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飲料時候,經常會碰到這種情況,第一杯原價,第二杯就打折。這種情況要不要買?當然會根據情況而定。
如果是一個人喝,一杯就夠了,如果有兩個人喝,那肯定會買兩杯。
但是也不排除這種情況,只有一個人,但是看到第二杯半價,假如第一杯10元,第二杯就5元,很划算,想著可以買兩杯,第二杯放在,總有喝的時候吧。就買了兩杯。
為什麼第二杯會打折呢?做生意的不是要逐利的嗎?不是想賺錢的嗎?居然打折,讓消費者獲益?有這麼好的事情,反正我是不相信的。
站在消費者的立場琢磨這個問題,其實也能明白點什麼。
假如是我一個人,哪怕第二杯是打骨折價,一個人怎么喝都是喝不完的,第二杯也是不會打算買的。
假如是兩個人,第二杯不打折,那買的時候,多少會有所猶豫,好比一杯奶茶,買了一個大杯,第二杯也沒折扣,大杯兩個人喝也綽綽有餘,奶茶喝那麼多也不是什麼健康的飲料,很有可能就不買了。但是如果第二杯打5折,買的概率就極大了。
所以商家之所以第二杯打五折,不是由於不想賺錢,而是由於很想賺錢,因為消費者不會輕易為第二杯飲料花高價買單,為了讓消費者更容易掏錢,打折賣,比起沒人買第二杯,打折賣也是能賺錢的,能多賺一點是一點兒。
在這個提倡消費的時代,信用卡買買買,雙十一買買買,當然家裡有礦怎麼買也無所謂,但是對於手頭不富裕的我,還是覺得攢錢是第一目標。
各類商家想賺錢,就要想盡一切辦法讓消費者花錢,各類招數盡出,一個不留意就讓自己到底錢包遭罪了。
除了這種物質類的,不僅想讓你花錢,還有各種APP,想搶佔消費者的注意力,其實背後仍然是想讓消費者掏錢。
商家的背後,各類App的背後,都有各類頂層專家在背後助力,心理學家分析消費者的心理,大數據量化分析消費者的習慣,各類組合拳一招接著一招,哪怕再理性的消費者也是一個不注意就掉進去了。
理性如我,也是如此,所以釜底抽薪,手機裡的所有購物APP,各類短視頻,微博,今日頭條等等所有會讓我掏錢,會讓我消耗掉自己寶貴注意力的,都卸載掉。
時刻謹記這句話,寶貴的注意力留著給自己用,刷購物網站的時間,刷短視頻的時間,看各類新聞的時間,明明可以陪陪家人,明明可以自己看看書,聽聽歌。自己的注意力留著給自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