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用150年反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卻淪為哈布斯堡的附庸

2020-12-12 騰訊網

一、傀儡政權:特蘭西瓦尼亞公國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蘇丹蘇萊曼一世幫助襁褓中的亞諾什二世打敗了哈布斯堡家族的斐迪南一世,而布達城等匈牙利大部分領土落入奧斯曼土耳其人之手,同時哈布斯堡家族的費迪南一世也佔有匈牙利的一部分。

最初,亞諾什二世代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管轄匈牙利的大部分領土,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佔領區內,貴族、領主們關心的僅僅是自己的經濟利益,連在匈牙利王國時期所關心的政治訴求(例如限制王權)都不再被提及。同時,哈布斯堡家族將其所佔據的原匈牙利王國西部領土,視為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之間的緩衝地帶,並不加以重視。在遍布戰爭瘡痍的國家中,幾乎沒有人關心整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在布達城,國會還如期舉行,但能夠由國會通過的法案僅限於稅收,貴族、領主們偶爾抱怨一下國王重用外國人,抱怨一下政府官員、城防長官和軍隊中大量充斥著外國人,但僅限於口頭上的抱怨,沒有任何舉措能改變現狀。

蘇萊曼一世

鑑於匈牙利素來享有「基督教之盾」之名,蘇萊曼一世不得不加倍提防,他認為,應該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佔領下的匈牙利再度細分,這樣每個小政權都沒有能力反抗強大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只能老老實實地充當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附庸」。因此,在攻陷布達城的同一年,即1541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匈牙利東部扶植了一個傀儡政權——特蘭西瓦尼亞公國,名義上是由亞諾什二世的父親,佐波堯·亞諾什臨終託孤的久爾吉主持創建的。

特蘭西瓦尼亞公國創建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將匈牙利大部分領土都直接置於自己的管轄之下,其中包括很多原匈牙利王國的重要城市,如布達城、佩奇城以及安葬匈牙利王國歷代先王的塞克什白堡。蘇萊曼一世將這部分佔領區劃分為若干個省,省長稱為「巴夏」,將每一個省又劃分為若干個州,州長稱為「貝伊」,並在巴夏和貝伊身邊設有徵稅官,直接對奧斯曼土耳其蘇丹本人負責。蘇萊曼一世最先建立的是布達省,布達省的巴夏是他在這片直接佔領區的總代表。此後,匈牙利人不僅要向教會、貴族和領主們繳稅,還要向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直接繳稅,並且無論是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對外戰爭時,還是匈牙利內部各派勢力之間爆發戰爭時,都要承擔各種名目的特殊賦稅。

蘇萊曼一世對特蘭西瓦尼亞公國更是百般壓制,方方面面都凌駕於特蘭西瓦尼亞公國之上。每次特蘭西瓦尼亞公國選舉出新任大公之後,都要由奧斯曼土耳其蘇丹頒發證書、駿馬、帶有羽毛裝飾的金色高筒皮帽以及土耳其式長袍,以示正式批准。特蘭西瓦尼亞公國每年須向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繳納大筆稅金,其境內不得有除奧斯曼土耳其軍隊之外的任何外國軍隊(包括僱傭軍)駐?扎。

匈牙利人的反抗

儘管蘇萊曼一世在政治上採取了種種措施控制匈牙利,但奧斯曼土耳其軍隊一直沒有停止過對匈牙利殘餘反抗勢力的打擊以及對富庶地區的搶掠。唯一能對奧斯曼土耳其軍隊起到一點兒抵禦作用的,就是貝拉四世在「韃靼之災」後修築的一系列邊防堡壘,它們主要修築在匈牙利北部和東部邊境。經過貝拉四世及其後繼者們的多年經營,這些堡壘已經形成一條緊密連接、向匈牙利縱深腹地深入的防禦系統,在這一時期成為匈牙利殘餘力量最後的基地以及周圍百姓的避難所。蘇萊曼一世念念不忘徹底摧毀這些邊防堡壘,特別是1552年和1566年,他兩次親自領兵攻打幾座主要堡壘。1552年,奧斯曼土耳其大軍號稱10萬,奪取匈牙利的北大門艾格爾堡壘,守將多博·伊斯特萬僅指揮著包括周圍青壯年百姓在內的2000餘人,堅守了58天,打退了奧斯曼土耳其大軍。1566年,72歲高齡的蘇萊曼一世親自指揮攻打久拉堡壘和西格特瓦爾堡壘。戰前,蘇萊曼一世命人向西格特瓦爾堡壘的匈牙利守軍勸降:「如果你們還想活著,就把你們手中的劍交出來!」得到的答覆卻是:「如果你們想死的話,就自己來拿吧!」在火炮的配合下,奧斯曼土耳其軍隊最終攻陷了這座堡壘,但蘇萊曼一世已經在攻陷西格特瓦爾堡壘前夕死於軍帳之中。

特蘭西瓦尼亞公國的實際掌權者久爾吉深知,憑匈牙利人自己的力量已經無法完成獨立和統一了,於是便將再度統一匈牙利的希望寄托在西邊的斐迪南一世身上。1551年,即特蘭西瓦尼亞公國建立10年之後,久爾吉趁蘇萊曼一世忙於對東方波斯的戰爭之際,驅逐了佐波堯·亞諾什的遺孀伊莎貝拉和年幼的亞諾什二世,並秘密聯絡斐迪南一世,請求他趕快派人前來接管特蘭西瓦尼亞公國,同時,為了不引起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懷疑,久爾吉仍然在表面上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官員們保持聯繫。但久爾吉的這一做法弄巧成拙,令斐迪南一世一頭霧水,鑑於之前久爾吉一直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為靠山, 斐迪南一世更傾向於懷疑他設有圈套。於是,斐迪南一世一面請求羅馬教皇任命久爾吉為樞機主教,一面派出刺客暗殺了久爾吉。據當時的歷史學家記載,久爾吉在臨終前極度遺憾地對周圍人說:「我要是能夠同斐迪南商談一次就好了,我在乎的真的是布達城和匈牙利,我真的是在為光復它們而尋求合適的辦?法!」

經過了數年的混亂局面,1556年,奧斯曼土耳其人將伊莎貝拉和亞諾什二世送回特蘭西瓦尼亞公國。不甘心就此罷手的斐迪南一世雖不是純正的匈牙利血統,卻繼承了匈牙利人不安分的傳統,再度挑起對匈牙利東部的戰爭,最後毫無懸念地又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打敗。1566年,奧斯曼土耳其軍隊反而佔領了久拉城以及蒂薩河以東原屬哈布斯堡家族的大片領土。斐迪南一世的繼承人馬克西米利安二世不得不與奧斯曼土耳其人籤訂《德裡納波伊和約》,雙方正式停戰。四年後,即1570年,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又與亞諾什二世籤訂《施佩耶爾和約》,和約規定,亞諾什二世如果沒有子嗣,則由哈布斯堡家族繼承他的大公之位。

1571年,亞諾什二世去世,沒有留下子嗣,匈牙利東部貴族、領主們根本不理會《施佩耶爾和約》的規定,自行選舉巴託裡·伊斯特萬即位,他是原特蘭西瓦尼亞總督巴託裡之子。巴託裡·伊斯特萬不僅獲得了特蘭西瓦尼亞大公之位,還在抵制哈布斯堡家族向東擴張的鬥爭中,謀求到了波蘭王位和波希米亞王位。這位巴託裡·伊斯特萬是虔誠的天主教徒,雖然表面上歸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但內心一直渴望集中匈牙利、波蘭、波希米亞的全部力量,將信仰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土耳其人徹底驅逐出匈牙利。可惜的是,他大半生的時間都在與圖謀入海口的沙皇俄國作戰。1586年12月12日,巴託裡·伊斯特萬去世,他驅逐奧斯曼土耳其人的夢想也付之東?流。

早在巴託裡·伊斯特萬去世的5年前,即1581年,巴託裡·伊斯特萬年僅9歲的兒子巴託裡·西吉斯蒙德就接手了父親的特蘭西瓦尼亞大公之位,代表父親管理特蘭西瓦尼亞公國。他一改父親表面示好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政策,公開與奧斯曼土耳其蘇丹唱反調。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偉大的蘇萊曼一世蘇丹早已過世,此時執政的蘇丹是穆拉德三世(1574—1595年在位),他從即位那天起一直到去世,就從來沒有離開過伊斯坦堡半步。1594年,巴託裡·西吉斯蒙德找到兩個能力相當的夥伴——摩爾多瓦公爵阿龍和瓦拉幾亞公爵米哈伊,三人結成同盟,並於1595年10月在久爾久城聯手打敗了奧斯曼土耳其軍隊。久爾久戰役是巴託裡·西吉斯蒙德一生功業的最高峰,此後不久,特蘭西瓦尼亞公國就陷入本地貴族勢力與外來的哈布斯堡家族勢力的爭權奪勢之中,甚至巴託裡·西吉斯蒙德本人也在政治鬥爭中反覆退位、復位。在將近20年的時間裡,特蘭西瓦尼亞大公之位在巴託裡家族和拉科西家族之間來回「傳遞」。

二、「民族英雄」博赤卡伊

在特蘭西瓦尼亞公國內部各派爭權奪勢之時,在匈牙利還爆發了反抗外族統治的博赤卡伊起義。博赤卡伊曾是巴託裡·西吉斯蒙德手下的近臣,曾參加過抵禦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入侵的戰爭,也曾一度建議巴託裡·西吉斯蒙德聯絡哈布斯堡家族共同驅逐奧斯曼土耳其人,但未能如願。當時匈牙利的實際處境和多年的鬥爭經驗,使得博赤卡伊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要想真正實現匈牙利的統一和獨立自主,只能依靠匈牙利人自己。

特蘭西瓦尼亞公國內亂時期,博赤卡伊聯絡了一些小貴族、領主,並將一些「哈杜伊」(匈牙利南部的販牛人)招攬到自己麾下,組建了一支起義軍。博赤卡伊採取先易後難的戰略,首先打擊哈布斯堡王朝在匈牙利的勢力。1604年10月15日深夜,這支起義軍奇襲了行進於迪奧塞格與阿爾莫什德之間的哈布斯堡王朝軍隊,揭開了起義的序幕。起義之初,匈牙利各地的貴族、領主們不相信這支「東拼西湊的鄉巴佬們」能夠成事,因而採取觀望態度。

1605年春季,博赤卡伊的起義軍驅逐了哈布斯堡王朝在匈牙利境內的巴斯塔軍隊,並向奧地利挺進。一些原先持觀望態度的貴族、領主也陸續加入進來,並重開國會,選舉博赤卡伊為「匈牙利大公」。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看到博赤卡伊向奧地利進軍,也主動向他發出建立聯盟的邀請,博赤卡伊知道不能同時對抗哈布斯堡王朝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這兩個強大的敵人,因此暫時接受了奧斯曼土耳其人的聯盟邀請。正當博赤卡伊節節勝利之時,自私自利的匈牙利貴族、領主們動搖了,他們不肯再出錢支援前線,導致前線缺吃少穿,博赤卡伊只好趁尚處在勝勢之時,向哈布斯堡王朝提出議和,此時哈布斯堡王朝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西歐事務上,因此同意接受議和。

民族英雄博赤卡伊

1606年秋季,雙方達成《維也納和約》,哈布斯堡王朝將烏戈喬、貝萊格、索特馬爾等幾個州割讓給特蘭西瓦尼亞公國,並保證哈布斯堡王朝治下的匈牙利人享有宗教自由,但這種宗教自由僅限於貴族、邊防士兵和城市居民享有。同時,為了充分照顧匈牙利貴族階層的利益,《維也納和約》還規定,哈布斯堡王朝允許匈牙利國會、匈牙利大法院恢復行使原來的職權。與哈布斯堡王朝和解之後,博赤卡伊又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籤訂《日特沃河口協定》,規定雙方各自以1608年年底時的實際佔領區為準,罷兵停戰,匈牙利王室不再向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納貢,但各地百姓依舊向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繳稅。

《維也納和約》和《日特沃河口協定》籤訂之後,博赤卡伊遵守之前對貴族、領主們的許諾,解散起義軍。不過,博赤卡伊將麾下1萬餘名哈杜伊戰士提升到小領主的地位,安頓在蒂薩河東部自己的領地內。還沒來得及享受勝利果實,博赤卡伊就在1606年年底意外死於卡紹城,當時有傳言稱他是被自己的秘書卡塔伊毒死的。於是,憤怒的哈杜伊戰士們衝進卡紹城,將卡塔伊殺死。博赤卡伊死後,匈牙利貴族、領主們立即翻臉,不允許哈杜伊戰士們到蒂薩河東部地區當小領主,因此又引發戰亂。最後,倖存的哈杜伊戰士們被當時特蘭西瓦尼亞公國的一名官員貝特倫·加博爾收編到自己的軍隊中。

三、擺脫奧斯曼土耳其人統治

1613年3月27日,巴託裡·西吉斯蒙德去世,那位收編了哈杜伊戰士的貝特倫·加博爾被推選為特蘭西瓦尼亞大公。貝特倫·加博爾於1580年出生在匈牙利北部的一個基督新教家庭中,年輕時在特蘭西瓦尼亞公國擔任官職,後來在政治鬥爭中失勢,逃到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避難。巴託裡·西吉斯蒙德去世後,貝特倫·加博爾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支持下,被推選為特蘭西瓦尼亞大公。貝特倫·加博爾繼承了匈牙利人不安分的傳統,一改巴託裡·西吉斯蒙德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政策,掉轉矛頭向西去尋哈布斯堡家族的晦氣。1618—1620年,貝特倫·加博爾趁歐洲「三十年戰爭」(1618—1648年)之際,出兵佔據了匈牙利北部、東部大片領土,並於1620年召集貴族們重開匈牙利國會,成功當選匈牙利國王,大有恢復匈牙利王國之勢。但好景不長,匈牙利人主要信奉天主教,貴族們極力反對貝特倫·加博爾這位信奉基督新教的國王。同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也不允許匈牙利重新回到統一的道路上,當時在位的奧斯曼二世蘇丹派遣使者直截了當地告訴貝特倫·加博爾:「我們決不允許特蘭西瓦尼亞重新歸屬匈牙利!」因此,貝特倫·加博爾於第二年(1621年)放棄匈牙利國王的頭銜,仍回去當特蘭西瓦尼亞大公。貝特倫·加博爾兩次向哈布斯堡家族的斐迪南二世開戰,甚至在1626年一度佔領了哈布斯堡家族統治下的匈牙利領土,但兩次戰爭均以失敗告終。1629年11月15日,貝特倫·加博爾去世,他曾試圖恢復一個獨立、統一的匈牙利,雖然以失敗告終,但精神可嘉,這種精神給後繼者們帶來了很大的鼓舞,貝特倫·加博爾也因此受到了後世的敬仰。1896年,即匈牙利建國的千年慶典之際,匈牙利人在首都布達佩斯的英雄廣場上豎立歷代名王雕像時,將貝特倫·加博爾的雕像豎立其中。

英雄廣場上的貝特倫·加博爾塑像

貝特倫·加博爾去世後,特蘭西瓦尼亞公國先後經歷了拉科西·久爾吉一世(1630—1648年在位)和拉科西·久爾吉二世(1648—1657年在位)兩位大公的統治。拉科西·久爾吉一世原來是貝特倫·加博爾手下的將領,同時也是蒂薩河東部最大的領主,他在位時,利用歐洲「三十年戰爭」之機,聯合瑞典出兵進攻哈布斯堡王朝,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擔心匈牙利再度統一,因此動用掌握在蘇丹手中的特蘭西瓦尼亞公國的外交權,命令拉科西·久爾吉一世息兵罷戰。拉科西·久爾吉一世被迫與哈布斯堡王朝的斐迪南三世訂立《林茨和約》,將博赤卡伊起義時期《維也納和約》中的宗教自由權利擴展到哈布斯堡王朝治下包括農奴在內的所有匈牙利?人。

1648年,拉科西·久爾吉一世去世,拉科西·久爾吉二世即位。此時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經歷了一段時期的低谷後重新崛起,特蘭西瓦尼亞公國多次超越作為「附庸」的職權範圍,引起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注意。更加不幸的是,東邊的鄰居克裡米亞汗國也在這一時期不斷襲擾匈牙利邊境。1657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蘇丹穆罕默德四世出兵攻打不安分的特蘭西瓦尼亞公國,拉科西·久爾吉二世率軍迎戰,不幸陣亡,他手下最重要的將領凱梅尼·亞諾什也在戰鬥中跟隨大公一同戰死,此後,再沒有人能夠帶領特蘭西瓦尼亞公國爭取獨立自主了。穆罕默德四世蘇丹將特蘭西瓦尼亞公國割裂得七零八落,並在很多地方設置官吏進行直接管轄。此後,西邊的哈布斯堡王朝雖然扶持了特蘭西瓦尼亞公國的一些力量反抗奧斯曼土耳其人的佔領,但這些零星的反抗鬥爭一旦小有成效,就會遭到哈布斯堡王朝的壓制甚至阻撓。哈布斯堡王朝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雖然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尖銳的利益衝突,但在對待匈牙利的問題上,雙方心照不宣,結成了事實上的聯盟,共同壓制匈牙利人的民族獨立情緒和民族解放鬥爭。

奧斯曼土耳其軍隊圍攻維也納

168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軍隊在「大維齊爾」(蘇丹以下最有權勢的官職)卡拉·穆斯塔法·巴沙的率領下,圍攻維也納。歐洲各國組成聯軍前來支援,羅馬教皇、熱那亞、西班牙、葡萄牙也提供了巨額的財力支持。9月12日,在波蘭國王揚·索別斯基的統一指揮下,歐洲聯軍最終擊潰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軍隊,取得了維也納保衛戰的勝利,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向西擴張的步伐永遠止步於維也納城下。1684年3月,在奧地利的主導下,奧地利、波蘭、威尼斯共和國組建了「神聖同盟」,1686年,沙皇俄國也加入進來。1689年,「神聖同盟」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發起反攻,很快攻入了巴爾幹半島。正當「神聖同盟」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巴爾幹半島反覆爭奪之際,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不顧西方基督教的整體利益,悍然入侵尼德蘭,哈布斯堡王朝不得不暫時放下對巴爾幹半島的爭奪,與尼德蘭、英國、丹麥、西班牙等組成「奧格斯堡同盟」,發起抵禦法國擴張的「大同盟戰爭」。這場戰爭持續了十餘年,最終,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利用「奧格斯堡同盟」成員國之間的內部矛盾,與「奧格斯堡同盟」成員國逐個籤訂和約,於1697年勉強中止了戰爭。「大同盟戰爭」期間,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蘇丹穆斯塔法二世趁機再度入侵並佔領了匈牙利。與法國達成休戰協議之後,哈布斯堡王朝得以騰出手來對付奧斯曼土耳其帝國。1699年,在英國的斡旋下,哈布斯堡王朝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籤訂《卡洛維茨和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放棄了除泰邁什地區之外的整個匈牙利。至此,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對匈牙利人長達一個半世紀的統治徹底終結。

匈牙利人徹底擺脫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也為此付出了沉重代價——哈布斯堡王朝取代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開始了對整個匈牙利長達200餘年的統治。同時,隨著「地理大發現」,整個歐洲進入了嶄新的時代,匈牙利也在時代大變革中走上了新的道路。

《不可不知的匈牙利史》,宇信瀟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

本文摘選於《不可不知的匈牙利史》,宇信瀟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經出版社授權刊發,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文章內小標題與部分圖片為後來所加,編輯:張艾琪。)

作者介紹:

宇信瀟,男,吉林省長春市人,自幼接觸滿族、蒙古族、漢族三族的語言和文化,熱愛亞歐大陸北部草原遊牧民族的歷史。東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博士在讀,主要學習古代羅馬史和古代遊牧民族史。兩度赴歐洲留學和工作,多次遊覽遊牧民族建立的歐洲國家——匈牙利,對當地的歷史、文化有一定的研究。翻譯作品:《劍橋古代史(第十卷):奧古斯都帝國》、《草原帝國》。

相關焦點

  • 維也納之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首次西歐徵伐失敗
    公元16世紀初,源自中歐的哈布斯堡家族強勢崛起。依靠多年布局換來的聯姻成果,迅速演變為近半個地球的至高宗主。但其本部所在的奧地利,卻因奧斯曼土耳其人的西擴而淪為衝突前沿。當時的大部分匈牙利地方貴族,也因這些巨大變故而分為兩派,其中就不乏選擇投靠奧斯曼的東部陣營。但包括中央王族在內的西部陣營,基於自己的天主教信仰傳統,更傾向於投靠有神聖羅馬皇帝頭銜的哈布斯堡家族。這就為土耳其蘇丹的擴張策略帶來重大麻煩,進而演變為兩大羅馬皇權繼承者的戰爭導火索。好在後者正陷入義大利半島的長期對法作戰,始終無法掌握中歐攻略的主動權。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崛起,基督教世界面臨的生死存亡
    1360年,穆拉德一世甫一即位,就立刻派遣得力的將領統率大軍入侵歐洲。戰爭的第一階段進展十分迅速。在15個月的時間裡,奧斯曼人就佔領了色雷斯地區全部重要的堡壘和延伸到巴爾幹山脈腳下的富饒平原,完成了對這一地區的實際控制。在喬爾盧,奧斯曼軍隊將該城守軍屠戮殆盡,並將其指揮官斬首示眾,以此在整個巴爾幹地區散布對土耳其侵略者的恐懼情緒。
  • 都是「病夫」,為何感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比大清強很多
    在國家體量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有550萬平方千米,人口2380萬,可以說和大清不在一個重量級上,可為何在人們的印象中,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要比大清強很多呢?土耳其人徵服的第一步,就是佔領殘留在小亞細亞半島的拜佔庭帝國的領土。接著,土耳其人渡過達達尼爾海峽,首次插足歐洲,於1354年在加裡波利建立了一個要塞。1362年,發動大規模軍事進攻,佔領拜佔廷帝國重鎮亞得裡亞堡,1384年,奪取索菲亞,從而包圍了君士坦丁堡。1389年在科索沃戰役中大敗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和匈牙利聯軍。
  • 土耳其人為何有大國心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確給了他們輝煌過去
    其實這還要從土耳其的歷史說起,歷史上的土耳其曾經非常強大。那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就是今天土耳其的前身。因此,土耳其人有一種大國心理和驕傲,也就並不為奇了。 他年僅20歲的兒子奧爾汗繼位,從此,奧斯曼土耳其公國的歷史又翻開了新的篇章。 奧爾汗繼位的第一件事,就是繼續擴大帝國的版圖。在1326年到1337年,大約10年的時間之內,奧爾汗攻陷了拜佔庭帝國在小亞細亞的所有疆土。
  • 蘇萊曼大帝時代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輝煌頂峰與衰亡
    蘇萊曼時代的到來公元1000年前後,生活在中亞細亞的一部分突厥人西遷,有的遠至小亞細亞。13 世紀末,一支突厥部落的首領奧斯曼在小亞細亞建國,這個國家因他而得名為奧斯曼土耳其。這是一個軍事封建國家,以伊斯蘭教為國教,國家首領稱為蘇丹,集政教大權於一身。
  • 哈布斯堡家族:掌控歐洲800多年的王室,是如何崛起和衰弱的?
    在五百年前,哈布斯堡王朝盛極一時:不僅民族很多,領地人口總和高居歐洲第一,領土面積遠遠超過歐洲其他國家,再加上和歐洲各國的聯姻,一度包攬英國、西班牙、葡萄牙、德意志、匈牙利等多國王位!16世紀的時候,哈布斯堡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橫跨四大洲的日不落帝國。
  • 第一次維也納之圍的全過程 土耳其西進的挫敗
    導語1526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成功打敗了老對手匈牙利,打通了進入西歐的通道,天主教國家命懸一線。(圖二:某一時期哈布斯堡王朝、奧斯曼一場衝突應運而生。土耳其,正在面對一場對決神聖羅馬帝國的戰鬥。亞納什的未能找費迪南一世迅速佔領匈牙利西北部,一個叫Posnozy的城市建立了首都。與此同時,亞諾什佔領了特蘭斯瓦尼亞,為應對奧地利和費迪南一世手下的強勁的哈布斯堡聯盟,亞諾什決定向蘇萊曼蘇丹求救,這就意味著,亞諾什將會加冕,他會統治匈牙利的殘餘地區,也會成為奧斯曼土耳其的附庸。費迪南一世這邊加緊進程,佔領了匈牙利的中心地區。他帶來了18000的日耳曼僱傭軍,如虎添翼。
  • 哈布斯堡王朝對塞爾維亞政策,反映了匈牙利政權,在維也納的分量
    奧斯曼政府在馬其頓面臨著一場曠日持久的革命運動,運動久久未能得到平息,除了給奧斯曼的統治帶來不良反應外,也促使了巴爾幹國家捲入這場動亂。緊接著是青年土耳其革命,以及隨之而來的新階段。它很快顯示出,如果一個經過改革的奧斯曼帝國有可能重生,那麼對巴爾幹地區的外交政策就需要新的設想。
  • 奧斯曼土耳其有多強大?奧地利瑟瑟發抖
    為什麼現在的土耳其敢這麼橫?其實你去研究他們的歷史,會發現他們曾經建立過一個長久而強大的帝國,那就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這一帝國建立於1299年,滅亡於1922年,時間長達623年,在人類歷史上,這麼長久的封建帝國,是非常罕見的。
  • 哈布斯堡王朝的衰落:從歐洲雄獅到折翼的雙頭鷹
    而1718年與奧斯曼土耳其籤訂的《帕薩洛維茨條約》則是哈布斯堡家族對外軍事徵伐的巔峰,從那以後,哈布斯堡家族的輝煌的戰績基本變成了歷史,在此後的一系列戰爭中大部分時間都是扮演了一個只能分享盟友勝利的醬油角色。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是怎麼縮減成現在這樣的?
    導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誕生於公元1299年,滅亡於公元1922年。這個帝國最開始只是那託利亞高原上的一個西亞小國,但是後來這個國家卻發展成為橫跨三大洲的大帝國,並且對當時的東西方文明都造成了深遠的影響。作為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政權之一,這個帝國本身就是一個「神話」,它與亞洲的大明帝國同時崛起 最終卻與大清帝國同時終結。
  • 1683年的維也納,土耳其人的嘆息之牆!
    題記:1683年9月,奧斯曼土耳其的禁衛軍怎麼都不會想到,這將是他們最後一次看到維也納的這片城牆。土耳其人的子孫將再也無法像他們自己和他們的祖父那樣踏上維也納這塊哈布斯堡家的「龍興之地」。這一家族的對奧地利和匈牙利地區的統治從1282年起一直延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是歐洲歷史上統治時間第二長、統治地域最廣的封建家族。在1683年的時候,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已經面臨危局了。西面是他富有侵略精神的堂兄,也是著名的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東面則是強大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 鼎盛時期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有多強大
    文/寂寞的紅酒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又稱奧斯曼帝國,土耳其帝國,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具有重要影響的國家。奧斯曼帝國起源於11世紀的中亞,本是突厥的一個小部落。13世紀初,奧斯曼部落遷到了小亞細亞,在當地定居下來。
  • 哈布斯堡王朝最偉大的君主,建立第一個日不落帝國,活到58歲去世
    哈布斯堡王朝是歐洲歷史上最強大的朝代之一,歐洲歷史上幾乎沒有多少個朝代能跟哈布斯堡王朝抗衡,而且這個朝代的國祚相當長,從公元1273年開始就統治神聖羅馬帝國,之後陸續統治奧地利、匈牙利、西班牙等國家,直到公元1918年才結束統治,長達600多年之久。
  • 奧特朗託之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義大利與西方攻略
    哪怕他們大體上能穩住西西里島,卻還是得用王室分支去對岸構建獨立王國。在善於尋找突破口的穆斯林方面看來,這就是他們從海上侵入西歐的最佳跳板。  兵臨奧特朗託城下的奧斯曼大軍  1480年7月28日,奧斯曼艦隊突然出現在薩倫丁半島海岸,在毫無阻攔的情況下輕鬆登陸。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是如何崛起
    公元1092年塞爾柱帝國疆域圖片:wikipedia而後塞爾柱帝國內憂外患,相繼被基督教世界、西遼契丹人擊敗分裂,最後花剌子模在1194年滅亡其帝國。塞爾柱帝國四分五裂,其中旁支羅姆蘇丹國繼承大部分領土,1243年蒙古人入侵羅姆蘇丹國後分裂36個諸侯國。這個混亂時期奧斯曼領導奧斯曼人建立公國。
  • 晚清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哪個更弱?我們沒有勇氣
    我不認為奧斯曼帝國比我們弱,特別是在反抗精神上(1)歷史真實是奧斯曼為我們擋了六百年的雷斯曼所面臨的國際形勢比我們危險多了,作為對歐橋頭堡,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千餘年為中國抵擋了歐洲可能的入侵。奧斯曼幾乎與所有列強開戰,而且打了不是三五十年而是六百多年。相反,我們的威脅小多了。
  • 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分裂成多少國家,就知道該國當年有多厲害了
    說起奧斯曼土耳其,我們在歷史上學習到這個國家說真的不多。無非就是下面這幾件事。第一件事就是1453年攻佔君士坦丁堡,滅亡了東羅馬帝國。第二件事就是出了個默罕默德阿里,重振了埃及。第三件事就是克裡米亞戰爭的時候,這個國家有參與。這基本上是我們對這個國家的全部了解了。
  • 奠定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成為地跨歐亞非帝國的一戰:君士坦丁堡
    土耳其,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前後擁有著巴比倫、古埃及、拜佔庭、古希臘、基督教、阿拉伯和奧斯曼等眾多文明遺產。今天便要來講述一下這裡的文明遺產之一:奧斯曼的興盛與衰落。在奧斯曼家族統治土耳其的624年裡,大致分可以分為兩個時代:前3個世紀可以視為奧斯曼土耳其的光榮時代,也是奧斯曼封建君主專制主義發揮到極致的時代。
  • 帝國時代3決定版奧斯曼土耳其優勢什麼 奧斯曼土耳其戰術分析介紹
    帝國時代3決定版奧斯曼土耳其優勢什麼?劣勢是什麼?又有什麼戰術?對於很多小夥伴來說這些都是比較疑惑的點,那麼針對於帝國時代3決定版中奧斯曼土耳其的具體情況戰術到底是什麼呢?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