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古城 這裡是京西第一府

2020-12-11 長城網

長城網訊(商帆)為防控疫情,全省文化和旅遊景區暫時關閉,取消了一切人流密集場所活動。圍繞特殊時期群眾文旅生活需求,河北省文旅廳以「網際網路+文旅」的形式,開設「雲遊河北 平安過年」系列專題,今天讓我們一起體驗宣化古城的前世今生。

宣化,自古就佔據著燕北地區的軍事重鎮的地位。自漢代起,宣化歷為州、府、郡、縣的治所,明為九鎮之首,直至清康熙年間設置宣化府。正是「去京師不足四百裡」的地理方位決定了「京西第一府」的地位。

宣化古城。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

如今的宣化古城依舊保留唐代的規模。最早宣化城均為土城,城池大致位於鐘樓西街,皇城橋北街以東的範圍。城牆每邊長約500米左右,恰好與《周禮·考工記》中「天子之城方九裡,則知公七裡,伯侯五裡,子男三裡」的長度大致相符。

宣化古城的主軸線上巍然上屹立著清遠樓、鎮朔樓和拱極樓三座氣勢恢宏的樓宇,三樓自北向南一字排開。

清遠樓。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供圖

清遠樓位於古城正中,建於高8米的十字券洞上,上實下空。殿頂是重簷多角十字脊歇山頂,外形酷似黃鶴樓。東南西北四個層簷下分別懸掛「聳峙嚴疆」「清遠樓」「震靖邊氛」「聲通天籟」四副匾額,對應安定、昌平、大新、廣靈四個城門。樓中懸有一口明代銅鐘,當年八國聯軍入侵宣化時,義和團戰士就在清遠樓鳴鐘聚義,一同抗擊外敵。

鎮朔樓。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供圖

一座標準的傳統城池不會缺少鼓樓,而鎮朔樓就是宣化古城的鼓樓。鎮朔樓建於明朝初期,名字取自鎮守宣化府的總兵官掛「鎮朔將軍」印。北側的樓簷下懸掛乾隆皇帝親手御筆的「神京屏翰」大匾,喻意宣化為防守京畿第一屏障。

拱極樓是宣化古城的南大門,距清遠樓1.2公裡。「拱極」二字有拱衛京師、戍衛邊境之意,與清遠樓和鎮朔樓不同的是,拱極樓與宣化古城牆相連,承擔著軍事防禦的使命。歷史上的拱極樓除設有甕城、月城、溝塹、吊橋外,還建有關城,是宣化城中唯一帶有關城的城樓。

在原河北宣化師範學院院內,有一座以五條巨龍為主題圖案的磚雕影壁,俗稱五龍壁。五龍壁磚雕是元初彌陀寺的一部分,相傳此寺是在元太祖五年由靈智大師雲遊返回故裡宣化時主持修建。

五龍壁。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供圖

五龍壁為山式影壁,高5米,寬4.15米,用盡浮雕、縷雕工藝。畫面上方是朵朵祥雲,下方是滾滾波濤,其中三條龍以坐、升姿勢翻騰於雲海之中。兩條龍由波濤中欲向空中騰飛,起身處濺起朵朵浪花。

五龍壁磚雕中,除巨龍圖外,能夠獨立成畫的小型圖案還有61幅。由下往上,須彌座中的束腰上雕刻著走獸,它們或蹲、或臥、或走、或跑,形態各異。護欄下刻有喜鵲登梅、鴛鴦戲水、猴子摘桃等圖案,方磚心兩側刻有荷花、牡丹花、蓮花等花卉圖及寶瓶圖,鬥拱版上雕刻有團龍圖、法輪圖,脊上還刻有兩條行龍。

天主教堂。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供圖

在這座以傳統中式建築為主的古城中,有一座建於1904年的天主教堂矗立在城中心的牌樓西街,這便是宣化天主教堂。外觀為標準哥德式建築的雙鍾尖塔樓,紅頂灰牆,內部則是大理石柱和扶壁桁架木石結構。歷經1935年的大修整,其規模可媲美當時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教堂。現如今,宣化教堂也成為城市中一處不可錯過的景觀。

相關焦點

  • 雲遊河北|宣化古城 這裡是京西第一府
    點擊圖片識別二維碼,看宣化古城實景VR宣化,自古就佔據著燕北地區的軍事重鎮的地位。自漢代起,宣化歷為州、府、郡、縣的治所,明為九鎮之首,直至清康熙年間設置宣化府。正是「去京師不足四百裡」的地理方位決定了「京西第一府」的地位。
  • 宣化古城 到京西第一府去呼吸歷史
    但要說起歷史淵源來,宣化可比張家口有名多了。最早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不久,即在全國設立36郡,其中的上谷郡,就在宣化。西漢的名將李廣與霍去病,都曾率軍在此據守,好幾次出擊匈奴,也是從這裡出發的。但要說起歷史淵源來,宣化可比張家口有名多了。最早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不久,即在全國設立36郡,其中的上谷郡,就在宣化。西漢的名將李廣與霍去病,都曾率軍在此據守,好幾次出擊匈奴,也是從這裡出發的。從秦朝到唐朝,宣化古城一直是邊塞要隘。
  • 宣化古城:京西第一府,半城瓦舍半城綠!
    聽聞宣化古城裡的葡萄皮薄肉厚、鮮甜多汁,作為骨灰級吃貨的我們,便興衝衝地飛奔而來了。古城裡有一大片的葡萄園,從清遠樓蔓延至北都,把清遠樓下分成了兩半,「半城瓦舍半城綠」。當然,宣化古城不僅有美味的葡萄,還有悠久的歷史沉澱呢。當然,宣化古城不僅有美味的葡萄,還有悠久的歷史沉澱呢。
  • 微視頻丨畿輔巨鎮——宣化古城,美爆了!
    京西第一府,千年葡萄城 宣化歷史源遠流長讓經歷了數百個春秋的三座古城樓訴說宣化的歷史滄桑變遷感受宣化濃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民俗風情領略這座千年古城之美畿輔巨鎮——宣化古城▲宣化大新門。古城始建於唐,城廓明朝展拓,成為北部邊防重鎮,為長城九鎮之首、畿輔巨鎮,轄1300裡的防禦任務;「去京師不足四百裡」,清朝為全國72府之一,「神京屏翰」矗立,見證"京西第一府"的風採;境內各個歷史時期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城址、古寺廟和革命文物建築極為豐富,有清遠樓、鎮朔樓、下八裡遼墓群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五龍壁、時恩寺大殿、察哈爾省民主政府舊址、下八裡遼墓群等省文物保護單位
  • 「京西第一府」河北宣化
    河北宣化被稱為「神京屏翰」之域,早在秦朝時就成為上谷郡,明朝時為著名的長城九鎮之一,清朝時是全國72府之一,現今為河北省歷史文化名城。
  • 河北這一古城素有「京西第一府」美譽,明代九鎮之首,你去過嗎?
    河北省歷史文化悠久,境內古城眾多,諸如正定古城、廣府古城,下面要介紹的這一古城,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即宣化古城,這座古城是古代軍事重鎮,因為處於北京西北方向,故而享有「京西第一府」美譽,你去過嗎?
  • 享有京西第一府的美譽,歷史文化名城,河北張家口市宣化古城
    宣化古城,位於河北張家口市,始建於唐信宗文德元年(888年),明洪武十七年(1394年),動工,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廢宣府衛所,取宣揚教化之意,改置宣化府,宣化由此得名,是京城以西第一座府城,199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歷史文化名城。
  • 河北宣化古城之最
    宣化古城地處河北張家口。古城建於唐信宗文德元888年,明洪武十七年(1394年),朱元漳十九子朱穗受封谷之。清康熙三十二(1693年),廢宣府所,改置宣化府,宣化府由此得名,古稱「京西第一府。」宣化古城軍事工事堅固,較大戰爭就多達70餘次。明朝朱棣五次北伐駕巡宣化府城地。
  • 古城宣化又有新項目啦
    享有「京西第一府」美譽的宣化,屬張家口市轄區,位於河北省西北部陰山山脈東段,被河北省命名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被國家公布命名為「宣化古城」,2009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景區,是京張經濟走廊樞紐城市,是連接東部經濟帶和西部資源區的重要節點。
  • 京張高鐵初探④|宣化北站:歷史與現實在此交匯
    長城新媒體記者 萬前進 趙嬌瑩 劉瀟 張琳  氣勢恢宏的黑色古代廡殿式屋頂、亮麗的中國紅鬥拱配以牌匾式的站名,京張高鐵沿線站點之一——宣化北站以極簡手法重構端莊的古城形象,彰顯這座「京西第一府」的嶄新面貌。11月28日,長城新媒體記者實地領略這座古典建築與現代時尚交織的魅力站房。
  • 宣化古城有一座「黃鶴樓」,迄今500多年,造型獨特,結構精巧
    宣化不大,繞著老城走一圈不到半天時間。老城區的建築格局也是似曾相識,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這裡和北京城是如此的相似。在明代宣化地圖上,宣化城有9個城門,但東南西北各有5個城門。在高大的城牆上,除了鱗次櫛比的民居外,中軸線上還有三座宏偉的古建築——清遠樓(鐘樓)、鎮朔樓(鼓樓)和拱極樓。
  • 河北宣化修復宣化古城護城河
    河北宣化修復宣化古城護城河來源:視覺中國作者:2018-11-20 08:56:24  2018年11月18日,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在實施古城修復工程中宣化古城是中國北方現存古城中歷史悠久、規模宏大、地位重要的城池,為明長城「九鎮之首」。自2005年開始當地啟動保護修復工程,相繼完成了清遠樓、時恩寺、高遠門、角樓、馬道、城牆等20多項保護修繕工程,古城「京師鎖鑰」的風貌逐步恢復。柳川河是宣化古城西護城河,在古城西南匯入南護城河洋河。
  • [觸摸名村古鎮 尋覓美麗河北]走進張家口市宣化古城
    前不久,愛心河北公益聯盟攝製組走進了河北省歷史文化名城——宣化。  宣化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轄區東南,自古是長城上的軍事重鎮,自秦設上谷郡到清置宣化府,千百年間,歷朝歷代都重視對宣化地區的管轄和開發,頻繁的政權更迭和不絕的民族戰火也使宣化飽經歲月的浴火淬鍊,變成一座堅毅、厚重的文化名城,因其是出京以西第一座城池屏障,故有「京西第一府」之稱。
  • 說平遙是最美古城,河北人民不服氣,你身邊有這樣的古城美景嗎
    宣化,自古就佔據著燕北地區的軍事重鎮的地位,京西第一府宣化古城宣化,自古就佔據著燕北地區的軍事重鎮的地位。自漢代起,宣化歷為州、府、郡、縣的治所,明為九鎮之首,直至清康熙年間設置宣化府。正是「去京師不足四百裡」的地理方位決定了「京西第一府」的地位。豎立在鎮朔樓西側,由明代都御使羅享信所撰的《宣化新城之記》碑文這樣描述:「宣府古幽州屬地,秦上谷郡,元宣德府,星野當析木之次,入尾一度,壤土沃衍,四山明秀,洋河經其南,柳川出其北,古今斯為巨鎮,恆宿重兵以控御北狄。」
  • 張家口一古城走紅,距市區僅6公裡,有「京西第一府」之稱
    它就是「宣化古城」。古城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是宣化城牆,清遠樓和鎮朔樓。這裡有古老的城牆,雄偉的城樓,裡面還有精緻的遼代時期所畫的壁畫,還有一座「立化寺」,這些建築都見證著這個城市的變化。有著「京西第一府」的美稱。
  • 詩經故裡、京南第一府、金氏世界紀錄……這個千年古城到底是什麼神奇所在?
    名牌導遊:韓芳素有「京南第一府自北宋置府以來,河間府、縣並存計804年的歷史。宋代以來,各朝均曾在此設郡、建州、置府,是京南經濟、政治、文化和軍事重地。宋代罷瀛洲改府,是昔日與保定、濟南、開封齊名的京南四大名府之一,素有「京南第一府」美譽。民國以後廢府存縣,年久失修成為廢墟。2013年河間府署在原址復建後正式對外開放,現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 河北宣化古城部分修復
    宣化古城中修復後的鎮朔樓(10月26日攝)。2006年,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啟動了宣化古城修復工程,目前已完成了大新門城臺、城門樓復建,並修復了大部分西城牆,初步復原了宣化古重鎮「京師鎖鑰」歷史舊貌。宣化古城始建於唐,建城已有1260年歷史,是中國北方現存古城中地位非常重要的著名城池,也是長城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於年代久遠,古城受人為和自然因素破壞較為嚴重。
  • 歷史文化名城——宣化
    ,便來到了宣化古城,她北靠泰頂山,南臨洋河,地勢南低北高,平均海拔高度615米。古城所處地域是在華北平原與蒙古高原之間的過度地帶,也是中原農耕民族和北方遊牧民族交錯、交融的地帶,使這裡形成了多元文化共存的現象。宣化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留下了燦爛的民族文化和眾多的文物古蹟。1992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將宣化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據考古調查和考古發掘證實,古遺址、古墓葬、古城牆、古建築、古廟宇、古街道、古民居遍及宣化城內外。
  • 宣化市民遊宣化,聽聽他們怎麼說……
    這麼多年過去了,王家灣的變化太大了,進山坐的汽車從沒遮沒攔的北京130貨車換成了高大明亮的旅遊大巴,一路上來都是水泥路,現在消費要掃二維碼,飯菜種類豐富,頓頓吃小米飯、毛糕的日子再也沒有了……宣化的發展,讓貧困山區變了樣,也希望這裡的明天更加美好!
  • 歷史深處走來的宣化古城,近日又被全球聚焦……
    是清高宗乾隆皇帝於清乾隆十年(公元前1745年)巡視塞北,途徑宣化時,御筆親書的。「神京」是指清代國都北京。「屛翰」意思是屏障,喻意宣化是北京的屏障,也一語道明了宣化重要的軍事地理位置。 大匾邊框刻出騰雲飛舞,姿態各異的出海蛟龍,出神入化、刻工精細,烘託出乾隆皇帝蒼勁有力的「神京屛翰」四個大字,盡顯王者風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