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古城 到京西第一府去呼吸歷史

2020-09-04 勞動午報

宣化古城,就在今張家口市宣化區。但要說起歷史淵源來,宣化可比張家口有名多了。最早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不久,即在全國設立36郡,其中的上谷郡,就在宣化。西漢的名將李廣與霍去病,都曾率軍在此據守,好幾次出擊匈奴,也是從這裡出發的。

我總覺得能生活在古城中的人們是有福的,更何況是那些能生活在宣化古城這樣極具歷史文化底蘊的古城當中的人們。

每次從張家口回北京,必定路過宣化古城,但總是沒有機會進入古城去探訪一番,總感覺欠了中華文化一筆債似的。趁著秋天,在小夥伴的陪同下,總算是了卻了這一番心願。

宣化古城,就在今張家口市宣化區。但要說起歷史淵源來,宣化可比張家口有名多了。最早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不久,即在全國設立36郡,其中的上谷郡,就在宣化。西漢的名將李廣與霍去病,都曾率軍在此據守,好幾次出擊匈奴,也是從這裡出發的。從秦朝到唐朝,宣化古城一直是邊塞要隘。到了明朝,宣化的地位更是被提升到了長城九鎮之一的位置,成為護衛京師的頭號要地,這裡被稱為宣府鎮,城牆也被擴建加固,周長達24裡,朝廷委託宣府鎮管轄1300裡長城,東至北京,西至大同,都歸屬這個宣府鎮節制,這裡也成為了大明王朝最重要的軍事重鎮之一。

到了清朝,宣化府是全國72府之一,被稱為京西第一府,乾隆皇帝親書「神京屏翰」的巨型牌匾,至今高懸在宣化古城當中。

宣化古城可以說是河北最有歷史文化背景的文明要地。我們經常在歷史劇上面聽到宣化府這個名稱,實際上指的就是宣化古城。而它作為北京西邊最為重要的軍事重鎮,自古以來就是塞北重要的軍事商貿要地,在軍事方面更是有著不可替代的顯赫地位。

宣化古城牆現今已不再完整,城內現存三處古城遺蹟——拱極門、清遠樓和鎮朔樓,後兩處還是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因時間緊迫,我們首先來到最負盛名的清遠樓。清遠樓又被稱為「第二黃鶴樓」,走近一看,還真覺得這個外號實在是委屈了她。清遠樓始建於明朝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至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清遠樓造型雄峻,她建於一座8米高的墩臺之上,是一座重簷多角十字脊歇山頂的木結構樓閣。此樓的規格造型頗似北京城裡的鐘樓,但細節處理又頗似故宮的角樓,堪稱崇高與優美的結合體。樓上懸有一口銅鐘,也是明朝舊物,6個世紀以來,一直擔負著為古城人報時的任務。黃鶴樓名氣當然很大,但現在的黃鶴樓是上個世紀80年代重建的,不僅造型和用料不是古式的,連原址也被更換了。而清遠樓數百年來沒有經過大的變更,依舊是明朝時的樣貌,是貨真價實的古文物。

清遠樓是古城的鐘樓,而百步之外的鎮朔樓就是古城的鼓樓,鎮朔樓兩層通高15米,是宣化古城內最高大、最宏偉的古代建築,修建於明代正統年間,與當時大規模的城牆幾乎同時興建。鎮朔樓以明代宣府鎮總兵例佩「鎮朔將軍印」而得名,也是宣化作為軍事衝要之地的標誌。

從清遠樓和鎮朔樓的名字,人們很容易理解古人的用意就是「清除遠方狼煙,鎮定北狄安寧」,而有趣的是,這座軍事要地,自從明代建成固守以來,還真的是起到了拱衛京師、固若金湯的作用。據說近1000年來,古城從來沒有被外敵攻破過。在明代時,為了強化古城的防禦功能,宣化古城牆的修建規格與當時的太原、西安屬於同一個規格,明王朝還派遣一位親王在此據守。可喜的是,風塵荏苒,宣化古城牆仍然保留下了不少的遺址。本世紀初,政府又在原址上重新了大新門及城牆,並沿著城牆修築了市民遊覽休閒的公園。

昔日的金戈鐵馬已經遠去,但宣化古城數千年歷史形成的人文氣息依舊鮮活可見。這裡的居民從容而又淡定,對自己的城池十分愛惜和自豪。「一抓一把歷史,一靠一身長城」,徜徉在宣化古城,親手觸摸悠遠的歷史,呼吸之間,就能感受到古代先賢的氣息。俯仰之間,千古如同一瞬,在白雲蒼狗中感受時間的驛動,念天地之悠悠,感萬家之憂樂,令人久久不願離去。

辛望 文/圖

來源:勞動者周末

相關焦點

  • 「京西第一府」河北宣化
    河北宣化被稱為「神京屏翰」之域,早在秦朝時就成為上谷郡,明朝時為著名的長城九鎮之一,清朝時是全國72府之一,現今為河北省歷史文化名城。
  • 河北這一古城素有「京西第一府」美譽,明代九鎮之首,你去過嗎?
    河北省歷史文化悠久,境內古城眾多,諸如正定古城、廣府古城,下面要介紹的這一古城,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即宣化古城,這座古城是古代軍事重鎮,因為處於北京西北方向,故而享有「京西第一府」美譽,你去過嗎?
  • 宣化古城:京西第一府,半城瓦舍半城綠!
    聽聞宣化古城裡的葡萄皮薄肉厚、鮮甜多汁,作為骨灰級吃貨的我們,便興衝衝地飛奔而來了。古城裡有一大片的葡萄園,從清遠樓蔓延至北都,把清遠樓下分成了兩半,「半城瓦舍半城綠」。當然,宣化古城不僅有美味的葡萄,還有悠久的歷史沉澱呢。當然,宣化古城不僅有美味的葡萄,還有悠久的歷史沉澱呢。
  • 享有京西第一府的美譽,歷史文化名城,河北張家口市宣化古城
    宣化古城,位於河北張家口市,始建於唐信宗文德元年(888年),明洪武十七年(1394年),動工,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廢宣府衛所,取宣揚教化之意,改置宣化府,宣化由此得名,是京城以西第一座府城,199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歷史文化名城。
  • 張家口一古城走紅,距市區僅6公裡,有「京西第一府」之稱
    我國有很多的古城古鎮,因為保留了大量的有年代的建築,或者是有著深刻的歷史意義,到今天都有其特有的價值,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在後期都被開發利用起來,讓大家去參觀遊覽,有不少古城都成為了國內有名的景點,因為可以近距離地感受到歷史和當時的氣氛,在人們選擇旅遊景點的時候,這種景點更受大家的青睞。
  • 宣化古城 這裡是京西第一府
    圍繞特殊時期群眾文旅生活需求,河北省文旅廳以「網際網路+文旅」的形式,開設「雲遊河北 平安過年」系列專題,今天讓我們一起體驗宣化古城的前世今生。宣化,自古就佔據著燕北地區的軍事重鎮的地位。自漢代起,宣化歷為州、府、郡、縣的治所,明為九鎮之首,直至清康熙年間設置宣化府。正是「去京師不足四百裡」的地理方位決定了「京西第一府」的地位。
  • 雲遊河北|宣化古城 這裡是京西第一府
    為一嘗牛奶葡萄來到宣化之後,許多人卻收穫了額外驚喜,不光葡萄好吃,那些歷史也意外的有趣。點擊圖片識別二維碼,看宣化古城實景VR宣化,自古就佔據著燕北地區的軍事重鎮的地位。自漢代起,宣化歷為州、府、郡、縣的治所,明為九鎮之首,直至清康熙年間設置宣化府。正是「去京師不足四百裡」的地理方位決定了「京西第一府」的地位。
  • 河北宣化古城之最
    宣化古城地處河北張家口。古城建於唐信宗文德元888年,明洪武十七年(1394年),朱元漳十九子朱穗受封谷之。清康熙三十二(1693年),廢宣府所,改置宣化府,宣化府由此得名,古稱「京西第一府。」宣化古城軍事工事堅固,較大戰爭就多達70餘次。明朝朱棣五次北伐駕巡宣化府城地。
  • 歷史文化名城——宣化
    一座歷經千年洗禮的文化古城  一個用歷史足音編織的五彩夢  風雨築就了她滄桑的臉  歲月寫下了她朝氣的魂  文物古蹟記載著她昔日的婀娜  璀璨燈火招示著她今朝的風韻  她期待世人漸近的足音  她就是河北文化古城宣化  進入河北省西北部的燕山腹地
  • 國慶中秋佳節雙至,到古城宣化的葡萄小鎮一遊
    但以前位於北京以西,號稱「京西第一府」的古城宣化,其葡萄應該更加馳名,因為盆地的氣候條件,宣化當地出產的牛奶葡萄晶瑩剔透果實飽滿,不同於汁水佔據充足的地位,它的果實可以切成細緻的薄片。,沙城葡萄甜則甜矣,卻甜的嗆嗓子,有時需要喝水衝淡嗓子的不適感,而宣化的葡萄顯得自然了許多,甜中帶酸,一口葡萄汁會輕輕潤澤咽喉部位,難怪以前的宣化會舉辦葡萄節,還會找來名人做宣傳了。
  • [觸摸名村古鎮 尋覓美麗河北]走進張家口市宣化古城
    宣化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轄區東南,自古是長城上的軍事重鎮,自秦設上谷郡到清置宣化府,千百年間,歷朝歷代都重視對宣化地區的管轄和開發,頻繁的政權更迭和不絕的民族戰火也使宣化飽經歲月的浴火淬鍊,變成一座堅毅、厚重的文化名城,因其是出京以西第一座城池屏障,故有「京西第一府」之稱。
  • 古城宣化又有新項目啦
    享有「京西第一府」美譽的宣化,屬張家口市轄區,位於河北省西北部陰山山脈東段,被河北省命名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被國家公布命名為「宣化古城」,2009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景區,是京張經濟走廊樞紐城市,是連接東部經濟帶和西部資源區的重要節點。
  • 「京西第一衛」萬全古城保護完好令人驚嘆
    我感覺知道「京西第一衛」萬全右衛城的人並不多,要不是在職業高中教旅遊課的妹妹說起,出生在那兒的我都不知道。前幾天回去探望父母,閒著沒事,妹妹建議去萬全古城看看,於是就去了。從張家口市內開車前往萬全區很近,沿張家口西環路向西南方向出發,行駛不到20公裡就到了目的地。
  • 宣化古城也有一座「黃鶴樓」,迄今500多年,造型別致,結構精巧
    宣化不大,圍著老城走一圈甚至用不了半天時間。老城的建築模式也似曾相識,若仔細打量,你會發現這裡和北京城是那麼相仿。明代宣化地圖上,宣化城雖未氣派到有九座城門,但東南西北加起來也有五座之多。高大的城牆裡,除了鱗次櫛比的民居,中軸線上還巍然屹立著三座造型瑰麗的古建瑰寶——清遠樓(鐘樓)、鎮朔樓(鼓樓)和拱極樓。
  • 古而不老,歷久彌新——宣化文化印象
    宣化,自古就是燕北地區政治活動的中心,是鑲嵌在塞北黃土地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正是「去京師不足四百裡」的「京西」這樣的地理方位,決定了宣化成為「第一府」的重要的政治和軍事地位。
  • 微視頻丨畿輔巨鎮——宣化古城,美爆了!
    京西第一府,千年葡萄城 宣化歷史源遠流長讓經歷了數百個春秋的三座古城樓訴說宣化的歷史滄桑變遷感受宣化濃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民俗風情領略這座千年古城之美畿輔巨鎮——宣化古城▲宣化大新門。記者 鄭世繁 攝一抓一把歷史,一靠一身長城。
  • 京張高鐵初探④|宣化北站:歷史與現實在此交匯
    長城新媒體記者 萬前進 趙嬌瑩 劉瀟 張琳  氣勢恢宏的黑色古代廡殿式屋頂、亮麗的中國紅鬥拱配以牌匾式的站名,京張高鐵沿線站點之一——宣化北站以極簡手法重構端莊的古城形象,彰顯這座「京西第一府」的嶄新面貌。11月28日,長城新媒體記者實地領略這座古典建築與現代時尚交織的魅力站房。
  • 宣化古城有一座「黃鶴樓」,迄今500多年,造型獨特,結構精巧
    宣化不大,繞著老城走一圈不到半天時間。老城區的建築格局也是似曾相識,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這裡和北京城是如此的相似。在明代宣化地圖上,宣化城有9個城門,但東南西北各有5個城門。在高大的城牆上,除了鱗次櫛比的民居外,中軸線上還有三座宏偉的古建築——清遠樓(鐘樓)、鎮朔樓(鼓樓)和拱極樓。
  • 今天是介紹張家口的第四十六天,張家口宣化大新門
    ​張家口宣化​大新門,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城西,是明清時期宣化的西門,在&34;中遭到嚴重破壞,僅剩荒蕪的土城恆。為保護這一歷史遺蹟,宣化區委,區政府於2005年募集資金800多萬元在原址重修,修復後的大新門主要由墩臺,城門樓,馬道等組成,全面展示宣化軍事重鎮,歷史文化名城和京西第一府的風貌。
  • 春節去哪玩?北京城邊有一座特殊的古城,被譽為「京西第一州」
    蔚縣在中國歷史地圖上標作蔚州,隸屬大明宣府,古燕雲十六州之一。這十六州分別是:幽(今北京)、薊(今天津薊縣)、瀛(今河北河間)、涿(今河北涿州)、莫(今河北任丘)、檀(今北京密雲)、順(今北京順義)、新(今河北涿鹿)、媯(今已為官廳水庫淹沒)、儒(今北京延慶)、武(今河北宣化)、雲(今山西大同)、應(今山西應縣)、寰(今山西朔縣東北)、朔(今山西朔縣)、蔚(今河北蔚縣)。1931年,中華民國政府改蔚州為蔚縣,現在的蔚縣劃歸為河北省張家口市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