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骨柔情陸遊陸放翁》合集

2021-02-07 凡若清韻

鵝毛大雪紛紛揚揚的飄了幾天,大山都被覆蓋了。


雪剛停,鳥獸就出來覓食。

遠遠的看到一隊人馬跋涉而來,也許是走累了,找了塊空曠地,下馬休息。

剛拿出酒壺喝了一口,就聽到虎嘯聲由遠而近,還沒來得及爬上馬,一隻吊睛白額大虎像旋風一樣,從山林裡奔了出來。

老虎看著幾十個肉團擺在面前,口水都流了出來,對著人群猛撲過去。

說時遲,那時快。一個五十歲左右的男人手拿長矛挺身而出。

不偏不倚,一槍刺穿老虎的喉嚨。老虎在地上痛的仰天長嘯,地動山搖。男子死死抵住長矛,老虎拼命掙扎了幾下,終於倒在地上。

這一幕不是武松打虎的續集,而是陸遊打虎第一集。


陸遊出生在金軍攻打北宋那年,不久宋徽宗和宋欽宗被金軍擄走。

大宋子民的愛國熱情被激發,出現了以嶽飛為首的「中興四將」,但是宋高宗只想求一個安穩人生,做一個快樂皇帝,對解救他爹和他哥沒興趣,更對收復淪陷區沒興趣,剩下的大半個宋朝足夠他生活了。

嶽飛被十二道金牌召回,十年北伐毀於一旦。宋金議和,宋朝向金國稱臣,每年進貢金國數不清的金銀財寶。

陸遊的父親因為是主戰派,被以宋高宗為首的主和派罷官,在鄉間歸隱。

老爺子在家沒事,就教兒孫們讀書寫字。這家庭教師夠水準,陸遊十二歲就能詩文。

十八歲那年,他遇到了曾幾,他對曾幾是敬佩的五體投地,曾幾不僅是有名的學者,而且是愛國志士,鐵骨錚錚,因為得罪秦檜,被免官。

秦檜是主和派,科舉考試,他要的是聽話的「奴才」,而不是像陸遊這樣時時刻刻和他作對的「刺兒頭」。

陸遊也是個性子直,說話直的烈性小夥,明知道科舉考試是秦檜主持,而且知道「考試範圍」,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考試失敗之後,陸遊的老母親唐氏尋找陸遊的原因,找來找去,找到了陸遊的新婚妻子唐婉身上。

陸遊拗不過母親,一對幸福夫妻就這樣被打散了。

這是陸遊一生的痛。

幾年後,陸遊遊沈園時,偶遇唐婉,兩人不勝唏噓,陸遊做了一首《釵頭鳳》: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陸遊一生懷念唐婉,他去世那年的春天,陸遊最後一次重遊沈園,花還在,人已歸土,陸遊又寫了一首詩紀念她:

沈家園裡花如錦,半是當年識放翁。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


第二次科考之後,陸遊經歷了休妻,再娶妻,父死,丁憂等等事情,第三次科考的時候,他已經二十九歲了。相對於蘇軾的二十一歲,王安石的二十二歲,已經算是「老三屆」了。

註定的結局因為主考官「跑偏」了。考官陳之茂也是硬漢一枚,明明知道會有怎樣的結果,他還不信邪。秉公執筆,把才能遠遠高於秦壎的陸遊錄取為第一名。

秦檜氣的七竅生煙,直接把陳之茂這個「不知道死活的東西」免職了。

殿試時,秦檜在宋高宗耳邊說了陸遊很多壞話,總結起來就六個字:頑固的主戰派。宋高宗馬上懂了,讓陸遊捲鋪蓋回家種田去吧。

陸遊還沒來得及種田去,秦檜掛了。秦檜一死,舉國歡慶,大家都以為議和是秦檜的意思,這下可以北伐了。

結果,宋高宗出來說話了,其實議和是我的意思,和秦檜沒關係,他只是一個執行者。

不過,看到百官這麼興奮,宋高宗也不好掃他們的興,就選了幾個主戰派出來平衡一下權利。其中就有陸遊的老師曾幾。

「朝裡有人好做官」啊,陸遊被曾幾推薦,當上了福州寧德縣的主簿。

兩年後調到京城,做敕令所刪定官。

一年後調任大理司直兼宗正簿。

宋高宗自從定都臨安,也就是現在的杭州之後,小日子過得那叫一個舒心,在臨安建了一個黃金窩,在那裡享受「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的快樂,哪管丟掉的半壁江山,和每年壓在老百姓頭上沉重的賦稅。

宋金宣戰,起用64歲的老將劉錡做統帥。劉錡當年是和嶽飛齊名的抗金大將,因為秦檜的排擠,長期流放在外。劉錡當時已經是重病纏身,每天只能喝粥續命,可是國家危難之際,還是臨危受命。

不讀歷史,不知道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南宋有兩個宋朝特色的詞語,一個是「北狩」,一個是「航海」。北狩是指宋徽宗和宋欽宗被金兵擄走,大宋朝為了自己稀薄的臉面,說是去北方打獵了。「航海」就是指去海上逃亡。

宋高宗一聽,金國要打過來了,趕忙修了一條五尺寬的逃亡路,逃亡船也早就準備好了。還下了道手諭要丞相陳康伯解散政府,大家各自逃命,各求多福吧。

陳康伯為了穩定民心,把手諭燒了,還把自己鄉下的家屬接到了京城。

百官更是群情激奮,上書讓皇上御駕親徵,最激動的要數我們的陸先生。

宋朝有一個「輪對」制度,就是到了一定的官職,皇上會輪流面見他們,這一天輪到了陸先生。

陸先生的確是性情中人,做了一件特呆萌的事情:「淚濺龍床請北徵」。

啥個意思,就是在皇帝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抱著皇帝的大腿,請求皇帝御駕親徵,他願做馬前卒,連戰衣都做好了。

皇上準備駕著小船去海上逃亡呢,哪裡願意御駕親徵,這會丟命的好伐。

陸遊越說越激動,皇上要是不同意,新衣服就沒機會穿了,越哭越傷心,眼淚鼻涕弄了皇上一身,還抹到皇上的龍椅上。

皇上心想:弄髒了我的衣服和椅子,你賠得起嗎?趕緊讓他從我眼前消失,就這樣陸先生又下崗了。

但是現在主戰派佔上風,陸遊這樣一個愛國戰士,沒幾天就重新被召回朝廷。

全國掀起了高昂的抗戰熱情,宋高宗再當縮頭烏龜也有些不好意思,在群臣的請求下,很勉強的下詔:「御駕親徵」。

宋金戰爭,大宋朝險勝。十一月份金軍撤出大宋朝,十二月份宋高宗「御駕親徵」,跟金軍撤退開了個歡送會。

把金軍趕跑了,主戰派也沒用了,主和派在宋高宗的支持下開始了新一輪的反攻,將軍劉錡被氣死。

陸遊為他寫了輓歌:

堅壁臨江日,人疑制敵疏。

安知百萬虜,銳盡浹旬餘。

智出常情表,功如定計初。

云何媢公者,不置篋中書?


日子一天天過去,一不小心,又輪到陸遊「輪對」,我們年近四十歲的陸大俠還是那麼天不怕地不怕。

又向皇上提了幾個尖銳的意見:比如皇上要虛心接受臣子們的意見,就像對金抗戰時,皇上就不要老想著開溜,要想著和大家一起消滅金軍。還有你讓主和派楊存中去做軍事要地的統帥這是啥意思,怕愛國的老百姓得罪了你金大爺嗎。

那時候,主戰派還在朝中控制局面,陸遊雖然給了宋高宗一個難堪,但是皇上忍了。

宋高宗被金國這樣一嚇,對當皇上也沒了興趣,就把皇位讓給了兒子趙眘,自己做起逍遙的太上皇。

出生牛犢不怕虎,宋孝宗趙眘(同慎)一上任就大力提拔主戰派。陸遊幾次被大臣隆重推薦,宋孝宗親自召見了他,並且親自授給他進士學位。

滿大宋朝只有兩人得到了這樣的優待,可見宋孝宗對他的賞識。「士為知己者死」,陸遊發自肺腑的對孝宗感激,願意為他「殺身從死」。

同時,陸遊還升了官,進入了最高軍政機關做「秘書」,官雖然不大,但是到底進入了朝廷權力核心部門。

「七分愛別人,留下三分愛自己」,我們的陸大俠卻是用十分來愛國忠君。

經過這一系列的變動,陸遊對國,投入了十二分的熱情,所以眼裡容不得一點沙子。

趙眘當了皇上之後,想提拔兩個自己人:龍大淵和曾覿(dí)。這兩個人算不上是好官,也不是大奸大惡,在大宋朝幹部群裡渾水摸魚總是可以的。可是他們偏偏是皇上的親信,就成了眾矢之的。

一次內宴,一個歌妓請曾覿題詞。宮女結交外臣,這可是重罪,更何況是當著皇上的面,曾覿拒絕了。

當時宴會上的大臣們都礙著皇上的面子,誰也沒說什麼。畢竟領導沒說話,我們說話不合適。

雖然沒說什麼,但大家心裡都有不滿。丞相史浩就把這件事告訴了陸遊,陸遊這個「憤青」,最是嫉惡如仇,就把這件事告訴了參知政事張燾。

陸遊的目的很明確,要讓張燾勸勸皇上。

張燾真的就把陸遊告訴的事情告訴了皇上,還勸諫皇上要他親君子遠小人。

皇上聽了勃然大怒,內宴懂不懂,家宴懂不懂。誰給你們權利在背後議論皇上的,真是反了天了。

內宴時,張燾並不在。皇上就問他從哪裡聽來的,他就把陸遊和史浩一起供出來了。

皇上一聽是陸遊在後面搗的鬼,氣更大了。我給他這麼高的恩寵,他不知道感恩就算了,還在背後說三道四,惹我生氣。

皇上很生氣,問題很嚴重。陸遊這一次被趕到鎮江做了通判。

這次被貶,陸遊很傷心,一片赤誠之心啊,怎麼落得個這樣的下場。

犬馬區區正自愚」,自己真是「自作多情」。

自從宋孝宗登基,朝廷就轟轟烈烈的準備北伐。

但是由於戰爭發動的太倉促,宋軍大敗。

意志不夠堅定的宋孝宗開始搖擺,而且太上皇宋高宗也給了他壓力。

就有臣下拿宋高宗威脅宋孝宗:國家大計,須面奏上皇之後從事。意思是,幹不好,你就下臺吧,讓高宗接著幹。

順理成章的,主戰派又被打壓下去。

主戰派領導張浚奉命巡視江淮一帶,駐紮在鎮江。於是一些像陸遊一樣的愛國志士就圍繞在他的周圍,形成了一個「小團夥」。

這些人每天探討北伐大計,盡情討論國家大事。主和派一看,好傢夥,什麼意思,鼓動造反嗎?趕緊把他們消滅。

很快,張浚被罷官。

陸遊也沒逃過這一劫,被遠調隆興府(今江西南昌)做通判。

陸遊即便是被趕到這麼遠,京城還是有人時刻惦記著他。主和派清點人數的時候,發現陸遊還在。

陸遊的「汙點」不用放大鏡,就能看到:「交結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

陸遊對這些「汙點」什麼態度呢,坦率承認。

老年回憶起這件事情時,還寫過兩句詩:「少年論兵實狂妄,諫官劾奏當竄殛」 。

對啊,我就是喜歡談論北伐怎麼了,你們咬我啊,大不了不做官了,我回家歸隱去。

四十二歲,男人正是「一朵花」的時候,我們的愛國戰士陸遊被迫下崗了。

陸遊回到了老家山陰,建了一棟別墅。

像陸遊這樣的清官,才做了幾年不大不小的官職就可以去鄉下建棟別墅,足見大宋朝,官員的薪水多高。

陸遊這麼大陣仗,貌似要在鄉下長治久安了。

陸遊在鄉下的生活分為三部分:作詩,求仙學道,布施藥品。

作詩就不多說了,陸遊在宋朝有「小李白」的稱號,師從江西詩派。

江西詩派的代表人物有杜甫,黃庭堅,陳師道等。

求仙學道是調節心態的利器,讓陸遊得享84歲高壽。

陸遊經常騎著頭小毛驢,帶著一袋子草藥到附近村裡閒逛。誰家有個病人,就請陸遊看看。

陸遊的形象有些江湖郎中,走街串巷的感覺。但陸遊通醫術,不僅幫人診治,還送病人藥材。簡直就是一個「活菩薩」。

八十一歲時陸遊寫了一組《山村經行因施藥》詩,選其中的一首:

閒行偶復到山村,

父老遮留共一樽。

曩日見公孫未晬,

如今已解牧雞豚。


老百姓見了他,多歡迎,留著吃飯,吃酒。好多人家的小孩生下來起名「陸」。

隱居生活雖然優哉遊哉,但是陸遊安於這種現狀嗎?不。他對朝廷還是有期待:

遊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陸遊期待著「柳暗花明又一村。」

「柳暗花明」的時刻終於在四年後出現。

宋孝宗脆弱的小心臟終於有些恢復,主戰派又開始出來活動了。

陸遊的好友陳俊卿被任命為右丞相,愛國志士王炎做了四川宣撫使,召集有勇有謀的抗金志士,籌劃北伐。

就這樣,一封邀請函送到了陸遊手上。

陸遊無比激動,「莫敢不急裝待命,碎首為期」。

偏偏這時候,一盆冷水澆了下來,朝廷下了一紙詔令,陸遊以「左奉議郎差通判夔州軍州事」。這是個啥官呢,就是拿著正八品的俸祿到夔州做通判去。

夔州就是現在的重慶奉節,當年可是除了鳥去,人不去的地方。陸遊從山陰(今紹興)走到夔州,整整走了160天。

陸遊在夔州這個獸比人多的地方,呆的想死的心都有,「萬裡羈愁添白髮」。

三年的任命期一到,馬上寫信給丞相和王炎。給丞相的信裡,那是十二萬分的哭窮啊,這鳥不拉屎的地方,沒吃沒喝,薪水都不夠來迴路費。你就當可憐我,別再把我送到這隻看到鳥,看不到人的地方。

給王炎的信裡,那是360度大反轉,我現在身體倍棒,吃嘛嘛香,你快點把我召到前線去吧。

王炎當時手裡正缺人,就把陸遊叫來了。

我們的陸叔叔,那叫一個開心啊,「投筆書生古來有,從軍樂事世間無」。

當年去夔州的時候,「流離鬢成絲,悲吒淚如洗」。去前線的時候,「不妨青鬢戲人間」,當年的白髮一夜之間轉黑了,絕對沒用「一抹黑」。

老年時作詩「念昔少年日,從戎何壯哉」,「憶昔西徵日,飛騰尚少年」。四十八歲的中年老男人也返老還童變成少年了。

陸遊一路歡歌到達前線,在前線做了四件事:第一件,以「軍事參謀」的身份獻計獻策。

第二件,親身參與了對金的小規模遭遇戰。

第三件,上山打虎。當年打虎是訓練士兵的一種方式。

第四件,詩人陸遊迎來了其詩歌創作的質的飛躍。看心情好,不僅影響身體健康,還影響腦袋「轉速」。

陸大俠還在自己的「英雄夢」裡暢遊的時候,朝廷一紙調令把王炎調進京城,給了一個沒有實權的虛職。第二年王炎就被罷官,前線組織也被遣散了。

陸遊被調往福建。

前線解散了,陸遊的心也散了。

前線成了陸遊生活的「別處」,成為他一生懷念的地方。

陸遊由福建又調往四川,公事沒多少,「冷官無一事,日日得閒遊」,陸遊把多半時光消磨在酒肆和歌院中,來發洩他的鬱悶心情。

賀新郎•夏景


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浴。手弄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

漸困倚、孤眠清熟。簾外誰來推繡戶,枉教人、夢斷瑤臺曲。又卻是,風敲竹。


後來又被調往嘉州,這次生活是豐富的。他修堤,種花,築假山,大閱,修岷江浮橋,但是這一切還是沒有消磨掉詩人心中的憂悶。

陸遊不斷的被調任,都是些沒有多少實際工作的閒職。陸遊只能四處遊玩,不斷的寫詩來消磨時間。

上班時間不好好在辦公室呆著,到處閒逛,不是遲到就是早退,要麼就是曠工、請假,哪裡有上班的樣子。陸遊的政敵時刻都不放過他,要說他沒閒逛嗎,開玩笑,你寫了這麼多詩歌在這裡呢,黑紙白字的好伐。

第一次,陸遊被趙汝愚彈劾,為人「疏放」,「不自檢飭,所為多越於規矩」。第二次,諫議大夫何澹彈劾他,「所至有汙穢之跡」。

一個愛國志士,因為事業的失落,被推到了「燕飲頹放」的路上。

陸遊宦海浮沉多年,早見慣了「東風壓倒西風,還是西風壓倒東風」的把戲。他對這一切都是不在意的,他的人生只有一件事重要那就是北伐,收復中原,統一大宋。

你們說我「燕飲頹放」是嗎,好啊,那我就是燕飲頹放。你們以後不要叫我陸遊了,我改名叫「放」。

你們說我寫詩,「專嘲風月」,那我就乾脆把我的書房,改成「風月齋」好了。

怎麼,想打擊我,不好意思,我根本不氣。看不慣啊,看不慣過來咬我啊。

北伐是陸遊一生念念不忘的夢想,我們看他晚年寫的《訴衷情》:

當年萬裡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心在天山,身老滄洲」,壯志未酬,英雄老去,不甘心啊!

陸遊八十二歲那年,南宋又一次組織北伐。

這時候的陸遊已經退休二十多年,早被朝廷遺忘了。

聽到北伐的消息,陸遊寫了一首《老馬行》:

老馬虺隤依晚照,自計豈堪三品料?

玉鞭金絡付夢想,瘦稗枯萁空咀噍。

中原蝗旱胡運衰,王師北伐方傳詔。

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


即使已經八十二歲,陸遊還是沒有放棄他的夢想,「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

這一年的陸遊和北伐統帥韓侂胄(tuō zhòu)走的很近,陸遊為他寫了一篇《南園記》和一篇《閱古泉記》。

同樣是主張北伐,但是韓侂胄和陸遊的動機卻不一樣。

陸遊一生的夢想就是收復失地,陸遊把實現夢想的希望都寄托在韓侂胄身上。

韓侂胄是北宋著名將領韓琦的曾孫子,當年邊疆流傳一首民謠:「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骨寒」,這「一韓」指的就是韓琦。

可是韓侂胄只是為了鞏固他在朝廷裡岌岌可危的地位。

這樣動機不純,失敗是註定的。

陸遊想親眼看到北伐勝利的希望又被打破了。

他因為給韓侂胄寫過兩篇文章,還被人詬病:趨附權貴

八十四歲,英雄終於走完了他的一生。對民族、對國家純粹的愛,到死也沒有改變。臨死前,他還做了一首詩:

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遊帶著遺憾離開了,他沒有看到,也永遠不會看到宋朝國家統一。大宋朝直到滅亡也沒有收復失地。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相關焦點

  • 俠骨柔情陸遊陸放翁丨打虎英雄(一)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陸遊【南宋】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訴衷情•當年萬裡覓封侯陸遊【南宋】當年萬裡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 陸遊:鐵馬秋風,似水柔情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集中什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是梁啓超對陸遊一生高度的評價與讚美。這位南宋的愛國詩人,也有著不同於他人的情懷與抱負,以至於千百年後,我們談及,言語之間都是敬意。陸遊閒賦在老家,面對山清水秀的景色,卻寫出了「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千古名句。一直到了四十四歲,陸遊再度被朝廷啟用為通判,兩年後轉赴軍旅。陸遊終於上了戰場衛國保家,只可惜這樣的軍旅生涯八個月就結束了。面對主動解散的南宋軍隊,陸遊1175年選擇了主動辭職,自號「放翁」,他閒賦在老家,卻依舊堅持檄文回應主合派的攻擊。
  • 陸放翁一改金戈鐵馬之悲壯,寫杏花春色,感慨世味薄似紗
    金戈鐵馬,徵戰沙場,收復失地,這是陸遊一生中最想要做的一件事情。一個從小就見到國家分崩離析,百姓流離失所的人,愛國的種子深深地埋在了陸遊心中。青年的時候有幸,跟自己喜歡的人結了婚,兩人過上了一段時間的恩愛生活,沒想到母親棒打鴛鴦,生生拆散了他們。
  • 古代版「媽寶男」,陸放翁的愛情故事,陸遊和唐婉的釵頭鳳
    陸遊,那位才華橫溢,中高考背誦天團之一的那位陸放翁,除了我們熟知的一腔熱血,難以施展心中的報復之外,還曾經歷一場悽美的愛情。十九歲的陸遊迎娶了小他四歲的表妹,二人皆是才華橫溢之人,一個是風流才子,年少肆意,一個是如花美眷,知書達理。這一看,無論如何都應該是一樁佳偶天成的婚姻。
  • 清明節祭奠陸遊:二十句古詩詞,「老子」 戲說一個不一樣的陸遊
    同時,告放翁:祖國安好!南宋時期,著名的愛國詩人陸遊,號放翁,世人稱之為陸放翁,出生於1125年11月13日,死於1210年11月26日,享年85歲。陸遊出身於顯赫世家,名門望族,同時又是文化世家,祖輩父輩都酷愛詩詞,編撰立著,出名的江南藏書世家。
  • 詩詞|一花一葉可成詩,一樹梅花一放翁 10首詞品讀不一樣的陸遊
    陸遊,字務觀,號放翁。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遊出生於書香世家,自由聰慧,仕途坎坷,他的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鬱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後世影響深遠。選陸遊的詞,還是比較難選的,眾所周知,陸遊在詩上的成就要大於詞。
  • 朗誦 | 陸遊《釵頭鳳》
    這時與陸遊的不期而遇,無疑將唐婉已經封閉的心靈重新打開,裡面積蓄已久的舊日柔情、千般委屈一下子奔洩出來,柔弱的唐婉對這種感覺幾乎無力承受。而陸遊,幾年來雖然借苦讀和詩酒強抑著對唐婉的思念,但在這一刻,那埋在內心深處的舊日情思不由得湧出。四目相對,千般心事、萬般情懷,卻不知從何說起。這次唐婉是與夫君趙士程相偕遊賞沈園的,那邊趙士程正等她用餐。
  • 沈園一別,唐婉為什麼憂鬱而死,陸遊為她思念終身
    無論陸遊和唐婉,生活都是無憂的,這個時候感情生活就會成為他們心中最深的痛,所以當兩人在這個清幽小園重新相聚時,相思之苦和分離之憾就會被放大並點燃。我不知道當時陸遊見唐婉的情景是怎樣的。在那個年代,俠骨陸遊顯得是多麼的無奈和無助,只能用一首詞寄託自己的情感。相愛不能愛,陸遊尚且無法改變這種現狀,一個弱女子唐婉又能夠怎麼樣呢,那就和詞一首吧: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 陸遊:一言不合就寫詩
    陸遊像提到陸遊,你的第一印象會是什麼?一位愛擼貓的南宋詞人、和唐婉有一段悽美的愛情、一個和蘇東坡一樣愛喝酒愛下廚的美食家……今天,我們要介紹陸遊的另一重身份:高產詩人。《春行》陸遊▼陸遊存世的詩有九千三百多首,超過白居易、蘇軾、黃庭堅三家總和。現在收錄最全的《全宋詩》,規模是24多萬首,兩宋11萬詩人中,他一人就獨佔4%左右。而這九千多首,還是他晚年一再刪剔的結果,據估算,陸遊一生寫作詩歌數量可能有三萬多首,這還不算上他的詞作。
  • 紹興站之沈園——跟著陸遊和唐婉的悽美愛情故事,賞宋代園林美景
    沈園——見證了陸遊和唐婉悽美愛情的宋代園林,典型的秀美煙雨江南景色沈園之孤鶴軒,也稱「孤鶴哀鳴處」,是陸放翁的自喻,痛失伴侶、報國無門、仕途坎坷。內匾有謝稚柳題寫,外匾有大康(康殷)敬書,柱聯由蕭挺撰文,金石家錢君陶手書:「宮牆柳一片柔情付與東風飛白絮,六曲欄幾多倚思頻拋細雨送黃昏」。是陸遊觸景生情,孤鶴哀鳴之自喻。沈園之釵頭鳳碑——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 山西風陵渡,一個充滿俠骨柔情的古老小鎮
    在山西省西南部運城市芮城縣,坐落著一個古老的小鎮—風陵渡,風陵渡位於黃河之畔,與潼關隔河相望,它不僅擁有悠久的歷史,而且還擁有著一段充滿俠骨柔情的悽美武俠故事。在著名的射鵰三部曲中,風陵渡是一個充滿俠骨柔情的渡口,在這裡,16歲的郭襄遇到了楊過,也註定了這場沒有結局的悽美愛情故事。「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只恨我生君已老,斷腸崖前憶故人」這首詩就是這個悽美愛情故事的最好寫照。
  • 詩書清白賦家風,陸遊是個好爸爸
    陸遊(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遊活到85歲,這除了晚年注重養生,也得益於他「八十可憐心尚孩,看山看水不知回」的童心。不可多得的高產。
  • 紹興站的沈園-跟隨陸遊和唐婉一起欣賞宋代美麗的園林風光
    沈園-一個典型的宋代美麗的煙雨江南景觀見證了陸遊與唐婉之間的悲劇愛情沈園鶴軒,也稱為「孤鶴哀鳴處」,是陸放翁的自我隱喻,他失去了一個夥伴,沒有辦法為國家服務,而且事業艱難。內匾為謝志柳,外匾為大康(康殷)敬書,柱聯由蕭挺和錢君陶金石家族書法:「宮牆柳一片柔情付與東風飛白絮,六曲欄幾多倚思頻拋細雨送黃昏」。這是陸遊感嘆孤鶴的自我隱喻。沈園中的釵頭鳳凰碑——世態炎涼,人情惡劣,雨來的時候,花在黃昏容易落下。曉風乾燥,淚痕殘留,想寫心事,獨語斜附錄。用力,用力,用力!不是昨天,但疾病的靈魂往往是鞦韆索。
  • 兩首經典馬背詩,45歲的孟郊終不敵78歲陸遊,陸遊的格局讓人服氣
    陸遊和孟郊都曾寫下一首馬背賞花詩,然而境界卻大不同, 45歲的孟郊終不敵78歲陸遊,陸遊的格局讓人服氣。讓我們一起來看這兩首詩。1.《登科後》 作者:孟郊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再看陸遊:《梅花絕句》作者:陸遊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似泥。二十裡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
  • 「尋跡」錦屏山上,何日修建放翁祠?
    錦屏山至高處八仙洞 原祭祀陸遊的三賢祠舊址(張曉東 攝)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肖姍姍)「雲棧屏山閱月遊」,屏山,即閬中錦屏山,它位於閬中南郊,嘉陵江畔。9月6日一早,記者從成都出發,驅車3個多小時,去拜謁這令杜甫、李商隱、吳道子、陸遊等歷代大師心之所往之地。
  • 陸遊與唐琬沈園愛情悲劇起源之謎
    稍後的劉克莊,也提及陸遊早年婚變,但只錄了《沈園》二絕句。至宋末元初,周密對沈園相會之事記敘詳備具體,近似小說。至清代,開始出現唐琬答詞,丁傳靖進一步點明「放翁出妻姓唐名琬」。沈園在禹跡寺之南,陸遊時,禹跡寺的題詠也昭示其確有沈園題壁之舉。陸遊《劍南詩稿》卷七十,詩《禹祠》有「故人零落今何在?
  • 陸遊和唐婉
    宋代詞人陸遊和自己的表妹唐婉青梅竹馬,長大後有情人終成眷屬,結為夫婦。唐婉才貌雙全,小夫妻兩個卿卿我我,如膠似漆。
  • 陸遊的兩首詞,筆走龍蛇,悠閒淡泊,更令人心情愉悅
    陸遊是南宋傑出的愛國詩人,他一直堅持抗金,也曾奮不顧身地馳騁於沙場之中。可是南宋的那些王公大臣們為了一己之私,寧願偏居一隅、醉生夢死,也絕不願意收復河山、迎接徽欽二帝。壯志難酬,放翁還一再地遭受打擊,不得已只好退隱山林,可是他的凜然之氣卻一直影響後世。
  • 在寫「鐵馬冰河入夢來」當晚,陸遊還寫了首很牛的,很多人忽略了
    小時候聽到有人稱陸遊是「亙古男兒一放翁」,總覺得這說的是僅僅是陸遊身上的家國情懷,畢竟那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時隔800多年來讀都一樣令人動容。如今人到中年,才明白這「亙古男兒」一稱其實並不是那麼簡單。
  • 專家說:梅花與陸遊是梅花鹿?
    今日聽聞某專家說出這樣的言論,真是讓人笑掉大牙,真是瞎說,但是陸遊和梅花確實有著很多的故事,讓我們來看看吧.陸遊簡介】陸遊(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少年時即受家庭中愛國思想薰陶,高宗時陸遊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信念始終不渝。陸遊的詩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風格雄渾豪放;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