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值得一看!剛網購完就降價,這算不算價格欺詐?

2020-12-16 中國普法

「虧了!剛買完就降價」——不少網購商品的評價欄都會出現消費者這樣的抱怨。前一天剛買的東西第二天就降價,忙活半天去搶促銷商品,結果活動結束後仍然是「折扣價」甚至更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發現,網購商品的銷售價格常常波動,甚至有的商品在不同時間,價格也相差甚遠。

商家定價自由需謹守法律邊界

此前據媒體觀察報導,一款冰箱一周內價格波動900元,一款平底鍋四個月內價格相差三倍,甚至有的商品價格幾乎一天一個價。消費者的購物體驗與商品是否物美價廉緊密相關,商家能否頻繁調整商品價格?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表示,電商設定價格一般屬於市場定價,即商家有根據同行定價、消費者關注度等因素調整價格的自由,但應該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

「儘管無規定商家需要穩定商品價格,但商家的定價自由仍應謹守法律邊界。」北京市法學會電子商務法治研究會會長邱寶昌認為,一方面商家禁止用低標價格惡意競爭,另一方面必須明碼標價,尤其是涉及商品促銷活動的折扣定價時,應格外注意明確商品的「原價」,以作折扣依據。

「折扣的基價是多少?商家應該履行其信息披露義務。」劉俊海表示,「如果沒有證據證明商品原價,就可能涉及價格欺詐。」

根據國家發改委關於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商品「原價」是指經營者在本次促銷活動前七日內的最低交易價格;如果前七日內沒有交易,以本次促銷活動前最後一次交易價格作為原價。

對此,邱寶昌舉例解釋說:「如一件商品此前標價200元,以5折100元的價格交易,後來更改為賣80元,那麼第二次改價則是以100元為原價,是8折,若商家以原價200元4折優惠賣80元作為宣傳,則屬於價格欺詐的範疇。」

根據規定,標示的市場最低價、出廠價、批發價、特價、極品價等價格表示無依據或者無從比較的,或虛構原價、降價原因、優惠折價,謊稱降價或者將要提價,誘騙他人購買的行為均屬於價格欺詐行為。

商家常用折扣促銷或是「抄底價」、「最低價」等宣傳模式來吸引消費者。「『最低』這樣的詞彙是相比較而言的,需要明確比較的時間、對象,如跟同類商品比、跟競爭對手比或是跟自家的歷史價格相比等,而避免對消費者的誤導。」邱寶昌建議,商家需慎用此類宣傳口號,當消費者看到此類字眼時也要提高警惕。

若未違法商家無義務必須補差價

記者通過查詢部分電商平臺服務發現,除了商家的自我約束外,部分電商平臺採取了一些措施來規範此類活動。

如某電商平臺為了避免商品短時間內的價格波動,讓廣大消費者利益受到更周全的保護,推出了相應的「價格保護服務」。根據平臺規則,消費者購買平臺自營商品下完訂單後價格發生了變化,可以申請價格保護,申請成功便可按照提交申請時商城售價支付,或返還差額部分等值的款項。

另一平臺雖未明確規定對消費者提供價格保護服務,但是在對賣家的《營銷平臺活動後降價實施細則》中同樣提及了「價格保護」的相關內容:若商家商品在參加營銷平臺活動結束後15日內,出現實際成交價格低於其參加營銷平臺活動期間任一實際成交價格的情形,商家會受到警告乃至扣分的懲罰。

受訪專家認為,平臺提供此類服務值得鼓勵。雖然目前並無規定要求平臺提供價格保護,但寧失萬貫金,不失顧客心。「這屬於平臺的自願行為,不能強制要求所有平臺都這麼做。」劉俊海說。

參考電商平臺的價格保護措施可以發現,「價格保護」更多維護地是購買平臺自營商品或參與平臺營銷活動的消費者的利益,對於數量更多的自主經營商家,約束力較小。

面對價格波動,為買到實惠的商品,不少消費者會選擇與商家協商退還差額部分的款項。那麼商家是否必須補償差價?邱寶昌表示並非如此。「市場價格取決於市場,商家若無價格欺詐等違法情況,也沒有價格保護的承諾,則沒有義務補償差價。」

專家建議,消費者需要對商品的歷史價格有所了解,避免受到商家「忽高忽低」修改價格的誤導,還可通過比價網站或平臺的「賣家交流」板塊進行多方比價,以確保儘可能實惠地購買商品。

建議提高價格欺詐的懲罰性賠償

若是不留神掉入商家的「數字陷阱」,影響購物體驗不說,自己的權益也受到了侵害。各社交平臺常常出現網購維權「求助貼」,點進去發現,不少消費者面對「強硬不講理」的賣家時,往往維權困難,束手無策。

面對此類情況,邱寶昌表示,如果遇到商家標示所謂的「最低價」卻名不副實的情況,消費者一定要隨時保留證據,向電商平臺或「12315」消費者投訴舉報平臺進行投訴。包含商品連結和宣傳銷售頁面的截圖、與客服的聊天記錄等,都是維權的有力證據。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500元的,為500元。

此外,劉俊海建議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做出擴張解釋,或出臺明確規定,提高價格欺詐的懲罰性賠償,以提高失信的成本代價。

「需要降低維權成本,提高維權收益,確保消費者的維權受益高於維權成本,也確保商家的失信成本高於現實收益。」劉俊海表示,「制裁失信者,補償受害者,激勵維權者,才能真正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來源| 正義網

編輯| 王佳茹 路雙英 劉海濱

謝謝閱讀!覺得不錯,請您點讚留言!

↓↓↓

相關焦點

  • 網購「木瓜」的2個誤區,「壞果包賠」騙了多少人?看完漲知識了
    看完漲知識了,大家好我是傻姐,又到了春天,吃蔬菜和水果的季節了,今天我要普及一個木瓜的小知識,大家都知道網購現在非常流行了,而且網購的美食價格便宜,有的質量是很好的,但是也有的商家賺黑心錢,木瓜在超市裡要6.8元一斤,價格比較貴,所以很多人選擇了網購前幾天傻姐網購了一箱木瓜,價格也很便宜,10斤包郵才29.8元,這個價格在超市也就買一個木瓜了,當時傻姐做了個視頻試吃
  • 價格可能比你想像中還便宜,看完漲知識!
    價格可能比你想像中還便宜,看完漲知識!在我們的印象中,米其林餐廳一直和「頂級美食、價格昂貴」聯繫在一起,吃頓飯也許幾百上千元,甚至更貴,所以米其林好像一直和「貴」掛著鉤,其實並非如此,米其林餐廳的評選標準要考慮很多因素,價格只是一方面,好吃、受大眾喜愛,才是更重要的衡量標準。
  • 網購商品短期內降價可要求退還差價嗎
    這款智能音箱非常符合張女士的需求,於是毫不猶豫購買,就在她下單付款等待快遞的2天後,她所購買的這款智能音箱就降價20元,她與客服溝通退還差價,但客服很明確表示,不退。據張女士表示,今年2月6日,她在天貓商城下單在旗艦店支付369元購買這款智能音箱,當時沒有銷售活動日期以及價格浮動等信息。當2月8日張女士再次瀏覽該網店時發現,標價369元的學習機價格下調到349元。
  • 紅酒放多久算過期?看完漲知識了
    紅酒放多久算過期?看完漲知識了以前大家喝酒都是喝啤酒還有白酒,但是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的追求也越來越高了,不管是親朋好友間的聚會,還是過年過節送禮物,紅酒都成了大家的首選。紅酒的價格雖然比其他酒類貴了點,但是美容養顏對皮膚好,並且據說,每天喝一點,對維持心血管健康還有著重要的作用呢,並且喝紅酒、送紅酒,更能突顯出一個人的高貴品質和氣質。
  • 剛知道,超市和菜市場的「冷凍雞腿」從哪裡來!看完漲知識
    「老爸,點一個香酥雞腿吧」,這是兒子每次去快餐店經常說的一句話。一隻雞身上只有兩條腿,我國人口眾多,一年消耗的雞腿量可以繞地球一圈了吧,那麼這麼多的雞腿究竟從何而來?吃著是否安全?小孩子都愛吃的東西可馬虎不得,因此我特意研究一番,剛知道,超市和菜市場的「冷凍雞腿」從哪裡來!
  • 【2011專題】家樂福沃爾瑪等超市涉嫌價格欺詐
    案例:上周末,學生小吳和一群驢友去爬山,途中在一家大排檔吃飯,點菜時覺得菜單上的價格都挺合理,誰知道結帳時卻發現價錢是他們估算的兩倍,小吳詢問原因,大排檔老闆就拿出一本菜單算給他們看,結果的確是帳單上的價格,可是小吳發現這個菜單和點菜時候的菜單不是同一個,但苦無證據,只好默默付錢。
  • 看完漲知識了
    看完漲知識了說到臺灣,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儘管現在的它還沒有正式回歸祖國的懷抱,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它從古至今、從始至終都一直都是我國的一部分,它是中國臺灣。臺灣也是個魅力的省會,也是熱門的旅遊去處,不少人到了節假日,就會組團到臺灣遊玩。
  • 律師大講堂之3•15消費者維權日篇:從網購「福袋」價格欺詐的...
    律師大講堂之3•15消費者維權日篇:從網購「福袋」價格欺詐的法律角度 2020-03-13 19: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家價格欺詐解釋出臺 促銷"原價"須是七日內價格
    記者昨日從廣州市物價局獲悉,國家發改委《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新解釋意見出臺並開始實施,其中規定,「原價」是指經營者在本次降價前七日內在本交易場所成交的有交易票據的最低交易價格,否則就屬於價格欺詐行為。
  • 看完漲知識了
    看完漲知識了!看到這個題目,如果是在農村長大的,立馬就能接出下一句吧,在我們農村俗語非常多,大家也都像念順口溜一樣,記得非常熟,像這句「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就是老祖宗們總結出來的一句俗語。
  • 為啥價格相差一倍多!看完漲知識
    為啥價格相差一倍多!很多人傻傻分不清,看完漲知識!菠蘿是一種很美味的熱帶水果,富含各種維生素、微量元素和大量膳食纖維。而且口感酸酸甜甜,鮮嫩多汁,所以又被稱為「營養最豐富的解渴水果」。市場上還有一種水果叫做「鳳梨」,和菠蘿很像,但是價格貴一倍。有人說鳳梨就是菠蘿,也有人說兩個不一樣,那麼到底是同一種水果嗎?很多人傻傻分不清,看完漲知識!
  • 電商價格欺詐「變形」:虛構原價、虛構優惠折價
    鑑於我國電商消費發展迅速,涉及這一新興領域的買賣糾紛日益增多,日前北京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召開2017年消費者權益糾紛審理情況及涉電商價格欺詐類案件調研情況的通報會。會上,北京三中院民三庭庭長侯軍介紹,近年來,隨著消費形式的日益多元化、電商平臺快速普及,各種花樣繁多的網購促銷層出不窮,而在北京乃至全國範圍內,由此引發的虛構原價、虛構優惠折扣等問題也頻繁出現,各種新型價格欺詐案件引發了市場的高度關注。
  • 放在冰箱裡的牛奶,剛過期了還能喝嗎?很多人都在問,看完漲知識
    放在冰箱裡的牛奶,剛過期了還能喝嗎?很多人都在問,看完漲知識!按照傳統的習俗,從大年初二開始,要走親訪友,拜年送祝福。因為「疫情」的原因,今年的春節,很多人都待在家裡。最近在網上很多人都在問,放在冰箱裡的牛奶,剛過期了還能喝嗎?一方面是現在大家都待在家,物資「短少」,捨不得扔。另一方面,就是很多老人都不相信過期,扔了說是浪費。我家就有2箱純牛奶,喝了一箱半,剩下的都過期了。那麼放在冰箱裡冷藏的牛奶,剛剛過期,還能喝嗎?
  • 為什麼說每個無花果中,都藏著一具「屍體」?看完漲知識了!
    為什麼說每個無花果中,都藏著一具「屍體」?看完漲知識了!無花果作為女性朋友們最喜愛的水果之一,一直都有著美容養顏的功效,不僅美容養顏,還在一定的程度上有著藥用價值,因此,它在市面上的銷售價格是非常高的,為什麼說每個無花果中,都藏著一具「屍體呢」看完漲知識了。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看一看吧。
  • 網購一周後手機降價620元 「30天價保」承諾落空
    網購一周後手機就降價620元 說好的「30天價保」承諾卻沒法兌現電商平臺各種「價格保障」滿天飛,什麼是真實惠,消費者要提前了解清楚看著商家寫著「30天價保」的承諾,南京市民張女士毫不猶豫地在一家知名電商平臺的某家電旗艦店購買了一款價值5388元的蘋果手機,結果一周之後,手機跌價620元。
  • 貴州茅臺在中國價格很貴,為啥在日本卻便宜一半還多?看完漲知識
    貴州茅臺在中國價格很貴,為啥在日本卻便宜一半還多?看完漲知識。但對於在日本銷售的茅臺卻也是比我們國內的價格更低,為啥同樣是茅臺酒在我們中國賣的價格會如此貴,但外國卻便宜了一半呢?這到底是什麼原因所造成的呢?網友表示難道是賺我們中國人自己的錢嗎?看完立馬讓你漲知識。
  • 票選反人性網購體驗:買完降價還通知我?
    億邦動力網在2014年年底做了一個關於網購體驗的問卷調查,並票選出用戶心中最「反人性」的網購體驗。其中,優惠券的高門檻使用、不切實際的「精準推薦」、12306的搶票機製成為遭到吐槽最多的網購體驗。調查結果顯示,在多項選擇問卷調查中,近80%的受訪用戶選擇了「就10塊錢的優惠券,還要購物300才能用」。
  • 看完漲知識了
    看完漲知識了現在的馬路是越來越普及了,基本上每個城市都有高速公路,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在我們買車的時候很多人會選擇轎車或者是SUV的越野車,大家都覺得方便外觀又好看。但是在我們鄰近國家的日本卻有不一樣的體驗,因為地方小人口少的原因,日本對於居民的工資都給的很高,甚至有調查表示比我們的年薪高四倍。但是在眾多車型中,他們最喜歡的居然是麵包車,很多人都表示不解。
  • 看完又漲知識了
    看完又漲知識了時間:2020-12-09 12:28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泡溫泉需要挑選合適的時間最好安排在什麼時候?看完又漲知識了 泡溫泉需要挑選合適的時間,最好安排在?
  • 小票看仔細 長春沃爾瑪、大潤發、麥德龍等價格欺詐
    聖誕節剛過,本報接到多位消費者反映,遭遇價格欺詐。在沃爾瑪、大潤發、麥德龍等多家超市購買節日商品時發現,超市存在重複收費、超市商品價格標籤與購物小票不符,體驗了不愉快的購物經歷。沃爾瑪:收銀員重複收費遭質疑12月25日長春市民汪先生在重慶路沃爾瑪超市購物購買了200多元錢商品,收銀臺結帳後,無意中發現超市重複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