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中有多少文物是「搶」中國的?數字讓人難過

2020-11-05 旅行中的兔子

近年來出國遊越來越熱,在國人眼裡似乎國內的美景已經無法滿足他們的眼界,好像看多了有點索然無味的感覺,於是大家開始組團去往國外,而歐洲則是首選之地。前些年常常看到新聞說我國的大媽們在國外把商超包場在裡面鋪張買東西的事情,震驚了外國人,也亮瞎了國人的眼睛,不禁想問一句國內的產品不香嗎?或許在他們眼裡前些年我國的產品確實不香,你看近年來因為各種原因的影響這樣的事倒不常見了。

去歐洲旅遊,英國是一個繞不開的地方,而不去一趟英國的大英博物館,多少有點來英國白來的感覺,去了以後,心情的沉重無以言表,因為那裡百分之八十的藏品居然是從我國掠奪走的,這才讓我們知道「勿忘國恥」不是一句空話

大英博物館中有多少文物是「搶」中國的?數字讓人難過,因為大英博物館不僅藏著兩萬多件來自中國的文物,還有古希臘、羅馬、埃及的文物,屬於英國的文物倒是沒有多少,只是不知道大英博物館堂而皇之地把不屬於本國的的文物擺出來供人們參觀。

在英國人的眼裡能從外國人手中得到他們的文物,充分說明了當年的英國有多強大,至於獲得文物的手段,就可以忽略不計了。自始至終,英國都以一種勝利者的姿態凌駕於這些曾經的弱國頭上。可惜了我們國家的那麼多文物,陳列在大英博物館,無時無刻不在告訴我們曾經的我們有多弱小。

好笑的是明明每一個英國人都知道這些文物的來源渠道,但是在文物介紹上頗有些掩耳盜鈴的感覺,把文物的來源描述得極其隱晦,或者是一筆帶過。一件來自中國河南安陽殷墟商晚期青銅鴞卣,英國人是這麼介紹的,上面說這件文物被人以低價賣給另一個博物館,但不知何原因他們不願意陳列這件來自中國的文物,就送給了大英博物館。

真的要給這句話鼓個掌,這件文物最初的買主叫做George Eumorfopoulos,喜歡收藏中國瓷器,或者說是來自中國的文物他都喜歡,因為收藏的中國文物太多,居然開始了一場「私人文物展」,這在20世紀初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要知道哪怕是政府的文物展,都不可能有他的私人文物展規模大,可見藏品之多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大英博物館裡光是George Eumorfopoulos捐贈的中國文物就高達2000餘件,佔全部藏品的十分之一乾隆御製詩文《題汝窯盤子》也是其中之一,上面有乾隆皇帝的題詩,雖然詩寫得比較拗口,一口讀過去多少有點看不懂,但因為是皇帝題詩,價值無法估量。

早先的時候,西方列強的目光還沒有聚焦到中國身上,他們把焦點主要放在印度和日本那裡,收藏家們也是如此,對中國的注意力相對較小,直到清政府邀請歐洲人和日本來幫助他們修鐵路,列強們才發現原來之前不曾注意到的中國是一個多麼神秘的地方。列強們在開山挖路的時候挖到了很多古墓遺址,出土的文物讓他們大開眼界,從來沒有見過如此炫目的東西

於是我國的歷史文明開始被列強踐踏,他們把考古重心挪到中國身上,也是在這種影響下,我國才開始有了最早的考古學,之前我國在考古領域一片空白,或許連我們自己都沒有想到,輝煌文明到底有多驚豔世人。大英博物館裡有一座搶奪自圓明園的商晚期青銅雙羊尊在日本的根津美術館也有一座商代雙羊尊,這兩個分別位於不同美術館的雙羊尊曾經在2015年見過一面,促成這次會面的根本原因是在根津美術館也有一批來自安陽殷墟侯家莊商王陵區的青銅重器

但是和敦煌壁畫比起來,這些文物雖然流失海外,被列強霸佔,好歹它們是被保護的,是安全的,可敦煌壁畫的命運就令人痛心疾首了。有人說,「敦煌者,我國學術之傷心史也」,敦煌壁畫被破壞,這不僅僅是一個時代的悲劇,更是我們中國歷史的悲劇

列強們掠奪壁畫時,帶不走的就又挖又摳,多少壁畫在那個時期被列強破壞,就有多少人為之流淚。大英博物館收藏的敦煌莫高窟第17窟:絲綢繪製的「普賢菩薩像」(公元751-850),造型優美,色彩斑斕,普賢菩薩慈眉善目,悲憫眾生,不知道身在他鄉沒有香火供奉,可過得安好?

宋代的汝窯和官窯出來的瓷器代表著東方瓷器藝術的最高水平,兩宋的審美向全世界展示了這個東方大國讓人無法用語言表達的藝術審美,歐洲的文藝復興比起兩宋來也略有遜色,哪怕是這一時期出現的仿古器物,都稱得上是上上佳作,全世界僅有三件的「南宋官窯琮式瓶」一件在日本,一件在英國,還有一件在中國,就如亂世時期被迫分離的三兄弟,不知多久才會重逢。

大英博物館裡的大維德元青花龍紋盤口象耳瓶,是這裡的鎮館之寶全世界僅此一件,它的出現也昭示著元代無青花歷史的終結也是唯一一個用姓氏命名的中國瓷器,只是諷刺的是我國的瓷器冠上的是外國人的姓氏大英博物館典藏的珍寶,想要全部展覽出來,說得誇張一點一年一換也得花費一百年時間

這些都是我們中國的「國寶」,雖然流失了,但現在能做的就是用我們的力量讓這個國家這個民族不再遭受百年前的苦難。不忘歷史才是最好的懷念。大英博物館中有多少文物是「搶」中國的?數字讓人難過。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旅行中的兔子


相關焦點

  • 大英博物館收藏多少圓明園文物
    本報訊(記者管菁)今年是圓明園罹劫150周年,作為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之一——大英博物館,究竟收藏了多少件圓明園的文物?
  • 馬未都: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就像自家孩子被別人收養一樣!
    說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另一種體現,古董文物算是文化體現的一份子了。很多人喜歡古董文物,而聊到它,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專業人士,大家都稱他為馬爺(馬未都)。馬未都收藏的文物到底有多少,據外人透露他自己也數不清楚,光幾個庫房裡的東西都是精品之中的精品,而且還有一些都放到了他的觀復博物館裡。說起他與古董的故事,馬未都不止一次提到過自己與國外一些文物之間發生的故事。
  •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
    我們很多藏品不是殖民得來的;歐洲人拿回來的這些東西,不是每件都是搶來的。」這位負責人說,很多人以為大英博物館不關心藏品的來源,但其實是誤解,有很多人在從事研究,「收藏過程是有各種複雜情況的。」她舉了個例子,有件藏品是一位東印度公司的將軍的,肯定有人會說「那肯定是搶來的」,但實際上那個人皈依了印度教,反對歐洲對印度實行基督教化。不過,大英博物館的這番自辯難以服人。據《光明日報》2009年的報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表明,中國流失文物多達164萬件,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
  • 大英博物館,「霸佔」多少「中國國寶」?
    現在,正遭受這種「霸道法則」的驅使,尤其跟舉世最大的搶奪受益者——大英博物館,侵略戰爭之後,英國人根本就感覺不到欠下了受害國——中國,多少虐債。英國人由衷地揣著一句話:搶來的寶貝,也是我的。絕不奉還。2006年,聯合國曾公布調查結果顯示,通過戰亂,或者侵略,中國先後流失文物多達164萬件,全球總共有47家博物館,大大方方地作了博物收藏者。
  • 大英博物館國博開展含中國文物 海外流失文物如何被「洗白」
    大英博物館 收藏兩萬三千件中國文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6年披露,中國流失文物多達164萬件(還不算各國私人藏有的10倍於這個數字的中國文物),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3萬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
  • 賞析:大英博物館的中國文物
    中國流失國外的文物多達164萬件,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其中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萬3千多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跨越了整個中國歷史,包括刻本、書畫、玉器、青銅器、陶器、飾品。
  •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的 罕見中國珍貴文物無緣歸故土
    在一次大英博物館的講座活動中,講座組織者、大英博物館亞洲展區負責人香薩利(Sushma Jansari)解釋說:「有各種歷史故事,而他們只強調殖民主義的一面,導致一些人頗為憤怒。而我們想做些平衡。我們很多藏品不是殖民得來的;歐洲人拿回來的這些東西,不是每件都是搶來的。」大英博物館的這番自辯難以服人。
  • 遊覽百萬藏品的大英博物館有感,文物何時回家?
    這些都是18世紀到19世紀時期,英國向世界擴張,對各個國家進行侵略時,對這些國家的文化進行掠奪,把這些國家珍貴的文物運送回倫敦,因為侵略的國家太多,搶的文物數量驚人,導致大英博物館都裝不下,又分批藏在其他的博物館裡。其中大英博物館裡的東方藝術文物館中有很多來自中國、日本、印度等國家的十萬多件歷史文物。
  • 大英博物館的800萬件藏品有多少不是搶來的?
    三、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 1、大英博物館從什麼時候開始收藏中國? 2、大英博物館的95號展廳——全是中國瓷器 大英博物館概覽(各分館經典藏品) 大英博物館英文名直譯為「不列顛博物館」,但人們往往稱之為大英博物館。
  •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
    大英博物館的館藏之豐富絕對令參觀者嘆服,但它的館藏珍品來源,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讓世界各國的參觀者內心非常矛盾,因為它的藏品中有相當部分是殖民時代的戰利品,且拒絕歸還給各個受害國。但正如大英博物館亞洲展區負責人Sushma Jansari 解釋說:「有各種歷史故事,而他們只強調殖民主義的一面,導致一些人頗為憤怒。而我們想做些平衡。
  • 大英博物館內的中國文物(圖)
    現在,在大英博物館中,收藏了800萬件來自不同地區,代表不同文化的珍貴文物。進入大英博物館,就像進入了一條人類歷史的長河,你可以通過館藏的文物追根溯源,一點一滴地了解文明的演變和時代的變遷。   最近,一套名為《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的圖書問世,這套書的編撰歷時四年,動員了博物館100多位館員、400多名專家,選取了館藏文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100件文物,通過對文物的科學分析和解讀,向讀者展示了200萬年的人類文明史。大英博物館館長尼爾·麥格雷戈作為本書的作者,用專業的視角和優美的文字,通過這些文物來講述歷史。
  • 大英博物館辦講座介紹文物來源,自辯「不是每件都是搶來的」
    大英博物館。 視覺中國 圖自10月12日起,大英博物館推出「收集歷史」(Collected Histories)系列講座,以反駁外界對其「藏品均來自殖民掠奪」的指責。「有人傾向於關注藏品收集的殖民時期背景,這樣的歷史是『部分的』,因此會有一群非常憤怒和感到不安的人」,大英博物館亞洲人種志和南亞藏品策展人蘇詩馬·香薩利(Dr Sushma Jansari)表示,「我們試圖平衡這一觀點,很多藏品不是來自殖民背景,並非一切都是歐洲人通過搶劫獲得的」。
  • 大英博物館到底收藏多少中國文物?看到這幅畫時,專家:暴殄天物
    大英博物館到底收藏多少中國文物?看到這幅畫時,專家:暴殄天物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之一,其中收藏了來自世界各地許許多多的珍貴文物,其藏品之豐富在全世界的博物館中都實屬罕見。據統計,收藏在大英博物館中的藏品多達八百多萬件,但由於空間有限,只有百分之一的藏品能夠公開展出,其中百分之九十九的藏品未能公開展出過,人們不禁猜測,英國到底有多麼燦爛的歷史文化?而事實上這八百萬藏品中絕大多數原本並不屬於英國。
  • 大英博物館又刷屏了 這次是為什麼?
    「有各種歷史故事只強調殖民主義的一面,導致一些人十分憤怒沮喪。我們正試圖平衡一下。」講座組織者、大英博物館亞洲展區負責人蘇什瑪·香薩利(Sushma Jansari) 強調說,「我們很多藏品並非殖民所獲;歐洲人獲得的這些東西,不是每件都是搶來的。」對於大英博物館的說法,網友們是怎麼看的呢?
  • 大英博物館兩萬多中國文物中,如何挑選出260件文物
    「閉關」一段時間後,4月11日,中國國家博物館恢復開館,並舉辦了三場活動——《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精粹·英國大英博物館卷》新書首發式、「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的功能與使命」全球博物館館長論壇、「殊方共享——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文物精品展」。
  • 大英博物館裡的那些中國頂級文物
    印象中的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上下五千年,相信很多人有著相似的觀念 ,但當你走進大英博物館第33號展廳中國文物廳,你會發現我們的先人是在七千年前就開始創造文明,製造藝術品,目前在中國文物廳以年代劃分展品,從公元前5000年至新中國成立,它所展出的中國文物,跨越了整個中華民族歷史長河,展品從商周的青銅器
  •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一)
    大英博物館就是英國國家博物館(B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顛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羅素廣場,是一座規模龐大的古羅馬柱式建築,十分壯觀。大英博物館成立於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博物館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許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偉大科學家的手稿,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目前,英國國家博物館擁有藏品800多萬件以上。由於空間的限制,還有大批藏品未能公開展出。
  • 大英博物館自辯稱「很多藏品不是搶來的」,那大部分都是咯?
    還有大英博物館的相關負責人「詭辯」到:很多人以為大英博物館不關心藏品的來源,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很多人在從事研究,「收藏過程是有各自的複雜情況的。」網友3:嗯,不是你們大英博物館的人去搶的。但是這些文物是怎麼進入歐洲進入英國的呢,呵呵。網友4:兩個強盜去搶了別人的東西,然後兩個人把東西互換,搶來的東西就神奇的變成換來的東西了。
  • 拒絕歸還搶來的文物,V&A、大英博物館憑什麼理直氣壯?
    比如據《英國電訊報》報導,中國遊客來倫敦必去的大英博物館、V&A博物館,2010年的時候館方高層就承認過,所藏中國文物除了正當交易所得之外,「可能」有一部分是從圓明園劫掠而來的,並且「歡迎中方學者一起研究調查」。不過如果確認是非法所得中國文物,是否會歸還這一點,他們都選擇了含糊其辭。
  • 大英博物館裡的極品中國文物,美到心痛!
    其中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萬3千多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跨越了整個中國歷史,包括刻本、書畫、玉器、青銅器、陶器、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