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營造文化之旅:金門飛臺北 體驗營參訪北投社區

2020-12-11 手機鳳凰網

2019年1月20日至1月27日,由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中國文化院、鳳凰網、臺灣中時媒體集團、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第十期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在臺灣地區舉行。

本期體驗營以「社區營造文化之旅」為主題,在金門開營,兩岸30名大學生營員通過參訪金門大學、瓊林社區、燕南書院、臺北社區大學、三峽老街、北埔社區、鹿港民俗文化館、埔裡桃米社區等地,一窺臺灣的社區營造文化。

1月22日上午,體驗營搭乘飛機從金門飛往臺北松山機場,下午大家來到了北投,圍繞北投社區營造展開參觀和體驗,參訪了北投的景點建設、北投文化基金會和北投社區大學,在社區大學,營員們聆聽了關於健康社區營造的寶貴經驗和先進理念。以下為圖片紀行,內容來源於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

1月22日丨北投社區 

1月22日,體驗營一行離開金門,搭乘飛機飛躍臺灣海峽前往臺北。飛機降落臺北松山機場,目之所及便是與金門完全不一樣的風光,高樓大廈與城市街巷之間的社區營造又是怎樣的呢?兩岸的同學們會在今天尋訪答案。在找到答案之前,飽餐一頓是必須的。大家品嘗了「洪師父牛肉麵」,感受了臺北美食的魅力。

洪師父牛肉麵

牛肉麵真好吃~

享用了美味的牛肉麵後,大家來到了北投,圍繞北投社區營造展開參觀和體驗。

北投社區參訪

新北投車站已有百年歷史,歷經了兩次搬遷重組。車站最初為「新北投乘降所」,設置於1916年,後稱為「新北投驛」,為北投地區的溫泉觀光產業提供支持。

簷架下的雕花託座與老虎窗為此車站特色

由原先的公共浴場改建的北投溫泉博物館可謂北投歷史和文化的縮影。「溫泉文化」體現在其獨具特色的建築風格上,整體仿照日本靜岡縣伊豆山溫泉的方式興建而成,是當時規模最大、最華麗的公共浴場,該建築是一幢兩層樓仿英式磚造建築,一樓為磚造浴池,二樓為木造休息區,並設有娛樂室等。由於歷史的變遷,這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公共浴場曾面臨拆除的危機,後因當地社區居民的努力才得以保留下來,實踐了「居民親手打造自己社區的博物館」的社區營造理念。

隨處可見的露天溫泉,同學們親自感受溫泉的溫度

到了北投,不得不提北投圖書館(也叫「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這是臺灣首座綠建築圖書館,座落於林木茂密、生態環境豐富的北投公園內,與溫泉博物館相鄰。公園綠意盎然,室內書香漫漫,戶外鳥鳴聲聲,此刻,閱讀成了無比愜意的享受。圖書館屋頂為輕質生態屋頂,設有太陽能光電板發電,陽臺深遮陽及垂直木格柵能降低熱輻射進入室內,達到節能減耗效果。綠化屋頂及斜坡草坡設計可涵養水分自然排水至雨水回收槽,再利用回收水澆灌植栽及衝水馬桶,達到綠化與減少水資源浪費。並且建築材料都是可回收材料,有效減少了廢棄物對環境的破壞。可謂是實現了社區生態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雙重建設。

北投圖書館

最後,體驗營一行來到了北投社區大學,拜訪了北投文化基金會,聆聽了關於健康社區營造的寶貴經驗和先進理念。社區負責人洪醫師從總體營造、終身學習、健康福祉和社區產業等角度分享了健康社區營造,還與同學們一起探討了社區營造面臨的問題及相關解決方法,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社區營造新思路。

拜訪北投文化基金會

恰逢營員生日,大家一起為壽星慶生。臺灣小夥伴們還唱起了臺語版的生日快樂歌~ 

相關焦點

  • 社區營造文化之旅:金門大學開營 瓊林、碧山社區初探
    2019年1月20日至1月27日,由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中國文化院、鳳凰網、臺灣中時媒體集團、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第十期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在臺灣地區舉行。本期體驗營以「社區營造文化之旅」為主題,在金門開營,兩岸30名大學生營員通過參訪金門大學、瓊林社區、燕南書院、臺北社區大學、三峽老街、北埔社區、鹿港民俗文化館、埔裡桃米社區等地,一窺臺灣的社區營造文化。
  • 社區營造文化之旅:金門初見 兩岸學子共敲和平鍾
    2019年1月20日至1月27日,由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中國文化院、鳳凰網、臺灣中時媒體集團、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第十期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在臺灣地區舉行。本期體驗營以「社區營造文化之旅」為主題,在金門開營,兩岸30名大學生營員通過參訪金門大學、瓊林社區、燕南書院、臺北社區大學、三峽老街、北埔社區、鹿港民俗文化館、埔裡桃米社區等地,一窺臺灣的社區營造文化。
  • 社區營造文化之旅:體驗營走進鹿港 體驗小鎮文化特色
    2019年1月20日至1月27日,由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中國文化院、鳳凰網、臺灣中時媒體集團、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第十期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在臺灣地區舉行。本期體驗營以「社區營造文化之旅」為主題,在金門開營,兩岸30名大學生營員通過參訪金門大學、瓊林社區、燕南書院、臺北社區大學、三峽老街、北埔社區、鹿港民俗文化館、埔裡桃米社區等地,一窺臺灣的社區營造文化。
  • 社區營造文化之旅:參訪桃米社區 思索家鄉社區營造
    2019年1月20日至1月27日,由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中國文化院、鳳凰網、臺灣中時媒體集團、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第十期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在臺灣地區舉行。本期體驗營以「社區營造文化之旅」為主題,在金門開營,兩岸30名大學生營員通過參訪金門大學、瓊林社區、燕南書院、臺北社區大學、三峽老街、北埔社區、鹿港民俗文化館、埔裡桃米社區等地,一窺臺灣的社區營造文化。1月25日,體驗營一行來到桃米社區,它是在震災後以生態為主軸轉型發展,是目前臺灣各社區營造中頗受矚目的個案。
  • 社區營造文化之旅:三峽、蕭如松文化園、北埔社區
    2019年1月20日至1月27日,由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中國文化院、鳳凰網、臺灣中時媒體集團、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第十期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在臺灣地區舉行。本期體驗營以「社區營造文化之旅」為主題,在金門開營,兩岸30名大學生營員通過參訪金門大學、瓊林社區、燕南書院、臺北社區大學、三峽老街、北埔社區、鹿港民俗文化館、埔裡桃米社區等地,一窺臺灣的社區營造文化。2019年1月23日,「社區營造文化之旅」體驗營來到新北市三峽鎮。上午,營員們一行去到李梅樹紀念館、三峽祖師廟和三峽老街參訪。
  • 社區營造文化之旅:高雄結營 佛陀紀念館交流分享
    2019年1月20日至1月27日,由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中國文化院、鳳凰網、臺灣中時媒體集團、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第十期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在臺灣地區舉行。本期體驗營以「社區營造文化之旅」為主題,在金門開營,兩岸30名大學生營員通過參訪金門大學、瓊林社區、燕南書院、臺北社區大學、三峽老街、北埔社區、鹿港民俗文化館、埔裡桃米社區等地,一窺臺灣的社區營造文化。
  • 第十期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將去哪些地方?
    「社區營造文化之旅」——第十期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將於1月20日-1月27日在臺灣地區舉行。營員們將從金門出發,途徑金門、臺北、三峽、臺中、鹿港、埔裡、佛光山等地,體驗當地的社區營造文化。在臺灣地區,自1960年引進「社區營造」概念後,臺灣提出了「社區總體營造」的政策,並從「人、文、地、產、景」等角度發展出一套貼近社區需求、利用社區文化資源、啟發社區創意的政策推動方式。本期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以社區營造文化為主題,將在金門開營,擬參訪瓊林社區、燕南書院、臺北社區大學、三峽老街、浪漫臺三線、鹿港民俗文化館、埔裡桃米社區等地,一窺臺灣社區營造文化。
  • 第十期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 開始招募啦!
    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即將迎來第十期,本期活動在臺灣舉辦,主題為「社區營造文化之旅」,將在金門開營,擬參訪瓊林社區、燕南書院、臺北社區大學、三峽老街
  • 第十期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在高雄佛光山結營
    2019年1月26日,第十期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在高雄佛光山舉行結業儀式,為此次「社區營造文化之旅」畫上圓滿的句號。結業儀式由《旺報》社長室主任慶正主持,《中國時報》發行人兼《旺報》社長黃清龍、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朱小健、鳳凰網文化中心原創主編徐鵬遠等活動聯合主辦方代表出席結業儀式並為營員頒髮結業證書。
  • 第十期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招募!
    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即將迎來第十期,本期活動在臺灣舉辦,主題為「社區營造文化之旅」,將在金門開營,擬參訪瓊林社區、燕南書院、臺北社區大學、三峽老街
  • 臺北眷村參訪團體驗北京胡同文化
    臺北眷村參訪團體驗北京胡同文化   中新社北京4月19日電 題:臺北眷村參訪團體驗北京胡同文化  中新社記者 鄭巧  「終於看到了真的胡同,第一次見,感覺很不錯」,臺北黃埔四海同心會理事長、臺灣原空軍副總司令、退役中將李貴發19日在北京感嘆。
  • 社區交流:臺北社區工作者在上海徐家匯街道
    中國臺灣網7月29日上海訊 由臺北市議員潘懷宗帶隊的臺灣北投、士林社區工作者一行32人,在徐匯區臺辦主任史慶陸等陪同下,於7月17日來到徐家匯街道辦事處,開始了一天的交流活動。參訪團首先參觀了徐家匯街道社區受理服務中心,了解上海社區通過一門式受理為居民提供服務的業務流程。
  • 社區營造 臺灣怎麼做
    與城市社區不同,臺灣許多農村的社區營造還會突出特定產業的發展。例如臺南市關廟區的東勢裡,就把當地的鳳梨做成鳳梨冰、鳳梨饅頭售賣,開發以鳳梨、竹筍、宮廟面為特色料理的推廣體驗活動,成立社區劇場開展有當地文化元素的演出等等,這些元素都吸引周圍民眾和遊客前去觀光體驗,社區和居民的收入也因此大幅增加。
  • 上海臺北社區交流4年 從經驗分享到深度共融
    兩岸社區工作者在虹口區嘉興路街道交流書法  海峽之聲上海3月25日訊(記者 程娟娟)「滬臺兩地社區工作開展交流多年,推動了兩地社區工作者開展常態體驗,透過滬臺民間最有溫度的基層交流多次帶隊前來上海交流的臺北議員潘懷宗在上海虹口區嘉興路街道參訪後感慨道。  24日,來自臺北市6個行政區的90多位裡長、社區發展協會負責人等基層社區工作者在臺北市議員潘懷宗、王紅薇等率領下來到上海,與上海的社區工作者一同參加「上海臺北社區體驗互動巡禮活動」。參與志願者服務進社區工作,慰問社區老人、和上海居民一起比賽包餃子,包青團,體驗當平安志願者社區巡邏工作,兩岸社區工作者其樂融融。
  • 社區營造 臺灣有一套
    與城市社區不同,臺灣許多農村的社區營造還會突出特定產業的發展。例如臺南市關廟區的東勢裡,就把當地的鳳梨做成鳳梨冰、鳳梨饅頭售賣,開發以鳳梨、竹筍、宮廟面為特色料理的推廣體驗活動,成立社區劇場開展有當地文化元素的演出等,這些元素都吸引周圍民眾和遊客前去觀光體驗,社區和居民的收入也因此大幅增加。
  • 劉遠澤:我所認識的臺灣|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
    2019年1月20日至1月27日,由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中國文化院、鳳凰網、臺灣中時媒體集團、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第十期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將在臺灣地區舉行。本期體驗營以「社區營造文化之旅」為主題,將在金門開營,擬參訪金門大學、瓊林社區、燕南書院、臺北社區大學、三峽老街、浪漫臺三線、鹿港民俗文化館、埔裡桃米社區等地,一窺臺灣的社區營造文化。體驗營共遴選大學生營員30名,大陸和臺灣各15名,分別由鳳凰網和臺灣《旺報》通過前期徵稿和面試從兩岸高校中遴選。本文為兩岸大學生的報名徵稿選發。
  • 市政廳|對比金門的社區營造,我們對待遺產的方式出了問題
    編者按:這裡是金門大學建築學系助理教授林美吟在5月12日清華同衡學術周「在地視野下的文化遺產保護」論壇上的發言。原題為「歷史環境的社區營造」。這裡借用主辦方清華同衡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遺產保護與城鄉發展中心的話:文化遺產保護如何承續地方精神?
  • 臺北基層代表團「四川世界自然文化遺產之旅」收官
    參訪成都規劃館。(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中國臺灣網6月28日成都訊 6月20日至27日,臺灣臺北市民意代表秦慧珠女士率臺北市基層裡長、婦女會、社團志工代表等40人來川參加「2017年四川世界自然文化遺產之旅」活動。除點讚四川世界自然文化遺產,他們的關注點更多聚焦社會經濟發展、社區治理與川臺各領域交流。
  • 臺灣高雄市基層社區人士參訪成都社區
    臺灣高雄市基層社區人士參訪成都社區 2016年11月01日 10:39:00  來源:中國臺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