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見證歷史,從巴黎、倫敦、紐約,追尋1789的大革命時代

2020-12-06 緩緩有點慢

城市對於歷史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它不僅僅是其見證者,更是參與者,如果城市會說話,那麼它們所講述的一定是一段最真實也最精彩的歷史。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歷史其實正是由發生在城市中的大情小事構成的。

然而城市雖然無法言語,不能親口說出它的故事,但所幸有人嘗試著從城市的角度出發,來探討它們是如何推動和改變革命進程的。

這個人就是出生於美國紐約、師從法國史學者威廉·多伊爾的邁克拉波特,拉波特十分擅長講述關於革命的歷史,因為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現代革命,上一本讀的他的作品《1848》,所講述的就是十九世紀中期規模空前、席捲整個歐洲的大革命。

與眾不同的是,拉波特講革命總是有種獨特的魅力,他可以將沉重的歷史用一種生動活潑的方式娓娓道來,《1848》如此,這一本《1789》亦是如此。

《紐約時報》就曾這樣評論他的作品:「書中敘事生動活潑。有時拉波特的政治研究可以被當做旅行見聞錄。」

閱讀政治研究書籍有如閱讀一本旅行見聞錄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或許我們可以在《1789》中找到答案。

在這本書中,拉波特著眼於城市對於歷史的作用,一探現今的國際化大都市巴黎、倫敦、紐約的背後故事,看它們在18世紀下半葉時是如何遙相呼應、互相影響,作為革命和進步運動的舞臺來推動歷史進程的。

從城市空間到建築,從象徵意義到實際意義,甚至是城市景觀,都可以成為改變歷史進程的拿一顆「螺絲釘」。

正如他所言:「城市是其自身歷史的參與者」,一個城市中的一點點改變,都可能引發蝴蝶效應,然後如同多米諾骨牌一般牽一髮而動全身。

01.被法國大革命大火燃燒的巴黎

被世界各地的人們視為浪漫之都的巴黎,在1789年時曾經歷過法國歷史上最為血腥和動蕩的一場革命運動,那時候的巴黎,如同燃燒於一把熊熊烈火之中。

當時的法國一片亂象,國家財政癱瘓,本來就已經非常苛刻的稅收三級議會的作用下更為變本加厲,乾旱使得糧食減產嚴重,這種恐慌更是蔓延到各個階層當中。

拉波特在描寫這些矛盾和狀況的時候,也是從城市和建築著眼的,比如他用路易十五廣場的建設過程,來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巴黎民眾的不滿情緒。

他提到《論建築》的作者馬克–安託萬洛吉耶曾抱怨說的一段句話:「我們居住的城鎮中,一座座房子亂七八糟地堆在一起,既沒有條理也沒有規劃,更別說有什麼設計。這種混亂情況在巴黎最為嚴重。」

諸如此類的城市的空間與場所的問題,總是會引起不同人群間的紛爭,而這些紛爭往往也正是構成革命運動的關鍵因素。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故事,所以各個歷史中的大事件、大革命最離不開的就是人,這些事件無一例外地都是人類運動。

那麼既然有人類運動存在,就必然要具備為這些人提供場所的空間,比如當時巴黎貧富差異明顯的居住區域:富人聚居西部,貧民則居住於東部和北部;又比如法國大革命中巴士底獄陷落前夜各階層人們聚集的羅亞爾宮。

無論是生活、居住,還是政治運動的需要,空間與場所的存在是至關重要的,人們會因為自己的生存條件是否被影響而心生不滿,會將酒館、俱樂部等不同場所作為適合各個階層的政治場所,會在革命運動時將標誌印刻在建築物上以示所屬,更會選擇一個在當時看來最合適的作為目標的場所,就比如象徵著國王專制統治的巴士底獄。

就像拿破崙曾說過的一句經典名言:「只有羅伯斯庇爾是真正站在平民一邊,可最終他卻被平民們送上了斷頭臺。」

人們往往會更加看重現實中的個人利益,經濟危機和社會危機變成了政治危機,而巴士底獄成為了必然的目標,這座建築的象徵意義和政治意義就此轉變。

當巴黎群眾奔走相告「巴士底獄被攻佔了,城門被打開了」的時候,一切也都在悄然發生著變化,甚至是巨變。這些變化不僅發生在法國,甚至震撼了整個歐洲大陸的封建秩序,這把革命之火傳播到很多國家,影響著無數正在遭受著苦難的人們。

02.發生在倫敦的激烈論戰帶來文化推動

保守的政治文化氛圍以及政府的強硬,讓倫敦並沒有形成巴黎那般強烈到恐怖的革命浪潮,它的城市景觀沒有經歷過激進的改造,但也受到了這場革命的波及。

關於法國大革命的辯論在倫敦持續了很長時間,他們一方面讚賞著法國民眾反暴政的行動,一方面又對此感到深深的恐懼。

因為在那之後,巴黎陷入了巨大的恐怖之中,倫敦人民常常會在報紙上讀到法國的革命者們不斷地把反革命者的腦袋掛在長槍上遊行,或者又有誰被送上了那恐怖的斷頭臺。

因為法國大革命而在倫敦引發的這場論戰,給英國的政治、文化、思想等各個方面都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它不僅是一場思想政治和制度上的革命,也是一場文化的革命,對封建主義的抵抗和抨擊、對古代政治制度和君主制傳統的顛覆,在文化中得到更多的體現,當時英國的很多浪漫主義詩人受到法國大革命的影響,更加強調想像力,提倡理性主義,崇尚人的個性和真實感情,拒絕過去那種陳舊的文學和藝術品味。

在倫敦的老猶太街上,「不從國教新教徒」理察·普萊斯就曾有過一場慷慨激昂的發言,他直接指出英國宗教自由遠不是徹底的,號召人們為了自由而戰:

「看那道你們千辛萬苦奮戰出的光芒,它讓美國獲得了自由,現在又照亮了法國,這光芒將化作烈焰將專制制度燒得灰飛煙滅,給整個歐洲帶來溫暖與光明!」

這場發言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也帶來了激烈的反對,它所引發的激烈論戰推動了很多思想讀物和文學讀物的誕生,《反思法國大革命》出版6天之內便賣出了7000冊,拉波特在這裡與城市空間和建築結合起來,十分生動地描寫了當時倫敦出版業的勃勃生機,比如說聖保羅教堂的庭院之中都有6家書商,與此同時,倫敦當時的6家租賃圖書館為中產階級提供了便利,咖啡館裡也擺有各種報紙,不再僅僅是喝咖啡消磨時光,而是成為人們交流、閱讀和談生意的溝通場所。

大革命的影響滲透到方方面面,無論是在生產力上還是思想上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國家制度和文學藝術的革新也推動著資本主義工商業蓬勃發展。

03.紐約,從殖民地走向獨立的見證者

無獨有偶,在1792年巴黎人推倒路易十五的雕像之前,紐約人就曾在1776年推倒了王室的雕像。

原為英國殖民地的北美十三州為了對抗英國的經濟政策和一直以來對於殖民地的剝削,奮起反抗,發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革命。

紐約作為大英帝國的殖民地的重要港口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也是至關重要的,從1763年開始因為倫敦的勞資糾紛所引發的衝突和戰爭就一直不斷。

戰爭爆發之前,因為經濟的嚴重衰退讓紐約受到沉重打擊,反而在戰爭時期因為最高指揮部在紐約的設立而讓它的商業貿易變得異常活躍。

但這種「繁榮」必然不會是長久的,紐約在戰爭時期的經濟來源大多是那些軍人,而戰爭結束後,大批英國士兵和水手離開後,少了客源的紐約商貿生意自然一落千丈。

與此同時,英國低價向殖民地傾銷工業產品,還要求紐約返還之前的預付款,規定了更為嚴苛的貸款條件,加上1765年英國政府通過的《印花稅法》,首次開始對殖民地直接徵稅,這讓紐約的怒氣值不斷累積,反抗的怒潮此起彼伏,革命一觸即發。

但凡經歷過戰爭的城市,都難免會有苦痛的回憶,紐約,可以說是被它的公民們用抗議、抵制和騷亂推向革命進程之中的,同時因為「效忠派」和「愛國者」的紛爭而處於一種分裂的狀態。

城市的派系分裂讓普通民眾也難以逃脫,他們沒辦法再逃避,只能或主動或被動地參與其中,政治甚至已經成為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隨著戰爭的火焰終於抵達,紐約也變得千瘡百孔,被留下貧困、騷亂、物資短缺等各種戰爭帶來的印記和創傷。

當時一位美國的愛國作家曾這樣表達過自己的憤怒:「我們佔領的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片廢墟。」

直到1783年紐約的戰爭終於結束後,它才開始漸漸恢復,其城市景觀也開始了革命性的變化,人們一邊忙著重建城市,一邊又忙於建立一個穩定的政治秩序。

多年後依然有很多人會將美國革命與幾年之後的法國大革命進行對比,它的確對法國大革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但並沒有後者來的深入徹底,相較之下,法國大革命的程度更深,規模也更大,而紐約在革命之後仍然繼承了殖民地時代的制度和機構,它的城市景觀的轉變也是處於一個相對平穩的狀態,而法國在大革命之後的狀況要慘烈的多。

大歷史當有大格局,通過同一時期不同城市之間的聯繫和互相作用的觀察,可以從一個更為宏觀的角度來揭開一些事件在大歷史中的真正面目。

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城市也在不斷變化著,但它們與歷史的故事也一直在延續,他們經歷過過程,被留下印記,也繼續向後世後代傳遞著那些事件,讓人們不斷吸取其經驗,反思其意義。

相關焦點

  • 1789年的巴黎、倫敦和紐約:變革中的城市與歷史的記憶
    而城市則是這些進步運動上演的舞臺。與今天一樣,當時的巴黎、倫敦、紐約既是政治權力中心,又是商業財富、文化藝術中心。三大城市構築了大西洋世界,關於自由、解放、平等的新思想在這裡傳播,各地的進步運動遙相呼應。作者邁克•拉波特相信「城市是其自身歷史的參與者」。
  • 巴黎市政廳——見證法國重大歷史事件的中心地點
    巴黎市政廳位於巴黎市中心聖母院北部塞納河畔,是在1871年5月原大樓被焚毀後重新修建的,於1882年由巴呂和德佩爾特完成。這幢大樓曾幾度是法國重要的政治活動場所,在中世紀、資產階級大革命年代和1871年巴黎公社時期,這裡曾是重大歷史事件的中心地點。
  • 我們欠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10件事
    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比歷史上任何一次革命都具有更大的政治、知識和文化影響。它開創了一個世界性的轉變,從在幾乎所有有記錄的歷史上統治了大部分人類的專制君主政體,到民主政體、共和國和現代國家。除了美國以外,1789年大革命的原則為此後幾乎所有的政治運動定義了政治辯論的術語,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法國革命的概念。
  • 倫敦!巴黎!紐約! 2020杭州灣邁向國際時尚舞臺
    從前衛經典的魅力之都倫敦,到世界藝術之都巴黎,再到全球商業之都紐約,時尚都會匯聚頂級時尚資源,吸引全世界時尚精英與藝術家聚集於此,他們精準掌握時代潮流的風向,讓文明與藝術完美共存,將作品在世界的舞臺上大放異彩。
  • 巴黎聖母院被燒毀,遺憾怎樣彌補?來玩《刺客信條:大革命》
    《刺客信條:大革命》(英文名Assassin's Creed:Unity)是2014年年底由全球著名遊戲製作發行公司育碧(Ubisoft)製作發行在XBOXONE/PS4/PC平臺的一款隱匿刺殺動作遊戲,遊戲語言環境支持簡體中文,遊戲製作算得上精良,場景方面則更加是沒的說,細節上處理的也很好,在本作中玩家將被帶回到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歷史中,跟隨主角的腳步
  • 五個世界一線城市:紐約、倫敦、東京、香港、巴黎,我只服香港!
    圖為紐約。美國第一大城市,至少有500年歷史,早期曾是一個殖民貿易港口,後來曾經成為美國首都並獲得迅速發展,但沒多久美國首都便轉移到華盛頓。目前,紐約成為世界金融中心,和倫倫並列為世界級一線超強市。圖為倫敦。
  • 沒來得及去巴黎聖母院?別急《刺客信條:大革命》帶你暢遊巴黎
    沒來得及去巴黎聖母院?別急《刺客信條:大革命》帶你暢遊巴黎熄滅了火之後,灰也是冷的。——雨果《巴黎聖母院》巴黎當地時間15日傍晚18時許,位於巴黎市中心、有著800多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整座建築損毀嚴重。
  • 點評紐約、倫敦、巴黎、東京和香港五大都市,你最喜歡哪個城市?
    導語:我們知道世界上有五大國際大都市,他們分別是紐約、倫敦、巴黎、東京和香港,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1.巴黎,是法蘭西共和國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法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商業中心,世界五個國際大都市之一,並被GaWC評為Alpha+級世界一線城市。網友對巴黎的評價:1).最愛巴黎!無與倫比的歷史文化積澱,古典與現代交相輝映。
  • 挪威:讓紐約、倫敦和巴黎人羨慕的國度
    挪威:讓紐約、倫敦和巴黎人羨慕的國度 2020-11-25 2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巴黎是法國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法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巴黎是法國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法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它也是四個世界級城市之一,僅次於美國的紐約和英國的倫敦,並列日本的東京。巴黎位於法國北部,塞納河西岸,美麗、浪漫、神奇。塞納河蜿蜒流過這座城市,沿河的活水給這座古城帶來了持續的氣氛。
  • 2020年中考歷史重點梳理:法國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     1、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是     法國腐朽的封建專制制度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發展。     2、革命爆發的導火線或直接原因是路易十六召開三級會議。     3、開始標誌是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
  • 法國國旗三種顏色竟然來自一場大革命?
    歷史學家《舊制度與大革命》的作者託克維爾認為,1789年法國大革命是迄今為止最偉大、最激烈的革命,代表法國的「青春、熱情、自豪、慷慨、真誠的年代」。 農民湧入城市造成高失業率,使得社會開始動蕩不安。 法國由於路易十五時代的過度參戰又未能打贏導致國庫空虛,另外參加美國獨立戰爭亦增加財政壓力。 新舊階級勢力的衝突某種程度上為革命推波助瀾。
  • 倫敦打敗巴黎和紐約 成為形象好有實力的TOP 1城市
    你是否對某個城市有莫名的好感?對城市來說,形象好也是拼實力的加分項,除了能帶動旅遊業,還能吸引外來投資機會。但城市外在形象跟現實之間,還存在著不小的差異。普華永道發布了一份報告,他們對來自16個國家5200位高淨值人士做了一項調查。有意思的是,他們發現在諸如巴黎和紐約這些被捧上天的城市,實際情況還不如新加坡和多倫多。而唯一一個形象和實力相符的城市是倫敦。
  • 七大指標對標紐約、倫敦、巴黎、東京,廣州位列全球城市第一梯隊
    伍慶表示,自從2000年首次被列入Gamma-級城市,廣州保持了穩步持續晉級的態勢,是中國城市中唯一具體位次保持持續上升態勢的城市。在2017年發布的最新分級中,廣州位列Alpha-級,歷史性地進入全球城市第一梯隊,在49個世界一線城市中位列40。當下的廣州和紐約、倫敦、巴黎、東京等老牌全球一線城市相比,差距在哪裡?要在世界城市體系中的第一層級站穩腳跟,廣州還需要做些什麼?
  • 巴黎的三個城市「中心」
    1806年,巴黎凱旋門奠基始建,30年後,1836年,這座高達50米、周體裝飾精美浮雕的拱門終才建成。而承諾建造凱旋門的拿破崙,已經從叱吒風雲到淪為階下囚並已去世整整15年。凱旋門是拿破崙的紀念碑,也是法國大革命的歷史見證。風起雲湧的法國大革命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改寫了人類文明的新篇章。但是,這場革命也是血腥的、恐怖的、不斷以暴易暴的屠殺風暴。
  • 全球城市實力排名倫敦四連冠 依次為紐約巴黎東京
    人民網10月15日訊 據BBC報導,在世界最有實力的城市排名中,倫敦連續四次奪魁,主要原因是倫敦經濟充滿活力。日本民間機構森紀念財團城市戰略研究所周三(14日)公布了「2015年版世界城市綜合競爭力排行榜」,倫敦、紐約、巴黎、東京依次佔據排行榜前4位。 香港在40個大城市中位居第6位,成為排名最高的中國城市。
  • 我們為什麼沒有紐約倫敦巴黎這樣的城市,在路上
    現代化城市的建設西方非常有經驗,各種金融機構,證券場所,商業銀行也都是他們發明的。所以在現代化城市建設當中他們跟人家有經驗,我們也是照著別人的步伐來建設城市,中國的城市還是比較別具一格的。有這麼一種奇特的現象從來沒有人會把自己國家的城市與紐約,倫敦,巴黎去比較。我也很少看到類似的比較文章。我認為是他們這三個城市過於強大,已經不必要去比較了。這三個城市代表著資本主義社會城市的最高水平,不過個30年到50年時間沒有辦法去和他們比較。我們國家人在國際舞臺上拿得出手的城市,無非就是北上廣和深圳最多再加上香港。
  • 居然可以藉助遊戲《刺客信條:大革命》,完美復原巴黎聖母院!
    為了完美還原大革命時期的巴黎聖母院,育碧設計師Caroline Miousse無數次造訪這座建築物,學習它的結構,並和歷史學家一起,花了超過兩年時間,完成了對巴黎聖母院的數字復原工作,以1:1的比例重現了巴黎聖母院的所有細節
  • 思慮法國大革命
    1789年爆發的這場大革命推翻了法國君主制,它所宣揚的自由、平等和博愛的口號,席捲了整個歐洲大地,並且影響了現代世界歷史。由於雅各賓派後期的恐怖統治,最終導致了革命失敗。儘管如此,巴黎民眾攻克巴士底獄的7月14日,迄今仍是法國的國慶日,而馬賽民眾向巴黎進軍所唱的進行曲,迄今仍是法國的國歌。
  • 紐約、倫敦、巴黎、東京、香港5個世界一線城市,哪個更有優勢呢
    紐約、倫敦、巴黎、東京、香港5個世界一線城市,哪個更有優勢呢大家都知道在我國城市可以分為一線二線,三線等分級在世界範圍內也是將城市按照等級劃分,而今天小綠就帶大家來看看五個世界一線城市,紐約,倫敦,巴黎,東京和香港哪個更有優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