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產區|哥斯大黎加八大咖啡產區介紹及蜜處理介紹

2021-02-26 咖啡工房

點擊關注 | 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誌咖啡工房

     哥斯大黎加,位於中美洲地峽,高緯度地方所生產的咖啡豆是世上赫赫有名的,濃鬱,味道溫和,但極酸,這裡的咖啡豆都經過細心的處理,正因如此,才有高品質的咖啡。哥斯大黎加位於塔拉蘇國首都聖何塞(SanJosé)的南部,它是該國受重視的咖啡種植地之一。

   哥斯大黎加是咖啡最早傳入中美洲種植的國家,歷史悠久,咖啡組織自生產到銷售系統完備。由於位於中美峽地,火山土壤十分肥沃,且排水性好,特別是中部高原CentralPlateau,這裡咖啡種植地為火山地形擁有的肥沃火山灰、溫和適宜的氣溫的,有穩定豐沛的雨量,咖啡成為主要農產品的因素之一。其咖啡豆均為阿拉比卡種。風味純正,香氣宜人,無論在酸度及口感皆擁有無懈可擊的平衡度,咖啡顆粒飽滿、酸度理想、香味獨特濃烈。

 

  歷史故事:

 

  1729年,咖啡從古巴引入哥斯大黎加,1820年才首度出口外銷咖啡,1821年脫離西班牙獨立後,當時的自治政府將免費的咖啡種子發給農民,鼓勵咖啡種植。現有咖啡農民約32,000位,平均每位農民種植面積小於一公頃。哥斯大黎加人口4,100,000萬,咖啡種植面積為82,500公頃,年生產量170萬袋,國內年消費量為38萬袋,平均每一國民年消費量5.5kg,比日本還高,時至今日,其咖啡工業已是世界上組織完善的工業之一,產量高達每公頃1700公斤。哥斯大黎加人口僅有350萬,而咖啡樹卻多達4億棵,咖啡出口額佔據該國出口總額的25%。

 

  

1825年,哥斯大黎加政府實行免稅政策。1832年,當地政府頒布法例:「耕種咖啡有其田」,意指咖啡農在任何空出未被佔有的土地上種植咖啡的話,就能直接擁有那塊土地。此例一出,鼓勵了很多人種植咖啡,促進咖啡發展。(也能間接解釋為何現在哥斯大黎加的咖啡多出自私有莊園)

 

  

哥斯大黎加 Anglo-Costa Rican 銀行在1863年應運而生。通過銀行的資助,咖啡生產者開發耕地種植咖啡,建處理廠生產咖啡豆。據資料顯示,1830年首次引進水洗處理法;而到了1905年,當地已經有200家溼處理廠。水洗咖啡的品質更可控,產量更穩定,所以完成處理的咖啡質量較好。

   

哥斯大黎加也受益於設立在塔拉蘇的中美洲農業研究學會(Turrialba ofthe Central Americ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簡稱IAAC),它是一個重要的國際研究中心。該國的咖啡工業原來是由哥斯大黎加咖啡工業公司(Instituto del Café de Costa Rica,簡寫ICAFE)控制的,現已經被咖啡官方委員會(Oficina del Café)接管。在出口的咖啡中,那些被認為質量不合格的產品用藍色植物染料著色後,再轉回國內銷售。在國內消費的咖啡(染成藍色的或未被染色的)大約佔總產量的10%,當地人均咖啡消費是義大利或美國的兩倍。

 

  咖啡出口額佔據該國出口總額的25%。到了2000年代中、晚期,咖啡農各自投注資金擁有自己的採收後處理設備,因此得以自行處理大部分的咖啡,表示咖啡農對各自的咖啡與風格擁有更多掌控權,咖啡產量也大增。

  主要品種:

 

  波旁、卡杜拉、卡杜艾,薇拉薩奇、Villalobos等。

       卡杜拉是波旁一個單基因的變種,於1937年在巴西被人們發現,產能與抗病力均比波旁佳,且樹株較矮,方便採收,可惜和波旁一樣均有每兩年產能起伏的周期問題。

   卡杜拉其風味與波旁豆不相上下或稍差,更重要是適應力超強,不需要遮蔭樹,直接曝曬豔陽下亦可生機勃勃,俗稱為曝曬咖啡(Sun Coffee),能適應高密度栽種,但必須多施肥,增加成本,因此初期咖啡農接受度不高。適合栽植於700米的低海拔至1700米的高海拔區,海拔適應力很強,但海拔愈高風味愈佳,產能相對減少。

 

  8大產區:

 

  八大咖啡產區為:西部山谷West Valley、中央谷地Central Valley、塔拉蘇Tarrazu、三河Tres Rios、歐羅西Orosi、布倫卡Brunca、杜利阿爾巴Turrialba、瓜納卡斯特Guanacaste。塔拉蘇(Tarrazu)世界上主要的咖啡產地之一。

 

  *西部山谷West Valley:

 

  海拔1,000-1,200米,產季11月—— 3月,算是採收期較長的產區,受到較多太平洋氣流的吹拂,溫度常常比起更高海拔的其它山區還要涼爽,因此咖啡櫻桃與種子的品質十分優異。西部谷地有六個子產區,包括:San Ramon 、Palmares 、Naranjo 、Grecia 、Sarchi和 Atenas 。其中一個產區薩爾奇( Sarchi )發現了一支新變種咖啡豆,最終這支咖啡豆(薇拉·薩爾奇 Villa Sarchi )以產區命名。產區內最高海拔的區域在 Naranjo 周圍,許多高品質的咖啡都出於此。

 

  豐富的火山土、充分日照加上年平均相對溼度高達81%、雨量豐沛而年均溫21.5° C不會過高,使得本區作物生長茂盛,也有利於生長高海拔優質咖啡。擁有乾濕分明的季節, 當咖啡採收季展開時,即進入乾季,這表示本區有充分的日照進行水洗後的日曬,這個優勢是本國別的產區較少具備的(哥斯大黎加其他著名產區幾乎都是機器烘乾)。酸比較不像塔拉珠區那麼亮,味道較沈穩中規中舉,但咖啡溫度略降的後段風味,酸度及豆體無法與其它產區豆子抗衡,但整體口感均衡度夠,略帶有杏仁及桃子味。

 

  *中央谷地CentralValley:

 

  

海拔1,200-1,600米,產季11月—— 3月,這個產區有三個子產區,它們分別是聖何塞、埃雷迪亞、 阿拉胡埃拉。產區內有三座高海拔火山:Irazu、Barva、Poas ,它們為周邊的咖啡產區提供豐富的養分。微型氣候優越加上Poás and Barva 兩座火山沃土,使本區的豆子有優越的特質,例如巧克力可可風味、明亮的果酸與優雅的香氣。中央山谷區也是哥斯大黎加最早栽種咖啡的區域,然後才往別區發展該國的咖啡產業,雨量適中年雨量118英吋,年均溫才19℃,加上海拔高,因此豆質硬香氣足、順口、高酸度,豆體飽滿,香味濃鬱,本區咖啡為哥國最早咖啡栽植區,豐富的火山土質,有時帶有巧克力的香味。前段水洗,後段採機器低溫烘乾。

 

  *塔拉蘇Tarrazu:

 

  海拔1,200-1,700米,產區12月—— 3月,順口之高酸度,豆體堅硬飽滿,香味濃鬱,本區為世界知名產區,主要特色是高海產區拔造就出無法比擬的完滿口感。

 

  

塔拉蘇位於該國首都聖何塞(San José)的南部,它是該國最受重視的咖啡種植地之一。「塔拉蘇拉美他」(La MinitaTarrazu)的咖啡是當地名產,但生產數量有限,大約每年72600公斤,它是一塊叫「拉米尼塔」(La Minita)的土地上種植的,土地為英國麥卡爾平(McAlpine)家族的最近三代人所有,擁有年產量僅十六萬磅的塔拉珠區拉米妮塔(LaMinita)莊園。 事實上,這塊土地每年可生產450多噸咖啡。但是塔拉蘇拉美他咖啡的種植並沒有使用人造肥料或滅蟲劑,它的收割和挑選全由手工完成,這樣做的原因是為避免空氣噴射挑選法在某種程度上對咖啡豆造成的損傷。

 

  

值得提及的其他咖啡還有:胡安維那斯(JuanVinas,PR)、圖爾農(H.Tournon)、危德米爾(Windmill,SHB)、蒙迪貝洛(Montebello)和聖羅莎(SsntaRosa)。上等咖啡一般生長在埃雷迪亞(Geredia)和中部峽谷。另一種引人注目的咖啡是薩奇(Sarchi)咖啡(薩奇正是代表哥斯大黎加「咖啡之路」的5個城鎮之一),它生長在離聖何賽53公裡遠的波阿斯火山(PoasVolcano)的山坡上。薩奇公司創立於1949年,其土地面積為30770公頃,種植甘蔗和咖啡。這一地區還以手工藝品而聞名,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

 

  *三河Tres Rios:

 

  三水河(Tres Rios)是塔拉珠產區內著名的小產區。

 

  

海拔1,200-1,650米,產季12月—— 3月,位於首都東面不遠的伊拉珠火山與河流構成絕佳微型氣候區,但近年來市區逐漸向郊區伸延,農地紛紛賣給開發商,致使三河區的咖啡產量銳減,產量幾乎被星巴克包下大半,業界不易買到。此區知名農莊阿奎斯葛拉斯從1857年堅持至今,歷史悠久,明亮果酸柔和不銳,堅果,花香太妃糖甜香迷人,順口之高酸度,豆體堅硬飽滿,香味濃鬱。本處氣候條件良好,口感明顯,均衡度非常好,是此區咖啡特色。

 

  *歐羅西Orosi:

 

  

海拔900-1,200米,產季9月—— 2月,歐羅西位於聖何塞40公裡的山谷中,它的咖啡傳統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社區圍繞這一經濟活動發展起來。口感滑順,豆體飽滿,香味芬芳,咖啡口感平順,均衡度夠。

 

  *布倫卡Brunca:

  

海拔800-1,200米,產季8月—— 1月,一般酸度,飽滿,香味普通,最新產區,適合各式消費者,口感與其他產區有相容性。

 

  *杜利阿爾巴Turrialba:

 

  

海拔600-900米,產季7月—— 12月,一般酸度,豆體較單薄,香味芬芳,本區收成季節在哥國各產區中最早,主因是豐沛的雨量影響。

 

  *瓜納卡斯特Guanacaste:

 

  

海拔900-1200米,這些咖啡區位於火山和瓜納卡斯特山脈的山區。大約85%的種植園在這裡有接近森林地區,讓咖啡樹自然成長,實現可持續咖啡種植。瓜納卡斯特地區的咖啡區生長在Andisol火山土壤上,具有很高的肥力和優良的結構。主要是卡杜拉Caturra和卡杜艾Catuaí品種,咖啡酸度較低。

 

  多種處理法:

 

  (1)日曬法:

 

  日曬法是最古老、省事的生豆處理法。

 

 

 日曬乾燥:再將整顆連肉帶皮帶子的咖啡果實,放到曬豆場上去日曬,自然乾燥到含水量約12%,所需時間約二至四周,依據產地氣候而定。

 

  去殼:將完成自然乾燥的[果乾],以去殼機器打掉幹硬的果皮,果肉和羊皮層,生豆就出現了。

 

  (2)水洗法:目前較普遍的生豆處理法。

  

1,篩除浮豆:把收成的咖啡果實倒進大水槽裡,成熟飽滿的果實會沉入水底;發育不全或者過熟的果實會浮上水面,這些浮豆需加以剔除。

 

 

  

2,去果肉:將新鮮果實送入果肉篩除機(pulping machine)去除果皮果肉,不成熟的果實由於果肉分離不易,會在這一階段被篩除。經過果肉篩除機之後,剩下的就是果膠,羊皮和種子了。

 

  3,發酵去果膠:將去完果肉、帶著果膠的種子移入發酵水槽中。雖然名稱說是水[洗]法,其實不是真的洗去果膠,而是藉由發酵過程,將果膠用生物分解的方式除掉。發酵過程約16-36小時,期間須時常攪動以加速果膠由種子上分離。水洗髮酵會產生檸檬酸,蘋果酸及醋酸等酸性物質,這些酸值會滲入生豆,使得水洗法的豆子酸味較日曬法重。完成發酵後,才是真的水洗--再次洗淨豆子。

 

  

4,乾燥:完成水洗之後,一樣需要加以日曬或機器乾燥,讓含水量降到12%。水洗法由於已除去果肉,

 

  所以在乾燥過程,不用像日曬法那樣,擔心容易發黴的問題。乾燥後的羊皮生豆,也不像含果肉果皮的日曬法那般的堅硬,可以用去殼機(hulling)打磨去殼而得到生豆

 

  (3)蜜處理:

 

  哥斯大黎加咖啡以「蜜處理」Honey Process,是一種當地創新的處理法。

 

  

這種處理法是除去咖啡果的果皮、果肉,保留咖啡豆外的果膠,然後把帶著果膠的咖啡豆放到室外日曬。由於果膠部分比較粘滑,而且它的糖分含量較高,在處理過程中果膠猶如蜂蜜般包裹著咖啡生豆,因漿果汁液含有頗高的甜份與獨特的酵素,處理的帶殼豆蘊含了更豐富的滋味與很複雜的正向風味,甜度更高,所以人們形象地稱這層咖啡果膠為「蜜」,整個處理過程稱為「蜜處理」。

 

  

果膠黏膜部分是咖啡果糖分含量最高的部分,可以說這個部分80%的決定了處理過程中營養的補給。黃蜜保留60%的果膠,紅蜜保留75%的果膠,黑蜜幾乎不去除果膠。自於果膠層的糖分及酸質,在乾燥的期間,果膠層的糖分會越來越集中,而這些糖分會浸透到咖啡豆裡。

 

  

蜜處理方法的特點是耗水量少,不需要大型水槽和曬場,近年成立的微型處理廠紛紛使用這種方法處理生豆。除了蜜處理,近年來一種名為「紅酒處理」的新興處理法也很盛行。這種處理法的靈感來源於紅酒的釀造工藝,所以也成為「類紅酒處理法」。

 

     黃蜜、紅蜜、黑蜜處理,差別在哪?

  

    咖啡農會將咖啡分類,有些會保留較少的果膠層,這樣可以曝曬的較快,其他則會保留更多果膠層,而需要更長的曝曬時間。

     像哥斯大黎加的舒馬瓦莊園區分蜜處理技術,和其他莊園不同,他的蜜處理技術區分如下:  

  白蜜(White Honey) (保留50%果肉)  

  黃蜜(Yellow Honey) (保留60%果肉)  

  紅蜜(Red Honey) (保留80%果肉)  

  黑蜜(Black Honey) (保留100%果肉)

  

       蜜處理的咖啡一般會具有很棒的甜味及果酸味的平衡,風味一般會沒有日曬的咖啡濃烈,但卻更清新、香醇,這樣風味差異的關鍵來自於果膠層的糖分及酸質,在曝曬的期間,果膠層的糖分會越來越集中,而這些糖分會浸透到咖啡豆裡。 

 

  等級劃分:

 

  (1)主要按按海拔分級:

 

優良的哥斯大黎加咖啡豆被稱為"特硬豆",它的分類標準為:  

特硬豆SHB(Strictly Hard Beans)海拔1500 -1650 米(3900英尺)

好硬豆GHB(Good hard Beans)海拔1200——1000米(3900——3300英尺)

硬豆 HB (Hard bean)海拔 1000 – 800 m  

中硬豆MHB(Medium Hard Beans)海拔1000——500米(3300——1600英尺)

       咖啡生豆較小,瑕疵豆在2%,表面有些蜜,翡翠綠代表是高海拔慢速生長的新鮮咖啡。

 

  (2)按瑕疵分級:

 

  美國標準 USP US Preparation;歐洲標準 EP European Preparation

 

  哥斯大黎加咖啡生豆名稱的含義與規則:

國家+ 產區+分級名稱+處理方式:


舉個例子:Costa Rica Tarrazu SHB EP Honey

 

 哥斯大黎加 塔拉珠產區SHB 

  哥斯大黎加SHG咖啡通常顆粒飽滿,風味清澈,酸質明亮,粘稠度也十分理想,強勁的風味使尾韻在喉間長久迴蕩不絕,讓人難忘。海拔高度對於咖啡種植者來說一直都是個問題。海拔越高咖啡豆越好,增加咖啡豆的酸度從而增加風味,而且較高海拔處的夜晚溫度低,可使樹木生長緩慢,從而使咖啡豆的風味更濃鬱。高海拔的落差造成充足的降雨量,對咖啡樹的生長也十分有利。

但必須考慮到因此而增加的額外運輸費用,這很可能使生產咖啡變得無利可圖。哥斯大黎加的咖啡業已採用新技術來增加效率,其中包括使用「電眼」來選豆並識別出尺寸不規則的咖啡豆。

    專家預測,儘管哥斯大黎加的咖啡產量在2017-2018收穫季曾受到颶風奧託(huracán Otto)的影響,不過,下個收穫季的產量由於充足的降雨將有所提升。

推薦閱讀

九十+燭芒  |  精品咖啡品牌九十+甄選之作,九十+公司詳細介紹

收藏 | 巴拿馬波魁特Boquet產區及莊園介紹

同樣是瑰夏,巴拿馬和衣索比亞產區瑰夏區別在哪?

咖啡產區  |  宏都拉斯6大咖啡產區及分級制度介紹

咖啡產區  | 葉門咖啡產區及分級制度介紹

咖啡產區 | 巴西咖啡豆產地及產地風味特點

咖啡產區 | 中國雲南咖啡種植歷史和產區介紹

咖啡產區 |  秘魯咖啡豆產地及風味簡介

咖啡產區  | 肯亞咖啡產區特色及分級制度介紹

免責聲明:本文圖片全部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註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註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咖啡工房」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咖啡行業交流請加小編私人微信前街,微信號:qiannjie

相關焦點

  • 遠眺塔拉珠咖啡產區的米拉蘇莊園——哥斯大黎加瑰夏拼配咖啡豆
    產自同一產地、同一莊園/合作社的豆子,這些豆子依舊被定義單品咖啡。米拉蘇莊園Finca Mirazu米拉蘇莊園位於哥斯大黎加精品咖啡塔拉珠產區。ET47在90年代哥斯大黎加咖啡研究所將很多引進來作為防葉銹病的研究樹種送給了塔拉珠產區的農民來進行種植。ET47在實驗室的編號47號,因為同期引進了很多品種大多使用數字來區分辨認。
  • 拉丁美洲咖啡產區|巴西咖啡、哥斯大黎加咖啡、牙買加藍山咖啡
    【哥斯大黎加咖啡豆處理法】哥斯大黎加咖啡豆多半採用水洗處理法,但其最有代表性的處理法是蜜處理,甜感高於水洗法。蜜處理是保留了果膠再進行晾曬乾燥,在處理之後的咖啡豆會有甜如蜜的風味。根據果膠的保留程度,還細分到白蜜、黃蜜、紅蜜、黑蜜。
  • 哥斯大黎加咖啡知識點詳解!
    「黃金豆」,咖啡自此成為哥斯大黎加主要的經濟作物,這一發展使得哥斯大黎加咖啡農地位也變得崇高起來。 五、哥斯大黎加咖啡處理法 哥斯大黎加咖啡多半採用水洗處理法,除此之外,咖啡也採用蜜處理法,這種處理法與哥斯大黎加密切相關,因為標榜「蜜處理
  • 玻利維亞咖啡 爪哇咖啡品種 葡萄乾蜜處理咖啡 玻利維亞產區風味
    由於國家基礎建設不佳,交通運輸困難限制了維多利亞咖啡產業的發展。咖啡產區永加斯Yungas永加斯位於拉巴斯正東面的安第斯丘陵地帶,是一處地形崎嶇的農業產區。這個產區溼潤的空氣為咖啡的生長提供了絕佳的條件,的的喀喀湖同樣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湖面終年平均溫度約為10-14攝氏度,這意味著這個產區的咖啡首先已經有了海拔和溫度的優勢的優勢。
  • 哥斯大黎加布倫卡產區寶藏莊園咖啡豆 哥斯大黎加黑蜜咖啡豆口感
    哥斯大黎加咖啡業起步早,是中美洲裡最早種植咖啡的國家,1820年擁有首批咖啡運往哥倫比亞,1854年被英國貴族譽為「黃金豆」,咖啡自此成為哥斯大黎加主要的經濟作物,這一發展使得哥斯大黎加咖啡農地位也變得崇高起來。在哥斯大黎加種植的都是阿拉比卡咖啡樹,生豆呈綠色,整體而言為大顆粒,因此咖啡品質基本屬於優勝咖啡。
  • 咖啡產區 | 瓜地馬拉咖啡產區及分級制度介紹
    |  咖啡分級 一如哥斯大黎加、薩爾瓦多、墨西哥、宏都拉斯等中美洲產國那樣,瓜地馬拉的分級也是以海拔高度作為標準。高海拔生產的咖啡品質上一般會比低海拔產高一些,因為隨著海拔的升高,溫度也會越低。在高海拔的環境下,咖啡的生長速度越緩慢,就會越有利於好的物質的積累。所以才會有用海拔高度來進行品質分級的方法。
  • 哥斯大黎加音樂家系列莫扎特 莫扎特咖啡豆風味描述
    哥斯大黎加咖啡歷史1729年,哥斯大黎加開始出現咖啡,當時是從古巴引入的。這使哥斯大黎加成為中美洲裡最早種植咖啡,及第一個因商業價值而種植咖啡的國家。1820年便有首批咖啡輸往哥倫比亞和智利。簡單介紹一下莫扎特這款豆子的產區與莊園塔拉珠(Tarrazu)位於該國首都聖何塞(SanJose)的南部,是哥斯大黎加咖啡的主要產地,也是世界主要咖啡產地之一,海拔1,200-1,700米,咖啡種植土壤十分肥沃
  • 咖啡產區 | 宏都拉斯6大咖啡產區及分級制度介紹
    ;2007年起,情況已有改善,在IHCAFE咖啡局與不少有遠見的幹處理場帶領下,宏都拉斯對於處理流程的改善與生豆處理設備的投資及運輸出口上的積極改善漸收成效,即使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仍較低,但動作積極的烘豆商已經投入宏國咖啡產區,企圖挖掘出精品。
  • 何為咖啡豆蜜處理?為什麼蜜處理咖啡甜感高?如何衝煮蜜處理咖啡
    哥斯大黎加產區資訊News!COVID-19至今為止在美洲地區還沒得到良好的控制,中美洲各國邊境封鎖,這也導致了國家與國家之間勞動力來往極其不便利,很多國家在咖啡採收季節缺乏勞動人員。哥斯大黎加在11月採收季開始前與尼加拉瓜政府籤訂了《哥斯大黎加與尼加拉瓜雙邊管制工人臨時僱傭協定》,確保哥斯大黎加咖啡11月到次年3月的採收工作順利進行。
  • 不同咖啡產區咖啡的風味表現
    有很多小夥伴來到前街咖啡問到星巴克十三款常規豆子分別來自哪裡?想首選咖啡,派克市場咖啡,佛羅娜咖啡這些它是屬於不同產區的拼配咖啡豆,那麼當中豆包含了什麼產區的咖啡豆呢?本文前街咖啡就來個星巴克產區咖啡豆「大起底」。
  • 咖啡豆三大產區咖啡豆特點 各產區咖啡豆衝煮風味口感描述介紹
    前街咖啡現在上架的差不多就有50支豆子了,但是世界國家這麼多,依世界咖啡帶可以分成三大咖啡豆產區:拉丁美洲產區、亞洲太平洋產區以及非洲產區。今天前街咖啡為大家詳解這三大咖啡豆產區的區別。4、哥斯大黎加(風味特點:巧克力香氣和堅果風味,酸甜感適中、香醇)哥斯大黎加是中美洲裡最早種植咖啡,並商業化推廣咖啡的國家。之後,哥斯大黎加擺脫西班牙的殖民統治,當地政府開始以一連串政策大力支援咖啡產業,促進了私有莊園的發展。
  • 世界各咖啡產區風味特點介紹
    南美洲咖啡產區介紹/SouthAmericanArea哥倫比亞【雪峰】咖啡國家:哥倫比亞風味:堅果味明顯,整體味道豐富多變。非洲咖啡產區介紹/AfricaArea肯亞AA國家:肯亞肯亞咖啡多栽種於西南部及東部的高原區,品種都是阿拉比卡種,且都是水洗咖啡,常見的有波旁(Bourbon)、提比加(Typica
  • 中南美洲咖啡產區咖啡豆怎麼選?
    瓜地馬拉生產果香濃鬱的咖啡豆,以優雅活潑酸,潔淨無雜味,層次分明著稱,20世紀和21世紀大多數時候被評為中美洲最大的咖啡生產國,瓜地馬拉共有八大產區,這八大產區的分類通常用於描述最高等級的S.H.B.咖啡,其中,五個火山產區和三個非火山產區的咖啡都非常獨特,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
  • 哥斯大黎加精品咖啡產區 哥斯大黎加塔拉珠產區咖啡豆風味特點
    有不少小夥伴剛入門咖啡會問到前街的咖啡師「我剛入門,有什麼咖啡豆適合新手?」如果客人對產區咖啡風味沒有什麼特別定義的話,前街多數情況下會果斷推薦口糧豆。對於不清楚自己口味的愛好者,前街咖啡的口糧豆可以讓大家低價喝到產區主要的豆子風味,從而更好的選擇什麼產區的咖啡更適合自己。
  • 哥斯大黎加 塔拉珠 卡內特莊園 葡萄乾蜜處理 莫扎特
    區 :Canet莊園處理法:葡萄乾蜜處理海  拔 :1950M品  種 :Caturra等  級 :SHB產  季 :2020年    塔拉珠(Tarrazu)產區平均緯度最高、氣候、土壤條件極佳,造就塔拉珠在哥斯大黎加最著名、也是一般公認最優秀的咖啡大產區,三水河(Tres Rios)是塔拉珠產區內著名的小產區
  • 咖啡豆推薦 | 中南美洲咖啡產區咖啡豆怎麼選?
    下面介紹的是最受歡迎的單品咖啡中南美洲咖啡豆的風味簡介!瓜地馬拉生產果香濃鬱的咖啡豆,以優雅活潑酸,潔淨無雜味,層次分明著稱,20世紀和21世紀大多數時候被評為中美洲最大的咖啡生產國,瓜地馬拉共有八大產區,這八大產區的分類通常用於描述最高等級的S.H.B.咖啡,其中,五個火山產區和三個非火山產區的咖啡都非常獨特,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
  • 玻利維亞咖啡 爪哇咖啡品種 葡萄乾蜜處理咖啡 玻利維亞產區風味
    由於國家基礎建設不佳,交通運輸困難限制了維多利亞咖啡產業的發展。咖啡產區永加斯Yungas永加斯位於拉巴斯正東面的安第斯丘陵地帶,是一處地形崎嶇的農業產區。這個產區溼潤的空氣為咖啡的生長提供了絕佳的條件,的的喀喀湖同樣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湖面終年平均溫度約為10-14攝氏度,這意味著這個產區的咖啡首先已經有了海拔和溫度的優勢的優勢。
  • 巴拿馬瑰夏拼配 哥斯大黎加瑰夏拼配 水洗處理咖啡 葡萄乾蜜處理
    說起拼配咖啡豆,或許很多人覺得就是來自不同產區的拼配,是這一款豆子有一個穩定的風味,這一類的拼配豆一般用於製作濃縮咖啡。實際上關於拼配咖啡豆,其實還有一種叫做單一產區拼配的咖啡豆,是有同一個產區種植的不同品種咖啡豆進行拼配。
  • 詳解中南美洲瓜地馬拉咖啡豆八大火山地質咖啡產區風味特點與區別
    【產區介紹】「非典型火山地質產區」|薇薇特南果(Huehuetenango)海拔高度:1500-200m,因為此產區天然條件因素,使安地卡成為瓜地馬拉八大產區中最著名的產區。|阿卡特南果產區(Acatenango)海拔高度:1300-2000m採收期:12月-次年3月份瓜地馬拉非常獨特的咖啡產區,阿卡特南果是瓜地馬拉八大咖啡產區中最小的,座落在阿卡特南果火山的山腰上
  • 衣索比亞手衝咖啡豆 耶加雪菲咖啡產區和西達摩咖啡產區的區別
    耶加雪菲咖啡產區耶加雪菲一直以來都是衣索比亞最重要的咖啡產區之一,曾是隸屬於西達摩咖啡產區,後因耶加雪菲咖啡豆的獨特風味而獨立成為一個咖啡產區,可以說耶加雪菲不單單只是一個咖啡產區名稱,還是特定咖啡風味描述的名詞。耶加雪菲咖啡產區算是高海拔咖啡產區,海拔高度在2000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