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帶娃成主力」這說法掩蓋了多少事實?無數奶奶暗自哭泣

2020-12-21 小屁孩兒

文|文兒

如今年輕人忙於工作,孩子都交給老人帶。那麼,是交給奶奶帶的多,還是交給姥姥帶的多,一直是一個很有爭議性的話題。之前,網上颳起一股「找奶奶」風,認為現在都是姥姥帶娃,奶奶們去哪兒了呢?

實際上,「姥姥帶娃成主力」這說法掩蓋了多少事實?無數奶奶暗自哭泣。就比如我鄰居大媽,作為奶奶,一直想要帶孫子,但是辛辛苦苦帶了三年,兒媳一句「教了孩子一身壞習慣」,就全盤否定了她的付出,然後還把孩子交給姥姥接送,說姥姥更會帶孩子。鄰居大媽有苦難言,只能暗自落淚。

所以,當大家說「姥姥帶娃成主力」時,奶奶們也很無奈,也很冤枉。

為什麼大家都覺得「姥姥帶娃成主力」?

姥姥帶娃就會被無限放大

大家習慣性認為奶奶帶娃天經地義,因為孫子是跟男方家姓,是爺爺奶奶的後代。所以,爺爺奶奶帶娃,大家不會過度渲染和解讀,兒子兒媳也不會特別感恩,到處說爺爺奶奶的好話。但是,姥姥帶外孫,就是跟女兒女婿幫忙,而且帶來帶去外孫還是要回自己家,隨男方家人姓。

所以大家就會覺得姥姥帶娃很憋屈、很偉大,然後無限放大姥姥帶娃的現象。以至於發展到最後,「姥姥帶娃成主力」被眾多人認同。

姥姥心疼女兒,自然而然接手帶娃

姥姥是寶媽的親媽,她們最心疼女兒帶娃辛苦,最不捨得女兒因為帶娃,白白放棄工作做家庭主婦。同時,媽媽們都護犢子,覺得女兒從小被自己嬌慣著,肯定帶不好孩子。於是,作為姥姥就親自出馬,自然而然接手帶娃的事。

相反,奶奶只會覺得家裡添了孫子孫女是喜事,高興人丁興旺,而不會考慮兒媳辛苦不辛苦,會不會帶娃,所以不會主動接手帶娃的事。久而久之,姥姥帶娃的情況就越來越多了。

婆媳關係難處,奶奶不想帶娃受氣

說起婆婆不懂心疼兒媳,自然要說起婆媳矛盾。畢竟不是親母女,日常生活習慣、觀念都不同,在很多問題上都容易發生分歧,帶娃時自然也是火藥味十足。再加上,現在的兒媳大多比較強勢,會讓老人堅持科學帶娃,對婆婆自然要求更高。所以,婆婆作為奶奶,受不了帶娃的氣,就乾脆撂挑子,最後只能姥姥來帶娃。

「奶奶帶娃」和「姥姥帶娃」平分秋色,但奶奶容易被忽略

其實,生活中「奶奶帶娃」和「姥姥帶娃」是平分秋色的,而且很多家庭中還是奶奶帶娃比較多。畢竟,大眾認為奶奶帶娃是天經地義的,如果姥姥有自己的兒子孫子,她們自然是先緊著自己孫子帶,而不是先緊著外孫帶。

而且,因為傳統的「養兒防老」思想,姥姥們不習慣去女兒家住,而奶奶們擔心不帶娃,以後兒媳不養老,所以大多數情況下,還是奶奶帶娃比較多。

再加上,現在獨生子女比較多,好多家庭都是一個孩子四個老人帶,既有爺爺奶奶也有姥姥姥爺,大家分工合作,相互幫忙和體諒,一家人和和氣氣。所以,過度渲染「姥姥帶娃成主力」,忽略奶奶帶娃,對奶奶來說太不公平,也容易激化家庭矛盾,對孩子的成長也不利。

怎麼做才能緩和婆媳關係,給奶奶帶娃「正名」呢?

實際上,說到底,「姥姥帶娃成主力」,做主要的原因還在於婆媳關係難相處。如果婆媳可以和睦相處,女兒帶娃自然不用麻煩自己親媽,而婆婆也不會因為不願受氣,動不動就在帶娃時撂挑子。因此,緩和婆媳關係,給奶奶帶娃「正名」很有必要。

婆媳倆將心比心,多為對方考慮

其實,婆媳之間的相處,就是人心換人心。如果倆人都能將心比心,多為對方考慮,也就沒有那麼多矛盾和摩擦了。比如:婆婆會覺得兒媳生完孩子,一個人帶太辛苦,主動擔起帶娃的重任,讓兒媳多休息。而兒媳,覺得婆婆年紀大了,不捨得把孩子一股腦兒都甩給婆婆。這樣倆人相互為對方考慮,一起帶孩子,都不那麼辛苦,還能增進婆媳關係。

奶奶帶娃不是義務,兒媳要感恩婆婆幫忙帶娃

很多人都覺得爺爺奶奶帶孫子孫女是天經地義的,其實老人養大自己的兒子,沒有義務再帶孫子。所以,如果婆婆願意幫忙帶娃,兒媳要懂得感恩,不要總是一副婆婆欠了自己的樣子。

兩代人育兒觀念不同,婆媳要相互尊重和學習

另外,我們要明白,婆婆那代人跟我們帶娃觀念和方式不一樣,我們是第一次當媽媽,她們還是第一次當奶奶、帶孫子呢。所以,在育兒上如果有什麼分歧,寶媽要心平氣和跟婆婆說。同時,也可以拿出科學的育兒方式擺在她面前,讓婆婆心服口服。而婆婆,作為過來人,兒媳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主動請教她。這樣,婆媳相互尊重和學習,自然關係越處越好。

【話題討論:網友們,你對「姥姥帶娃成主力」怎麼看?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現在流行姥姥帶娃,姥姥的這3個優勢,奶奶還真的比不了
    近年來,在網上流行起了這樣的一句順口溜:「媽媽生娃,姥姥帶娃,爸爸回家就上網,姥爺天天菜市場,爺爺奶奶來欣賞。」這句順口溜不管適不適用於每個家庭,但從這個順口溜上面也看出了一種社會現象,那就是隔代養育已成普遍現象,而姥姥帶娃已成為流行趨勢。
  • 現在的孩子都跟姥姥親,不跟奶奶親了,看看帶娃的主力你就明白了
    「隔代撫養」,一直以來是年輕父母們的帶娃優選。以前大多是奶奶搬來和兒子兒媳一起住,幫忙照看孩子,可如今,帶娃的姥姥們漸漸成了主力軍。在廣場和公園,如果你去採訪「溜娃」的老人們,得到的答案多半是「我是孩子的姥姥」。中國新聞網前不久發起了一項投票:你家裡誰帶孩子?
  • 姥姥帶娃三年,孩子大了奶奶又來「賣好」,寶媽:你誰啊?
    文|文兒說起老人帶娃,很多人都說:「現在流行姥姥帶娃,奶奶去哪兒了?」按理說,女人嫁到男方家,生的孩子也跟男方姓,孩子應該奶奶帶的多才對。那麼,奶奶為什麼不帶娃呢?其實,原因有很多種,有些是因為婆媳關係不好,奶奶覺得帶娃是給兒媳帶,索性不喜歡兒媳也不帶娃了。還有的是,兒媳不放心婆婆帶娃,更信任自己的親媽帶娃。當然,還有的是奶奶不喜歡帶娃,也帶不好,最後只能交給姥姥帶。
  • 姥姥帶外孫逛街,被誤認為媽媽,網友:怎麼會這麼年輕?
    在視頻中,姥姥抱著孫子去購物,這位姥姥很時髦,穿著背帶褲,搭配一件小背心,畫著精緻的妝。她看上去非常年輕,充滿活力,跟我們印象中的姥姥完全不同,就連旁邊的路上紛紛側目。 很快,這段視頻在網上引起了熱烈討論,一些網友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紛紛表示:「這是孩子的媽媽吧,怎麼會是姥姥?」,還有一些網友羨慕這位姥姥的駐顏有方。
  • 「媽媽帶娃」和「奶奶帶娃」區別有多大?寶媽曬圖後:一目了然
    那麼,奶奶帶的娃又是什麼樣的呢?「媽媽帶娃」和「奶奶帶娃」區別有多大?因為有些好奇,兜媽就在網上搜了一下,奶奶帶娃的樣子,沒想到類似的帖子還真不少。而在這段時間裡,也終於發現,奶奶的穿搭和媽媽的穿搭,確實不一樣!一回老家,孩子每天就四處亂竄,他奶奶怕弄髒衣服,早早就備好了兜衣。
  • 雙胞胎兄弟,一個國內姥姥帶,一個在國外奶奶養,長大後差距明顯
    雙胞胎兄弟,一個國內姥姥帶,一個在國外奶奶養今天要說的這對夫妻,一位是上海人,一位是英國華裔,二人在大學的時候就相愛了,並且在畢業的時候就選擇了結婚生子。兩個人沒想到的是,會擁有一對雙胞胎兒子,別提有多高興了,但是高興之餘,二人也考慮到現在處於拼事業的年紀,是在沒有精力帶娃,還是兩個。
  • 中國姥姥的一天:為了減輕女兒的負擔,從早忙到晚,比上班還累
    而且,劉阿姨年紀大了,「帶娃」也很費力,體力上明顯吃不消了。 中國姥姥的一天很忙碌,為了幫助女兒減輕壓力,心甘情願地付出著。「心有餘而力不足」,就是這一類老人的真實寫照。但姥姥想要女兒生活得幸福,就會努力做到公平,甚至有時對待女婿會更好一些,女兒也不會因此而生氣。 其實,姥姥幫忙「帶娃」,不僅年輕人會高興,婆婆也會樂見其成。畢竟,「帶娃」並不輕鬆,一旦育兒觀念不一致,還可能引發家庭矛盾。姥姥「帶娃」,婆婆能輕鬆一些,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 136.我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家
    大立櫃的頂上有一個盒子,盒子裡有梨膏糖,也是爺爺的藥,我也愛吃,和爺爺一起吃,我們排排坐在炕沿上,聽著老收音機裡的廣播,有時候唱歌,有時候唱戲,有時候是新聞,有時候講故事,爺爺說這叫評書,聽到高興處,爺爺哈哈笑,笑聲擠滿了屋子,把爺爺的臉也擠的像院子裡的那些花。
  • 薛之謙節目首談兒子,爺爺姥姥帶娃有分歧,2歲小雪糕變洗白工具?
    薛之謙就是一個比較搞笑的人,他的兒子也有這個趨勢,在幫助薛之謙帶孩子的是兩位老人,也就是小雪糕的爺爺和姥姥,一般孩子都是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帶的,雙方各一個長輩看孩子難免會產生一些分歧
  • 「生娃後常回娘家住,鄰居說我這是坑親媽,聽完原因果斷回家」
    文|好孕姐前幾天,有位寶媽留言說:「我生娃後常回娘家住,鄰居說我這是坑親媽,聽完原因我果斷回家了。」原來,她產後感覺帶娃辛苦,就經常回娘家住。所以,這位寶媽反思了一下,覺得自己不能太自私,還是回自己家,要自己孩子的爺爺奶奶和爸爸幫著帶娃。「外孫是姥姥家的狗,吃完就走」,話糙理不糙其實,大家都覺得,孫子就是爺爺奶奶的根兒,姥姥再辛苦帶,最後也白搭。要不,不會有那麼多老人說「外孫是姥姥家的狗,吃完就走」。
  • 奶奶帶娃6年,孩子從不積食,日常堅持這1招,你也可以
    韜韜奶奶通過這件事後就認識到中醫的強大,開始自學醫學知識。韜韜咳嗽、發燒這些小病症,都被奶奶解決了,這都6歲多了,從沒因為生病去過醫院,而且體質也很好,即使是流行感冒時期韜韜也安穩度過了。這其實大部分歸功於奶奶的調理有方,奶奶看過這麼多醫書,也總結出,小孩要是想身體健康少生病,養好脾胃、別積食是特別重要的,相當於是個基礎,奶奶也有自己的一個小秘訣,和日常常做的事,能保娃少積食,脾胃好。1.
  • 公公來做飯,李晟2歲兒子能說會道還說英文,對姥姥比奶奶親
    這一次嶽母也同樣十分捧場女婿李佳航。李佳航炒的黃瓜蝦仁太鹹,嶽母卻一直停不下嘴來,她是故意在捧場自己的女婿。這一點可比李佳航的繼母情商要高很多。李佳航對嶽母的貼心舉動頗為感動。李佳航還特意當著父母的面誇讚自己的嶽父,很感激嶽父多年來在北京照顧他們一家三口。他還特意表揚了嶽父的廚藝很高。
  • 姥姥和姥爺不願意帶孩子,寶爸無奈帶娃送外賣,差點和親家鬧翻了
    但是有的人生活需要不斷的奔波,那麼孩子誰來帶成了一個大問題,不是每個人都有著光鮮亮麗的工作,有的人需要在城市的角落中不停的跑動,一旦停下來,可能會被投訴,不是每個人都坐在辦公室中工作。為了孩子的未來,努力工作。外賣員的孩子沒有肯帶,只能抱著孩子送外賣,網友評論:「有的是大把爺爺奶奶不想帶孫子的。」
  • 洛陽7歲娃娃登上戲臺 姥姥奶奶功不可沒
    姥姥  孩子唱戲有天賦一定要好好培養  「這孩子不到1歲時,還不會走,坐在小車裡,只要聽到音樂,就會站起來,手舞足蹈,小屁股一扭一扭的,開心得不得了。」  奶奶  只要孩子能學成我辛苦點不算啥  「她姥姥平時忙,孩子一直由我帶,孩子要去學唱戲,我支持。只要孩子能學成,我多跑幾趟路,辛苦點不算啥。」張秋粉說。
  • 奶奶自製大肥鵝「敞篷車」遛娃,「油耗」一把青草,鵝:我太難了
    最近一則奶奶帶娃的視頻在網絡上流傳甚廣。視頻裡「鵝先生」成了車夫,網友們看了哈哈大笑並羨慕不已。我們一起來看看究竟發生了什麼吧。故事要從過年前說起,寶寶的姥姥送了寶寶的奶奶一隻大肥鵝,寶寶的奶奶一直沒有捨得吃這隻大肥鵝,於是便養在家中。
  • 寶媽因公出國,娃讓奶奶帶,幾個月後接娃: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文章/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載分享「隔輩親」是很多家庭的普遍現象,本來父母對子女要求還算嚴格,把子女培育成社會的棟梁之材,但是到了孫子孫女這一輩,爺爺奶奶瞬間變了個人似的,各種由著孩子來,寵到別人插不進手,以前的底線和原則全都消失不見了。
  • 寶爸抱怨:憑啥我媽帶孩子倒貼,你媽帶娃就得付工資啊?
    @想當然:要我說讓你媽帶娃倒貼這都是便宜你了,要知道人家是給你生孩子,憑啥還得搭上自己的老媽啊。你去產室門口看看,見到孩子出生眉開眼笑的都是奶奶,人家親媽都在一邊等姑娘平安出來呢。哎,別抱怨了,要是你不滿意,那你就自己帶孩子唄。
  • 奶奶用大肥鵝遛娃,寶寶對這坐騎很滿意,網友:高端大氣上檔次
    導語:大家好,老人的帶娃方式與年輕家長的帶娃方式往往會有很大的不同,年輕家長帶娃講求的是科學育兒,只要是關於孩子的事情,家長往往會比較小心謹慎。而老人帶娃只求寶寶開心快樂,也正因為如此,年輕爸媽將寶寶交給老人帶後就有些不放心。
  • 「外甥狗,吃完就走」,為啥孩子抗拒去姥姥家,背後原因很無奈
    玲玲問兒子:「你不是說要在這玩3個月嗎?怎麼要回奶奶家了? 兒子撇了撇嘴說:「小舅媽總說我是狗,外甥狗,總這麼叫我」! 乍聽兒子這麼說,玲玲愣了一下,然後安撫孩子說,這是和你鬧著玩呢!但兒子並不理解。
  • 「迷信姥姥」火了,給孩子穿6件衣服上學:這是26度穿衣法則
    」起初,老師以為男孩在找藉口,現在又不是冬天,你能穿多少衣服啊?然而,當老師給男孩拉開鎖鏈,數了數裡面的衣服時,馬上被震驚了,這真是穿成「球」來上學啊。男孩並沒有撒謊,他確實穿了8件衣服來上課啊!「迷信姥姥」火了,給孩子穿6件衣服上學:這是26度穿衣法則保暖指數:★★★★趣味指數:★★★當然,還有一種冷是「姥姥覺得你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