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蕾有一個4歲小閨女,長得可愛不說,總是十分乖巧聽話,可最近李蕾總覺得女兒疏遠了她,心裡很不高興。她發現每次她和老公去幼兒園接女兒時,女兒都像一隻小兔子一樣奔向爸爸,和爸爸親親,要爸爸抱,還不停地撒嬌,有了好吃的也先餵爸爸,站在一旁的李蕾很受冷落,心想:「這幾年是我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怎麼跟爸爸比我還親?」相信很多有閨女的媽媽都有過這麼一段「吃醋」的時間,不過不要見怪,這都是有原因的,待我細細道來。
女孩兒的心理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一種現象,即在3歲左右開始把較大一部分情感投向與父親的關係上,這被稱作「戀父情結」,這個時候,認知能力和獨立性都有較大提高,達到一個轉折點,意識裡開始清晰地發現了父親,就這樣女兒打破了與母親渾然一體的關係。這時女孩變的會撒嬌,願於父親接近,讓父親抱,變得柔媚。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父親通常情況下比母親更有耐心,說到這裡做媽媽的就不太開心了,家裡寶寶的大事小事都需要自己操勞,苦力也是自己做,而爸爸只是下班回家帶帶娃……正是如此,爸爸永遠是討好孩子的那一方,由於接觸時間短,所以很有耐心,孩子也願意接近他,在這一點上,媽媽就是所謂的「吃力不討好」,不過不用擔心,這只是暫時性的,其實關鍵時刻孩子最離不開的就是媽媽了。
一般情況下三歲左右就能分清男女性別了,這個時候孩子也意識到父親是家裡的頂梁柱,是一個高大偉岸充滿安全感的無所不能的形象,甚至變成了孩子的偶像,變成孩子最崇拜最佩服的人,有爸爸在身邊天不怕地不怕,所以女兒常常靠近爸爸、與爸爸親暱、向小朋友誇耀自己爸爸的「光輝事跡」等等也是可以理解的呀。
最後一點,很多人覺得小孩子對於性別什麼也不懂,但經研究發現:人的身體能散發一種人的嗅覺無法感覺到的特殊氣味,它對異性產生巨大的吸引力,在不知不覺中改善異性的精神狀態,使其心情愉悅。當寶貝意識到性別差異後自然也更親近自己的異性親人嘍,這麼解釋也不無道理。
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小情人,這個大眾的說法已經被人接受,女兒和爸爸親近也是一種愛的表達,每個年齡階段都會有特有的心理需求,慢慢來就好,媽媽們應該理解噢!
來源:孕育乖寶寶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櫻桃樂沅)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 寶寶知道 帳號,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