構防務武力。
  • 炒作「將領秘密訪臺」,美臺勾連瘋狂挑釁
    路透社稱,此人可能是近年來已知的訪問臺灣的最高級別美軍官員之一。   臺防務部門23日宣稱對此「毫無所悉,沒有評論」。臺外事部門一方面並未否認,稱「有關美方官員來臺,我們表示歡迎」,另一方面又稱「由於此行程並未公開,基於臺美互信,沒有進一步的說明,也沒有評論」。臺「行政院長」蘇貞昌23日則稱,臺美關係越來越好,美國很多官員相繼來臺,「好菜會一道道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