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女孩隨父騎行川藏線 翻越折多山後因大雨返回:明年再來!

2020-12-11 人民網四川頻道

原標題:9歲女孩隨父騎行川藏線 翻越折多山後因大雨返回:明年再來!

  封面新聞記者 馬夢飛 攝影報導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10天,600多公裡,騎行川藏線,從內江市威遠縣出發,經過成都、雅安沿318國道騎行,目的地——拉薩。誰曾想,在翻越海拔4298米的康巴第一關折多山後,卻因為連日大雨和塌方,威遠縣嚴陵鎮9歲小女孩袁藝心和父親不得已返回,這讓她鬱悶不已。

  父女兩人到達折多山山頂

  7月18日,距離袁藝心回到威遠家裡已經過去5天,但她依然悶悶不樂,還沒有從提前結束川藏線的失落中走出來,「我們準備了很久,把各種問題都考慮到了,奈何天公不作美。」袁藝心的爸爸袁齊告訴封面新聞記者,這個打擊對於袁藝心而言很大。

  袁齊製作的騎行攻略首頁

  騎行10天600多公裡

  冒雨徵服康巴第一關

  瘦小、靦腆、皮膚微黑、帶著一個紅框眼鏡,18日上午,封面新聞記者在威遠縣見到了袁藝心和她爸爸袁齊。回憶起川藏線的經歷,小姑娘話不多,卻露出了笑容,在父親記不清細節時插上一嘴。顯然,這段經歷對她而言,是刻在了心裡。

  出發前一家人合影

  7月2日上午7點半,袁齊父女從威遠縣婆城公園出發。

  7月4日,陰雨,到達成都。

  7月5日,陰雨,進入雅安。

  7月7日,陰雨,翻越川藏線上第一座高山——二郎山,海拔2200多米。

  7月8日,陰雨,進入康定。

  7月9日,陰雨,翻越康巴第一關——折多山,海拔4298米。到達新都橋。

  ······

  7月12日,因為大雨及塌方,經過父女兩人的商討,決定返程,即便二人心中都十分不願。「考慮過在新都橋等幾天,但是當地人說今年雨季變化很大,前方多處塌方,所以最後還是回來了。」說起這段提前結束的旅途,從袁齊的話語中不難聽出他的無奈和不甘。

  大部分時候兩人都是這樣的穿著

  有失落也有欣慰,「女兒比我想像的更堅強,短短10天的騎行,她的個性變得更加獨立,性格也更開朗,我覺得這段旅程非常值得。」袁齊說,一路的行程比他想像的更加困難,最大的阻礙就是連綿不斷的雨水,「除了6號那天,都在下雨,下了停停了下,雖然一直穿著雨衣,但衣服很多時候都是溼的。」

  而袁藝心的表現也讓父親吃驚,作為一個9歲多的小女孩,一路上她沒有叫過苦,沒有說過放棄的話,即便是翻越海拔2200多米的二郎山時,她都是直接騎行,沒有停下推過車。

  多日的連續騎行並有沒打垮袁藝心,直到翻越折多山後,她發燒了,39度。好在當晚吃了藥,第二天就退了燒。除了這次發燒,袁藝心並沒有出現其他不適,包括高反。

  病痛並沒有使她放棄,奈何敗給雨水,所以她才更加難受。

  袁齊準備的部分藥物

  從小騎車鍛鍊身體

  足跡遍布周邊縣市

  9歲的年紀在川藏線的騎行者中並不是最小,但這並不妨礙大家對袁藝興的讚美和驚嘆,短短幾天時間,袁藝心就成為了川藏線上的小明星,收穫一眾粉絲,拍照、合影、交談、發朋友圈,不知不覺中,袁藝心成為了眾人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然而,作為9歲的小女孩挑戰川藏線,是不是太危險了?不少人這樣問過袁齊。

  「危險有,但我們的準備更充分,如果能完成這次騎行,不管是她還是我收穫的都會更多。」袁齊說,他口中的「準備」可以追溯到袁藝心5歲的時候。袁藝心從小身體不好,作為體育老師的袁齊就想通過體育鍛鍊來增強她的體質。

  在經過各種嘗試後,父女兩人選定了騎自行車,於是在袁藝心5歲那年,袁齊買了一個兒童拖車(連接在普通自行車後,有一個輪子和踏板,可以蹬車助力),袁藝心就這樣坐在拖車上跟著父親跑了3年,3年裡兩人幾乎走遍威遠縣各個鄉鎮,足跡已經遍布自貢、內江多個縣區鄉鎮,父女二人也成為了威遠騎行圈裡的名人。

  父女兩人的自行車

  2017年,袁藝心有了自己的第一輛自行車,也是這一年,父女二人有了騎行川藏線的遠大目標,「從小我就帶起她一起騎行,也遇到過各種問題,但我們都一一克服,所以決定騎行川藏線的時候,我們都覺得可以完成。」這一決定也得到了袁藝心媽媽的支持。

  7月2日,袁齊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條動態「有一種信仰叫騎行G318,加油,加油」。

  當天,威遠縣的騎行愛好者、袁齊的親友、袁藝心的同學等人前來送行,「暑假作業可以不完成,但希望你能把川藏線每天的經歷記錄下來。」袁藝心的班主任,嚴陵鎮中心校老師倪若秋如此鼓勵她。

  一段旅程一個人生

  明年再挑戰這條路

  儘管沒有完成川藏線的挑戰,但袁齊認為自己最大的目的還是完成了,「騎行這段路我想交給女兒一些東西。」袁齊告訴封面新聞記者,就比如從威遠縣到成都這段路,他選擇的是「威遠—山王鎮—連界鎮—仁壽—成都」,這段路既複雜又遠。

  「之所以如此選擇,是因為我把這段路比喻成一個人生。」袁齊說。

  二郎山隧道留影

  開始,一段10公裡的緩坡,這代表小學,緩慢進步。

  之後,一段6公裡的上坡,這代表初中,逐漸成長。

  接著,一段2公裡的陡坡,這代表高中,已經成熟。

  然後,一段很長的起伏不斷的複雜路程,這是大學,如何行走看你的選擇。

  最後,進入成都平原,這意味著踏入社會。

  這只是袁齊教育女兒的一個縮影,言傳身教、寓教於樂,對於二人而言,這段路程也是一條學習之旅,「我們不是專業騎行者。」袁齊坦言,父女二人在一路上走走停停,他們會在康定停留領略異域風光、專門前往瀘定橋看紅色文化、在紅軍紀念館瞻仰先烈事跡,在袁齊看來,這才是此次旅程最大的意義。

  袁藝心在青衣江旁

  「風雨兼程陪你,翻越心中那一座山!」在袁齊制定的騎行拉薩攻略中,抬頭寫著這麼一段話,在長達29頁的攻略中,封面新聞記者看到袁齊幾乎將吃穿住行等一切考慮在內,在最後一頁甚至寫著到拉薩要做的7件事,包括「在八廊街上發個呆、布達拉宮拍個照」等。

  也正因為準備的如此充分,卻被迫中途返回,使得父女兩人失落無比,袁齊說,回來這段時間,她一隻在關注川藏線上的天氣,想著再去一次,但現在時間不夠了,只有等到明年。「不甘心,明年再來!」袁藝心話語簡單,卻堅定十足!

  這是父女兩人的約定,也是和川藏線的約定!

(責編:羅娟、高紅霞)

相關焦點

  • 一個人騎行318十七:翻越折多山,住宿新都橋
    十一號第十五天:新都橋鎮 折多山 新都橋 75今天一天,翻越了兩座海拔不低的山,很牛,很棒,很好!沿G318,一直騎行在康定界內。途經折多塘、折多山,宿康定縣新都橋鎮福欣客棧,共75公裡。我騎行318 川藏線,今天要挑戰自己,看能不能順利翻越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八點多看到一個路邊店,吃早飯。沒什麼選擇,吃了一碗肉末粉絲,希望頂得住。這裡有個號稱進藏第一觀景臺看千年雪山的平臺,登上去看了一下。雪山距離很近又很遠。繼續前進。一路上典型的高原風光,像大幕一樣在我眼前緩緩拉開。騎行到折多塘村,停下休息。這裡騎行者的休整地。
  • 26天2166公裡 12歲陝西小女孩和爸爸完成川藏線騎行
    26天,2166公裡,騎行川藏線,從成都出發沿318國道至拉薩,沿途翻越海拔5000米的高山2座,海拔4000米的高山10座,海拔3000米和2000米以上的山各一座,12歲陝西三原女孩丫丫(李琳潔)和他爸爸李釗都做到了。
  • 金華62歲「狼哥」騎行穿越2000多公裡川藏線
    明亮的眼睛、白裡透紅的臉龐、挺拔勻稱的身材,腳穿一雙亮色跑鞋,步伐輕快……今天下午,記者見到了隻身騎行穿越川藏線的62歲的「狼哥」。一個老年人的心裡如何生出徵服險難長路的勇氣和魄力,如此年歲的身體怎會有那般充沛的精力和雄健的體力……讓我們來看看這位不一般的不老 「狼哥」。
  • 川藏騎行圖文版D06-翻越折多山
    折多山,最高峰海拔4900米,埡口海拔4298米,是川藏線上第一個需要翻越的大雪山,因此有「康巴第一關」之稱。折多在藏語中是彎曲的意思,由於彎道很多,因此有「嚇死人的二郎山」,「翻死人的折多山」的說法。
  • 翻越川藏第一關折多山,來到一個來了就會愛上的城市,成都
    昌都-德格-亞青寺-巴白路-措普溝-巴塘-芒康-奔子欄-大理-沙溪-麗江-瀘亞線-新都橋-貢嘎子梅埡口-成都-寶興-丹巴-若爾蓋-蘭州D19:新都橋-成都從新都橋出發,一路翻越折多山折多山曾是318國道從成都進入西藏需要翻越的第二座大山,隨著第一座大山——二郎山隧道的貫通,折多山便成了川藏線上的第一座必須要翻越並具有挑戰性的高山,因此有「川藏第一關」之稱。折多山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線,以東是山區,以西則是青藏高原的東部。
  • 浙江寧波24歲女孩徒步西藏墨脫已失蹤9天(圖)
    「她曾經問過我,2000元資金能否穿越川藏線?」  「她是一個個性很獨立的女孩。」  連日來,一條消息在寧波驢友圈裡傳開:「20多歲的慈谿女孩小許,騎行川藏線時,在前往墨脫途中失蹤了!」  8月17日至今  24歲慈谿女孩與兩驢友同時失蹤  最先發出這條微博的,是新浪微博網友「蘆逸小鋪」,他在微博裡告訴大家,「小許,女,24歲,寧波慈谿人,身高160cm,戴眼鏡。騎行318川藏線,最後聯繫日期八月十七,求擴散,望知情人提供消息,萬分感謝。」
  • 隨機應變走川西(4)霧中翻越折多山,邊走邊看新都橋
    入住酒店後,我們打聽到,現在的跑馬山景區商業氣息濃厚,還要爬坡下坎費力累腿。在酒店服務員的指點下,我們選擇前往市中心,準備晚餐後到情歌廣場欣賞藏族風味的廣場歌舞。  不料,一場大雨讓我們的心願泡湯,遺憾中只得回酒店休息,準備第二天翻越折多山。
  • 318川藏線的康巴第一關,景好彎多,被稱為「翻死人的折多山」
    四川一段,從成都出發一路向西走進入西藏,這一段被稱為川藏線,每年都會吸引無數遊客前來自駕、騎行、徒步。但無論採用哪種方式走川藏線,折多山是一定會經過的,折多山位於四川省甘孜州境內,海拔4298米,是康巴第一關,也就是說,過了折多山,就進入真正的康巴藏區了。
  • 新手首次騎行進藏,哪條線路更合適,川藏線,還是滇藏線?
    選擇適合自己的騎行路線,至關重要。目前為止,川藏線是絕大多數騎行者首次進藏的騎行首選。大多數人在首次路線選擇的時候,大都先入為主,隨大流,以為川藏線是最佳騎行進藏選擇,但是根據川藏線上有關數據統計,僅有10%-20%比例的騎行者能夠順利騎完全程。
  • 那些騎行在川藏線上的日子(六)
    7月17日,騎行第四天,從瓦斯溝到折多塘,約40公裡。雖然今天騎行的距離不遠,但難度較大,一路基本都是上坡,海拔從1400米上升到3300米。川藏線上的第一座高山——折多山,海拔4300米。這時我們的心裡最忐忑不安,如果翻折多山發生高反,那麼這次川藏線之行就到此結束了。
  • 慈谿24歲姑娘徒步西藏墨脫 失蹤9天了還沒有消息
    「她曾經問過我,2000元資金能否穿越川藏線?」  「她是一個個性很獨立的女孩。」  連日來,一條消息在寧波驢友圈裡傳開:「20多歲的慈谿女孩小許,騎行川藏線時,在前往墨脫途中失蹤了!」  8月17日至今  24歲慈谿女孩與兩驢友同時失蹤  最先發出這條微博的,是新浪微博網友「蘆逸小鋪」,他在微博裡告訴大家,「小許,女,24歲,寧波慈谿人,身高160cm,戴眼鏡。騎行318川藏線,最後聯繫日期八月十七,求擴散,望知情人提供消息,萬分感謝。」
  • 川藏線「騎行怪狀」:吸引超萬人騎遊卻頻出事故
    保守估計,目前川藏線上的騎遊者超過了1萬人。  7月22日起,成都商報記者歷經一周時間,在川藏線上隨機調查了解100名騎遊者,其中九成是大學生,年齡集中在18歲至23歲。有四成的騎遊者,沒有豐富的長途騎行經驗,準備時間不超過三個月,一路上可以說是狀況百出。
  • 折多山:國道318靚麗風景線,川藏線高海拔觀景臺
    有一段最美的川藏線路段堪稱世界觀景公裡,一路上都是美景。國道318線最美川藏段路線的第一站就是康定市境內的折多山了,這是一處免費觀景的平臺,可以在山頂上欣賞曲折環繞高山的景觀。康定市折多山的名字大概就是因為這座海拔4298米的觀景臺上看整個川藏線是曲曲折折的盤山公路的緣故而命名得來的吧?
  • 7名「葫蘆娃」川藏騎行47天 翻越14座山到拉薩
    他們不僅將自己翻越西藏14座海拔4000多米大山的騎行經歷搬上大屏幕,而且整場首映他們不用掏一分錢— 短短兩周,他們眾籌了30048元。  大一就約定,畢業前也要這麼幹  2011年,1993年出生的賴君豪入讀廣東工業大學,軍訓時有一位又高又帥的教官風靡全校。
  • 回憶川藏線的騎行,走向心中那座山,翻越心中的那座山
    一路風景,美麗,詞窮亦不能盡訴其美,川藏騎行,目的不是到拉薩,拉薩也不是終點,一路風景在路上,卻不是為了看風景,一段經歷,卻不是為了經歷,一段心靈之旅,卻也不該幻化得如此縹緲,這是另一個世界的一個起點,當我們感嘆,驚訝,折服的時候,再極限的付出都值得,在這裡,是公平的,你既是旁觀者,又是參與者,你迷離,你困惑,你矛盾,你張狂,只要你前進,你追尋的謎底,一路上,
  • 8年前騎行川藏線全記錄,帶你看看當年的路~你還熟悉嗎?
    2011年9月,第一次去西藏,選擇了騎行318川藏線進藏。全程一共27天,其中有三天左右的休息調整時間。當時的川藏線,沒現在好。那時候沒有多少隧道,很多地方路況很差,也有很多在修路。這是9月2號,我們一行人在成都的青旅。
  • 318川藏線必經之路,康巴第一關,折多山雪景風光如畫
    318川藏線必經之路之一的折多山被稱為「康巴第一關」,因為二郎山隧道貫通後,少了一次翻越二郎山的機會,折多山便成了川藏線上的第一座具有挑戰性的高山。折多山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線,過了折多山後才算是進入真正意義上的藏區。折多山的盤山公路是九曲十八彎,但沿途的車很多,不用擔心路面結太多的冰。在這裡穿過了4298米的埡口後一路下行就進入了高原地區,也是著名的攝影家的天堂新都橋。
  • 重慶3名大學生騎行318川藏線,旅途留下"與眾不同"的印記!
    在旅途中,他們看見了折多山無邊無際的草原、新都橋光與影的交匯……其中毛埡草原讓羅強印象深刻——明澈透亮的天空之下是蓊蓊鬱鬱的遼闊草原,藏區人民在百花遍地的草原上策馬奔騰,&34;羅強說。此外,熱情淳樸的人文風光也讓騎行小隊記憶猶新。&39;扎西德勒&34;羅強笑著說。而當楊永強回憶和藏民交談時的場景,也總忘不了他們從言語中、目光中流露出來的感恩與祝福。
  • 南雄小夥獨自騎行西藏,25天翻越了16座海拔超4000米高山
    318國道川藏線去西藏。這次因為疫情原因申請了休假,所以決定完成騎行318國道川藏線這一艱難的挑戰。有了這個想法以後,他立即飛到了成都,用一天的時間買了自行車、頭盔、駝包還有各種所需的物品……在今年的6月16日開啟了他這場說走就走的旅程。
  • 韶關小夥獨自騎行去西藏,25天翻越了16座海拔超過4000米的高山!
    這次因為疫情原因申請了休假,所以決定完成騎行318國道川藏線這一艱難的挑戰。有了這個想法以後,他立即飛到了成都,用一天的時間買了自行車、頭盔、駝包還有各種所需的物品……在今年的6月16日開啟了他這場說走就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