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又名「太和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聖地,位居中國道教四大名山之首。據文獻記載,早在漢末至魏晉六朝時期,武當山就是修仙學道者理想的棲息之所。宋代道經尊此山為真武修煉之地,武當道派也由此正式形成。
到了元代,武當山的宮觀教團日益發展,並形成一定規模;明成祖朱棣在位時,長期奉行扶植武當道教的政策,大建武當山宮觀祠廟,使武當道派呈現幾百年來的鼎盛局面,武當山也由此被尊稱為「天下第一名山」。
及至清代民國時期,整個道教時興時衰,但武當道教仍維持著對民間道教的廣泛影響。在漫長的歷史演變進程中,武當山創造了豐富多彩道教文化,不僅九宮八觀等古建築及道教文物舉世無雙,而且武當山道教音樂及內家拳法也享譽中外。
武當山道教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至今仍在中國社會中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長久以來,武當山一直被世人尊稱為「仙山」、「道山」。
《太和山志》記載「武當」的含義源於「非真武不足以當之」,意謂武當乃中國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亦稱真武帝)的發跡聖地。因此,千百年來,武當山作為道教福地、神仙居所而名揚天下。歷朝歷代慕名朝山進香、隱居修道者不計其數。
真武,古代亦稱玄武。道教經典多稱之為「北極真武玄天上帝」,民間俗稱「真武大帝」、「祖始爺」、「上帝公」等,一般尊其為「玄帝」。
玄帝是中國古代宗教中的北方之神,其形象為龜蛇。早在史前原始文化中,「龜靈」觀念和蛇圖騰崇拜已廣泛存在於各氏族中,後來龜蛇又與青龍、白虎、朱雀等獸形靈物相配來命名四方星辰,遂稱為四方四神之一。
道教興起後,玄武被納入道教神系,並與北極大帝信仰相結合,逐漸演變成為道教大神。唐代時,宮廷中已供奉玄武神像,北宋真宗時因避聖祖趙玄朗名諱於是改「玄武」為「真武」。
宋初已經在民間流行的道經如《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經》等,稱真武是淨樂國太子,在黃帝時入武當山修道,歷時四十二年,功成飛升,玉帝聞其勇猛,敕鎮北方,以斷天下妖魔。南宋時流行的道經《玄帝實錄》,亦稱真武因降魔有功,被玉帝封為「玉虛師相、玄天上帝」。
由於宋朝北方邊境一直遭受北方遊牧民族的軍事威脅,為了乞助於道教神靈以解除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安定民心,宋朝君臣對道教都相當崇拜,特別是對真武神的頂禮膜拜。宋真宗、仁宗、徽宗、欽宗、孝宗、寧宗、理宗諸帝皆虔誠祭祀真武,屢封尊號。
上行下效,民間早有的真武崇拜也日益熾盛,三月三「真武聖誕日」、九月九「真武升天日」已成為盛大的道教民俗節日。
元代武當道士甚至編刊了《武當福地總直集》、《玄天上帝啟聖錄》等經書,使真武神在武當山修仙得道的故事更豐滿完善。如稱真武神的出生地一一淨樂國,就在均州;武當山五龍官、紫霄官、南巖官等處為真武修煉之地;展旗峰、靈應峰、飛升臺,試劍石,試心石等峰巖潤石都記有一段直武修仙顯化的故事。
這樣就使真武玄帝的神跡在武當山都有了一一對應的實物、實景,使武當山成了世人崇奉的真武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