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圖:陳競61.2億15.5億380億1010億244億165億85.3億美元42.5億 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28.5%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7%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5.2% 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41.9% 國地兩稅收入同比增長27.3%光明新區光明新區2011年主要經濟指標示意圖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張連城
在剛剛結束的光明新區2012年工作會議上傳來喜訊:2011年,新區在2010年各項經濟指標與新區成立時相比實現「六個翻番」的基礎上,全年八大主要經濟指標均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以科技和文化為核心的高新產業發展、以綠色低碳為標準的綠色新城建設和以管理服務創新為亮點的社會建設碩果滿枝,成為新區2011年發展建設的三大成果。
四個新臺階:綜合實力加速提升的有力印證
2011年是光明新區轉型發展、加快發展的一年。光明新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大項目帶動、大投入拉動、快速度發展」的經濟發展原則,把「大運之年」變成「大幹之年」,紮實開展各項工作,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80億元,同比增長28.5%;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10億元,增長27.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44億元,增長33.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5億元,增長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2億元,增長25.2%;進出口總額85.3億美元,增長41.9%;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5.5億元,增長74.7%;國地兩稅收入42.5億元,增長27.3%。主要經濟指標躍上「四個新臺階」:
一是經濟實力躍上新臺階。GDP由新區成立之初的151億元,增長到接近400億元,朝著市領導提出的新區經濟總量至少要達到500億元、1000億元規模的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兩稅收入由成立之初的15.5億元增至42.5億元。
二是增長速度躍上新臺階。在前幾年主要指標保持大兩位數增長的基礎上,今年GDP增幅接近30%,地稅、進出口增幅超過40%,財政收入增速70%以上。
三是企業轉型升級躍上新臺階。上市企業從新區成立之初的4家增至22家,世界500強由3家增至10家;淘汰落後產能企業513家。光明高新園區正式落戶項目94個,總投資620.5億元,其中單額投資10億元以上的達16個。
四是自主創新能力躍上新臺階。企業年專利申請量,從新區成立之初的每年不到200件,至今年的1910件,增長了近10倍,新區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得到快速提高。
科技和文化:光明新區轉型發展的核心內涵
光明新區始終堅持產業第一,把科技和文化作為促進新區產業轉型的根本和核心,以園區為依託、以大項目為龍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文化,強化自主創新,加強企業服務,園區經濟加快發展,產業轉型邁出堅實步伐。
華星光電順利實現量產,成功引進旭硝子玻璃基板項目,林德氣體、美國空氣化工等世界500強大型配套企業相繼落戶,光明國際平板顯示園區已經形成,被省政府認定為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星源材質等11個項目年內投產,研祥、遠望谷等16個在建項目加快推進,鍵橋通訊、普耐等12個項目即將動工,騰訊、中節能、京東商城等一批知名企業與新區籤訂項目合作協議。新區高端新型電子信息、新材料和新能源、LED、生物醫藥等園區加快形成。內衣、模具、鐘錶三大基地建設進展順利,鐘錶產業基地被認定為第一批國家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
綠色低碳:光明新區城市配套水平不斷提升
光明新區以舉辦大運會為契機,加快一批城市重點基礎設施項目規劃建設,城市配套水平不斷提升,綠色新城建設全面鋪開。新區展覽中心、光僑路、新城公園等35項重點工程在大運前順利竣工,新區文化館、圖書館和新區公明體育中心已建成。廣深港客運專線已開通。松白路、南環大道等骨幹道路建成通車,東明大道等一批道路建設進展順利。完成光明汙水處理廠接駁工程,汙水處理量由2.5萬立方米/天提升至10萬立方米/天,汙水處理率大幅提高;燕川汙水幹管二期、新區汙水支管網一期工程基本完成。新增25個綠色建築示範項目,示範類型從政府投資擴展到社會投資,從新建建築擴展到城市更新項目。
管理服務創新:光明新區社會建設的最大亮點
2011年,也是新區實現社會建設不斷創新的一年。新區結合「大部門」制實際,以創新為主要抓手,提出了社會建設和經濟建設的「三同」原則:即思想認識上「同位」、工作部署上「同步」、資源保障上「同力」,努力實現「政治安穩、社會安定、生產安全、人民安康」的「四安」目標,大力加強社會建設,亮點紛呈。全年總警情平穩下降,刑事、「兩搶」、「兩盜」警情分別下降11.08%、27.71%、3.76%。大運期間實現開幕當天刑事案件「零警情」,閉幕當天「兩搶」及八類暴力案件「零警情」。
在創新社會管理工作中,新區全面推廣出租屋「樓長制」模式,嚴格實行社區綜管員「五統一」管理模式,全面推廣出租屋責任捆綁管理模式,積極探索「旅業式」出租屋管理新模式,大力開展各方聯動的「圍村行動」模式,同時推行「視頻+門禁」系統模式,有效地促進了光明新區治安管理進入新臺階。
在加強社會管理的同時,新區全力推進社會服務的創新。以白花、玉律兩個市級試點社區為突破口,同時確定了薯田埔等5個班子建設好、經濟實力強的區級試點社區,大力加強社區建設。
積極推行「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實現了視頻監控、應急調度、招租、警務、證件辦理等社區事務的一站式管理、一站式服務;在全省率先試行教育券制度,向符合「雙免」(免學費和課本費)條件的學生免費發放「教育券」,解決學位10119名;創新推進就業創業工作,建立戶籍大學生創業就業孵化基地,開闢大學畢業生「一幫一」就業援助活動新途徑,大力推進「訂單式」培訓,採取「項目定向、政府補貼」的方式,有效促進了失業人員特別是歸僑僑眷就業再就業問題。
踐行深圳質量,打造「五個光明」
作為深圳新打造的區域發展極,光明新區一直堅持以高質量發展、高速度增長,作為建設發展的不懈追求,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大兩位數增速,創造了振奮人心的光明速度,打造了一流的光明質量。
今年,是光明新區成立第五年。經歷了打基礎的起步階段,光明新區進入了全面發展、全面提升的新時期。光明新區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發展要求,和深圳質量的發展標準,牢牢把握「主題」、「主線」,結合光明新區發展實際,真抓實幹、創新進取,力爭25%以上的發展增速,打造質量光明、速度光明、園區光明、綠色光明、幸福光明「五個光明」,努力將光明新區建設成為深圳質量的新典範、轉型發展的新平臺、區域發展的新標杆。
——打造質量光明,實現轉型發展。堅持質量至上、爭創一流、以質取勝的發展理念,以「光明質量」為新標杆,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動新區建設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2012年,光明新區將狠抓產業發展「333」計劃和「百億企業工程」的落實。以龍頭項目和產業鏈為重點,確保華星光電項目順利發展,推動研祥、旭硝子、普聯等一批重大項目早動工、早建設、早投產。爭取用3年時間打造5個、5年時間打造10個產值100億級項目,培育一批產值過10億元、50億元,稅收過億元甚至10億元、數十億元的納稅大戶,帶動形成一批有實力、有競爭力的企業集群。
——打造速度光明,保持經濟25%-30%的增速。新區作為功能新區,將繼續保持快速度發展、高速度增長,從效率入手,以速度為先,爭取新區經濟保持25%-30%的增速,不斷擴大新區經濟規模,壯大經濟總量,創造新的輝煌。
——打造園區光明,全力建設國際一流產業園區。新區將始終堅持「產業第一」,大力實施園區帶動產業戰略,以專業園區為載體,以大項目為龍頭,突出產業的科技和文化內涵,圍繞國際平板顯示、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新型電子信息、文化創意等十大專業園區,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文化產業,全力以赴加快龍頭項目的引進和培育,加快完善園區商業、生活配套設施建設,打造國際一流產業園區。
——打造綠色光明,加快建設現代化綠色新城。新區將充分依託新區良好的生態條件,以國家級綠色建築示範區、國家級雨洪綜合利用示範區為主要平臺,以綠色建築、綠色產業、綠色交通為主要支柱,以廣深港客運專線門戶區、光明中心區、光明高新園區為突破口,積極推進綠色建築示範區建設,儘快形成規模效應,打造深圳建設的新標杆。
——打造幸福光明,不斷提高社會管理服務水平。新區將堅持以管理服務創新為主要抓手,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優先,通過「織網工程」等舉措,通過發展社會組織、社工、志願者等方式,不斷提高社會管理水平,不斷完善社區服務體系,努力實現兩個明顯:治安維穩形勢明顯好轉、外來人口服務水平明顯提高,確保社會和諧穩定,打造幸福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