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19)145號
地塊為武漢市黃陂區土地儲備機構儲備土地,位於武漢市黃陂區前川街理林社區理林大道以南。該地塊規劃淨用地面積為27991.57平方米(以實測為準)。
規劃用地性質:居住用地:土地用途(二級類):城鎮住宅用地;
二、土地使用強度
1、建築面積:地塊內計容建築面積不大於78376平方米,不小於27991平方米:
2、建築容積率:不大於2.8,不小於1.0;
三、公共設施、交通及市政基礎設施
地塊內須配建社區工作服務用房建築面積不得少於300平方米,其中首層建築面積不得少於100平方米:
該地塊位於黃陂區西河半島,為黃陂產業新城(為迅速拉開前川產業新城格局,華夏幸福產業新城黃陂區域公司圍繞中環線和新十公路黃金十字軸開展新城核心區建設,先後啟動了西河門戶公園、臨時新城服務中心、中環線解放互通綠化工程、西河清淤、西河擴挖、新十公路改擴建(一期)等項目建設,總投資2.59億元。
目前門戶公園、臨時新城服務中心以及中環線解放互通綠化工程已完工驗收。西河水環境治理工程已完工,正在進行分部驗收。新十公路改擴建(一期)前170m樣板段已開工,後1.2km正在推進管線及綠化遷移工作。西河擴挖(一期)工程已開工,西河公園(一期)景觀工程正在同步進行開工前期準備工作)範圍,西隔和與二龍潭公園相望,北臨前川新城指揮部,南臨前川中環線,東臨黃陂區委黨校。
P(2019)146號
地塊用地位置:前川街釣臺道以南、百錦街以西:
2、規劃用地性質:居住用地、公園綠地;士地用途(二級類):城鎮住宅用地、公園與綠地;
3、規劃總用地面積:33332.53m',其中居住用地面積29768.93m㎡,公園綠地面積3563.60m'。
二、土地使用強度
1、建築面積:地塊內計容建築面積不太於98000平方米,不小於29768平方米:
2、建築容積率:不太於3.3,不小於1.0;(以居住用地面積計算)
三、公共設施、交通及市政基礎設施
地塊內須配建社區工作服務用房建築面積不得少於300平方米,其中首層建築面積不得少於100平方米:
四、公共空間、建築和景觀
1、綠地率:不小於30%;(以居住用地面積計算)
2、公共空間:地塊內沿北側釣合道、東側百錦街需分別控制10米寬綠化帶,用地面積合計3563.6平方米:公園用地需滿足《公園設計規範》(6B51I92-2016)等相關規範、規定的要求。建成後須無償向社會公眾永久開放使用;
該地塊西鄰南德國際城三期、區人民醫院,東臨黃陂區農業局、政務中心等黨政機關,東北臨定遠公園(總投資1.6億元建造、佔地面積293.8畝,以黃陂四大文化名片命名的長廊,讓遊客在小憩之餘,可以通過長廊上的雕梁畫棟,深入了解盤龍文化、首義文化、木蘭文化和二程文化的歷史典故。漫步園內,「九佬十八匠」的雕塑沿路而建,栩栩如生),附近百錦街定遠政務中心公交站295路;p23路;p6路;p9路。
P(2019)150號
為武漢市黃陂區土地儲備機構儲備土地,位於武漢市黃陂區前川街黃陂大道以南、百興街以東。該地塊規劃淨用地面積55740.92平方米(以實測為準)。
2、規劃用地性質:居住用地;土地用途(二級類):城鎮住宅用地:
3、規劃淨用地面積:55740.92m7。
二、土地使用強度
1、建築面積:地塊內計容建築面積不太於160000平方米,不小於55740平方米:
2、建築容積率:不太於2.9,不小於1.0;
3、綠地率:不小於30%;
三、公共設施、交通及市政基礎設施
地塊內須配建社區工作服務用房建築面積不得少於300平方米,其中首層建築面積不得少於100平方米:
本地塊內西側需建設一所12班幼兒園,用地面積不少於4860平方米,建築面積不少於3600平方米。幼兒園建成後,其用地及房屋產權無償移交項目所在區教育行政部門。
競得人須無償向黃陂區前川街道東寺社區居民委員會提供15000平方米產業用房(項目內配套底商),並自掛牌成交之日起18個月內交付使用;競得人須自地塊成交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與前川街道辦事處籤訂上述產業用房無償移交協議。
四、公共空間、建築和景觀
公共空間:地塊內沿北側黃陂大道、東側沿堤路需分別控制15米、10米寬綠化帶,用地面積合計4723.06平方米;
本地塊內西側需建設一所6班幼兒園,用地面積不少於2700平方米,建築面積不少於1940平方米。幼兒園建成後,其用地及房屋產權無償移交項目所在區教育行政部門。附近百興街老年大學公交站有p13路;p23路;p5路公交。
該地塊南部緊鄰碧桂園全景外灘,北部為黃陂區公共文化中心(總建築面積66328.6平方米,其中計容建築面積64656.69平方米。項目容積率0.99,建築密度百分之43.88,綠地率百分之27,停車位310個。主要建設內容新建1棟5層建築。其中:大劇院16800.27平方米,文化館12304.92平方米,圖書館13890.73平方米)。
西隔灄水為長江新城前川片區(魯臺科教融合區以交通樞紐、教學科研、創新孵化、商務配套、居住生活、公共服務等為主導功能,形成高校與創新基地的聯動發展,規劃15.3K㎡,人口10萬(另規劃戰略預備用地約10K㎡左右,作為國際或者國家級賽事、國際或國家級博覽會用地)),該片區未來有地鐵25號線設站和長江新城高鐵站規劃(結合武漢大都市區城際鐵路環線(長江新城站—孝感-常福—順豐機場—團風—長江新城站),預留沿江高鐵長江新城站(新城北,魯臺—駱駝鋪區間),至天河北站。江北貨運鐵路保留原線改走地下),西臨冰晶江城為黃陂區較成熟的老小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