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陶陶居,應該無人不曉吧,而我要推薦的這家是陶陶居3.0,擁有時尚別致的新風格,每個細節都點綴著傳統嶺南風情,濃厚的廣味油然而生。
///////
不僅環境升級,菜品也有極大創新。首推這道過年必吃的葵花雞,連骨都有濃鬱葵花籽香,是廣州十大名雞之一。
用白切的做法,把葵花雞皮黃、骨脆、肉嫩的特點充分體現,再蘸上傳統的手剁薑蓉,雞味和葵花香都盡顯口中。而香茅九節蝦底下鋪了滿滿一層香茅絲,上桌就能聞到香味。九節蝦用拳頭大小的海蝦,用香茅煮後裹上酸甜醬汁,蝦肉緊實彈牙、醬汁解膩又有新意。
/ / /
還有經典的點心也不能錯過,蛋散是每年過年都少不了。口感鬆化卻不會過於甜膩。買少見少的沙翁,鋪上細密的肉鬆,外層香脆、內裡鬆化柔軟。
這家米其林師傅指導下的創新粵菜,味道是米其林級別,價格卻是親民的街坊價。這裡的裝修更像在西餐廳,黑金風格、小資情調裝飾,一改傳統粵菜的環境。
創始人是在某知名港式餐廳掌廚近20年,對菜品要求很高,至於味道可想而知了。
來吃早茶的話必須試試流沙包、彩虹蝦餃和脆脆鮮蝦腐皮卷,流沙包細膩順滑,而蝦餃爽口彈牙又鮮甜,腐皮卷酥脆微韌,每一款都超絕。
而飯市的艇家風味炒蜆,幾近失傳。秘制醬料爆炒的蜆肉,新鮮無沙且肉質飽滿,入口鹹鮮可口,咬下去還有鮮甜的蜆汁爆出,非常惹味。
獲金獎的奇脆元貝王,厚身、奇特、精緻,果不其然是出自米其林星級廚師之作。煎香的元貝加上炸米,再淋上炒過的香草芥末醬,一口吃掉雙重感受。
還有翠塘鮑魚、姜蔥生啫多寶魚、黃椒醬蒸蟶子等摩登菜,每一款都非常值得一試。
3個廣州仔開的懷舊酒樓,濃厚工業水泥風裝修,未來感爆燈的「時空隧道」,一秒帶你回到10多年前樓下的大酒樓。店內用的是紅色皮質椅、暗花桌布、原木柜子,還有舊式暖水壺、飯盒、玻璃杯....是印象中的粵菜茶樓標配。儘管環境還原了經典粵菜茶樓,卻選擇以「打甂爐」為主,不過也是粵菜中的一大精髓。廣州人最愛降火、祛溼和滋補,而金湯花膠走地雞煲就最符合大家口味。用8年的金華火腿、幹瑤柱、豬大骨等材料熬足8小時,再加上陽山雞、大黃魚花膠,啖啖都是精華。向群飯店是一家42歲的資深老字號,在食肆林立的廣州,這家店被認證為「幾十年如一日,保持優質的出品」。而且菜品價格親民,人均70也能吃到飽肚。
他家對「雞」有一番講究,也體現在一道蔥油雞上。雞選用從雞苗養起的走地三黃雞,結實而有彈性,脂肪少且雞皮嫩滑,用一句老話來說就是:雞有雞味。
除了雞,對其配料也不能馬虎。姜用的是經日曬的本地土姜,蔥只用蔥白,油也只用農家花生油,油溫要高於100°C才能淋出蔥姜香,靚雞蘸上蔥油,香味盡顯。
廣州人也愛好煎釀菜式,釀油條非常少見,個頭不大,但外皮香脆無比,中間塞上一層豬肉口感豐富。而釀辣椒散發著淡淡辣椒清香,配上結實的肉餡,讓人慾罷不能。
醬油皇鵝腸也是經典粵菜,鵝腸處理得很乾淨,剪短的鵝腸入味且容易入口。表面染上醬油的焦黃色,吃著還有淡淡甜味,下酒菜絕對是它。
惠食佳曾上過《舌尖上的中國》意外走紅,也曾被評為米其林一星餐廳。從以前58㎡的大排檔,搖身一變現在數一數二的粵菜餐廳。
這裡的菜式非常豐富,大多都是經典的粵菜,當然最火的還是這裡的啫煲。
廣州人愛講求鑊氣,這裡就能吃到。必須試試豬腸粉,吃起來比肉還過癮。靚米漿做的豬腸粉,用鹹香的醬汁大火啫,香味一下逼出,吃起來嫩滑焦香,十分惹味。
黃鱔飯也是這裡招牌,粒粒分明的米飯,夾雜著黃鱔絲絲肉感,滿口鮮香。最後再來一口焦脆的鍋巴,才算滿足。
對於無雞不歡的廣州人,一定要再來煲啫啫雞。雞肉被濃香的醬汁包裹著,嫩滑爽口,醬汁鹹香帶點微甜,吃到連配菜都不放過。
說起這間店,不少老廣從初中時期就開始幫襯。他曾消失了兩個月,幸好還是回來了。這裡的味道和性價比始終如一,也是和家人聚餐的好地方。
吃飯的人都是奔著這裡的白切雞來的,點單率高達98%。看著雞的色澤就知道實無走雞。看這雞皮和雞油,雞皮Q彈、雞油甘香、雞肉緊緻,再蘸上秘制姜蔥,肉鮮爆發。
同是招牌的雲腿鱸魚卷,整條起片下鍋炸至金黃,每片都柔嫩但不鬆散。中間還放有金華火腿,一口下去外酥內嫩,還帶點火腿的鹹香味。
甜薄撐是一種廣式小吃,糯米餅中加入花生碎,連縫隙都被撐滿。外皮煎得金黃誘人,每一口都是料,吃起來酥脆香口。
長堤大馬路一帶藏著不少老字號,像信記海鮮飯店就在這紮根了34年。這裡保留著濃厚的西關味道,每一個細節都透露著老廣州。
////////
現在極少地方可以吃到的南乳肉,炸得金黃酥脆上桌,還帶著南乳香。用的是肥多肉少的五花肉,但吃著並不油膩,吃起來邊緣酥脆、內裡軟嫩,風味十足。
香味逼人的啫啫黃鱔煲,開蓋的滋滋聲足以把人撩到。黃鱔肉質肥美、表皮緊緻,但一撕輕易脫骨。經過猛火啫把醬汁滲進肉縫裡,一口一個香。
而啫啫生腸口感更脆爽,生腸個頭大且份量足。攪拌後生腸均勻沾滿醬汁,口感脆爽、彈牙,非常夠味。
湯更是廣東人桌上必須有的,這鍋節瓜煲淋筒骨湯,既足料又鮮甜。筒骨軟爛、節瓜清甜,妥妥的一煲住家湯。
/ / /
用土窖柴火煨的湯,更加濃鬱鮮香,每煲都要煨足3小時。清熱祛溼的粉葛赤小豆鯪魚湯,湯色清透、口味清甜合胃口,像極了家裡的味道。這當中的粵菜館有精緻亮麗的店,也有偏僻淺窄的店,但無論哪一間,都帶有濃重的老廣味道。即使越來越多菜系漸露頭角,但粵菜在老廣心中的地位從未撼動過,有空記得帶上家人吃一頓粵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