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西北有四位盤踞在當地的馬姓軍閥,他們經營西北多年,執掌西北的軍政大權,又因為都姓馬,因此被稱為西北四馬。解放戰爭期間,西北四馬成為蔣介石發動內戰的幫兇。1949年,隨著國民黨的節節敗退,西北四馬也成為了歷史:西北四馬中三個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一個選擇和平起義,他們各自的結局如何呢?
第一,馬步芳
西北四馬中馬步芳是最出名的,他因為盤踞在青海而被稱為青海王。青海王馬步芳心狠手辣,是個為了目的不擇手段的人。1949年8月,蘭州戰役後馬步芳攜帶家屬逃到臺灣。到臺灣後的馬步芳因為擅離職守而被撤職處分。不過馬步芳心思活絡,他主動花錢消災,收買了國民黨元老吳忠信,把戰敗的責任推給馬鴻逵。
馬步芳深知自己已經在臺灣待不下去,他暗中聯絡香港的朋友,經由香港移居沙特。不久後,馬步芳因為不適應沙特氣候移居埃及。之後馬步芳出任駐沙烏地阿拉伯「大使」,於1975年在麥加去世,終年72歲。
第二,馬步青
馬步青是青海王馬步芳的哥哥,馬步青雖然是哥哥,但是心機卻遠不如弟弟馬步芳。1933年,西北四馬聯合抵制孫殿英,馬步芳趁此機會大肆招軍買馬,實力逐漸超越哥哥馬步青。「四馬拒孫」結束後,馬步青因為實力不如弟弟馬步芳只能駐守在甘肅武威,佔據河西要地。
1942年,抗日戰爭期間蔣介石設計,以明升暗降的方式把馬步青趕出河西要地。馬步青率部隊進駐西寧後受到弟弟馬步芳排擠,逐漸成為失勢將領,萬般無奈的馬步青只能回到老家臨夏,過著無所事事的日子。
1949年,馬步青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之後留在臺灣擔任「國防部中將參議」以及「總統府國策顧問」等,於1977年病逝於臺灣,終年79歲。
第三,馬鴻逵
在西北四馬中,馬鴻逵被稱為寧夏王,他盤踞寧夏長達17年,集軍政大權於一身,是西北四馬中實力僅次於馬步芳的人。1949年,國民黨戰敗後馬鴻逵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馬鴻逵與馬步芳早年因為互相保舉官職而鬧得不愉快,而馬步芳又比馬鴻逵早到臺灣。馬步芳為了推卸責任,把西北四馬在西北失敗的責任推給馬鴻逵,導致馬鴻逵剛到臺灣就被彈劾。
馬鴻逵看臺灣政界沒有人為自己說話,心灰意冷下以治病為由跑到美國,之後一直居住在美國洛杉磯。對馬鴻逵來說,美國畢竟是異國他鄉,這使得他在美國過得並不如意。晚年的馬鴻逵特別思念故鄉,於1970年在無限鄉愁中因病去世,終年78歲。
第四,馬鴻賓
在西北四馬中,馬鴻賓是年齡最大的,也是實力脆弱的。解放戰爭末期,馬鴻賓官至寧夏兵團副司令,協助寧夏主席馬鴻逵守衛寧夏。1949年9月,解放軍兵臨銀川城下時馬鴻賓有了和平起義的打算。9月19日,馬鴻賓的兒子馬惇靖代表父親與解放軍和談,宣布和平起義。
和平起義後的馬鴻賓留在大陸,他也是西北四馬中唯一一位留在大陸的人。和平起義後,馬鴻賓的部隊被改編為西北野戰軍獨立第二軍,馬鴻賓則被任命為寧夏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等職務。
晚年的馬鴻賓被任命為甘肅省副省長、全國人大代表以及民族委員會委員等職務,他致力於團結西北各民族,為西北民族團結做出很大貢獻,於1960年因病去世,終年76歲。
參考資料:
《馬步芳傳》馬效忠、《馬鴻賓傳》胡迅雷、《馬鴻逵傳》張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