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金華蘭谿市區解百商場一家餐廳裡來了個小傢伙,長相呆萌,但其實是個高科技+高智商+高逼格的「三高」員工。
這是店老闆何祝平最新想出來的一個吸引顧客的小妙招——讓機器人送餐。還別說,機器人一上崗,店裡的生意瞬間火爆不少,顧客紛至沓來。
其實,用機器人送餐在金華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去年5月和9月,義烏和永康就有兩家餐廳分別推出類似的服務。一年多過去了,新潮的送餐方式,到底能不能接地氣呢?
一個現象
多家餐廳推出機器人送餐
新奇玩意為店家吸引人氣
蘭溪的八月餐廳位於老城區中心地帶,在當地口碑不錯。11月底,餐廳老闆新「招」了一個員工,是一個機器人,3萬多元,從深圳買來的。這新「員工」一出現,還真給店裡增加了不少人氣。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機器人?記者走進餐廳時,只見一個長相標緻的「服務員」正在忙碌。它端著顧客點的菜,在餐廳過道裡滑行前進,到了工作人員預先設定好的餐桌前,它自動停下,用標準的普通話向顧客播報:「A8桌的客人您好,您點的菜到了,請拿一下,謝謝!」
當機器人路遇障礙時,它還會說:「帥哥美女,請您讓一讓。」
「顧客們都覺得很新鮮,搶著要跟機器人合影。孩子們見了,還以為是真人,左一個阿姨,右一個阿姨地叫。」店老闆何祝平介紹,機器人所說的簡單話語、規定動作都是經過一系列編程來設置的。在「上崗」前,工作人員會把顧客點的菜品放入機器人餐盤,輸入指令,機器人就會根據座位編號,準確無誤地通過軌道,把菜送往各個餐桌。
其實,這樣的送餐機器人在金華並不算新鮮事。去年永康、義烏也有餐廳推出過類似服務,效果也和蘭溪這家餐廳差不多,一時間吸引了不少顧客前去光顧。
有人叫好
10萬買一個機器人
老闆說比人工划算
這麼多餐廳都使用機器人送餐,那麼使用效果如何呢?
去年9月,永康品麗州美食店第5家門店開業,老闆舒洪品就搞了一個吸引眼球的舉動:推出機器人送餐服務。
送餐機器人有兩個,分別叫「麗麗」和「州州」,身高1.5米左右,頸間繫著絲巾,外觀模擬空姐,看起來腰肢纖細,不過體重卻有100多公斤,每個身價也超過了10萬元。
服務推出一年多,對這兩個機器人服務員,舒洪品喜愛有加。
「基本上可以替代一個人工。」舒洪品算過一筆帳,現在各門店共有員工100多名,每月光工資開銷就要40萬元。兩個機器人屬於一次性投入,保守估計「壽命」10年以上,「一次充電後可以連續使用15小時,日常也不太需要維護,其實很划算。」
另外,機器人上崗還引發了一系列集聚效應。直到現在,還是有很多顧客,尤其是帶孩子的家長,點名要機器人送餐。「因為機器人長得可愛,送餐時大家也都比較包容,速度慢一點也沒事。」
有人吐槽
上菜速度不夠快
還不能送帶湯菜品
雖然舒洪品對機器人服務員評價不錯,但他也承認,它們也只能起到輔助作用,像收拾餐桌等工作,還是需要人工完成。
在使用過程中,舒洪品店裡的機器人也出現過一些問題。「傳感器有時會出小毛病,影響精確度,比如菜沒送到指定桌位,機器人就停下來了。」
相比於舒洪品動輒10多萬的機器人,義烏「頭等客機器人西餐廳」的機器人價格便宜,每臺不到兩萬元,但問題更多了,經理殷俊對它們有些失望。
「沒有想像中好用。」殷俊坦言,去年5月,隨著機器人服務員上崗,「頭等客機器人西餐廳」生意也火爆一時,但好景不長,新鮮感帶來的人流很快就消失了。而機器人服務員在使用過程中,問題還不少。
「首先需要在地上鋪設軌道,很多顧客知道後,就覺得並不是什麼高科技,新鮮感也過去了。」另外,機器人在送餐上也存在缺陷,「不能送帶湯的菜品,速度稍微快一點或轉彎,湯汁就會灑出來,最後只能用來送麵包或沙拉。」
再加上受軌道的限制,每一次送餐,機器人都需要跑完整條軌道,耗時2分鐘左右,送餐效率並不高。「有時候擋了路,還會影響人工送餐。」殷俊說,因為機器人餐廳生意冷清,店裡還換了店長。
類似的情況,剛使用機器人送餐服務不久的何祝平也遇到了。由於上菜不算「利索」,特別是冬天,上菜慢了菜品就涼了,顧客會著急,還是需要人工送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