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都跟姥姥親,不跟奶奶親了,看看帶娃的主力你就明白了

2020-12-16 90育兒

「隔代撫養」,一直以來是年輕父母們的帶娃優選。以前大多是奶奶搬來和兒子兒媳一起住,幫忙照看孩子,可如今,帶娃的姥姥們漸漸成了主力軍。

在廣場和公園,如果你去採訪「溜娃」的老人們,得到的答案多半是「我是孩子的姥姥」。

中國新聞網前不久發起了一項投票:你家裡誰帶孩子?在近4000票中,「姥姥姥爺」以45%的絕對優勢脫穎而出,成為去年育兒界的「C位」。而「爺爺奶奶」則只有14%,位居第三。這些數據足以解釋為什麼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孩子和姥姥更親,因為畢竟姥姥陪伴自己度過了更多的時光啊!

爺爺奶奶「退居二線」是為什麼呢?是新型家庭觀下的讓步?是想要享受晚年的風潮?還是,獨生子女政策的影響?其實,都不是,爺爺奶奶的「退位」並不是他們對孩子的關注減少,只不過姥姥和姥爺有更當仁不讓的理由。

我們可以從網絡流行的一首順口溜中找到端倪:

媽媽生,姥姥養,

爺爺奶奶來欣賞,

姥爺天天跑市場,

爸爸回家就上網。

聽完這首順口溜,不知道你家「中槍」了嗎?曾經有一個對姥姥的採訪,其中一個問題是問這些「背井離鄉」、遠離老姐妹的姥姥們,為什麼來到陌生的城市帶孩子?

十幾個姥姥給出的答案驚人地一致:「為了減輕女兒的壓力」。就像一位母親對孩子說的那樣:「你有困難了,媽媽就來幫你,那媽媽有困難了,媽媽的媽媽也會來幫我的!」

以前提起「隔代撫養」,那簡直就等於是在說「婆媳問題」。

奶奶帶孩子總是有意或者無意地「離間」孩子和媽媽的關係,什麼「奶奶最好了」之類的話常掛嘴邊。要不就是奶奶每天看著兒媳下班回家就躺著休息,導致心理不平衡:「我給我兒子、孫子做飯就算了,怎麼還得給你做呢」?

最慘的是遇上「媽寶男」,讓他幫忙分憂想都別想,而且還要站在奶奶那邊挑剔孩子他媽的各種不是。這些想想就令人窒息。

當然,不是所有的奶奶帶孩子時都是這樣的「不近人情」,但是孩子媽媽面對婆婆肯定有諸多不便的地方,使她們不得不同時顧及工作、孩子、丈夫、婆婆等多個方面,實在是令人憔悴。

但是姥姥來帶孩子完全沒有這些煩惱。覺得姥姥帶孩子方式不對,可以放心大膽地指出來,心急之下沒準還要吼兩句;還可以點菜,想吃什麼飯桌上就能有什麼;姥姥還不會跟媽媽「爭寵」……等等。

總之,在媽媽面前,即使你已經是另一個小鬼的媽媽了,還依然是一個可以撒嬌耍賴的「小公主」。

採訪中,一位郭阿姨的回答令人十分記憶深刻。原來她的「通告」排滿了一年:暑假、寒假要去大女兒家裡帶外孫子;9月、10月回到老家參加秋收;其餘時間要在小女兒家裡帶外孫女。

一年到頭,忙得團團轉,一點自己的時間都沒有。

相信這也是大多數心疼女兒的姥姥們的真實寫照。你問他們累不累啊,她們會說:怎麼不累啊,但是想到能讓閨女輕鬆點,累也不算啥了!

問題是,姥姥不說,就代表她們完全沒有苦惱嗎?

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現有隨遷老人近1800萬人,佔全國2.47億流動人口的7.2%,其中專程來照顧晚輩的比例高達43%。這些老人們離開自己生活了快一輩子的故鄉,來到陌生的城市,缺少朋友、想家、孤獨、不適應等等一系列問題困擾著她們。

一位媽媽曾經有一次和孩子他姥姥因為如何教養孩子的問題大吵了一架,其實不能算是吵架,因為姥姥全程像是個做錯事的孩子一樣乖乖聽訓。

這位媽媽說自己發洩完情緒後就把這件事忘在腦後。可是當晚上她哄睡了孩子去客廳喝水,路過姥姥房間的時候,看見老人家帶著老花鏡認認真真地在看《科學育兒》。那一刻,她說自己的眼淚一下子就流了出來。

是啊,面對每個任勞任怨的姥姥,我們都欠她一句「謝謝」。我自己小時候就是由姥姥帶大,每年冬天有一套新棉衣,平時時不時就有各種小玩具、小禮物,上學放學也是有姥姥的保駕護航。寫到這裡,忍不住給姥姥打個電話,想補上那一句「謝謝」。

如今越來越多的女性希望追求自己的事業,姥姥們為了緩解女兒的壓力,自告奮勇承擔起帶孩子的重任。

但是,享受姥姥帶孩子的方便與輕鬆的同時,不要忘了,她們老了,也會孤單,也會不知所措,也會疲勞,下次回家,看著一屋子的飯菜還有健康快樂的孩子,別忘了對姥姥說一句:「媽,你辛苦了,謝謝你」。

相關焦點

  • 姥姥帶娃三年,孩子大了奶奶又來「賣好」,寶媽:你誰啊?
    文|文兒說起老人帶娃,很多人都說:「現在流行姥姥帶娃,奶奶去哪兒了?」按理說,女人嫁到男方家,生的孩子也跟男方姓,孩子應該奶奶帶的多才對。那麼,奶奶為什麼不帶娃呢?我說這是好事啊,有人帶娃還不樂意?但是閨蜜說:「從寶寶滿月開始,一直都是我媽帶,帶了三年了,現在大了上學了,婆婆又來『賣好』表示親近,這不是『截胡』嗎?」所以,在奶奶提出以後她帶孩子,她接送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閨蜜拒絕了,問她:「你誰啊?是孩子奶奶嗎?我出了月子孩子沒人管,公司催我上班,我求你帶娃,你說自己身體不好,帶不好孩子。
  • 「婆婆白天帶娃,我晚上下班回來帶,現在孩子不跟我親怎麼辦?」
    文/秘籍君現在寶媽生完孩子,大多會選擇出去上班,那麼帶娃的事自然就落在老人身上。有老人幫忙帶娃是好事,年輕人可以出去上班,家庭經濟壓力就會小一點。但是,老人帶娃也會有弊端,而且後續解決起來還很麻煩。堂妹雯雯,孩子1歲多了,平時白天婆婆帶,晚上她回去自己帶。但是,最近她發現孩子跟她不親了,跟她在一起的時候總是習慣喊「奶奶」,哭了也總要找奶奶,不要媽媽哄。而且,晚上讓孩子跟她睡越來越難了,要哄好半天他才不情不願地跟媽媽睡。所以,堂妹很苦惱,問我:「婆婆白天帶娃,我晚上下班回來帶,現在孩子不跟我親怎麼辦?」
  • 「姥姥帶娃成主力」這說法掩蓋了多少事實?無數奶奶暗自哭泣
    文|文兒如今年輕人忙於工作,孩子都交給老人帶。那麼,是交給奶奶帶的多,還是交給姥姥帶的多,一直是一個很有爭議性的話題。之前,網上颳起一股「找奶奶」風,認為現在都是姥姥帶娃,奶奶們去哪兒了呢?實際上,「姥姥帶娃成主力」這說法掩蓋了多少事實?無數奶奶暗自哭泣。就比如我鄰居大媽,作為奶奶,一直想要帶孫子,但是辛辛苦苦帶了三年,兒媳一句「教了孩子一身壞習慣」,就全盤否定了她的付出,然後還把孩子交給姥姥接送,說姥姥更會帶孩子。鄰居大媽有苦難言,只能暗自落淚。
  • 為啥孩子總吵著要奶奶,跟媽媽不親?寶寶最親的是這兩類人
    在我們傳統觀念中,老人幫忙帶孩子是很正常的行為。但對於許多年輕父母來說,為什麼寧願自己辭職在家全職帶娃,也不想讓老人家帶呢?寶媽娜娜抱怨:她跟老公在外地打工,寶寶由奶奶照看。現在孩子三歲,娜娜想把孩子接回身邊,但寶寶卻死活不肯,最後雖然硬抱回來,可一天到晚就要找奶奶,讓娜娜很頭痛。還有的寶媽,發現孩子交給老人帶後,不光跟自己不親,而且會養成很多壞習慣。特別是過分溺愛孩子的老人,帶出來的娃簡直是熊孩子,又叛逆又不服管,讓家長很扎心。
  • 為什麼現在流行姥姥帶娃,姥姥的這3個優勢,奶奶還真的比不了
    近年來,在網上流行起了這樣的一句順口溜:「媽媽生娃,姥姥帶娃,爸爸回家就上網,姥爺天天菜市場,爺爺奶奶來欣賞。」這句順口溜不管適不適用於每個家庭,但從這個順口溜上面也看出了一種社會現象,那就是隔代養育已成普遍現象,而姥姥帶娃已成為流行趨勢。
  • 姥姥帶外孫逛街,被誤認為媽媽,網友:怎麼會這麼年輕?
    導語 現在不管在小區還是公園,老人儼然已經成為帶孩子的主力軍。畢竟在生活壓力大,養孩子的成本高,父母的工作都比較忙。 不過老人帶孩子,大多數父母都是比較放心的,畢竟很多老人對孩子都有「隔代親」,而且還有豐富的帶娃經驗。
  • 為什麼說孩子要自己帶?老一輩最糟糕的3大建議,看看你中了幾個
    說到帶孩子,真的是一件非常心酸的事,當然是對於媽媽們而言。為了更好的生活,為了保持家裡可觀的收入來源,很多媽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出去上班,白天請老人家來幫忙照看。上了年紀的姥姥和奶奶來幫忙帶孩子確實不容易,應該多尊重他們。
  • 公公來做飯,李晟2歲兒子能說會道還說英文,對姥姥比奶奶親
    這一段時間都沒有好看弟弟的身影,原來他和外公在一起。李晟也已經兩天沒有見過兒子了。李晟真的做得不對,公婆難得遠道而來,怎麼不讓兒子來見一見爺爺奶奶呢?2歲的好看弟弟來了,一來他就開啟說話模式。一句:崽崽回來了,讓整個畫面都歡脫起來。一見面外婆就把外孫接了抱到手上。兩天沒見兒子的李晟也迎上去抱兒子。
  • 看寶寶跟別人親是我小心眼、嫉妒心太重?不不不,我只是護崽而已
    我們總是吐槽「婆婆帶娃」,好像每次婆婆帶娃,媽媽就會心提到嗓子眼兒——怕觀念不對、怕不夠細心,也怕寶寶只跟奶奶親,不跟自己親……但其實除了婆婆,很多新媽媽們也不喜歡看到月嫂阿姨親娃,不喜歡其他親戚對娃親親抱抱舉高高,
  • 寶媽因公出國,娃讓奶奶帶,幾個月後接娃: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除了有「隔輩親」之外,爺爺奶奶帶孩子還有一個特點:保準把孩子帶成「小胖子」,一點也不含糊。爺爺奶奶省吃儉用一輩子,好吃的好喝的都可勁給孩子吃,生怕委屈了孩子。媽媽們給孩子們選擇衣服堅持自己的衣品,通常款式和顏色搭配都很潮流,另外現在選擇的種類也十分多樣化,所以小孩子出來一個賽一個的時尚。奶奶帶寶寶以方便為主,穿衣服不講究樣式,通常前邊要帶個大襟褂,這樣衣服不容易弄髒,清洗也方便,只需要把大襟褂清洗一遍就可以了,孩子的衣服顏色當然也不講究,主要是保暖為主。
  • 還在認為「隔代親」的年輕父母,長點心吧!奶奶「假帶娃」興起,弊端...
    成為父母后,孩子當然是心肝寶貝,作為父母想給孩子最好的生活,讓孩子上最好的學校。因此,在工作場所努力工作,帶孩子是不可避免的。考慮到現在流行的隔代親,搬來孩子的祖母也是不好的。但是,年輕的父母們不知道的是,在祖母的圈子裡帶著人偶興起,看起來老人帶著人偶,但是沒有實際的行動,用這三種方法讓孩子養成不好的生活習慣,讓認為是隔母親的年輕父母長點心吧。 孩子奶奶帶娃「一心多用」:前幾天,好朋友王先生向我吐槽,王先生結婚後幸福地生了雙胞胎。
  • 「我討厭姥姥來我家」6歲兒子的話讓人心酸,卻說出了媽媽心聲
    文|秘籍君現在的孩子,好多都是姥姥帶大的,所以大多跟姥姥很親。而且,不少人長大之後,還會回憶小時候姥姥給自己拿糖吃,姥姥站在門口遠遠望著等自己,那種濃濃的祖孫情讓人動容。但是,也有孩子,對姥姥卻是另一番態度。昨天,到閨蜜家玩,閨蜜接了一個電話臉色立馬變了。
  • 看不慣老人帶孩子的方式與教育,總是親力親為比較累,怎麼辦?
    家長緊急求助:我家孩子6歲了,馬上要上一年級,這個暑假下定決心把孩子接到身邊自己帶,可工作又太累,時間和精力實在都顧不過來,只好繼續將老人請到家裡帶娃,老人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都讓人接受不了,孩子也被帶出了很多壞毛病,我該怎麼辦?
  • 老人帶娃不靠譜?那是你的方法不對,正確引導,不為娃擔驚受怕
    都說隔代最親,那麼為什麼很多家都是全職媽媽帶娃,而不是讓家裡的老人帶呢?有人說老人帶孩子不靠譜,都是老觀念;還有人說,婆婆不是自己,對孩子沒那麼上心。我們家樓下的鄰居都是雙職工,獨生子女,這樣家裡就有4個老人,小夫妻倆個結婚不到兩年就生了個娃給父母照顧,兩家老人輪流照顧孩子,這不這個星期是公公婆婆來家裡照顧!
  • 明明是我把女兒辛苦養大,為何卻跟爸爸更親?看完你就明白了
    李蕾有一個4歲小閨女,長得可愛不說,總是十分乖巧聽話,可最近李蕾總覺得女兒疏遠了她,心裡很不高興。她發現每次她和老公去幼兒園接女兒時,女兒都像一隻小兔子一樣奔向爸爸,和爸爸親親,要爸爸抱,還不停地撒嬌,有了好吃的也先餵爸爸,站在一旁的李蕾很受冷落,心想:「這幾年是我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怎麼跟爸爸比我還親?」相信很多有閨女的媽媽都有過這麼一段「吃醋」的時間,不過不要見怪,這都是有原因的,待我細細道來。
  • 老一輩帶娃才放心?新一代「假帶娃」出現,別把孩子一生給毀了
    儘管時代發展迅速,但現在很多年輕父母生活壓力都很大。有了寶寶以後,他們為了生活,只能重新加入職場。寶寶誰帶這個問題,他們都認為讓老一輩帶比較放心。老一輩帶娃經驗豐富,而且又是孩子的親人,但新一代「假帶娃」出現,父母們都要注意了,別把孩子一生給毀了。
  • 「外甥狗,吃完就走」,為啥孩子抗拒去姥姥家,背後原因很無奈
    相信很多人聽過「外甥狗」這個詞,尤其對於小孩子來說,懂點話的孩子都認為這句話不是什麼好詞。所以當長輩對孩子說這句話的時候,孩子總會認為是長輩不待見孩子,所以才不樂意去姥姥家。 為啥大多孩子不樂意去姥姥家 1、姥姥嚴格 對比奶奶的寵溺來說,姥姥帶娃其實很嚴格,尤其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
  • 姥姥和姥爺不願意帶孩子,寶爸無奈帶娃送外賣,差點和親家鬧翻了
    但是有的人生活需要不斷的奔波,那麼孩子誰來帶成了一個大問題,不是每個人都有著光鮮亮麗的工作,有的人需要在城市的角落中不停的跑動,一旦停下來,可能會被投訴,不是每個人都坐在辦公室中工作。為了孩子的未來,努力工作。外賣員的孩子沒有肯帶,只能抱著孩子送外賣,網友評論:「有的是大把爺爺奶奶不想帶孫子的。」
  • 老人幫忙帶娃是好事,但這4個問題要提前說清楚,對全家人有好處
    寶媽出去工作,就不得不請家裡的老人過來幫忙帶娃。老人如果肯幫忙,這是一件好事,但無論是寶寶的爺爺奶奶還是姥姥姥爺,有些問題一定要提前說清楚,這樣做對全家都有好處。回到家之後,麗嬌問寶寶為什麼偷東西,沒想到寶寶說:「奶奶經常偷偷把別人的東西拿回家,我跟奶奶學的。」原來,奶奶雖然把寶寶照顧得很好,但是卻有愛佔小便宜的毛病,帶著寶寶出門時,經常佔小便宜,結果被寶寶學會了,所以寶寶才會偷東西。
  • 「跟爸爸親還是跟媽媽親」?《23號牛乃唐》給出親子「小風浪」的...
    既有「人間真實」,又給了我們追動漫的「小確幸」,這不,本周播出的這一集,不少家長估計又要「中招」了...「你怎麼又在看電視?作業做完了嗎?」「可是爸爸說我可以休息一會兒…」「你爸就只會帶你玩!你可別不耐煩,我這是為了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