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8.5平方米

2021-01-19 大洋網

十三五期間,上海生態環境保護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在今天(14日)下午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局長程鵬表示,經初步核定,2020年上海全市的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4項主要汙染物排放量分別較2015年削減68.1%、38.1%、46.6%和28.2%,均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減排目標。

同時,2020年,上海全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32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36%;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AQI)為87.2%,較2015年上升11.6個百分點。森林覆蓋率達到18.4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8.5平方米。

程鵬表示,目前,上海的汙染防治攻堅戰重點任務全面完成。藍天保衛戰方面,在2017年底全面取消分散燃煤基礎上,全面完成中小燃氣(油)鍋爐的提標改造,燃煤電廠全面實現超低排放;累計完成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3262家;實現車用柴油、普通柴油、部分船舶用油「三油並軌」,上海港率先實施船舶低排放控制措施;淘汰高汙染車輛、非道路移動機械汙染治理等走在全國前列。碧水保衛戰方面,全面完成水源保護區排汙口調整,3158條段河道2018年底全面消除黑臭,4.73萬個河湖2020年底基本消除劣V類。淨土保衛戰方面,完成農用地土壤詳查和類別劃定工作,在全國率先完成重點企業用地基礎信息調查,發布《上海市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完成南大、桃浦等重點區域土壤修複試點。垃圾分類攻堅戰方面,在全國率先出臺實施《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地方性法規,推動垃圾分類成為社會新時尚,取得超預期成效。

目前,上海的重大環境基礎設施體系漸趨完善。新增生活垃圾焚燒和溼垃圾集中處理能力1.69萬噸/日,無害化處理總能力達到4.2萬噸/日,危廢焚燒規模達35萬噸/年以上,醫廢焚燒處置規模達10萬噸/年以上。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裕嫵

相關焦點

  • 截至2020年底上海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8.5平方米
    ■未來五年,上海將著力打造「千園」工程,中心城區新建或改造一批社區公園或口袋公園,郊區實現「一鎮一園」「一村一園」。全市新建綠道再增1000公裡,推進實施環城公園帶(一期)建設,形成外環「彩帶」截至2020年底,上海森林覆蓋率達18.4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8.5平方米,溼地保有量達到46.46萬公頃。
  • 黃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6.8平方米
    24日,記者從黃石市有關會議獲悉,今年來,黃石以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為抓手,按照「政府主導、市區共建、社會參與」的總體思路,全面推進「百園之城」建設,城市綠色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城市綠地面積不斷增加,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8.0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6.8平方米。
  • 截至2020年底上海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8.5平方米 「生態之城」未來...
    截至2020年底,上海森林覆蓋率達18.4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8.5平方米,溼地保有量達到46.46萬公頃。
  • 2020年上海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8.5平方米 上海國際自然保護周啟動
    東方網記者解敏10月19日報導:今天「第五屆上海國際自然保護周啟動儀式」在上海科技館舉行。滬籍知名小提琴演奏家黃蒙拉出任形象大使,並向社會公眾發出《生態文明行動倡議》。  本屆上海國際自然保護周以「匯聚你我之力,共建生態未來」為主題,整合優質科普教育資源,推出了適合公眾廣泛參與的九大主題活動。
  • 滬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目前已達8.3平方米 創歷史新高
    「十三五」時期,上海已新建3888公頃綠地,其中包括2175公頃公園綠地;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9.3%,全市城市公園數量達到300座,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8.3平方米,均創歷史新高。  這些綠色資源散布在街角巷尾、河畔濱江、社區內外、交通樞紐等市民生活的角角落落,共同演繹滿城繽紛。
  • 深圳:2018年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平方米以上
    到2018年,深圳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平方米以上,讓市民真正享受到綠色福利中國園林網8月11日消息:每個到過深圳的人,都對深圳的綠意盎然印象深刻。目前,深圳已經吹響了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號角。該方案指出,到2018年,深圳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0%以上,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平方米以上,讓市民真正享受到綠色福利。道路林木綠化率80%以上據悉,深圳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深圳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力爭用3年時間實現全市各項建設指標達到國家森林城市建設標準的目標。
  • 看上海丨家門口一片「花花綠綠」,上海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一間房
    2015年底,上海僅有165座城市公園。截至今年8月,這一數字已經翻倍,品類也多了:上海不僅有352座城市公園,還有7座郊野公園和4座國家級森林公園。到今年底,上海公園總數將超過400座,向「公園裡的城市」又邁進了一大步。
  • 閔行區年底將建成近200公裡生態步道,人均公園綠地面積超10.5平方米
    記者從今天上午舉行的「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市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閔行區積極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加快浦江郊野公園、生態廊道、綠道、綠地建設
  • 北京:老百姓家門口的綠地公園
    截至目前,北京城鄉各類公園已達1050個,建成「口袋公園」「小微綠地」400多個。2020年底,北京市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將提高到8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6.5平方米。近年來,北京因地制宜地開展公園綠地建設,擴大城市的綠色空間,在北京城市核心區和中心城區,通過留白增綠、見縫插綠,改善了百姓身邊的生態環境。截至目前,北京城鄉各類公園已達1050個,建成「口袋公園」「小微綠地」400多個。2020年底,北京市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將提高到8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6.5平方米。
  • 去年上海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略增,達37.2平方米
    去年上海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略增,達37.2平方米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欒曉娜 2020-12-04 15:50 來源
  • 20年間全球城市人均綠地空間面積擴大7成
    新華社北京12月5日電(記者 溫競華)科技部日前發布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顯示,近20年,全球城市人均綠地空間面積呈顯著增加態勢,由2000年的23.14平方米增加到2020年的40.47平方米,擴大了約75%。
  • 嘉魚建成24個城市公園 綠地面積達302.37平方公裡
    8月31日上午9時,小編來到二喬公園。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我縣加快公園綠地建設,近年來隨著環湖公園、人民公園、北門湖公園、小雅公園等陸續開放,嘉魚由原來單一的小縣城變成了現在集遊樂、休閒、觀賞、健身於一體的綜合性公園城市。城區隨處有公園、有美景、有生氣,讓市民在城市生活中感到溫馨、舒適、愜意,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 成都「西控」三年成績單 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提升到16.4平方米
    三年來,「西控」區域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提升到16.4平方米,比2016年增長15%;建成綠道1208公裡,佔全市總量的32.1%;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高出全市平均水平9天;優良水體比例從 2017 年的89.8%提高到2019年的100%。
  • 南海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65平方米_南方網
    建成廣東省無煙單位878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65平方米高於全國水平;每鎮(街道)均有一個大型的健康教育宣傳陣地……12月15日,南海區創建「廣東省健康促進區」迎來省級技術評估,而這些數據都是南海創建的底氣。
  • 上海:大手筆推進「綠地 林地 溼地」融合發展
    中國園林網6月19日消息:在上海乘車,無論什麼路,目之所及,一定有綠。這座每平方公裡聚集人口3702人、寸土寸金的城市,以令人驚嘆的魄力,想盡一切辦法造綠。上海的造綠,清晰地呈現「三地」融合發展的特點。「三地」即綠地、林地、溼地。
  • 這裡是波蘭首都,被稱為世界綠都,人均綠地面積78平方米
    這裡是波蘭首都,被稱為世界綠都,人均綠地面積78平方米正像哥本哈根人以擁有小美人魚而感到驕傲一樣,華沙人心目中永遠的偶像也是一尾美人魚,只是二者相去甚遠。1944年8月1日,在反擊希特勒侵略者的全民大起義中,克拉赫爾斯卡像傳說中的美人魚一樣英勇地投入了戰鬥,最終為國捐軀,犧牲時年僅30歲,1938年,尼茨霍娃完成了她的作品,將它安放在維斯瓦河畔。尼茨霍娃創作的美人魚深受波蘭人民的喜愛,因為從她的身上能吸取到反抗外敵入侵的力量和奪取最後勝利的信心。
  • 北京:今年建10個郊野公園 人均綠地達49.5平米
    中國園林網1月10日消息:9日,市園林綠化局發布2009年工作計劃,計劃全年人工造林8666.7公頃,新建郊野公園10個,並使全市林木綠化率達到52.6%,人均綠地達到49.5平方米。
  • 2020年人均公園綠地達16.91㎡,南京的綠將更濃更美!
    &nbsp&nbsp&nbsp&nbsp給中山大道、長江路沿線未滿百年的法桐發一個古樹名木的「準身份證」,在街頭布局更多「抗霾」植物,到2020年人均享受公園綠地面積達16.91平米.....依據剛剛獲得2015年度全國優秀城鄉規劃設計獎城市規劃類一等獎的《南京市綠地系統規劃(2013-2020)》,十三五末,南京城鎮綠化覆蓋率
  • 聚焦「幸福光明」|公園總數達260個,人均公園綠地逾30㎡
    發布會透露,自2018年光明區成立以來,光明區依託「山水田林湖」的生態優勢,著力做好山水文章,通過公園新建項目的統籌和建設,高品質新建了鳳舉公園、光照未來公園、左岸科技公園等113個公園,使光明區的公園由行政區成立以前的147個增至現在的260個。新增公園面積1030萬平方米,使公園總面積達到2030萬平方米。
  • 溫州人均公共空間將大3倍 達9.2平 以綠地為主
    記者從昨天溫州市規劃局召開的專家會審會獲悉,《溫州市公共開放空間規劃報告》已經出爐,其中提出溫州市應大力提升公共開放空間「質」與「量」,使人均公共開放空間面積從現在的3.5平方米提升約3倍,達9.2平方米。此次規劃的範圍主要為溫州市城市規劃建成區,包括中心城市的主城區和永強副城區,北到甌江(含江心嶼和七都島),總規劃面積約403.66平方公裡,其中陸域面積381.66平方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