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上海生態環境保護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在今天(14日)下午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局長程鵬表示,經初步核定,2020年上海全市的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4項主要汙染物排放量分別較2015年削減68.1%、38.1%、46.6%和28.2%,均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減排目標。
同時,2020年,上海全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32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36%;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AQI)為87.2%,較2015年上升11.6個百分點。森林覆蓋率達到18.4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8.5平方米。
程鵬表示,目前,上海的汙染防治攻堅戰重點任務全面完成。藍天保衛戰方面,在2017年底全面取消分散燃煤基礎上,全面完成中小燃氣(油)鍋爐的提標改造,燃煤電廠全面實現超低排放;累計完成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3262家;實現車用柴油、普通柴油、部分船舶用油「三油並軌」,上海港率先實施船舶低排放控制措施;淘汰高汙染車輛、非道路移動機械汙染治理等走在全國前列。碧水保衛戰方面,全面完成水源保護區排汙口調整,3158條段河道2018年底全面消除黑臭,4.73萬個河湖2020年底基本消除劣V類。淨土保衛戰方面,完成農用地土壤詳查和類別劃定工作,在全國率先完成重點企業用地基礎信息調查,發布《上海市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完成南大、桃浦等重點區域土壤修複試點。垃圾分類攻堅戰方面,在全國率先出臺實施《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地方性法規,推動垃圾分類成為社會新時尚,取得超預期成效。
目前,上海的重大環境基礎設施體系漸趨完善。新增生活垃圾焚燒和溼垃圾集中處理能力1.69萬噸/日,無害化處理總能力達到4.2萬噸/日,危廢焚燒規模達35萬噸/年以上,醫廢焚燒處置規模達10萬噸/年以上。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裕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