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8日,米其林首度公布廣州美食指南。繼上海之後,羊城成為米其林進駐的第二座中國大陸城市。
這個選擇並不太令人意外,米其林多年來在港、澳及全球各地,都對粵菜給出高評價,且目前唯有粵菜館才有能力觸及三星至高榮譽。此次選擇廣州這座粵菜大本營,得以沿用浸淫多年、已趨成熟的評判體系,似乎也是順理成章。
然而,評獎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全廣州僅有8家餐廳獲得一星榮譽——且不論港、澳,甚至不如上海和臺北。在一片「米其林不懂中餐」的罵聲中,也伴隨著關於為何被稱作「美食之都」的廣州,竟不能贏得國際評審青睞的反思。
米其林的冷遇,姑且還能以「老外不懂粵菜」為由;但就連大眾點評的「黑珍珠指南」,號稱「中國人自己的美食指南」,也依然未給予廣州以最高評價:14家上榜餐廳,位居全國第5,且其中僅有1家三鑽,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遠遜於京滬。
有人認為,廣州食客的價格敏感度較高,導致餐廳於食材、烹飪、環境、服務等環節處處受制,難臻完美。此外,作為傳統廣府菜的中心,廣州在創新精神與國際化程度上有所欠缺,而這恰恰是專業食評體系所看重的——不能光好吃,還得有辨識度。
時光飛逝,如今距爭議性的《廣州米其林指南》頒布已近一年。2019版的新指南也即將問世,不知屆時的名單,會否有一些新變化呢?
屆此第二版米其林廣州指南發布前夕,先來梳理一下現有的全部8家一星餐廳。希望通過類比,能梳理出「更符合國際主流審美」的粵菜的風格與特點。
玉堂春暖(黑珍珠三鑽)
白天鵝賓館是首家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建築、經營的五星級酒店。而中餐廳「玉堂春暖」,更憑藉穩定的水準、紮實的基本功,儼然替代廣州酒家,坐上「食在廣州第一家」的寶座,獲得黑珍珠三鑽的頂級評價。
粵菜之所以為粵菜,關鍵在於是否合理運用粵菜技法,以表現粵菜的核心精神,即所謂「有傳統,無正宗」。玉堂春暖的最大特點,就是完美詮釋了傳統粵菜的深邃魅力,能直觀而真切地觸摸到廣府粵菜的「根」。
如果來玉堂春暖只能吃一道菜,那必須是白切葵花雞。完美的熟度把控,造就了爽脆有彈性的外皮,以及鮮嫩多汁的肌肉,迸發出典雅的雞肉甘美。皮肉間的湯凍消融於無形,化作一啖雞汁,是醍醐之味。
點評:質量上乘的傳統粵菜,環境優雅。
麗軒(黑珍珠二鑽)
雖聲明不著,但麗思卡爾頓酒店的麗軒中餐廳,得到了多家權威美食品鑑系統的一致好評。以我之見,麗軒實際要優於大部分廣州的一星餐廳,甚至不遜於滬上的二星粵菜館。
與其他苦守一方灶臺的中餐大廚不同,麗軒主廚郭元峰更像個私營業主:他站在店門口,同前來用餐的顧客寒暄;他奔走於前廳與後廚之間,不時觀察與詢問顧客的反饋,甚至會幫著端菜。這種力求建立賓主間緊密聯結的服務模式,能幫助主廚以市場為校準器,持續改善菜品質量。
在傳統的廣東飲食觀裡,白切雞最能體現雞肉品質與烹雞水平,因此唯有最好的雞才能用於白切。麗軒選擇白切葵花雞作為鎮店名菜,顯然對自家食材有滿分自信。水準也確實出色,外皮鮮黃,雞味濃鬱,鮮美甘甜,餘味清香,尤其皮肉間夾帶的湯凍更是令人心悸。
點評:有特色和創新的粵菜,出品、服務都有高水準。
江·由輝師傅主理(黑珍珠一鑽)
與西餐不同,中餐廳甚少刻意強調主廚姓名,黃景輝師傅在廣州廚界算是開了先河。如此強調主廚的個人地位,原因不外乎有二:主廚有足夠強的品牌號召力;餐廳的出品足以代表主廚個人。
可惜,從「江」的菜品中,並未能感受到飛揚的創意,無論是食材組合還是烹調手法,都不夠有突破性與獨創性。雖也在傳統粵菜的基礎上,加入不少來自五湖四海的地方菜色,但往往只是簡單的拿來主義,借鑑為多、原創較少,算不上「只屬於主廚個人的菜品」。
黑天鵝酥是「江」的招牌點心。黑色酥皮烤得油亮,吃來酥軟可口,叉燒內餡味道濃鬱,完成度相當不錯。可惜在亮眼外形之下,整體風味沒能跳脫傳統。其實可以在餡料上進一步表現創意,給食客更多驚喜。
點評:傳統粵菜,出品穩定,缺少亮點。
利苑(黑珍珠一鑽)
廣州的8家星級餐廳中,我唯獨沒有造訪利苑。理由是我之前曾去過上海利苑,足可視為廣州分店的參考。
利苑作為遍布全國的連鎖飲食集團,最大特點就是「走遍全國都一樣」。極其強勢的菜品穩定性,幫助其在港、滬、穗的分店接連摘星;但與此同時,過度標準化也令單一門店缺乏特色,難給人以期待感。
利苑提出「每道菜都是招牌菜」,並不刻意宣傳個別菜品。「冰燒三層肉」作為點擊率最高的菜品,無論金黃酥脆的皮還是肥瘦相間的肉,都有極高水準。然而,最大問題就是實在袖珍得有些過分,一塊燒肉比骰子大不了多少……
點評:連鎖粵菜館,品質穩定而優良,分量少。
惠食佳(黑珍珠一鑽)
從90年代創業以來,惠食佳便以啫啫菜著稱。一進店,便能看到一排廚師在熱火朝天地做啫啫煲,猛火映襯著廚師們飛快的手速,自有一種大排檔般的氣息,煞是壯觀。
在惠食佳幾乎「萬物皆可啫」,他家甚至還在隔壁開了家啫啫專門店「啫八」。無論是招牌的啫啫黃鱔煲,還是啫啫田雞煲,都瀰漫出煙火催生的微焦香氣,引人食慾大開。總體調味較重,或者說夠「惹味」,很適合下飯。
黃鱔煲仔飯和鐵板蠔仔烙也是同樣的路數,高溫炙燒催生濃鬱的香氣。這種濃重的煙火氣,體現出惠食佳作為大排檔起家的風格傳承。
點評:有強烈的餐廳特色,用料新鮮。
愉粵軒
愉粵軒位於廣州四季酒店71層,有著最頂級的視野。透過落地窗,可俯瞰珠江新城的摩天大樓群,尤其入夜後的璀璨燈光,更是絢麗奪目。
主廚麥志雄推崇「新派粵菜」,力求選材更廣泛、擺盤更精美、口味做法更多樣化。但愉粵軒的菜品實則更偏向正統路線,一招一式都頗有宗匠風範,對火候與調味的尺度把握細緻入微;但主要還是在傳統粵菜框架上進行微調,並未體現太多突破創新之處,。
鴻運乳豬是首席招牌菜,選材肥瘦比例適中,通過慢火細作的耐心燒烤,烤去多餘油脂後的「麻皮」鬆化香脆,鮮嫩的豬肉滿溢出鮮甜的肉味。無論直接單吃、蘸白糖或甜麵醬都各有一番風味。
點評:風景極佳,菜品傳統為主,有一定創新,價格較高。
炳勝公館
「炳勝」稱得上廣州食界的頭號招牌,素有「吃粵菜,到炳勝」的說法。在集團下屬的不同子品牌中,「炳勝公館」與「炳勝私廚」面向高端市場,從環境、服務到食物品質都更加細緻。
炳勝公館的裝潢尤其給人以深刻印象,店堂內的高大上風格,令人聯想起新樓盤的樣板房、或者拍婚紗照的影樓都有人信。不過,隱藏在浮誇的裝潢之下的,是傳統而地道的廣式粵菜,不少菜品更源自初創之時的大排檔。
炳勝創始人盧潤炳是燒臘師傅出身,早在80年代便已開設燒臘檔,可以說,燒臘是炳勝的原點。燒味拼盤包括風味濃鬱的灌湯燒鵝、甜鹹適中的黑叉燒、酥脆油潤的脆皮叉燒、金黃香脆的燒肉,品質穩定有特色。
點評:傳統粵菜,菜品穩定,有一定特色,但是缺少記憶點。
炳勝私廚
炳勝集團旗下的另一高端品牌「炳勝私廚」,宣稱更注重顧客的私密性。但平心而論,環境同尋常餐廳並無二致,服務殊無過人之處,菜品亦不夠定製化,並未體現太強的「私廚」特性。
炳勝私廚的菜品質量還是比較穩定的,但較難提煉出風格特點,也沒有太多的記憶點,再結合不低的價位與較高的期望值,似乎只是一家尋常的粵菜館,可替代性較高。
街邊炒河粉據說是老闆自己很喜歡的菜品,其實就是在幹炒牛河的基礎上,又加入雞雜與豆芽一同爆炒,增添了脆彈的口感。
點評:較私密,菜單有特色,但是擺盤、口味都缺少亮點。
米其林一星的定義是擁有「高品質的料理,值得一試。」
總的來說,米其林指南在廣州評選出來的這8家粵菜館以傳統粵菜為主,兼具一定的創新,品質也優良,非常符合一星級餐廳的標準。然而,其中不少餐廳相對缺少亮點、或更強烈的特色,這也許就是廣州暫時沒有二星甚至三星餐廳的原因。
如何在傳統粵菜的基礎上勇敢開拓,加入更多廚師的理解與創意,延伸粵菜的外沿,應是廣州餐飲業共同思考的問題——米其林只是個契機,粵菜不應只有傳承守舊,發展與進化同樣是重要的課題。
另外,儘管米其林宣稱星級評定在原則上與用餐環境並無關係;但是從入選名單可以看出,用餐環境與服務還是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