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系生死迷局:萬億帝國成煙雲,資本大鱷徹底佛系?

2021-02-14 飯統王老闆

眼看他萬丈高樓平地起,眼看他玉盤珍饈宴賓客,眼看他大夢悠悠一場空。

他是第一位走出國門的亞洲商業領袖,他執掌的萬億商業帝國曾經那麼接近中國民營企業的巔峰,而這樣一個商業教父一般的人物,如今他唯一的訴求是:

保留一間辦公室而已。

從無所不能的豪邁到無力回天的慘敗,也不過才幾年的光景,正如他本人所言,「認為自己什麼都能幹、什麼都可以幹時,禍就埋下了。」

也許是為了驚醒世人,也為了讓更多的企業家引以為鑑,痴迷佛學的他,不管來的是朋友,還是民營企業家,都會講一講禪學,說一說因果,告訴他們,偌大的商業帝國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這步天地。

這位大名鼎鼎的講師就是海航創始人陳峰。

01

1987年,鄧小平會見外賓時再度提起建設海南大特區的宏偉戰略,「我們正在搞一個更大的特區,這就是海南島經濟特區」。

他介紹海南時如數家珍,「海南島和臺灣的面積差不多,那裡有許多資源,有鐵礦、石油,還有橡膠和別的熱帶、亞熱帶作物」。

他進而說道,「海南島好好發展起來,是很了不起的」。

這就是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的發源,1988年,海南正式建省,並設立經濟特區。自此,海南一夜之間成為了全國各地淘金者的「理想國」,十萬青年跨越瓊州海峽湧向海之南,成就一段又一段「闖海人」的傳奇故事。

初來時,一窮二白,幾年後,身價千萬。

如今一些赫赫有名的商業大佬,如馮侖、潘石屹、張寶全、任志強、曾偉(北京棕櫚泉)、易小迪(陽光100)等,都是在此海南起家,而「闖海人」中留下最濃墨重彩的一筆,正是陳峰和他的海航系。

準確地說,海航曾是兩個人的海航。

陳峰比王健大八歲,兩個人曾同在中國民航局一個辦公室裡上班,後來,兩人一拍即合,南下創業,創立海航。

在海航內部,陳峰叫他「王健同志」,他叫陳峰「陳總」。

和阿里的「P」一樣,海航管理幹部被「M」(Manager的縮寫)後綴的數字劃上等級。王健位居M15,這一級別僅其一人,在他之上,只有陳峰的M16。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陳峰曾說,「我倆是黃金搭檔,想法一樣,性格不一樣。」

聚光燈下是陳峰,資本運作是王健,在相當長時間內,兩人是金牌組合,短短20多年,海航迅速地膨脹成一家資產逾萬億的龐然大物,在中國民營企業陣營之中,僅次於華為。

02

海南建省之初,百業待興,百業待舉,然而一道淺淺的瓊州海峽成為制約經濟特區發展的「流量和腹地」問題,發展本地航空業成為了頭等大事。

當時的海南省省長劉劍鋒一字一句對他說:「給你1000萬元,給咱們海南也辦個航空公司。」

陳峰反覆這樣一個段子:他拿到的那點兒錢別說做航空公司,連個波音737飛機(3億元)翅膀都買不了,這種差事兒,我不僅敢接,還硬是把事兒給辦成了。

但那時候一千萬不是一筆小錢,相當於現在10個億。海南那時一年財政收入都只有3億,公務員發工資都很困難,拿出一千萬來辦航空,還是很有魄力。

不過,對於這檔子事事,王健充滿不屑,並多次強調,禁止提海航一千萬起家的故事,尤其是媒體朋友。

在「受詔」成立海航前,陳峰不僅有廣泛的政府人脈資源,還有光鮮亮麗的履歷,他13歲時在北京天橋學過說書,後當過兵,在部隊裡自學英語,誰能想到日後他能憑藉蹩腳的英語,像郭德綱一樣講故事,竟然說動了金融大鱷索羅斯,這是後話。

1982年,陳峰成為聯邦德國漢莎運輸管理學在中國招收的24名學員之一,回國後,他先後任職於中國民航局、國家空中交通管制局和世界銀行。

提及陳峰,很多人會說:沒有他辦不成的事情。早在天橋說書的時候,講故事就是陳峰的強項。

當陳峰拿著1000萬四處講故事,結果完全講不下去,沒有飛機,吹什麼航空公司,就像當年雷軍見到馬雲一樣,「滿嘴跑火車」。

創業維艱,萬事開頭難。

1991年,轉機終於出現,海南股份制改造開始試點。

眼光獨到的陳峰敏銳地捕捉到政策機遇,並說服海南政府批准股改,然後通過向各金融機構間定向募集2.5億資金,籌建了國內第一家規範化股份制航空公司——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從1000萬到2.5億,陳峰講故事更有底氣,「一張海南到北京的飛機票是1000塊,可以裝150個人,來回就是30萬元,一天飛個廣州再飛個北京,能淨賺45萬元,沒有比這更好的買賣了!」

銀行動心了,陳峰以2.5億元作為信用擔保,貸款6億元,買了2架波音737,然後再以2架波音737為擔保,定購2架飛機,循環往復,由此形成了「貸款—負債—擴張—再貸款—再擴張」 的發展路徑。

陳峰總結出一套倒金字塔式的發展模型:用航空業務維繫現金收入,用現金收入償還債務利息維持信用,然後不斷放大信用,繼續借錢擴張。

陳峰通過一系列的神操作,讓海航成為民營航空公司, 「1000萬還給政府,就把這個『頂戴花翎』還了回去,從此落草為寇。」

畢竟,當時國企私有化浪潮才是主流,很多人落草為寇後,搖身一變成了今天的商業大佬。

03

1993年,海航第一架飛機衝上藍天,從海口飛往北京。那天,王健擔任值機員和服務引導員,送旅客登機,陳峰化身 「空中乘務員」,為旅客端茶遞水。這樣別具一格的航空服務讓人耳目一新,同時也開啟了一個屬於海航的大時代。

當時,海南省副省長毛志君以乘務員身份,為乘客提供機艙服務。之後的二十多年,海航和海南是同呼吸共命運。

那一年,國內航空公司的盈利冠軍不是中國三大航空公司,而是偏居一隅小島起家的地方航空公司——海航。

隨著海南房地產泡沫破滅,加之海航高負債的特點,國內金融機構都不願意給海航貸款,這讓想要大展拳腳陳峰,完全邁不開步子。

東方不亮西方亮。

陳峰把目光放到了海外,並踏上了全球找錢之路,這也開創了中國企業赴海外融資的先河,更有了後來廣泛流傳的「十進十齣華爾街」的故事。

索羅斯被陳峰動人的「故事」所吸引:中國是一個誰也不能錯過的市場,一個世界的機遇!

索羅斯投資2500萬美元,佔股25%,海南航空也成為第一家中外合資航空公司。從此,索羅斯成為海航的戰略投資夥伴。

陳峰被冠以「徵服索羅斯的中國企業家」,也被稱作「資本運作的高手」。但他本人並不認可這個說法:

「資本運作的高手是不斷利用資本市場的機會實現財富和價值的增長,而我是充分運用了資本市場發展的每次機會,來支持我實業的發展。所以我不是資本市場運作的高手,我是實業發展充分利用資本市場機會的高手。」

當然,故事沒有這位昔日天橋說書人講得那麼傳奇,一個講著蹩腳英語的中國人,懷揣「打造中國一流航空公司」的夢想,加上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足以讓索羅斯掏腰包。

再往後,搞融資性租賃、經營性租賃,海航 A股、 B股、 H股接連上市,樂見其資本市場旗開得勝的銀行也大開方便之門,借錢更容易了,借錢的癮越來越大,欲望把海航都推向了快車道。

04

進入千禧年之後,中國航空業強震不斷。

2000年,中國民航局並提出了以國航、南航、東航3家國有航空公司為中心的兼併重組思路,當時,海航的負債率超過90%,結局似乎只有兩個:不是被 「吃掉」,就是自己死掉。

面對外界質疑,陳峰直接回懟一句「中國沒有人能看懂海航。」

這話倒是真的,直到今天,海航複雜的股權結構,龐大的關聯企業,神秘的控制人,也沒有幾個人能搞清楚。

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陳峰決定玩一把大的——將海航發展成為全國性的航空公司,與國航、東航、南航三大航空公司分庭抗禮。

海航接連併購了長安航空、山西航空、新華航空、祥鵬航空,重組了美蘭機場公司,成立了西部航空、海航股份新疆分公司,一舉成為國內第四大航空公司,避免了被「吃掉」的命運。

自海航創立之初,高負債率成了海航最重要的特點。海航的擴張由此受三個條件約束:

他們有人才儲備能管好收來的公司;經營性現金流能夠覆蓋利息支出和一部分本金償還;國內信貸環境支持他們借新還舊。

歷經此役,陳峰開始明白資本併購之道對於海航生存發展的重要性,既能花錢保命,更能做大吃胖。

借借借,買買買,由此拉開序幕。

2002年陳老闆曾銷聲匿跡數月,當時被猜測是因原中國銀行行長王雪冰一案而避走美國。一年多後,王雪冰案宣判,證實陳峰牽涉其中,但其本人未受影響。

出來卯足勁大步前行時,非典疫情不期而至。連續10年盈利的海航,第一次嘗到了虧損的滋味,不僅顆粒無收,還直接把所有家當都虧了個底兒掉。

「當時,美蘭機場一眼看過去,一二十架飛機,全部停著。仍在運營的航班旅客寥寥無幾,個別航班甚至僅有一名旅客,連油錢都掙不回來。」

「一家企業80%以上的收入要依靠航空產業,意味著該企業將始終處於風雨飄搖的狀態,航空產業投資大、管理風險高、周期性強、利潤小。」他說。

當時有媒體評論說,「我們正在觀看海航壯觀的起飛。但是,有多少人看到了或者意識到了起飛階段的海航有多危險嗎?

如此多事之秋,陳峰不僅沒有收縮戰線,反而帶領海航進行多元化轉型——「一主兩翼」戰略:

做大航空運輸主業的同時,大力發展與主業相關的酒店、旅遊和金融業務。

這一招看似為了防禦風險,實際上海航攤子更大了,借錢更猛了:先是成立了大新華物流公司,入資、併購十數家上下遊企業;後又打造連鎖商超王國,將上海家得利超市、天津國際商場、湖南家潤多、寶樂商業、南通超越超市等一一收入囊中。

2007年,海航資本正式創立,並將房地產列為海航系資本版圖的重頭。

正當陳峰決定進一步高歌猛進之時,金融危機爆發,加之油價暴漲,航空業遭受重創,海航虧了14億,當時就有人賭海航什麼時候會岔子。

不過,這樣的危機,對於陳峰來說也算是司空見慣,28年前,陳老闆租了兩架飛機,將海航從小島上帶進世界大舞臺,並通過瘋狂加速,做成了中國最大的企業之一。

二十多年來,海航九死一生,流言、猜測、質疑從未離他而去,每隔幾年,就有人會賭「海航會不會倒」,但海航就像一架質疑粉碎機,海航非但沒死,反而進了世界五百強,因此被認為是神一樣的存在。

有人甚至說,海航專治各種不服,而陳峰就是專治不服的總設計師,以至於當破產重整的消息出來的時候,還有人在問官網是不是被黑了,截圖是不是被PS?

海航多次臨危局而不倒,當然離不開然海南政府的支持,非典之時,海南政府拿出了15億元注資,表示對海航和陳峰的支持,金融危機爆發之時,海南政府又拿出了15億元注資,再次穩定住了軍心。

海航就是這麼幸運,既在政府的支持下多次渡過危機,又在政府的支持下發展壯大,直到回天無力之時,才捨得放手。

05

陳峰曾感嘆道:「你看看,我這一天到晚都在忙什麼,給十萬人找工作?」陳老闆的奮鬥史並非是一個為十萬人找工作的奮鬥史,而是一部融資和資本運作史。對於借錢發展,他曾說:

蝨子多了不癢,借多了也就睡得著了。

2008年之後,趁著歐美金融海嘯及中國四萬億的流動性寬鬆,陳峰開始了中國商業史上最大規模的冒險,先後拿下多個保險、期貨和證券牌照,業務也從航空伸向地產、旅遊、資本、物流,觸角遍及全球,並快速打響了「國際巨鱷」的名頭。

僅用兩年時間,海航集團旗下公司從2009年的不足200家,擴大到2011年初的接近600家,這樣的速度堪稱瘋狂。戰果包括:

澳大利亞AllCO集團航空租賃業務、土耳其飛機維修公司MY TECHNIC、挪威上市公司GTB、西班牙NH Hotels連鎖酒店集團、土耳其ACT貨運航空公司、GE SEACO貨櫃租賃公司……其中,GE SEACO是全球第四大貨櫃租賃公司,海航為此花費了11.5億美元,締造了2011年全球最大併購案之一。

儘管海航多宗併購相繼發生業務和財務危機,2012年不得不關停200多家公司,但在流動性寬鬆、錢也好借的環境下,這些都不是事兒,每次資金鍊斷裂的聲音,都只會被更大的「買買買」所掩蓋。

而外界也把海航當作神一樣的存在,以為它可以打遍天下無敵手,殊不知海航暗流湧動,一場曠日持久的內鬥悄然發芽了。

這對黃金搭檔雖然演了幾年的「君臣和諧」,但實際上權力中心已經逐步過渡到王健身上,他被稱為海航「沒有影子的凱撒」,用王朔的話說就是:

社會,就是一幫人在那兒裝呢。

王健帶領下的海航,擴張遠比陳峰時期更為兇猛。據傳,早年,他就曾給內部高管贈書《大而不倒》,大到不能讓它倒,後來也一度被認為是海航的另類附身符。

2015年,海航先是接連在歐洲完成了5筆重磅交易:以26億美元收購愛爾蘭飛機租賃公司Avolon的全部股權;以27.3億瑞士法郎(約合180.3億元人民幣)收購瑞士空港公司Swiss Port,以及收購英國路透社總部大樓和法國旅遊集團;然後又在美國光是波音飛機就買了30架、在英國和羅羅籤署了總價值逾150億的發動機和相關服務合同。

一時之間,海航成為歐洲財經界炙手可熱的企業。

為了討好這個大金主,英國商務部專門為其舉辦茶會活動,主持人則是新任不久的商務大臣賈維德(Sajid Javid)。

2016年年初,海航搞了個慶典慶祝首次躋身世界五百強,期間,陳峰和王健在臺上即興演了一段雙簧。陳峰一開口就是老影帝。他在臺上揶揄說:有人說我跟王總不和?臺下員工當然都聽得懂。大家配合地大笑,假裝這真是一個段子。

然而,兩個人並沒有裝太久。

《陽光宣言》事件爆發,陳峰淡出,一大批高管被排擠、甚至乾脆被清洗出局。但在這家公司全球一路高歌猛進收併購之下,這一切並不被公眾所注意。《笑傲江湖》中東方不敗政變的那一年端午節晚宴上,任盈盈說:

每年喝酒,熟面孔都在減少。

海航和萬達、復星、安邦一度被稱為海外併購「四大天王」。

這一年,王健帶領的海航是最兇猛的,2016年前十大海外併購交易中,海航系佔據了3席,海航累計海外投資高達450億美元。

這意味著中國外匯儲備從 4 萬億下跌至3 萬億美元的跳水中,海航一家就貢獻了 4.5 %。

不過,最生猛的還是年底訂的小目標:2025年進入世界五百強前十名,總資產超過30萬億。一家地方航空公司,張開就來30萬億,那一年,中國的GDP才74萬億。

《一代宗師》裡,趙本山大叔說得對:

長多大屁股,穿多大褲衩。

06

2017年兩會期間,人民日報曾刊發了一篇名為《看"海航"如何遠航》的文章,海航成了"實業報國"的標杆性企業。

然而,好景不長,風險摸排之後,海航流動性危機隨即爆發,這意味著借新還舊的時代已經終結,王健林式的斷臂求生將成為新常態。

當時,海航大部分境內外資產價值當時都在高點。如果壯士斷腕,迅速拋掉,海航還有很大機會活下來。但王健不願接受這個敗局,無米下鍋了,他還沒有終止對當當網 75 億元的大收購。

同年年底,海航給銀監會發函,表示海航有可能發生系統性風險。此時,最著急的不是銀行,而是海口的領導。

於是就有了國開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浦發銀行等八家銀行會齊聚海口力挺海航,聲稱要落實海南主要領導「海航好,海南好;海南好,海航更好」的精神。

即使如此,也難以完全挽回市場的信心。

不過,陳峰對海航的未來依然信心飽滿:

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我們的夢想。

這夢想大概就是前兩年他放過一顆衛星,要在2025年實現一個小目標——資產30萬億,挺進世界五百強前十名。

隨著王健意外身亡,2018年下半年,陳峰重新出山。

重新成為「核心」的陳老闆,開會都掩飾不了自己過去幾年被架空、被排擠的怨氣:

你們現在對我前呼後擁,馬屁拍得好,以前在哪?

海航又迎來一輪「整肅」。

200多個王健的青年軍們被清洗,危機中的公司又迎來動蕩。老團隊分崩離析,新官又不理舊帳。很多問題沒有改善,反而變得更難解決。

海航曾是兩個人的海航,後來變成過一個人的海航。兜兜轉轉,海航現在不再是一個人的海航了。

早些年,陳峰說海航為了避免被三大國有航空公司兼併,要通過收購兼併壯大規模。海航開始沿著航空產業鏈展開,但後來攤子越鋪越大。

王健死後,陳峰總結說,22個大行業,海航進入了 12個,涉足44個細分行業。除了造保險套的企業沒有,其他都買了。監管層們希望海航加速回歸到航空主業上來, 銀行則繼續給了海航400億貸款。

陳峰反覆說,不要高估自己,海航就是賣票的命。但內有判斷失誤、高管內耗,外部環境也急轉直下,海航的狀況並沒有什麼改善。

陳峰也將海航集團的節奏從「買買買」變為「賣賣賣」,甚至曾計劃將首都航空、烏魯木齊航空、北部灣航空、西部航空和金鵬航空幾家地方航空公司的控股權,轉手給各地政府。當時要是沒有吹得那麼高,現在摔得也沒那麼疼。

用陳峰自己的話來說:當年買買買時不可一世,後來賣賣賣又出盡洋相。

蒼天何曾饒過誰。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你被什麼驅動,什麼就是你的命。

2018 年 11 月,陳峰主持召開了民主生活會,對海航的問題做集體反思和全面檢討。這被看作是海航的遵義會議,他在會上說:

在其他國家,我們已經死過兩輪了。

當被問道 「海航的終局會是什麼」陳峰迴答說,做滿足人民美好生活而努力的「店小二」。

他說:「別人都說今天是我們的失誤,但我覺得這是我們應該承受的。」

同時,他坦言自己不會出家,因為「我塵緣未了,銀行欠那麼多錢沒還吶。」

2019年,市場流動性進一步收緊,海航旗下的業務也更加艱難,但陳峰還是咬牙堅持了一年,並不斷給自己和集團鼓舞士氣:勝利就在前方。

在2020年新年致辭中,他還充滿信心地表示,2019年的海航「奮力拼搏,攻堅克難,經受住了考驗,圓滿完成了任務,即將迎來曙光,並把2020年定義為「海航化解流動性風險的決勝之年,他還號稱:

過去一年,海航配合相關單位摸清了家底。

但到了2020年,就連上天也不再給陳峰機會了。新冠疫情讓全球航空業陷入蕭條,曾經被上天無比眷顧的他,加倍把運氣還了回去。海航航空板塊去年前三季度虧損156.27億,而陳峰因海航債務問題被列入「限高」名單,連自己的飛機都坐不了。

陳峰無力回天后,2020年2月29日,工作組進駐了海航,並改組董事會。

他們發現這是一家正處於崩潰邊緣的公司:海航已不是陳峰說的2000億淨資產的海航,早已資不抵債了,監管部門和債權人也看不到任何希望。

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的小目標。

經過幾個月的溝通,爭吵,爭取,先是陳峰落選海航新一屆領導班子,然後就是破產重整的通告發布。

發布那天,方正、雨潤,華夏幸福和泛海也發布了重組消息或者進展,還有就是賴小民被槍決。

對於現在的海航來說,破產重整並沒有那麼可怕,相反,這可能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了。

簡單地說,破產重整就是把各種各樣到處打散架的債權人,集中到一個屋子裡頭。大家打一個群架,然後坐下來談,怎麼一起挽回損失。

海航破產重整之後,陳峰等創始人都將失去在海航集團的股權。海航將引入強有力的資本包括民營資本,來重整山河,並在重整之後重新起飛。

這也意味著,曾意圖力挽狂瀾的陳峰時代已在此刻謝幕,重整之後的海航,將真正走進新時代。

結語

從1000萬元起家,到總資產逾萬億元、年收入逾6000億元,海航僅用了24年,

而從巔峰跌落谷底,海航只用了2年。

成也資本,敗也資本,什麼方正系李友、明天系肖建華、安邦系吳小暉…….走得都是跟陳峰類似的路數,你會發現,支撐起龐大商業帝國的並不是產品和服務,而是資本運作。

依託槓桿和債務的循環擴張買入大量的資產,坐等資本升值,一買一賣之間,他們的財富就實現了爆發式增長,這就是他們真正的財富密碼。

怪不得有人說,他們才是「時間的朋友」。當然,在這條路上,並不是每一個企業都能夠成功。關

於這一點,王健林就曾一語道破真相——

生意的最高境界就是空手道!但這建立在絕對的實力和品牌基礎之上。

陳峰的浮沉,令人唏噓。

但不得不承認,作為民航領域的探索者,陳峰的經營理念和戰略規劃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走向世界的勇氣、享譽國際的服務,以及高水準的空姐……這些都是海航留下的寶貴財富。

海航成立26周年前夕,陳峰像26年前海航首航一樣,率領管理團隊在當日從海口飛往北京的航班上做了一次「空少」,親自為乘客發餐倒水。

他也真誠地檢討了自己過去的問題:

「認為自己什麼都能幹、什麼都可以幹時,禍就埋下了。」「人就是欲望太大,我們要斷掉人的某些欲望。」在談到送一句話給民營企業家們時,他強調了簡單的四個字:

好自為之。

相關焦點

  • 海航終局,資本大鱷沉浮史
    眼下,新冠疫情成了壓倒海航的最後一根稻草,這意味著,中國最後一個資本大鱷也退出了歷史。1新冠病毒壓垮世界500強發表2020年新年獻詞的陳峰想不到,新冠病毒會在2020年改寫歷史,並且深刻影響到個體的命運。
  • 王健之死:海航背後的資本迷局
    沒辦法,當時國家最多只能允許25%的外資進駐,想多買點都不成。一個月不到,量子基金如約把2500萬美元打了過來,海航成為中國首家中外合資的航空公司。精明的索羅斯集團自然不是被陳峰的故事和笑話打動,他們看中的,是海航面前的大片藍海。
  • 海航沒有變天,海航還是那個海航,但2020年面臨生死抉擇
    疫情在海航最為艱難的時刻到來,也肯定會放大海航的危機,但對於海航而言,也許這正是危中轉機的時刻,不會因為存在的困難徹底放棄海航,可能正好是徹底處理海航問題的好時機。2月19日晚,多家媒體報導稱,擁有萬億資產卻千億負債的海航集團即將被接管,旗下的航空資產將被拆分給國航、東航、南航等航空公司。然2月20日早間,《中國經營報》報導稱,一位海航集團高管表示,相關傳聞並不確切,「海航集團沒有披露過關於傳聞中的相關情況,也不知道這些傳聞從何而來,最近亦無這些動作。
  • 起底海航「跌落」的資本迷局:負債7千億,老闆國外「摔倒」身亡
    3不過,得到資本垂青的海航,沒高興多久就遇到了麻煩。1997年,金融風暴席捲整個東南亞,海航剛拿到手的美元債務成本激增,航材價格也順勢攀升,面臨生死考驗。其實,業內對「長袖善舞」海航系屢屢在資本市場通過關聯交易,以定增、發債、質押來疏解資金壓力的做法早就心生質疑,許多重要項目的供應商就是大佬親弟弟的傳聞也不絕於耳。但不管怎麼說,2017年,64歲的陳峰和56歲的王健攜手跨入到百億富豪的行列。
  • 揭秘復星、海航、清華控股是怎樣成為產融大系?(深度好文!)
    清華不是一所大學,海航不是一家航空公司,復星更不是一家藥廠。那他們是什麼?他們是在A股市場上玩轉「產業+資本」的產融帝國。此文將詳解清華系、海航系、復星系的產業投資模式和風格。  與安邦系、中植系等在財務投資領域長袖善舞的「資本+產業」帝國不同,在A股市場上,還有另一派玩轉產業投資的「產業+資本」帝國,雖說二者都通過資本來做產業整合,但不同的是,前者是把產業當手段,很少控股產業公司,目的是獲取資本溢價。後者則把產業當目的,資本只是支持產業發展的手段而已。
  • 陳峰與海航渡劫:從萬億估值到負債7千億 曾冠絕亞洲今遲發工資
    但值得一提的是,受該傳言影響,20日海航系全線強勢,截至收盤,海航控股、海航創新、海航投資漲停,海航基礎漲超8%、海航科技漲近4%。 1. 「我們可以自豪地說,經過狂風暴雨的洗禮,海航依舊還在這兒!
  • 「棄」新光海航「買」渤海 海航系重新劃定保險版圖
    ,海航系的保險版圖也重新劃定。據中國網財經記者梳理,截至目前,海航系共擁有渤海人壽、華安財險、華安資產以及兩家保險中介機構。  全面退出新光海航  新光海航人壽11月16日一則公告表明,曾經作為並列第一股東的海航集團完全退出。同時公告表明,除原股東新光人壽外,新光海航人壽迎來三家全新的股東。
  • 中國經濟被這77個系族控制,民企海航系、復星系最大
    報告重點披露了76個民營資本系的經濟版圖,他們控制的上市公司總市值約為2.68萬億,佔滬深兩市總市值的比例約為4.8%,具體見下表:A股前十大民營資本系族這些民營資本系族主要集中在浙江、廣東、江蘇、上海、北京和四川經濟發達省市,比如復星系(郭廣昌)、萬向系(魯冠球)都屬於浙江。
  • 海航資本南方總部股東地下錢莊非法買賣外匯被罰百萬,曾在海航系...
    天津融展曾捲入海航系P2P平臺聚寶匯的兌付糾紛,疑為逾期產品融資方;其本身則是海航資本南方總部股東。與此同時,天津融展是海航資本南方總部(深圳)有限公司(下稱 「海航資本南方總部」)的股東,持股比例31.14%。海航資本南方總部的歷任董事長包括任職過海航資本財務總監的任凱,及海航資本原法人劉小勇。任凱目前還是海航集團北方總部(天津)有限公司(下稱 「海航集團北方總部」)法人。2018年2月,尚通過聚寶匯銷售融資產品的天津融展,為海航資本南方總部注資、成為股東。
  • 海航系上演漲停潮,還有股票暴漲60%,海航到底怎麼了?
    一則傳聞,引港A市場海航系股票全線上漲,A股市場上,海航創新、海航投資、海航控股、ST東電漲停,海航基礎漲近9%,凱撒旅業漲8%,海航科技、供銷大集均明顯上漲。港股市場上,海航科技投資漲超40%,美蘭空港漲超8%,東北電氣漲6%。 海航到底怎麼了?
  • 騰挪資產套利 資本大鱷玩轉殼公司手法起底
    來源:中國證券報原標題 構建系族 騰挪資產套利 資本大鱷玩轉殼公司手法起底 *ST富控近期公告,收到上海證監局下發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要求公司就2019年年報中所涉預計負債、應付利息及罰息衝回的會計處理進行整改。
  • 海航集團資本圖譜來了 上市資產橫跨9大產業!
    在資本市場上,海航集團被視為資本大鱷,布局廣泛。證券時報·e公司聯合天眼查,針對「海航集團有限公司」最新工商數據進行了全面投資穿透,浮現了1539家公司,其中,A股、港股上市資產橫跨9大行業。e公司記者注意到,海航集團官網此前將旗下資產分類為海航資本、海航實業、海航旅業、海航科技、海航創新金融、海航現代物流、海航新傳媒;而海航集團最新業務劃則強調航空業務,目前參控股航空公司14家,參與管理及合作機場16家;開通國內外航線約2000條,通航城市200餘個,年旅客運輸量逾1.2億人次。
  • 華安財險變局:李光榮卸任董事長 「海航系」或成控股股東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華安財險變局:李光榮悄然卸任董事長 「海航系」或成控股股東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吳敏 北京報導2019年末,剛剛放棄華安財險股權優先購買權的上市公司海航投資,近日又公告稱,與控股股東海航資本籤署關於華安財險部分股權事項的
  • 海航系A股瘦身 不再是凱撒旅遊和供銷大集第一大股東
    原標題:海航系A股瘦身不再是凱撒旅遊和供銷大集第一大股東海航系正不斷收縮在A股市場的戰線,繼被動減持而退居凱撒旅遊第二大股東兩天後,海航系旗下的海航商控又計劃轉讓供銷大集5%的股份,如果轉讓順利完成,供銷大集的第一大股東將由海航商控變更為新合作集團。
  • 海航集團資本圖譜來了今天下午董事長陳峰去了這個地方
    面對紛紛揚揚的接管傳聞,海航集團官網尚未發布相關澄清公告,而是更新了一則資訊,顯示海航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峰2月20日下午赴海航美蘭基地慰問員工並調研經營生產恢復情況,並慰問了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幹部員工。在資本市場上,海航集團被視為資本大鱷,布局廣泛。
  • 凱撒旅遊大股東易主,「海航系」被動讓賢,「凱撒系」掌權釀新局?
    來源:野馬財經作者| 宋冠宇 武佔國在「海航系」被動減持,從而將凱撒旅遊(000796.SZ)第一大股東寶座拱手讓人之後,「凱撒系」從二股東順勢成為第一大股東。在「凱撒系」執掌大權之後,凱撒旅遊這個出境遊領域的大玩家又將會醞釀怎樣的變局?
  • 海航最終未能徹底化解風險 地方政府介入 變身國有倒計時
    海航集團表示,自2017年末爆發流動性風險以來,在各方支持下,海航集團積極開展「自救」,但未能徹底化解風險。受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疊加影響,流動性風險有加劇趨勢。此次由地方政府牽頭、民航主管部門以及主要債權人組成的工作組顯然是在為已經前後耗時兩年多但仍懸而未決的海航集團債務危機尋找到一個最終的處置方案。實際上也代表著海航集團現有管理層已經將這部分資產徹底交出,知情人士透露,根據目前商定的結果,以陳峰為代表的公司管理層將只保留少數股權,可能會在公司保留象徵性的高層職位,從而徹底將海航控股轉變為一家地方國資航空公司。
  • 又一家保險系信託公司或誕生海航系資產重組、渤海人壽擬接手渤海...
    海航系資產重組傳來新消息。信託百佬匯記者獲悉,海航資本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海航資本」)擬將其持有的渤海信託股權轉讓給渤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渤海人壽」)。目前這筆交易尚未完成,但渤海人壽已經預付股權轉讓款3.07億元。眾所周知,渤海信託系海航資本旗下核心資產。
  • 清華系資本圖譜
    在各路資本勢力林立的資本市場上,清華系已馳騁十多年,以其「資本+技術」的特有模式獨樹一幟。近兩年,整個清華系已形成旗下三大資本運作平臺——同方系、紫光系、啟迪系,它們各有所長,風格各異,在集成電路、環保、金融等多個領域攻城略地。
  • 周小川談「明天、安邦、海航系」等金融風險:虛假資本金與高槓桿...
    早在今年2月末,隨著海南省人民政府牽頭成立「海南省海航集團聯合工作組」全面協助、全力推進海航集團風險處置工作,「海航系」雖然表面上並未如此前傳聞般被監管部門「接管」,但其金融風險處置工作從早前的「自救」也卻由此進入了一個截然不同的局面。  在更早的2019年7月,安邦保險在被監管託管一年半後正式更名為「大家保險集團」。