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號第十五天:新都橋鎮 折多山 新都橋 75
今天一天,翻越了兩座海拔不低的山,很牛,很棒,很好!
沿G318,一直騎行在康定界內。途經折多塘、折多山,宿康定縣新都橋鎮福欣客棧,共75公裡。
遙遙看到雪山
天微亮,我早早的起來出發了。我騎行318 川藏線,今天要挑戰自己,看能不能順利翻越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八點多看到一個路邊店,吃早飯。沒什麼選擇,吃了一碗肉末粉絲,希望頂得住。這裡有個號稱進藏第一觀景臺看千年雪山的平臺,登上去看了一下。雪山距離很近又很遠。繼續前進。
一路上典型的高原風光,像大幕一樣在我眼前緩緩拉開。騎行到折多塘村,停下休息。這裡騎行者的休整地。我看到了像風光片的風景,既有藍天白雲牛羊遍地、也有喇嘛寺廟等,到這裡,全部都是青藏高原的風景。以前看照片,今天我置身其中!
從折多塘出發,二十多公裡山路,海拔持續上升。到達埡口,已經上升了一千多米。這裡是傳統意義上的藏漢分界線:折多山以東為山區,西面是青藏高原的東部,一年大部分時間在下雪。
折多山埡口,海拔4298米
到了,我到了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埡口!埡口的風很大,溫度很低,山上白雪覆蓋!但是我不冷,我很興奮。想不到我這麼輕鬆地越過折多山!把我的夥伴放在標誌處,為它留影。自己圍著白塔逛了一圈,看藏民生活區必有的尼瑪堆和風馬旗。這裡的遊人真不少,因為是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山。遊客裡有騎自行車、摩託車上來的,還有搭了汽車假裝騎車上來的,更多的是自駕遊,兩輛汽車一組,有意思。
折多山是康巴第一關。折多山又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線,西面為高原隆起地帶,有雅礱江。右側是高山峽谷地帶,有大渡河。 「折多」在藏語中是彎曲的意思,用漢字「折多」二字,形象生動。(網上補課)。
過折多山,直奔今晚目的地新都橋。根據我事先做的功課,新都橋是著名的「攝影天堂」。它是318國道南、北線分叉的,又是川藏線南北兩條線路的分叉口。向北轉道317國道甘孜方向,往南繼續在318國道前進。新都橋也是從西藏通往康定的唯一道路。康區解放後,國家在五羊鎮(新都橋原名)修了座新都大橋,新都橋鎮由此得名。
新都橋鎮上的和諧
新都橋鎮又叫東俄羅,海拔3300米左右,屬於高原氣候。這裡的特點是晝夜溫差大,氣候變化多。網上提示,初次上高原的可能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我一點都沒有,很舒服輕鬆。畢竟,騎行上了折多山,比新都橋的海拔高了將近一千米。折多山我沒有高反,誇一預計接下來我不會高反了。
新都橋還有一個特點:這裡沒有標誌性景點,卻整個兒都是美景。藏語叫它"然昂卡",漢語名叫"五羊鎮"。為什麼叫「五羊鎮」?傳說和文成公主有關。
文成公主帶了和親使命離開西安,一路山一程水一程地前往拉薩。送親隊伍路過這裡時,文成公主發現這裡泥土細膩顏色滋潤土質稠粘,想著到西藏後如果修建廟宇,這裡的土壤可以用,一定到這裡取土。修建布達拉宮土牆時,她果然派了五隻神羊來新都橋馱土。如今西藏大昭寺牆上五羊馱土壁畫,就是講述了這個故事。
晚餐小貴
到達新都橋鎮後,入住在新都橋海拔3333米的福欣客棧。客棧門口有個海拔標誌牌,有意思。入住後時間還早,自我感覺一點不累,便騎車到鎮子裡掃街。東西南北轉一圈,將主要街道全部掃了一遍。返回後自己將在路上扎破換下來自行車前胎修補好收起來。這路上居住的客棧基本都是飯店,晚餐就這了。
東西比較貴。吃了一份土豆燒牛肉。
記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