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名城——宣化

2020-12-11 搜狐網

  一座歷經千年洗禮的文化古城

  一個用歷史足音編織的五彩夢

  風雨築就了她滄桑的臉

  歲月寫下了她朝氣的魂

  文物古蹟記載著她昔日的婀娜

  璀璨燈火招示著她今朝的風韻

  她期待世人漸近的足音

  她就是河北文化古城宣化

  進入河北省西北部的燕山腹地,便來到了宣化古城,她北靠泰頂山,南臨洋河,地勢南低北高,平均海拔高度615米。西北距萬裡長城要塞張家口30公裡,屬張家口市轄區。古城所處地域是在華北平原與蒙古高原之間的過度地帶,也是中原農耕民族和北方遊牧民族交錯、交融的地帶,使這裡形成了多元文化共存的現象。宣化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留下了燦爛的民族文化和眾多的文物古蹟。1992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將宣化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據考古調查和考古發掘證實,古遺址、古墓葬、古城牆、古建築、古廟宇、古街道、古民居遍及宣化城內外。地下的春秋戰國墓群、漢墓群、唐墓群、遼金墓群見證宣化城發展演變的過程。歷史上宣化有巍峨的城牆,高大的鐘、鼓樓,皇帝行宮、王爺府第、府臺、縣衙、廟宇、牌坊等古建築有上百座。現存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清遠樓,素有「第二黃鶴樓」之稱,是宣化標誌性建築,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朔樓是宣化古城內最高大,最宏偉的古代建築,修建於明代正統五年(1440年),至今已有560多年的歷史,1996年被國務院批准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遼代壁畫墓群,位於城西下八裡村發現的遼代監察御使國子監祭酒張世卿家族墓群的墓室內,保存完好的彩色壁畫為全國罕見,1993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引起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關注。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宣化城牆、磚雕五龍壁、時恩寺大殿、察哈爾省民主政府舊址、遼代契丹家族墓群。市保、區保護單位29處:立化寺塔、清真寺、玄空寺、武廟、財神廟、玉皇廟、馬宅、張自忠故居等。另外,具有保護價值的古遺址、古墓葬、古城牆、古建築、古廟宇、古街道、古民居等文物遺址還有近百處。

  「宣化去京師不足四百裡。」曾被清代的乾隆皇帝譽之為「神京屏翰」,以其險要地理位置和重要的交通要道,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正是由於宣化有著特殊的地理位置及軍事上的戰略地位,因此各個朝代都非常重視在宣化設邊防,築長城,修城堡,駐重兵把守。戰國最早修築的燕長城,以至後來的秦長城 、漢長城、明長城在宣化周邊都留下了遺蹟。特別是明王朝先後18次大規模地修築長城,增修城堡,並在長城沿線設「九鎮」,又稱「九邊」。宣化是明長城東起第三鎮,稱宣府鎮,擔負著東起北京八達嶺居庸關,西至山西大同西洋河全長511.5公裡的長城防務。宣府鎮所轄兵馬總數是九鎮之中最多的,除本地駐軍外,朝庭每年還派遣河南都指揮使二員,分春秋兩季率官軍4000多名,輪流來宣駐守。宣化城內駐軍最多時高達56000人。是一座名副其實的「軍城」。軍事重鎮的宣化,同時又是燕北地區政治活動的中心,從漢代開始,宣化多為州、府、郡、縣的治所。各個朝代均在這裡設置官吏,治理地方民政。漢代著名的「飛將軍」李廣就曾任上谷郡太守,率兵抗擊匈奴,並治理地方民政。

  除了在宣化設置地方官吏之外,歷代都有帝王、朝臣來此巡視。秦紿皇東巡渤海,漢武帝北徵匈奴,唐太宗駕徵突厥都到這裡。北魏和遼代都在宣化建過皇帝行宮。明太祖朱元璋封其第十九子朱橞為谷王,封地便是宣化,谷王府建在城內皇城橋北。明太祖朱元璋和永樂皇帝多次親徵北方蒙古部族,在谷王府駐蹕。清康熙皇帝七次徵西、北巡均路經宣化,乾隆皇帝九次出塞也多次在宣化駐蹕,併到城南演武廳檢閱軍隊。1746年乾隆途徑宣化時,親筆御書的「神京屏翰」巨匾,至今還高懸於鎮朔樓上。1900年8月,八國聯軍侵佔天津,進逼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逃走西安,路經宣化,在上谷公所駐蹕三日,並向全國發布政令。

  此外,宣化還是聞名遐邇的葡萄產地,栽培葡萄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城外下八裡村北發現的遼代墓葬中,出土了已乾癟的整串葡萄,足以證明。宣化葡萄質量好,品種多,其中被視為果中珍品的「白牛奶」葡萄,粒大皮薄,汁多味甜,營養豐富,被列為皇宮貢品。

  文化興區方興未艾。今年以來,宣化區在區委、區政府「文化產業化」戰略思想的指導下,對於這些眾多的文化旅遊資源,按規劃對遼墓群、立化寺、舊城垣等古蹟進行項目包裝和開發,力爭做大文化旅遊產業,唱響「京西第一府」城市品牌。充分發揮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的優勢,加快文化產業開發,搞好景區景點的規劃設計和文化包裝。將全面啟動「愛我宣化、修我古城」活動,實施遼代文化城建設工程,完成時恩寺大殿修復工程,努力構造「一城三樓二十個景點」的文化旅遊格局。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宣化」,共找到11,091個相關網頁.

相關焦點

  • 享有京西第一府的美譽,歷史文化名城,河北張家口市宣化古城
    宣化古城,位於河北張家口市,始建於唐信宗文德元年(888年),明洪武十七年(1394年),動工,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廢宣府衛所,取宣揚教化之意,改置宣化府,宣化由此得名,是京城以西第一座府城,199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歷史文化名城。
  • 河北之十大歷史文化名城
    河北之十大歷史文化名城河北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文化繁衍源遠流長,自成一派。細數河北十大歷史文化名城,你的家鄉有沒有上榜呢?承德最多「世界之最」承德市地處河北省東北部,歷史悠久,市內名勝古蹟薈萃,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44處重點風景名勝之一、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擁有世界最大的皇家園林、世界最大的皇家寺廟群、世界最大的皇家狩獵場、世界最大的木製佛、世界最短的河流、世界獨一無二的石柱等。
  • 古而不老,歷久彌新——宣化文化印象
    因而,這座古城的歷史,和歷史中的故事,以及故事中的人,無不給人以深深的回味…… 當人類還是幼年的時候,中華民族的先民們就在這裡繁衍生息,並創造了人類古老的文明。古往今來,歷史就寫在陰山山脈腳下這塊土地上。
  • 「京西第一府」河北宣化
    河北宣化被稱為「神京屏翰」之域,早在秦朝時就成為上谷郡,明朝時為著名的長城九鎮之一,清朝時是全國72府之一,現今為河北省歷史文化名城。
  • 今天是介紹張家口的第四十六天,張家口宣化大新門
    ​張家口宣化​大新門,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城西,是明清時期宣化的西門,在&34;中遭到嚴重破壞,僅剩荒蕪的土城恆。為保護這一歷史遺蹟,宣化區委,區政府於2005年募集資金800多萬元在原址重修,修復後的大新門主要由墩臺,城門樓,馬道等組成,全面展示宣化軍事重鎮,歷史文化名城和京西第一府的風貌。
  • 微視頻丨畿輔巨鎮——宣化古城,美爆了!
    京西第一府,千年葡萄城 宣化歷史源遠流長讓經歷了數百個春秋的三座古城樓訴說宣化的歷史滄桑變遷感受宣化濃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民俗風情領略這座千年古城之美畿輔巨鎮——宣化古城▲宣化大新門。記者 鄭世繁 攝一抓一把歷史,一靠一身長城。
  • [觸摸名村古鎮 尋覓美麗河北]走進張家口市宣化古城
    本次活動歷時一年時間,依託愛心河北公益聯盟這個平臺,通過線上發布和線下實地走訪相結合的方式,組織省內外部分媒體、網站,以及致力於網絡公益的網絡名人和愛心人士,分期走進我省12處榮獲國家級或省級稱號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每月拍攝製作推出一兩期公益微視頻,通過網際網路將它們傳播出去。前不久,愛心河北公益聯盟攝製組走進了河北省歷史文化名城——宣化。
  • 歷史深處走來的宣化古城,近日又被全球聚焦……
    這意味著擁有千年栽培歷史的 宣化牛奶葡萄成功走 上世界農耕文化的頂峰 …… 近日宣化又傳來好消息 「萬裡茶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宣化古城納入規劃!
  •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嘉興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嘉興01歷史文化名城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孕育了一批因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發生過重大歷史事件而青史留名的城市1982年2月8日,國務院批轉國家建委、國家文物局、國家城建總局聯合所做的《關於保護我國歷史文化名城的請示》,並公布了有重大歷史價值和革命意義的24個城市為中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截至2019年6月,國務院公布了13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對城市來說,留住這些記憶不僅是為了傳承文化、延續歷史,也是為了更好地走向未來。
  • 「金華歷史文化名城」金華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傳承
    2007年3月18日國務院正式公布金華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自此這座歷史悠久、文化遺存豐富、傳統文化特色突出的千年古城得以正名,並走上了一條保護與傳承並重的發展之路。由杭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歷史保護研究所編制的《金華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8-2035)》歷時一年多經過調研、走訪、座談等系列工作已進行初步公示。
  • 宣化古城 到京西第一府去呼吸歷史
    但要說起歷史淵源來,宣化可比張家口有名多了。最早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不久,即在全國設立36郡,其中的上谷郡,就在宣化。西漢的名將李廣與霍去病,都曾率軍在此據守,好幾次出擊匈奴,也是從這裡出發的。我總覺得能生活在古城中的人們是有福的,更何況是那些能生活在宣化古城這樣極具歷史文化底蘊的古城當中的人們
  • 廈門正式申報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通過後將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昨日,市資源規劃局副局長陳勇接聽市長專線,向市民介紹廈門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進展情況。據悉,我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現已進入迎檢考核階段。陳勇介紹,申報工作分兩步開展——先申報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通過後再向住建部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宣化市民遊宣化,聽聽他們怎麼說……
    為展示重點亮點工作,增強全區廣大幹部群眾的責任感、自豪感、成就感,激發廣大幹部群眾投身建設「經濟強區,文化名城,美麗宣化」的熱情,10月12日—13日,宣化區組織開展「喜看宣化新變化」參觀活動,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最美抗疫人」、道德模範、勞動模範代表,市民代表等多組人員,走進農業、扶貧、工業、文旅等重點項目,親身感受宣化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就。
  • 宣化古蹟文化幾豐厚
    而遍布家鄉的古蹟文化則告訴我,其實早在數千年前,我們的先人已在這片土地上進行了大開發、大建設,我們今天的發展,是踩在先輩肩頭上的進步。不論當今如何輝煌,我們都應感恩於先輩。家鄉,遍地的古蹟文化給了我精神的啟蒙。家鄉的歷史是那麼悠久厚重,家鄉的先輩是那麼勤勞和智慧,他們創造的文化是那麼燦爛。
  • 廈門獲評「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下一步將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近日,福建省政府正式批覆同意,將廈門市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8日下午,廈門市資源規劃局、市文旅局等部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相關情況。發布會上,還舉行了廈門歷史文化名城宣傳片首映式。據悉,下一步,廈門將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惠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
    第三條  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應當遵循科學規劃、嚴格保護、分類管理、合理利用的原則,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關係,保持和延續歷史文化名城的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維護歷史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繼承、挖掘、弘揚本地優秀歷史文化。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
  • 成都市新都區歷史文化名城被獲批
    封面新聞訊(記者 殷航)日前,四川省政府原則同意《新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4—2020)》(下簡稱《規劃》),意味著成都市新都區歷史文化名城被獲批。根據批覆,新都歷史文化名城在重點保護歷史城區(128.76公頃)的城市格局、風貌、高度、視線通廊等基礎上,特別加強對桂湖歷史文化街區(10.04公頃)和寶光寺歷史文化街區(16.19公頃)的保護。
  • 介紹張家口的第四十九天,張家口宣化 察哈爾省民主政府舊址
    ​張家口宣化 察哈爾省民主政府舊址,位於西距北京城區150公裡,人口80餘萬,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河北省歷史文化名城、我國北方古老的塞外邊城的張家口市宣化區。宣化秦時為上谷郡,唐為武州, 清朝改為宣化府,解放後為宣化市,1963年改為張家口市宣化區。
  • 廣東惠州申報歷史文化名城
    原標題:惠州申報歷史文化名城 3大指標自評均超85分  惠州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日前正式進入「考前複習」階段。9日,市委副書記、市長麥教猛帶隊沿初定的國家評審專家組部分考察路線,對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各項準備工作現場實地檢查。  檢查中提出需要改進地方  麥教猛一行先後來到中山公園、明清城牆、金帶街、水東街、鐵爐湖和歸善學宮現場實地檢查。
  •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商丘
    商丘位於河南省東部,地處中原,歷史悠久,源遠流長,1986年12月被國務院公布為歷史文化名城。二、歷史文化特色商丘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中國重要古都。三皇五帝以及夏朝、商朝、周朝宋國、漢晉梁國、宋朝等朝代均在此建都。商丘享有「三商之源、華商之都」、「漢興之地」、「兩宋龍潛之地」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